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与思考
2022-03-18胡学文
胡学文
作为基层的落实者和实践者,中小学校应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坚持五育并举,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上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谈一点儿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性分析,把握现状
敦化市黄泥河镇第一小学校是一所林业局划转地方的小学,始建于1952 年,2007 年归属地方。现有教学班13 个,在校学生、幼儿近400 人,在岗教职工50 余人。从地域来看,学校地处黄泥河林业局辖区,属城区范畴;辖区居民家中基本无田,职业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商户、临时打工为主;学校内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上述这样一些家庭,留守、单亲、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大,监护人多为老年人。以上现状必然会引发以下问题:一是因为“无田”,学生便缺少了参与田间劳动的条件,导致劳动教育内容的先天不足;二是父母或监护人所从事的职业无法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机会;三是因家庭不健全而导致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四是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劳动意识淡薄,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是鄙视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甚至连基本的农作物、花卉、树木都不认识。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来自家庭、社会方面的,也有学校教育缺失的原因,比如教师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劳动教育内涵的认识不足等。为了改变上述现状,加强劳动教育,我们应进行深度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
二、深度思考,厘清思路
(一)确立培育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和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劳动相关课程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确定实施思路
抓住一个核心: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发展,在五育并举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做到两个立足:立足课堂,着眼课外;立足校内,延伸校外。着力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三、创新举措,扎实推进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要立足乡土乡情,着眼学校实际,努力拓宽施教渠道,深入挖掘课程资源,通过探索与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体系,在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究实践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一)细化责任分工落实
为强化劳动教育的组织、协调等各项工作,使“劳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构建以“君子文化”为核心的“君子教育”实施体系,将劳动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小组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分工。
(二)全力建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
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制订了实施方案,构建了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的劳动育人体系,并尽量以课程方式加以推进实施。
1.扎实抓好校内劳动教育。第一,立足课堂,深入开展动手实践教育课程。学校进一步深化了“史韵陶情”陶艺课程。陶艺课程是学校自2015 年起开设的特色课程,已纳入课表,在三至六年级开设,每周2~3 课时。这门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课堂中亲自动手创作,乐此不疲。陶艺制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还有利于增强其大脑的敏感性和创造性,是一门集实践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优质课程。在不断开发和丰富陶艺课程的同时,学校重视并强调弘扬大德敦化精神,教师在陶艺课堂上教育学生只有精心雕制,反复琢磨,才能制成精美的陶瓷工艺品。做人如做瓷,也应该常思己过,志存高远,要有如瓷一般洁净的高贵品质。目前,“陶艺”已成为一门涵盖全校的校本课程,并开发出陶艺拉坯、彩绘、紫砂和软陶等四门子课程,形成了《史韵陶情——拉坯 彩绘》 《紫韵清流——紫砂》 《雅韵陶趣——拉坯》 等一系列校本教材,成为我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第二,学校通过语文、道德与法治、地方课等学科对学生渗透劳动意识,开展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品质教育,让劳动教育的“身影”时时在课堂中闪现。学校还依托“君子多艺”乡村少年宫开展社团劳动教育,开设了软陶、陶艺拉坯、手工DIY、镶钻十字绣、炫彩葫芦等多个手工劳动实践项目。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在享受动手快乐、自由创造的同时,情操也得到了充分陶冶,美育自然融入其中。第三,开展植物种植、养护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投入大量资金专门开辟了占地1892 平方米的“君子农苑”农作物种植劳动实践基地(现种有农作物20 多种),并建成草莓园、葡萄园、果园(现有果树114 棵)。这些实践场地的建立,为学生参加田间劳动实践教育提供了操作平台。学校把园林区、农作物种植区划分到各个班级,邀请有耕作经验的教师和家长志愿者作为辅导员,指导学生栽种、田间管理、果实采摘等一系列劳动实践过程。学生热情高涨,对本班的责任田呵护有加。待到果实成熟时,学校专门组织开展了“果香蔬香丰收节”活动,师生齐动手,场面空前热烈。班级采摘的成果可以拿到学校食堂进行加工并食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和自豪。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学校还专门组织开展了“校园绿色之旅”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重点了解校园内的植物名称及其特性;鼓励学生在班级、楼内走廊窗台上种植花卉,开展“我是小花匠”评选活动,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为了有效推进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施,学校为每名学生设计制作了《“春华秋实 花开有声”小君子劳动实践成长手册》,专门用于记录日常花卉种植观察和田间劳动实践体验,由班主任老师进行写作指导,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合,把劳动教育真正做成课程去实施,收效明显。第四,以净化校园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责任意识。学校在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卫生的大前提下,把学校的每块区域、每个角落都划分到各个班级,再由班主任老师将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小组。为了保证班级的卫生质量,班主任老师和值周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捡拾垃圾、扫地、拖地、擦拭楼梯扶栏、清洗抹布手巾、清洗拖布、整理桌椅、整理物品、打水浇花等最基本的劳动做起,教给他们每项劳动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由低年级的 “教”与“扶”直到中高年级的“放”,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为了强化卫生质量,学校制定了卫生检查考核细则,每天有一名学校领导值日,每周有一名老师值周,带领值周学生进行常规性检查管理,并把卫生结果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周评比,每学期末纳入“君子班级”评比中。时至今日,在每天早、中、晚的规定时间内都会看到学生自觉、主动、无须教师陪伴打扫卫生的身影,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已形成常态化,并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第五,适时开展其他相关劳动教育活动。在学校政教处的组织下,全校学生进行校园杂草清除、“校园清洁日”等劳动实践。师生全员参与,实行区域包干,明确班级职责,将校园环境卫生、校园美化与劳动教育、责任教育相结合。
2.让劳动走进家庭。家庭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为此,学校分年段设定不同的基本劳动技能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在家开展家务劳动、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等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
3.利用社会资源实施劳动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木耳地,走进消防队,走进寒葱岭,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认识,增进能力,开阔眼界,进而形成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四个保障”为劳动教育保驾护航
1.配备师资,做好人员保障。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根据学校“陶艺”劳动实践课程的需要,学校先后派人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和阿城的“中小学劳动技术学校”参观实践活动基地,派人到江西景德镇学习陶艺技术,到州内兄弟学校交流研讨,保证并加强了任课教师的专业性;同时,学校采取搭配有耕作经验的教师和邀请有经验的学生家长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悉心指导学生进行农田劳作实践,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2.投入资金,提供物资保障。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专门用于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陶艺”是动手性极强的实践课程,需要足够宽敞、物资配备齐全的场所。2020 年初,学校重新建设了一个全新的陶艺课程专用教室——“陶然轩”。教室内配备了27 台陶艺拉坯机,购置了供学生修坯塑型的桌椅,安置了摆放学生作品的展示柜架,添置了两台全自动作品烧制的电窑和一台喷釉专用房,每学期都要购买大量的专用陶泥。同时,学校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开辟农作物种植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草莓园、葡萄园、果园等,购买了少年宫劳动教育课程相关活动材料及果树苗、种子、肥料、劳动工具等,有力地保障了课外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3.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保障。第一,积极搭建活动平台,以活动促发展。定期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课;分年段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开设与手工劳动有关的兴趣社团;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卫生净化和绿化、美化活动;寒暑假适量安排家庭劳动作业;每个假期都安排“变废为宝”小发明、小制作评比活动等。第二,积极搭建展示平台,以成就感激发兴趣。学校遴选出精致的学生陶艺作品、少年宫手工制品、“变废为宝”小发明或小制品摆放在开放的走廊书吧处,供大家观赏。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之机,向家长展示孩子们的劳动成果。2018 年,学校首次在全市“艺术工作坊”展演中推出“陶艺拉坯”项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极大认可,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并代表敦化市入围延边州评选,最终获得全州二等奖;2019 年,学校又先后参加了敦化市“中小学生现场书画大赛展”“教师节颁奖晚会展”和“贺新春火车站艺术作品展”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现在,“陶艺”已植根于学生的心中,他们已经深深喜爱上这项劳动技能,愿意时刻与“泥”为伴,甚至有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自己购买了陶艺拉坯机,让“课上陶艺”变为“家庭陶艺”。“玩泥”已成为学生业余生活中的一项游戏活动。
4.建立机制,抓好评价保障。2020 年,我校创新实施了 “小君子10 会 (学、说、读、写、记、算、乐器、运动、实践、行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程,制订并出台了《“君子少年 星耀校园”小君子10 会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学校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会实践”之中。“会实践”的目标是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具有感受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技能。按照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学生“会实践”评价细则,确定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评价等次标准,将学校所有学生的“实践行为”纳入评价之中。学校还专门为每个学生定制了“小君子成长记录袋”,发放了“小君子成长币(会实践)”和“君子勋章”,凭成长币可兑换实物奖品。这种评价活动更加唤起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也在参与中悄然提高。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只有不断注入教育活力,赋予生命力,深植文化底蕴,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高品位的劳动教育。学校还要继续广搭平台,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建立与“德智体美”相互融合、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