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现状与思考

2022-03-18刘韵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仪器管理人员

刘韵真

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对大型科研仪器的需求急速增加。同时,大型科研仪器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大量的经费投入到大型科研仪器购置中。用于化学分析、生命科学、材料性能测试、地理地质科学等研究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长,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原有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型科研仪器集约化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原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手段也不能满足大型科研仪器扩大开放共享的需要,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新形势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成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和学科发展实际,积极建立健全大型科研仪器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系统,努力提升仪器设备的效益和智能管理水平。

一、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主要功能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采用“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方式,实现校、院两级大型仪器的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效益考核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还可进行仪器资产及使用情况的查询、统计,为仪器购置查重评议提供依据。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对实验过程的信息采集、云存储、分析、溯源,而监控及门禁系统的接入,则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主要具备仪器管理、人员安全准入管理、仪器预约、计费管理、监控对接、门禁对接、用户满意度评价的功能。

(一)仪器管理

仪器管理员建立详细的仪器档案,包含仪器图片、性能参数、仪器存放地、管理人员和仪器使用指南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供用户预约时查看、了解仪器。管理员设置仪器开放范围、时间等信息,用系统的监测功能监测并显示仪器实时状态,如空闲、实验中或未启用等,实现对大型仪器的日常管理和预约管理。相比线下仪器预约流程,效率大大提高,避免了用户因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准确等造成预约失败。管理员通过系统中的刷卡记录、使用记录、代刷记录等数据统计仪器使用情况,包括使用人、开放机时数、使用单位、样品数等。

(二)人员安全准入管理

不同的仪器管理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学科特色、大型仪器的类型和操作要点等情况,在系统上添加学习资料,并创建题库。需要使用大型仪器的人员必须完成线上学习,熟悉实验室安全规范和仪器使用规程并达到规定的学时,才可进行线上考试,考试通过并取得电子合格证后,方可获得系统授予的仪器预约权限。准入制度的设置降低了校内外用户在使用仪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安全准入模块的建成真正实现了人员准入考试培训和仪器预约使用的联动,有效预防了未经实验室安全学习、不了解仪器使用规程的用户预约和使用仪器。

(三)仪器预约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系统的仪器预约功能同时支持电脑端和移动端完整的预约与审核流程。在移动端使用智慧校园软件基础平台等手机应用,或大型仪器共享系统的微信小程序,用户可进行查找仪器、查看仪器信息、预约仪器、取消预约等操作,管理员可在移动端审核预约申请。同时,系统的临近预约提醒和失约提醒功能、预约记录和使用记录查询功能,也有助于提高仪器预约流程的规范化和仪器预约管理的高效性。仪器管理员还可通过仪器预约审核的个性化设置功能,由系统自动判定是否通过仪器预约申请,降低管理员的审核工作量,提高审核速度。

(四)计费管理

仪器测试费的收入是大型科研仪器维修费、保养费、耗材购买费和管理费的重要来源,各单位应开展调研,充分了解不同类型仪器开放使用的水电费、耗材费、维修费等开支,结合仪器的特点和操作难度,参考其他单位测试费的定价,制定合理的测试收费标准,并通过系统进行线上的计费管理。管理员可根据按时计费、按次计费、按样品计费、项目委托等多种模式,以及开机费、预约失约费、耗材费和服务费等各种类别,在系统上设置收费标准。根据学校财务制度,定制开发大型仪器共享收费结算流程,并与学校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充值、记录、结算与统计。计费管理功能规范了大型仪器共享收费流程,节约了人力物力。

(五)监控对接与门禁对接

要在存放大型仪器的实验室安装摄像头,通过系统绑定摄像头实施管理监控。管理员可编辑、删除和新增监控信息,对已绑定监控的仪器实时查看,并可调取任意一条使用记录进行监控回放,不仅方便了日常查看大型仪器状况,也有效提升了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响应能力。此外,管理员通过系统绑定门禁控制器,用远程开门、授权等操作来管控进入实验室人员,相比于过去线下开门的方式,更加便捷而高效。

(六)用户满意度评价

用户满意度评价是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指标,用户使用仪器后填写满意度评价意见。管理员可以设置满意度评价问卷,含全局调查和单次实验调查,可设置针对仪器性能、使用感受与仪器管理人员服务等方面的评价项目;可进行满意度评价统计的查看与导出。满意度评价信息可作为后续平台建设、仪器设备管理与仪器管理人员评价的依据。

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部分教师对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不了解,缺乏共享意识,仍有“谁占有,谁使用”的心理,所购置的大型仪器仅供本人的课题项目使用,造成仪器利用率低、重复购置、资源浪费的现象。由于现有大型仪器共享网站建设相对封闭,各高校间无法实现共享。[2]部分满足开放条件的大型科研仪器仅在本校共享使用,或只加入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没有入网省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校外用户查看并预约使用仪器的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管理团队不稳定,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不足

一是由于缺乏专职人员,仪器管理工作往往由课题组师生承担,当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时,师生分身乏术,使得部分时间段对大型科研仪器的管理及维护不到位。由于缺乏管理员的使用指导,操作仪器的人员可能出现不当操作,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或导致样品、耗材的浪费。同时,仪器管理占用了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在科研和学习上的投入。二是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的效益没有与仪器管理人员的绩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三是由于仪器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购买耗材和仪器维护的费用增加,而学院或学校缺少耗材购置和维修经费的配套,导致收支不平衡,大大打击了仪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四是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型科研仪器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考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仪器设备的在机时数、样品数量等考核指标上的差异,未实施仪器分类考核。

(三)购置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购置不是经由同一个部门,而是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存在购置论证流程不明确、购置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部分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论证专家库,没有随机抽选论证专家,对购置论证过程的审核不严格,开展论证时仅考虑科研项目的需求,没有充分了解学校同类设备是否可以共享,并对新购置设备是否存在替代性和购置后进行开放共享的计划、闲置风险进行充分考量。因此,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长期闲置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完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举措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规范管理流程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顺利运行的必备条件和检验开放共享成果的有效手段。[3-4]建有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高校应尽快制定校级大型科研仪器管理办法,完善大型仪器服务管理、基金管理、开放共享实施方案等一些基本规范,对大型仪器测试费收入、日常运行管理、校外服务管理、设备维修维护等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应建立对仪器使用效益的定期考核制度,对开放共享效果欠佳的管理单位予以约束,如限制新购仪器等。同时,针对购置论证要强化制度落实,严格购置论证审核,加强拟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查重评议工作。学校应明确大型仪器设备的入网条件,通过对购置等环节的把关,要求符合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应入网尽入网,应开放尽开放。

(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平台综合效益

应在保证校内科研教学项目对大型科研仪器的需求之余,积极开展校内外开放。鼓励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科研院所、学校与企业间的项目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大型科研仪器完成合作项目。有条件的平台可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科技夏令营等公益活动,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5]同时,优化大型仪器管理平台的仪器预约流程,增加校外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入网省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增加仪器的曝光度,从而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三)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提升仪器管理水平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人员配备要重点考虑学科专业和年龄结构的比例,注重专业化人才的提升空间。[6]首先,在制度上,要明确仪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适于实验技术人员持续发展的考评机制,对仪器管理人员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其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学习、技能竞赛,提升实验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其业务能力。最后,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研发仪器相关指标测定方法,进一步发掘大型仪器的使用潜能,并对在大型仪器功能开放方面取得成果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逐步在全校范围构建高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的仪器管理团队。

(四)开展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强化操作能力

大型仪器操作培训是不同仪器管理单位和仪器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渠道,也是本单位大型仪器被更多的校内外科学研究人员了解、熟悉的平台。在地方高校开展校院两级仪器操作培训是高效合理的培训机制。校级培训,主要是大型仪器共享系统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仪器设备操作安全知识培训。[7]院级培训,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型仪器,对仪器管理人员进行分批次分场次的操作培训,严格控制每场参加培训人员的数量,确保培训质量。通过仪器原理讲解、现场操作演示和答疑等方式,帮助师生熟悉仪器的使用操作。此外,涉及大型仪器管理的实验室应建立详细的仪器操作规程并置于仪器旁供使用人员翻阅,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仪器损坏,提高仪器的有效服务时长,延长仪器使用寿命。[8]

(五)采用复合管理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

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几种运行机制来看,地方高校更适合采用集中—分散型复合管理机制。[9]对各校能跨学科、跨专业使用的大型科研仪器,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搭建校级测试中心,配备专业化管理团队。这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大型仪器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也有利于仪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技术交流,且较为固定的管理团队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型仪器的共享管理,而适用专业范围窄、不适合开放共享的大型科研仪器则要分散在相应实验室由教师负责管理,在为师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节约了管理成本。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高校科研支持力度的增加,已有许多高校构建了先进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10]而针对组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后仪器管理人员不足这一普遍问题,部分高校采用了仪器协管员制度,仪器协管岗位的设置有效缓解了管理人员不足的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为社会服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学科平台建设的核心,也是社会稀缺资源。[11]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让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效能,不仅促进了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最大限度利用仪器价值,服务更多有需要的科研人员,也推动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仪器管理人员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