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2-03-18易莲
易 莲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文化及其实践价值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愈来愈受到政府与社会重视的内容,增强国家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就是加强本国的文化建设。高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与长远竞争力。在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具有文化传承与传播职能的高校档案工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档案作为记录、传播和建构高校文化的重要手段与成熟机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价值。
从推进高校档案工作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价值意蕴,探讨高校档案工作如何服务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有效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建构和创新。
一、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现代化工作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对国家档案事业的现代化目标做了统一的顶层设计,要求到2025年,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以及走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1]。包括高校档案部门在内的各级各类档案机构都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结合各自依托单位的工作性质与服务特点来落实推进档案现代化工作。对高校档案馆来讲,推进高校档案现代化工作是使高校档案资源建设质量、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档案治理效能及管理能力与国家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有机融合起来。高校属于教育文化单位,各项事业发展都要服从服务于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文教建设方向。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氛围,高校都在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档案馆、图书馆以及文化中心等具有档案存储、展示和服务等功能的机构的价值。促进它们更好地发挥相应主体的作用,鼓励它们能有序参与到高校的校园文化建构融合之中,并在现有基础上夯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与格调,做出有益贡献。
高校档案部门作为将活生生的校园文化过程固化为可供查阅与学习的历史文件的主要贡献者,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方向是要求档案馆等机构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按照全媒体、多元化和全频段的基本思路,将一代又一代筚路蓝缕,推进学校建设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进行全方位记录与展示,将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高瞻远瞩与鼎力支持进行多渠道地宣传与报道,将学校广大师生团结奋进谱写时代新篇的丰富素材与千姿百态进行多维度地收藏与整理。档案部门通过系列举措,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对校园文化的助力与提升作用。
高校档案部门是高校文化的参与者、记录者和承载者,简单的被动式服务已难以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方向是要求它采用现代管理方式调动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其整理功能、传播功能与教化功能充分挖掘和有效激活,让校园里的广大师生勇于、乐于和善于利用与参与学校的档案文化建设,助力发展出适应现代竞争需要和能面向现代化与未来挑战的校园文化产品。
此外,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还需积极补齐过去档案工作中的若干短板。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对学校档案工作的文化价值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档案工作是相对次要的问题,未能从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积淀与历史厚重感,推进学校长远发展后劲的高度来看待高校档案现代化的任务,导致高校档案工作的滞后与欠缺。现阶段,高校需在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的站位角度,认识高校档案建设的文化价值意蕴,探索适应高校新发展需求的档案建设实践路径。
二、高校档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高校档案的文化育人价值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大学教育最根本的任务,高校档案也承担着文化育人重任。青年学生的思维会过多关注于现实世界发生的现实问题,对相关事件的认知与思考看不到它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容易导致看问题失之于浅显与短视,缺乏文化历史感。高校档案馆里有着关于学校的丰富的历史记录资料,高校可挖掘和利用好这些历史资料,加强大学生的历史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增进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高校档案文件中蕴含有大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教育素材,可深入挖掘这些内容,通过与时俱进的新形式传递给学生,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情操与昂扬的斗志。
在高校档案类别中,有一类档案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在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积淀下来的诸多具有红色印记与红色精神的学校档案。作为一种前赴后继与辛勤打拼的优秀先辈们的历史遗存,其中蕴含的敢为人先和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精神能够对当代青年产生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启发,能促进高校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2]。不同高校的这些红色档案可因校制宜和因地制宜地发挥其育人价值。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重点展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相关高校的关怀重视、高校涌现出的先烈先辈代表人物、反映党对高校领导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档案等。不可否认,这些红色档案中的特色内容也可帮助相关德育课程形成具有感染力的教学素材与教学内容。
(二)高校档案的文化交流价值
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等文化机构除具有文化资源保存功能之外,还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交流职责。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能通过一定的形式保存在相关机构,尤为重要的是需要流动起来,在与不同需求主体的沟通、交流和借鉴之中,求精去粗,求同存异。封闭办学的校园文化是没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要增强在校师生文化生活的新鲜感与获得感,必须打开校门,积极与其他高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多样化的文化互动与对话。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主动有所作为,采取现代化传播方式在线上和线下进行合适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校史介绍和企业文化学习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日益具备国际化视野,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国外的高校都希望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高校丰富的人文档案,还具有重要的传播交流价值。高校在中外学术交流与文化交流中,要利用学校丰富的馆藏资料与档案资料,充分展示中国文化与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与独特历史,将学校档案资料中的优秀的内容传递出去,与那些国际友人和留学生展开多维度的互动式文化沟通,增进其他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认知、理解和认同。
(三)高校档案的文化规范价值
文化既是价值观念的集合,又是行为规范的表达。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形塑能力值得关注。高校青年学子虽已成年,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仍具有可塑性和规范性。在塑造“人”时,高校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模式有些差异,高校更多地是通过“文化软环境”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文化的社会价值,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宣扬作用之外,本身就有一种很重要的规范言行的约束作用[3]。这种约束的有效传播需要高校档案工作者将沉淀在学校档案历史与记录中的优秀规范、雅正言行、标杆人物以及典型事件及时挖掘展示出来。
高校档案平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化育人、塑造新人和凝聚士气的文化规范功能,需要档案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档案中的典型人物与事迹的展示可感染涉世未深的学生。通过现代化沉浸式档案站台的多渠道传递,可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主流文化规范。通过智能化、便捷化档案查询和搜索功能可让学生体会现代文明世界的基本特质。文化规范功能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贴出来的,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在“干中学”与“学中干”的互动式行为交融过程中,不知不觉达到一种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价值与效用。广大学子通过将高校档案记录与资料中的文化元素与自身的人生轨迹与生活习惯相互印证,会向自己认同的道德标杆靠拢,主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点滴的行为中向真向善向美。
三、高校档案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档案资源库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同频共振
高校档案资源建设要与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同频共振,迈出新步伐。学校档案机构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既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与政治站位,积极将学校建设历史中反映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等内容提炼出来,充分挖掘高校历史文化的内涵,找寻自身精神文化特质。又要聚焦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史、学校文化育人史、辅导员队伍建设史以及校歌校训校风等内容,通过设立课题与开展征文等方式,组织学术骨干和工作骨干深入研究阐释,推出一批精品文章、史料记录以及研究报告等成果,有效转化成为基层德育、思政课教学和日常学生工作的素材数据库与服务资料包。
在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有类档案建设具有较强的文化特色,值得深入探索,即“口述档案”。这种将现代多媒体记录技术与特定人物的个人记忆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式所创建的档案形式,比传统的文字记录有着更强的直观性与感染力。通过对学校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的访谈与摄录,一段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得以永久地记录在时空的长河中。后人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时,能够在前辈的声光电集成的综合性讲述中回顾消逝的历史,对当时的情境产生共鸣与共情。这种基于校本故事的档案纪录片,不会让学习者有过多的疏离感和距离感,却会有较强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因此,口述档案工作在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中值得重视与投入,有着创新性的记录与弘扬高校校园精神与文化的重要意义[4]。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与校园现代文化同向发力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高校档案应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传统的计算机目录管理和查档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档案数字化问题日益凸显[5]。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提高了相关机构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相关部门的服务能力,也减轻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负荷,更提升了学校档案管理水平。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校园文化因子可以从单个的文化节点拓展为一张无处不在的数字网络,传统静态的校园书面纸质文化升格为结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现代校园文化。
在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中,高质量校园网络建设和现代化智慧教室建设等直接服务于广大师生教学科研工作的投入非常重要,但数字化档案设施,包括档案开发记录系统、有效查阅系统和长期保存系统等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建设。数字化档案建设的重点应该围绕校园文化发展的重点、热点与痛点。重点包括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文件与重要政策的存档、展示与传播,热点包括高校校园文化的年轻化元素,痛点则是档案记录中安排好主流核心文化与市场经济条件的通俗文化的“雅俗共赏”问题。
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它的良好运行也需要用当代年轻人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的包装。档案管理部门应重视这些数字化建设资源的高效利用形式建设问题,通过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短视频等多种主流的数字化新媒体形式,多渠道多维度多空间展示高校的档案资料,提高档案文化传播效果。
(三)高校档案多样化服务与校园文化形式共存共荣
传统的高校档案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渠道相对狭窄。高校可采取有效措施,发动高校管理部门、学工部门和教辅部门的联合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形式使沉睡在馆藏机构中的档案故事、档案文化逐步活跃起来深入人心[6]。传统的校园展览、文化沙龙、名师讲座等高校文化活动形式都应该有高校档案部门的存在与参与。档案部门可把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网络文化交流专栏与网上历史档案记忆传播频道等使用起来,将高校档案宣传展示工作融入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得到重视的当下,高校档案部门应对助力文创产品研究和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文创产品的价值与开发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既可对校内服务师生,也可开展校外服务,把高校的文化成就与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可引导广大师生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校园生活为内容,促进优秀的文创产品在生活中得以涌现。通过一定形式,将档案资料转化加工为覆盖面较广、大众化、通俗化以及流行化的文化产品,提供适应社会公众文化习俗和接受度更高的新型文创产品,实现大学文化传播辐射功能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统一,这也是高校档案文化功能的拓展和延伸[7]。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学术机构和文化殿堂,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与多头发力必不可少。高校档案机构作为高校文化成果的参与者、记录者和传播者,在校园文化的宣讲与弘扬中是重要的生力军。高校管理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意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夯实档案现代化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