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索研究

2022-03-18韩慧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强军领导

韩慧莉,张 罗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1 增强国防教育课程实效性是一项全面布局的系统工程

1.1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格局正处于加快演变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世界的经济中心出现“东升西降”的情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大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国际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之间也加剧博弈的力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制造 “颜色革命”,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诋毁和抹黑中国共产党领导,严重威胁我国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是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课程,必须将强军思想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的挑战和机遇,有利于筑牢大学生信仰之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

1.2 提升国防教育教学实效性是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树立大学生国防意识、坚定保家卫国理想信念的重要阵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内容的质量决定了课程是否具有吸引力以及学生的听课热度。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但是由于教材不统一,教学内容比较零散碎片化,授课教师队伍多是高校的非军事人员,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实严重脱节,学生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等问题。将强军思想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以彻底的军事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引领学生,增强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思想性。比如强军思想中关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安全保障等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融入国防教育课程,有利于大学生更深刻认识强军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开拓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课程教学实效性。[2]

1.3 增强大学生的强军意识是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要手段

青年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但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期,树立国防意识和家国情怀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爱国之心、报效祖国之志的必然要求。在新冠肺炎病毒防控战“疫”中,涌现出许多“90”后、“00”后的青春逆行者,他们英勇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怕吃苦,愿意为国家和人民自愿奉献,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典型。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家国情怀意识比较单薄,对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漠不关心,甚至还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作出危害国家、抹黑党的领导的恶劣行为。“青年价值观决定整个社会未来价值走向,青年处在价值观的形成确立时段,抓好青年价值观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第一粒如果扣错了,剩余扣子就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将强军思想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通过教师的深入阐述和精心引导,能够让青年大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担当,增强自身的家国情怀和国防意识。[3]

2 不断丰富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2.1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色,是党与国家的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和强军之魂。人民军队自成立起,就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起端于南昌起义,奠基在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区别于旧军队的政治特质与根本优势。”军队听谁领导、归谁管,这是建军治军首先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总结了建军治军的经验教训,提出人民军队的建设要绝对服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党指挥下,确立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原则,为人民军队走向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在古田召开会议,强调要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扎实有效地推进思想建党政治上建设人民军队,强化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全面领导、直接领导、唯一领导,人民军队要与党中央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保持一致。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要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4]党的方向是我军的政治工作方向,党在新形势下的中心任务是我军的根本政治工作任务。军队政治工作应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目标提供坚定政治保障。尤其是当前面临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和制度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根本保证。将强军思想的坚持党对人民绝对领导的内容融入国防教育课程,是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必然要求,用历史实践说明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意义,能够使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2.2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就是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坚持强军思想的指导,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因为“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必然要求,是强军与兴军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军队发展的关键所在”。[5]加强政治建军,确保人民军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新形势下不断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强军;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科技创新中提升军队战斗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构建相互制约又相互监督的军队管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战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打造我军新型作战力量。[6]实现强军目标,要在全军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在提高战斗力建设取得明显成就,也涌现出很多生动案例,国防教育课程教师可以将这些作为课程的教学案例,用事实证明人民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大阅兵时,陆军的99A主站坦克、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001A型航空母舰、第五代战斗机歼-20战斗机等,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坚定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信念。

2.3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要做两件大事是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7]只有国家富强实力雄厚才能有强大的军队,强军才能更好地保卫国家。历史实践反复证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富国强军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积累,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建设取得重大发展,这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军民融合发展是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实现的重要路径。军民融合就是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发展相互融合,这样国防建设可以从经济建设中获得强有力的物质支撑,经济建设可以从国防建设中获得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因而这既是兴国之举,也是强军之策,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军政军民团结是党和国家显著的政治优势,军政军民团结为富国与强军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尤其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中,军政军民团结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疫情防控就是一场军地协同、军民团结的人民战争。将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内容融入国防教育课程,有利于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使大学生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让保家卫国、建设国防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3 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国防教育课程的运行机制

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决定领导和掌握工作的绝对领导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的领导、全方位领导,要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将强军思想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工作重视起来,将融入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高校要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国防教育课程作为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要的必修课程,高校各级领导应当明确这门课程的重要价值,摒弃国防教育课程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看法。高校党委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加强对强军思想融入国防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论坛的阵地管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高校各级领导应当为强军思想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工作提供充分保障。从事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一线教师,不仅要自觉学习领悟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髓,还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高校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对一线教师加强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同时让教师们多“走出去”,到国防院校、军事院校、军队等,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和教学素材。高校也可以与一些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等成立高校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军事化演练、特色化实践教学等,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运用强军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高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强军思想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切实提高强军思想融入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3.2 完善国防教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师是对强军思想进行宣传的一线实施者,也是增强大学生对强军思想价值认同最直接的参照。国防教育课程教师应当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才能增强学习强军思想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高校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军事教师,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于专职军事教师的师资力量配备是不齐全的。有些高校聘请专职军事教师有些困难,就会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军事知识背景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的年龄构成逐渐老化,思想比较保守和固化,知识更新比较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能力欠缺,不能满足当前国防教育的迫切需求,就会导致大学生对强军思想不够了解。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国防教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对所属地区的专职军事教师进行整体规划,并督促各高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军事教师。但无论是专职军事教师还是兼职的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师,都要在自己的理想信念上,坚定“学马、信马、用马”的信仰,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两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等知识,真正学懂弄通掌握强军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针对性地结合当下中国军事国防发展实际,认真讲解强军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世界视野、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增强国防教育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国防教育课程的学理性和政治性相统一。[8]

3.3 深化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灌输,并要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工人群众对先进理论的掌握,不是自发形成的,从自发到自觉掌握离不开科学理论的灌输。在国防教育课程中讲好强军思想,必须要坚持理论灌输的原则,当然要尽量避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式教学,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适时进行理论探讨和思想交流,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情;也可以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力求将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明白,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理论困惑。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获取信息的即时性和共享性,越来越受到“00”后大学生的青睐,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课程的时代性。[9]在深入推进强军思想融入国防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要学会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将军事理论教学制作微课、慕课等,将课程资源放在超星学习通、学银在线、智慧树、中国慕课等网络平台上,这就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让学习不再局限在教室和课堂上,学生在这些网络平台上不仅可以系统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还可以进行章节自测和互动答疑,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0]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思政的全员、全过程、全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在课程讲授课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融入强军思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筑牢大学生坚定实现强军梦的自信心,树立献身强军实践的伟大志向。[11]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强军领导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强军路上
强军 强军
人民军队忠于党
走在强军路上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