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派”动画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2-03-18张译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派动画传统

张译丹

“中国学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动画业界及学术界重视的热点之一。它是中国动画史上最辉煌时期所形成的一个流派,战功赫赫,硬是在动画界创出一片天地。但原本已形成独特风格的“中国学派”在市场冲击下,逐渐迷失了自己的特色而沉寂下来。要想实现振兴,必然是在传承“中国学派”动画精华的同时进行创新,早日摆脱当下在模仿与加工之间彷徨无期的尴尬,使承载着“中国学派”动画的血脉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学派”动画特色

(一)题材

“中国学派”动画的题材源于传统文化。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传说、谚语、故事、神话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对传统故事加以修改润色,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经典动画,具有浓厚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

(二)审美意趣

“中国学派”动画在美术设计中呈现出强烈的本土特色。角色造型借鉴传统艺术形式,简约而含蓄,传神而生动,凡是和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都被信手拈来借用。主要借鉴古代壁画、民间年画、门画、剪纸、皮影、庙宇泥塑中的形象和服装、道具设计,追求形式感很强的“装饰风格”。

中国传统动画的场景设计与国外动画(尤其是电脑三维动画)不同,不是真实“立体空间”的再现,而是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物理空间、适合平面形象活动的“平面空间”。角色表演是“表现”,不是“再现”,既有动画特点,又与画面的平面风格一致。例如,剪纸动画片的线条刚劲有力,棱角分明,是对传统剪纸艺术、皮影戏的借鉴融合。

(三)中国式哲思

中国的孔孟哲学、老庄哲学中蕴藏着的深刻真理和引人深省的思想,在“中国学派”作品中均有呈现。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是根据一句古老谚语创作的,作品以生动活泼的画面、简单的形象,从文化学的视角揭示出“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三个和尚没水”的哲理。

二、“中国学派”动画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动画一直在探索寻找自己的风格特色与立足点。“中国学派”曾在动画界掀起巨浪,虽然已沉寂多年,但它留下的宝贵经验与硕果供后人借鉴。中国动画想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必将传承“中国学派”,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是不会被现代人所接受的。当然,传承的同时必须进行创新,传承与创新齐头并进,才是中国动画的唯一出路。

(一)“中国学派”动画的传承

当下国产动画作品多数都存在抄袭模仿的痕迹,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近年老一代艺术家逐渐逝去,新一代年轻力量在境外动画作品的熏陶下长大,中国动画是否真的就永久性地失去了本土文化?当我们的国宝熊猫在美国人的加工与制作下,诞生了《功夫熊猫》并获得好评时,中国动画人的颜面何在?当花木兰被称为迪士尼公主时,中国动画是否羞赧惭愧?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为何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由外人来演绎成动画作品?[1]

“中国学派”动画之所以得到了广泛认可,是因为它蕴含的中国文化与民族特色鲜明,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格必须要传承下去,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不然中国动画将永远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二)“中国学派”动画的创新

1.题材变革与剧本创新。关注新的时代语境和观众的审美需求,按照中国动画艺术优秀传统延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价值取向、美学追求去丰富、深化、发展,创设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时代精神的新故事和人物形象。与时下一些背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妄自菲薄,或东施效颦、盲目西化,或戏说历史、逆向颠覆的创作倾向划清界限。[2]

大多“中国学派”动画作品,是将古代的神话、民间故事、话本、寓言、谚语等加以演绎而成,题材单一。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如果没有改革与创新,将无法吸引当代人的目光,落后于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想让观者产生共鸣,选择题材时就不能限于传统中国故事,还应该关注现在身边的生活,呈现中国的现实与民族特色,贴近观者。若想振兴中国动画,就要继承“中国学派”精神,在题材上进行变革,在剧本上大胆创新,用一种全新的、与时代语境相呼应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

我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显示出浓厚的中国哲学印记,片中隐而不显但始终贯穿的主题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体现的是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表现的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小说也在尝试不同题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动画要冲破题材的束缚,不能局限在小小的一隅。任何题材只要将“中国学派”精神纳入其中,就能被世界所认可。

首先,要提炼传统故事中的精髓,将最本质的东西保存并延续下去;其次,要结合当下的语境与观念,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拓展和演绎的,虽然整体脉络来自《西游记》,却又好似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西游记》。其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从传统的资源中找到创新点,既保存了“中国学派”的精神,又将现代理念融入传统故事,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3]例如,孙悟空还是那个孙悟空,唐僧却不是那个迂腐的唐僧了,变成了小和尚江流儿,打破了我们对唐僧的传统认知,使人耳目一新。反派老大混沌的原型是《山海经》中的混沌巨兽,大嘴可以吞噬世间一切,这一角色本不属于《西游记》,却因为创新的安排,使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与《山海经》中的两个角色相见,并碰撞出了火花。

《罗小黑战记》,作者的灵感来源于他的两只猫,一只叫罗宾,一只叫小黑。在中国传统故事的基础与大设定上进行创新,以身边的实际生活为素材,展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这种设定贴近生活,以身边所熟悉的人物为主人公,让观者更有代入感。

《哪吒之魔神降世》改编自神话故事《封神榜》。哪吒在神话故事中是一位少年神,在新作中被设定为魔童,神与魔童的反差,成为本片的看点。李靖的人物设定与原著也截然不同,原著中的李靖不是慈父,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如山的父爱严厉又不失温柔,李靖哪吒父子情深更符合当下的价值观,使观者对当今社会中的家庭关系更多了一份思考。作品重点着墨在哪吒幼年时期的反叛,成长过程中自我的救赎,对无常命运与偏见进行抗争,不改英雄意气,仍存赤子初心。[4]

通过创新与反转的方式,以新时代的观念解读传统故事,使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制作出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动画,也符合当下语境,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而不再只是单一地、刻板地讲述中国故事。

2.技术创新。之前,“中国学派”动画从未考虑过商业化发展,只关注如何制作,所以制作成本极高。为了追求质量,制作周期超长,可以容忍花费4年时间制作一部好作品。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动画产业的商业化趋势。作为一种商品,能否拥有竞争力是关键,竞争力的大小则与是否能快速生产出市场所需求的动画作品成正比。面对需求量巨大的影视媒体市场,像“中国学派”动画“十年磨一剑”的制作方式根本无法生存。在大量优秀境外动画作品的冲击下,我们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采用“中国学派”的方式制作动画节目,难度大且效率低,在数量上无法与境外节目竞争;采用境外动画的风格制作作品,又极易在简单模仿中迷失自己。所以,“中国学派”动画不仅要考虑在题材上如何创新,也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不能墨守成规。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动画设计形式已经逐渐式微。我国的动画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制作设备越来越先进,动画制作技术日益更新,数字媒体技术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5]弥补了之前“中国学派”动画制作周期过长的短板,大大提高了效率与质量。我国动画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手绘二维动画迈进数字化的大门,例如,刚刚结束的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托起五环》节目,就是用科技手段表现传统文化的典型案例。当运动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水墨风格的黄河之水奔流而下凝结成冰立方时,冰立方上的LED大屏幕上依次出现了回顾以往23届冬奥会运动项目的人形动画,这些动画形象采用中国画的水墨风格,呈现出书法的枯笔效果,加上后期的彩色线条,使其既有中国特色,也体现现代、动感的时尚元素,是高科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成为开幕式的最大亮点,惊艳了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软件的更新,未来将会涌现出一大批与科技紧密结合的高质量优秀动画作品。

3.审美意趣创新。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外来动画作品的冲击下,“中国学派”动画日渐沉寂,国内动画市场被外来优秀动画作品所占据,90后的年轻人都是看着国外动画作品长大的,在潜移默化中,审美意趣已经被悄然改变。“中国学派”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品中缺乏本土文化,丢失了民族风格。因此,“中国学派”动画审美意趣创新的根本意义在于重建民族风格的中国动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文化交流必不可少,但模仿与借鉴绝不是长久之计,这只会让我们国产动画的本土化文化匮乏问题越来越严重。应在吸收国外动画的精华与亮点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艺术与民族文化,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有机结合,这样既引领了“中国学派”原有的审美意趣,又传承了中国民族文化与传统艺术。

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借鉴了好莱坞动画电影的画风,孙悟空的角色延续了好莱坞电影对英雄的设定,石头怪与混沌变身后的形象设计并不符合我们的审美意趣,而是好莱坞审美理念下的怪物。[6]但片中处处蕴含着中国文化,如影片开场大圣大闹天宫时,运用了彩色水墨手法,神仙们与大圣的铠甲借鉴了唐代铠甲原型。“中国学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飘逸感与流动感,片中一直飘动的披风、战旗都时刻在提醒着观者“中国学派”的动画特点被传承了下来。傻丫头的形象设计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如肚兜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服饰,而羊角小辫子则是借鉴于《诗经》。[7]土地神的形象与《大闹天宫》中的不太一样,将地鼠与土地公两个角色相融合,变成了片中可爱的土地精灵。反派老大混沌的角色设计参考了京剧脸谱,服装则是参考了唐代道士的衣着风格。[8]

我们要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开拓视野,不断创新,将民族元素、传统艺术与当代理念、世界文化有机融合,通过中国动画人的不懈努力,创造出能够满足当代受众者审美需求的“中国动画”,让旗帜鲜明的“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史上最出彩的一页,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与传统艺术是值得所有中国动画人学习的,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动画特色可遇而不可求。在中国动画人的积极努力下,未来的中国动画必然会找回自己的民族风格与动画特色,将“中国学派”在创新中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学派动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我的动画梦
老传统当传承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