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研究
2022-03-18刘艳华李海娟
刘艳华,张 淼,李海娟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2.朝阳市财经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打造“金课”,成为当下所有高校、所有专业、所有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2]。近年来大学外语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空心论”“功利化”“工具化”等问题,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刻不容缓。
在探求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许多英语教育教学专家及高校教师对英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及尝试。文秋芳教授提出了外语教学方法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随后,出现了以该理论为指导的各类外语教学实践研究,如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实践[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4]、以口头汇报为输出驱动的批判性阅读行动研究[5]等。这些研究都验证了该理论对提升外语教学的有效性。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进行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可以优化教学成效,实现“金课”建设目标。
一、大学外语“金课”建设与“产出导向法”
2018年6月21日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首次提出“金课”的概念,即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一流课程”[6]。教育部在2018年8月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号召各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吴岩对“金课”提出了“两性一度”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指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进行高级思维的能力。“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指的是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测内容合理地增加难度,不能让学生“轻易毕业”[7]。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应以国家的政策方针为导向,以“两性一度”为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符合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8]。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基于国内传统教学思想和国外课程论及二语习得理论,将中高级外语学习者作为教学对象,主张“学用一体”,提倡将产出活动作为驱动手段和教学目标,将输入活动作为促成手段,强调产出活动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9]。根据“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教学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驱动阶段、促成阶段及评价阶段。在驱动阶段,教师通过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尝试完成相应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学习内容的难度。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学生的语言能力及任务的可达成度,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促成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清楚描述任务的内容及具体实施步骤,然后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分组学习等学习方式逐步了解、掌握所学内容,最终把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产出的任务中。在评价阶段,学生将完成任务的成果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并给出反馈意见。
“产出导向法”倡导“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学习中心说”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进行高级思维的能力,这体现了课程的“高阶性”。在“学用一体说”的理论下,教学和产出任务是依据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需要进行设计的,体现了“创新性”原则。“全人教育说”强调教育应该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在该理论指导下大学外语的教学内容应融入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从而增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测内容的难度,体现了“挑战度”原则。由此可见,“产出导向法”可以很好地指导大学外语“金课”建设。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外语“金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外语“金课”教学设计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的大学外语“金课”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课堂操练→课外复习/拓展”教学链条,构建“以学习平台自主前置预习、学情诊断;以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课外个性化辅导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10],将教学环节分为三大部分:课前驱动、课中促成和课后提升。课前,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话题和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学情诊断。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主题研讨、成果汇报和情景模拟等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主动输出机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可以保障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产出任务并给予综合评价,促使学生实现英语语言能力的拓展与提升。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实践
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实践研究对象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非英语专业2020级大一新生分级教学班,涉及测绘、车辆、采矿、生物、给排、土木、交通等理工科专业五个班,共计298名学生。为使“金课”建设实践得到清晰、具体的呈现,笔者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外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3 Digital Campus”为例,对大学外语线下“金课”建设实践进行阐述。
1.布置产出任务
产出任务的设计决定了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它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和驱动力,兼顾学生的基础、学生所学专业及其未来的发展需求。《新视野大学外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3 Digital Campus”教学单元的主题是“数字校园”,Section A和Section B两篇课文分别围绕“现代化数字教学对大学生和大学校园的影响”和“网络的发展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的话题,探讨了科技发展、网络发达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变化。本单元共有四个教学目标:交际目标为使学生能够明确表达、充分论述互联网时代生活的利与弊;语言目标为使学生能够运用赞成或反对的论据支撑论点、掌握衔接与连贯的写作策略;思辨目标为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思政目标为使学生意识到网络和媒体成瘾的危害,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及手机。
为实现上述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布置两大产出任务。产出任务一,以“Internet Harmony”为题,完成一篇议论文写作。该产出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词汇和写作策略论证观点,同时建立批判性思维,明确不合理使用网络带来的危害。产出任务二,以“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及用途”为内容,完成一个街头采访的视频录制。该任务要求学生用英语针对以上内容采访同学,做好采访记录、撰写采访稿、完成采访视频的录制。以上两大产出任务强化了学生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反思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和手机。
2.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驱动、课中促成、课后提升三个环节。
在课前驱动环节,教师通过“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共享一段关于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视频和一篇题为“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的英语文章,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预习,并进一步了解与主题相关的最新消息和英文表达,主动探讨网络及数字化对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网络在现代人生活中扮演角色的思考。学生在观看视频和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遇到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针对课前分享的学习资源,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如“How much time do you spend on the Internet on average in a day?”“How do you benefit from the Internet as a student?”“What problems does the Internet bring to you life?”通过讨论,教师进一步阐述产出任务和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完成产出任务。
在课中促成环节,教师通过对两篇课文内容的讲解、文章结构的分析、热点词汇的使用以及观点表达的整理归纳,帮助学生进行输入性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该主题的认知和理解,建构写作的结构框架,积累与网络发展、数字化技术相关的英语词汇,熟悉和掌握科技发展对现代化生活影响的相关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组内点评等活动,巩固和内化本单元知识并最终形成输出性产出。为了缩小输入性学习与任务产出之间的差距,教师在促成阶段设置了两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分别列出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教师通过描述课前分享的视频场景,鼓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阐述网络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对网络的影响进行分类,总结网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广泛积累有关网络利弊的英文表达,同时为完成产出任务一收集论据,从而有效促成该任务的达成。
子任务二,准确描述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具体表现。教师通过呈现一组大学生在课堂玩手机的数据,引出网络成瘾的话题,鼓励学生观察身边同学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进行总结、汇报。为完成这一子任务,学生需要学习用英文归纳智能手机的用途,描述各种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为完成产出任务二作好铺垫工作。
在课后提升环节,学生按照教师在驱动环节提出的要求,运用在促成环节所学习的知识和积累的英文表达,完成产出任务一——议论文写作和产出任务二——街头采访视频的录制。在任务达成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语言知识的不足,自主探求所需词汇和表达,从而进一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评价环节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两个子任务以及两个本单元最终产出任务的达成情况都会有相应的评价结果。这些评价结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并被计入最终的评价结果。课堂学习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的评价属于即时评价,教师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直接给出评价结果。两个子任务和两个本单元最终产出任务的评价属于延时性评价。这些产出任务需要学生在课后不断加以完善和修正,最终以视频或书面作业等形式提交,再由教师和学生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三、结语
大学外语“金课”建设依据“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高品质大学外语课程。以“产出导向法”教学法理论为指导,遵循“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通过设置高质量的产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进行高级思维的能力,体现了课程的高阶性。大学外语“金课”建设的教学内容紧随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的有机融合。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的形式多样的课内外语言实践活动,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每名学生自主探究,以视频或书面作业的形式提交自己的产出任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产出任务的探究性和个性化体现了“创新性”原则。大学外语“金课”建设拓展了教学目标的内容,将其分为交际目标、语言目标、思辨目标和思政目标,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评价环节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单元产出任务及其子任务,从而增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测评内容的难度,体现了挑战度的原则。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外语“金课”建设将课前知识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巩固等环节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了新时代网络辅助下的大学外语线下“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