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有效途径

2022-03-18夏庆兰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秋千剪纸小朋友

夏庆兰

在幼儿园阶段,每一个幼儿的成长环境、成长速度各有不同,幼儿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变化。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幼儿的行为举止都值得我们去观察与解读。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全面了解幼儿的需求。只有通过认真解读,才能针对幼儿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指出,要全面正确了解儿童发展。《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观察与解读幼儿的行为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努力做到静下心去观察幼儿,认真分析其行为背后的教育生长点,在教育实践中给予幼儿最大的关爱与支持,从而对幼儿实施有效的保育和教育。

一、通过“学习故事”去观察解读

“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起源于新西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注意——观察与记录

教师或家长通过照片、文字记录、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对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

(二)识别——分析与依据

识别主要是分析幼儿的学习过程,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分析幼儿在刚刚记录下来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回应——支持与回应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为幼儿制订出相应的发展计划,并指导其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下面以学习故事《剪纸》 为例。

注意(这里发生了什么):现在是区域活动时间,美工区中有一些小朋友在剪纸。杨昕辰小朋友拿起一张新的图画剪起来,只见她用剪直线的方法先沿着大概的轮廓剪下主要的画面,然后开始修剪多余的边。一边剪一边把碎纸块放入垃圾筐里。当她剪到一处窄边时,左手拿不住了,就干脆剪掉,再重新开始剪起。这时她碰到中间需要剪开的地方,她想了想,先从中间剪开,再分别剪下两侧多余的边。接下来非常顺利,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完成了!

识别(解读剪纸行为):首先是技能技巧的提升。《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对中班孩子的要求为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在剪纸过程中,杨昕辰能利用剪直线的方法从大概轮廓到具体轮廓,还能左右手配合剪出曲线图案,这是其技能技巧提升的体现。其次是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杨昕辰在遇到手拿不住剪纸的问题时,能够改变思路重新剪。在遇到中间需要剪开的地方时,她想出先从中间剪开再分别剪两边的方法。这是她开动脑筋自主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再次是好习惯的养成。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昕辰能够随时收好剪下的碎纸块,不让碎纸块掉到地上,表明她已经养成了收垃圾的好习惯。

回应(教师的声音):杨昕辰在剪纸活动中探索出剪纸的新方法,教师应该对她提出更高的要求:修剪的边要更加整齐。可以让她在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剪纸技能,将好方法分享给同伴。可以在家长面前表扬孩子的剪纸技巧与收垃圾的好习惯,做到家园共育。

在这个学习故事中,教师要做到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真实记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分析掌握杨昕辰的学习状况,关注到杨昕辰的能力发展。接下来在现有基础上为她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支持与回应,便于她更好地发展与提高。

二、通过自主区域活动去观察解读

区域活动是幼儿每天最常玩的游戏活动。我园在早间安排区域活动,上下午也都会安排区域游戏时间。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真正做到自主自愿,游戏区的材料也都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自主选择玩什么游戏材料,自主安排扮演的角色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是最真实的,这也正是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最好机会。在观察中,我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要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努力地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下面以区域活动“搭建秋千”为例。

区域活动时,几个幼儿来到建构区,商量后决定要搭建秋千。刘敬祎和张森合作用木块搭建底座和柱子,又找来雪糕棒和绳子做秋千。陈映臻开始用雪花积木搭秋千,他想把搭出来的秋千外形摆在桌子上,但不论怎么放都立不住。于是,他对老师说:“老师,我的秋千立不起来。”老师仔细看了一下他的秋千作品,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办,而是对他说:“你看看刘敬祎和张森搭的秋千是怎样立住的。”陈映臻认真观看了刘敬祎和张森搭的秋千,立刻明白了:秋千下面要有底座才会站立。于是他开始用雪花积木搭建底座,经过努力终于让秋千站立成功了。但他发现,秋千不稳,一碰就会倒,怎么办? 他没有喊老师,而是试着把底座加宽加大,终于成功了! 在区域活动总结中,老师表扬了陈映臻,又组织大家讨论什么样的底座更稳固。幼儿们的搭建热情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在接下来的区域活动中自主来到建构区,纷纷投入实验中。大家经过试验明白了较大的底座更稳固,搭建的秋千才能成功站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明白了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只有通过反复的试验和总结经验,才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在自主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在看到幼儿遇到问题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示他去看看小伙伴的做法。这种暗示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幼儿如果再次遇到困难,就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一日生活去观察解读

在一天的学习游戏与生活中,幼儿所说的话和做的事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这是教师观察幼儿、了解他们的绝好机会。下面举三个例子。

喝奶时间到了。范家明拿着杯子等候老师倒奶,奶倒好了,他只喝一口就不喝了。别的小朋友都喝完奶了,只有他不动也不喝。这时,坐在他旁边的赵心提醒他快点喝,可他喝一口又放下了。赵心问他:“你不喜欢喝牛奶?”他说:“不是,我早晨在家里喝了一杯牛奶,现在不想喝。”“哦,原来是这样。”于是赵心陪他来到老师面前,说明了情况。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范家明是一个不大愿意表达的孩子,需要教师多关注他。而赵心却是一个性格开朗、能主动与他人沟通的孩子。

吃完点心后,小朋友们都去喝水漱口,只有徐艺喆没有去。他抽了一张餐巾纸回到桌子前,一只手擦桌子,一只手接着擦下来的饭菜残渣。老师马上把这个情景拍摄下来,播放给小朋友们看。大家看完都为徐艺喆鼓掌,竖起大拇指说:“徐艺喆你真棒!”老师请徐艺喆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学会擦桌子的,他大声说:“我是跟姐姐学的,每天吃完饭我和姐姐都抢着帮妈妈干活擦桌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师看到更多的小朋友争着擦桌子,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里抢着干活擦桌子。通过观察徐艺喆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于是便抓住这个机会,为大家树立学习的榜样,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如厕时间,男孩先如厕,陈俊廷和孟凡泽最后进入卫生间。他俩没有去排队,而是跑到窗台那里往外面看,一边看还一边说话。陈俊廷说:“你看外面刮风了。”孟凡泽说:“我看到了,我还看到树叶落到地上了。”陈俊廷说:“我想出去捡树叶。”孟凡泽说:“我也想出去捡树叶,拿回来粘画用。”这时他们看到了老师,连忙说:“我们去小便了!”在大家都回到座位上坐好后,老师问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小朋友们说:“秋天。”“对了,是秋天,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特意请陈俊廷和孟凡泽回答。陈俊廷说:“外面刮风了,树枝在动。”孟凡泽说:“我刚刚从卫生间的窗户看到操场上有很多落下的树叶,而且都变黄了,风一吹就落下来了。”老师说:“对呀,秋风婆婆吹来,树叶变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落了好多的树叶。你们想出去看看吗?”“想!”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老师组织大家穿好衣服,换好鞋子,排好队来到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秋天的风,一起捡拾秋天的落叶,一起带回班级进行树叶粘贴创作。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通过有意观察能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解读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就可以为幼儿创造条件,提供他们喜欢参与的活动环境,真正做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通过主题游戏活动去观察解读

幼儿园非常适合开展主题游戏活动,因为每个主题内容都涉及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无论每个领域都能关注到幼儿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在主题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和了解班级中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

例如在健康领域“我会投掷”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动画片创设喜羊羊打灰太狼的游戏。幼儿们戴上喜羊羊的头饰,向几米远的“灰太狼”投掷毽子。通过分组投掷,教师可以准确地观察幼儿的投掷水平。对于投掷不准的幼儿,教师可多提供一些毽子,安排他们多次投掷。这样一来,幼儿们会积极参与投掷,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锻炼。在打败“灰太狼”之后,教师可播放音乐并组织“喜羊羊”在草地上做放松运动。通过观察幼儿们的动作,判断其动作的灵敏性。

在科学领域“吹泡泡”活动中,教师可首先出示形状大小都不同的吹泡器,接着提出问题:“这些吹泡器能吹出泡泡吗?”通过提问,为幼儿提供猜想和表达的机会。他们的回答表达了其思维活动,同时也展现出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在这样的主题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更是观察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

在语言领域“对比歌”活动中,教师先和幼儿玩了说相反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教师可以观察到孩子对相反词的理解到什么程度,然后才能在接下来的创编活动中提供不同的材料,找到相反词说出好听的儿歌。

在社会活动“找家”中,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家”走圆圈。在听到打雷的声音后,马上找到一个“家”躲起来。开始游戏时,每人都有一个“家”,第二次游戏时减少两个“家”,第三次游戏时再减少三个“家”。随着“家”的数量减少,幼儿们渐渐感受到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才行,不然有些伙伴就会没有“家”。在每一次游戏过程中,教师都要观察幼儿的表现,解读他们内心的想法,分析幼儿们是否拥有关心同伴、帮助同伴的情感。在发现具有这种表现的幼儿时,及时地给予表扬,并引导大家主动去帮助没有“家”的伙伴。在游戏中,幼儿们逐渐意识到,只有互相帮助才能保证每一个小伙伴都能有“家”。教师的观察与引导是幼儿情感产生与表达的源泉,这种观察是教师对幼儿的言行的最好解读。

艺术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幼儿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这样的舞蹈是体现大家互相配合与合作的最好方式。在学习舞蹈动作时,教师应做到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哪些幼儿可以独立完成,哪些幼儿遇到了困难,需要适当的指导。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实现因材施教。首先可采取强弱搭配,同伴间互相学习,其次可采取强强联手,示范引领,最后可自由组合搭配,感受互相配合完成舞蹈动作的乐趣。由此可以看到,教师的观察与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我们都不能放过。只有读懂了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带来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健康地成长。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教养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他们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应主动接近幼儿,用心去观察与感受,耐心地分析解读,支持与帮助他们更快地发展。此外,幼儿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比如,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可扮演妈妈的角色,在超市里扮演顾客或保安的角色。教师只有走进幼儿的活动中,才能不断地发现、正确地解读他们的表达和表现,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

总之,幼儿园教师既要通过观察去理解幼儿的行为,了解其内心世界,更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其所处的具体情境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准确地解读幼儿的成长现状,真正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秋千剪纸小朋友
“荡秋千”的由来
剪纸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迷你秋千
荡起秋千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剪纸
剪纸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