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

2022-03-18王周刚王晓翠

教育与职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思政体系

王周刚 王晓翠

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仅是民生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更是将其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有效融合的重大研究课题。2020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有效融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时政性、鲜活性和多重思政元素,这为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提供了思想导向和行动指南。随着高职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改革的不断融合和推进,其教学模式也基本实现了从以往单纯的理论讲解转变为搭建平台服务于学生的素养提升、能力培育,这也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的价值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如何将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与热点问题、社会问题、现实问题有效统一,深化高职思政课建设的高度、温度和力度,多层面、多维度地把理论教学、实践探究、网络学习等教学模式内化拓展,构建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实现思政课在授课和育人、灌输和引导、思考和实践、入脑和入行等方面有机融合,这在高职思政课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也理应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问题。

(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诉求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现实,也亟待有效控制和解决。其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在思政课教学中,更是一个要讲清、讲透的热点问题。把突发公共事件、疫情因素在思政课中科学、全面地展现,这是一个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课堂。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为深化研究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提供了科学遵循和行动旨向。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①疫情防控初期,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较大,很多高校学生都无法按时到校上课,学校的教学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学校教学基本恢复正常。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突发公共事件、疫情元素有效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是学校、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将突发公共事件与高职思政课有机衔接,结合突发公共事件,推进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成为高职应对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但是,因为思政课缺乏统一的一体化现实范式,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可以直接应用,如何推动高职思政课体系建设加速完善,解决一体化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成为探索如何推进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的关键着力点。

(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举措

新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也出现了多元化、分散化、虚拟化的特点。日益多元的信息内容让广大青年学生难辨真伪,当一些负面新闻和负面报道不断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时,难免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这也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素。此外,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因为信息不对称、涉及面广泛程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进程中,如何深化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报道、加强网络安全的科学宣传,值得深入思考。而构建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对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育广大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整体建构的内在要求

推进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建设,将整体建构与有效实施结合起来,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践行路径和内在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体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局性、时代性、逻辑性和鲜活性,在深化教学体系、搭建教学平台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思政课的全过程育人。广大青年学生的认知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这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升级认知的过程。只有在整体建构的前提下,将有效实施与学生的认知成长过程结合起来,“既有内容的‘螺旋’,又体现教学层次的‘上升’,遵循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彰显知识积累的量变质变规律,讲出不同的教学风格”②,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真实、感悟实际、感悟真理,才能把教学实施的内容和深度科学展现,从而推进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和模式的全面构建。

(四)针对青年学生的特性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实效要求

广大青年学生是思政课教学实施的主要对象。认识论中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的有效统一,要求我们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找准实践对象、把准实践中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识规律和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特征,这样思政课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突发公共事件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大青年学生造成了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多重影响。从学生自身的成长来看,学生的自我判断力没有真正成熟,面对复杂的信息很难分辨。所以,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全面贯彻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坚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推动思政课建设系统性培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的力度和深度,促使学生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深入理解思政课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培育广大青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二、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维度

大学阶段作为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即将担负时代重任的关键一步,广大青年学生要将理想与现实、青春梦想与报国志向有效结合起来。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将对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政治原则、坚持科学的价值导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导向,实现共鸣共情

思政课教学要注重问题导向,将理论阐发的学理性与热点问题的现实性统一起来,要在理论讲解中把事说清楚,把道理摆出来,把解决方法亮出来。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要直面现实问题、直击深度话题,在与学生的共鸣中突出理论的价值所在,“不仅要使培养的学生专业有特长,更要让他们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所为”③。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将突发公共事件引入教学实施环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理论、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实现在理论中寻找解读、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在问题导向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课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使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实践体会得以有效升华和凝练。

(二)逻辑导向,引领价值纵深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学生和教师的定位一定要清晰,学生要积极学习,在科学认知突发公共事件中,深化思想建设,打牢政治基础,夯实能力本领。思政教师要有效地将突发公共事件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大局思维,把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地位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凸显出来,以思政课价值引领为前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力打造一堂科学、生动、鲜活的思政大课。

思政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增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不断增强在逻辑视角之下的思维准入,要以突发公共事件为背景,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拓展为结合,以彰显中国特色、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人物和故事为着力点,以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展现出来。要创新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敢于突破教学常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一些青年人的故事,也许由学生讲出来更生动,同时在让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再突出理论逻辑引导,使生动的故事实现纵深立体。

(三)典型导向,注重榜样力量

学生成长成才事关教育事业成败,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思政课教学要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中,通过典型代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讲好中国故事、青春正能量,在家国情怀的典型塑造中,注重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

典型代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段时期的典型,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机和活力,是思政课要把握的关键。讲好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典型代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要尊重辩证唯物主义中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真实性,也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思政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典型代表、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对广大青年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行动导向,力求知行合一

大学阶段是广大青年学生迈入社会、担起责任的重要节点。引领学生价值提升的方式,一方面要借助于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将突发公共事件融入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去,融入学生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中去。

思政教师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落实问题导向、逻辑导向、典型导向、行动导向,将突发公共事件和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效融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探索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构建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的路径创新,显著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引领力、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路径

构建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实现思政课体系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长效性是思政课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把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疫情的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中的思政元素有效结合,是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建设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呈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范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范例。

(一)循序渐进,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序一体的思政课程运转体系

1.理清思政课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思政元素与育人资源相结合。科学规范、有序一体的思政课运转体系是保障高职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建设的根本路径。学校要积极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做好思政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同时政府、企事业单位也要积极做好相关统筹工作,积极参与思政课的教学实施工作,真正形成科学规范、有序一体的思政课程运转体系。在一体化运转体系构建中,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优质思政资源共商共建共享,形成共同体,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互学互鉴;另一方面还要对思政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重点问题重点对待,为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全面、有力保障。

2.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政教学参与的全面化、系统化。在“事、课、学、思、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管理不清、落实不到位的现实问题,将具体责任、具体方法步步落实,形成联动、高效、务实的有机整体。要充分体现顶层设计,实现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建设在制度层面、在路径建设层面的相互衔接,“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④;要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积极做好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实现思政课运转体系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有效互动。

(二)内外互济,丰富思政课课程一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内容和实效

1.把握时代的脉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思政课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课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实时性和使命性。在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也要实时更新,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把握时代的脉络,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与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有效结合,学会用时政热点、现实问题、典型案例讲解理论,寓教于思。

2.善于使用区域特色、典型案例丰富教材内容、教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帮助学生收集鲜活的时政案例,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物、故事,并在课堂之中进行展现,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实时性和生动性。课程环节结束后,这些鲜活的案例也可以进行系统整理,为编写特色思政教材提供样板。在编写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结合点,体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并依据区域特色,精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思政元素、典型故事、典型人物编入教材。同时,要注重图文并茂,以充分体现思政教材内容的生动性、理论性、鲜活性、现实性。

(三)融合创新,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式彰显特色

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建设关系到思政课能否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实效,是实现思政课教学走近学生、让学生知行统一、各方面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路径。思政课需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灵活调节教学方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⑤。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体系的融合创新,要突出时效,使教学方式方法立体交叉,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践基地,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手段的多元性,让学生在现实中感悟思政教学的张力和合力。同时,教师也应掌握学生的现实诉求,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水平科学施教,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思政课课程一体化生态共同体

学生是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构建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促进思政课一体化体系的科学建设,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不竭动力。而且,思政课“事、课、学、思、用”一体化体系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层面、课堂层面,还应包括社会层面、家庭层面,着力打造思政课一体化生态共同体。要打破学校思政课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界线,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育人化人,循序渐进地开展与学生实际相符的特色实践基地活动,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资源间的互联互通,让思政课贴近学生、照进现实、走进社会、面对生活,拓宽“事、课、学、思、用”一体化育人路径,切实增强思政课课程教学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释]

①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②谢峰.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34.

③陶大伟.“双高”建设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4):86.

④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34.

⑤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思政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