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芙蓉工匠”路径研究

2022-03-18曾新洲王振平李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教工匠湖南

曾新洲,王振平,李怡

(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16;2.济南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4;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一、“芙蓉工匠”的内涵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所长刘显泽在《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强省”》中提出了“芙蓉工匠”的崭新概念,指出“芙蓉工匠”作为湖南技术技能人才品牌,是“工匠湘军”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是湖南制造升级之基石,强盛之利器!其核心内涵是:有湖南人特质,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1]

二、湖南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芙蓉工匠”的现实意义

《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打造大批“工匠湘军”[2],需要高职教育融入“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的新生代“芙蓉工匠”。高职院校要营造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勇于开拓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构建“芙蓉工匠”联合培养基地,创建“芙蓉工匠”大师工作室,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培养有高尚道德品质、有精湛技艺、有大局意识、有奉献精神、有创新本领的新生代“芙蓉工匠”。这是湖南高职院校迈向示范、优质、卓越的必经之路。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产教融合已成为当前形势下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迫切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湖湘工匠。由此可见,湖南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芙蓉工匠”人对服务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具有深远的意义。[4]

三、湖南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芙蓉工匠”的现状分析

多年来,湖南省各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办学,坚持走“特色院校→特色专业→特色人才”的省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道路,为服务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教育专业布局持续优化,专业群持续向湖南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各高职院校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精品课程数量不断增长;全省高职院校聚焦“湖湘工匠”培养,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国家示范职教集团(联盟)数位列全国第三位;扎实、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和课证融通;“双师型”教师人数持续增长,培养培训成绩斐然。[5]

综上所述,湖南省各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高职教育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依然缺乏等问题,说明湖南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培养“芙蓉工匠”还不充分。

(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不高

当前推动产教融合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情况下都是学校“一头热”、企业不积极,因为企业经营看的是效益,他们认为参与产教融合带给企业的效益非常有限。截至2020年,湖南省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仅为46家。想要吸引一大批企业积极投身产教融合战略中来,还需要政府、企业和院校一道努力,政府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红利,与学校和企业相匹配,助力学校培养出合格人才。

(二)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

一是参与合作的企业数量有限、类型单一、技术能力不足,受地域限制,合作企业集中于高职院校所在城市,大型优质企业不屑于与高职院校合作,至2020年,湖南省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仅为151个。二是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合作形式单一、企业参与度低[6],仅提供数量有限的实习实训场地,几乎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实习教学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制定,也不参与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指导。甚至有些企业仅挂名,并没有与学校开展实质性合作。

(三)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拥有企业岗位项目的实践能力,但从以往的招聘经历来看,高职院校教师最终聘用的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的硕士和博士应届毕业生,他们结束学业便开始来校任教,实践基础单薄,技能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有效胜任技能部分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纸上谈兵。

(四)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人数不足

作为一种较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目前在湖南高职院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因遇到缺少政策和制度保障、学校不够重视等掣肘,导致推行困难。2020年,湖南省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70.29万人,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为45044人,仅为总人数的6%。

(五)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课时不多

许多高职院校不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理论课时安排多、实践课时少,教师往往采用授课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方式,单纯讲授与劳动素养相关的如职业道德、操作准则等内容,导致倡导“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沦为口号式教育。将劳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强调树立劳动观念、爱岗敬业等理论,根本谈不上在实习实训和工作过程中体现劳动精神,实践性不强。

四、湖南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培育“芙蓉工匠”路径

(一)深化校企合作

最好的职业教育资源并不在学校,而是在企业,要拥有和使用甚至占有这些资源,学校就必须深入企业,“住进”企业。湖南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优秀企业探索新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例如采用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学生,探索“双师”培训模式,建设“厂中校”等。湖南H学院与合作企业在以下5个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学徒制培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技能鉴定等机构,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质量评价工作,共建评价标准。与企业建立宽口径、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多方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7]这既能为学校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又能弥补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缺口。

同时,为了保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政府必须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学校和企业相匹配,助力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例如,政府可以结合第三方评价,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适当的表彰和鼓励。

(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鼓励专任教师去生产一线,通过教育见习、企业实践、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每年选派5%的专任教师脱产赴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企业为每一位挂职锻炼教师指派一名专家全程指导,并举行拜师仪式,增强教师与企业专家的感情,为教师以后的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挂职锻炼期间,与企业员工共同工作、生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氛围,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

从企业聘请大师、名师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签订聘任协议,聘任期为三年,从学生入学起至学生毕业,全程负责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活动,并与学生建立起师徒关系,选派学生寒暑假去企业实习,优秀学生毕业后可留在企业工作。

完善教师引入制度,为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投身高职教育提供住房补贴、引入资金、实践条件、科研环境等优惠政策,以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为龙头,成立大师工作室,帮助其他教师迅速成长,构建匠心“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订单培养,是传统学徒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结合,企业和学校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双导师”,共同为学生授课,分别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企业和学校“双班主任”共同管理学生;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助力凝神聚气,铸魂育人;学校和企业双地域培养,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企业标准、学校准则共同评价;学生、企业员工双重身份。

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2018年湖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入围名单及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荐名单的公示》中,长沙S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围湖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单位。2019年4月15日,该校会计学院与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班仪式,企业与学校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双导师”师资队伍、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共享校企资源。学生大一期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大二、大三赴企业实践学习,由企业导师指导,享受企业福利和实习工资,签订师徒承诺书,以契约精神树立现代师徒典范。

长沙S学院2021届松子现代学徒制订单班100%对口就业,初次就业工资高达7000元,60%的毕业生成为门店骨干,15%的毕业生成为企业储备干部,真正做到校企联合培养的‘零距离’就业。[8]现代学徒制是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重要举措。企业员工进校学习实行弹性学时制和学分制,集中授课与随到随学相结合,学徒进校园学习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脱产学习与半脱产学习相结合,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学业,学习年限1~3年,修满相应学分即可毕业。企业制定激励制度,确保学徒在学习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同等待遇,对按时毕业的学徒给予补贴,重奖优秀导师、优秀学徒和提前毕业的学徒。

(四)加强劳动教育

《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特别指出: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为主要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4]

湖南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挖掘湖湘特色,利用湖南各地社会资源,组建由湖南劳模代表团、大学生创新创业代表团以及湖南省优秀企业的工匠名师组成的宣讲团,定期入校开展各种有关劳动教育的宣讲活动。借助榜样的力量,对学生持续开展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情感态度等劳动精神教育。选聘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职业道德良好和职业素养较高的能工巧匠、劳模代表、杰出校友等组建成立专业的劳动教育专家库,充分发挥榜样型队伍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崇尚,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致,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不断超越自我、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9]

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课时。例如,在新生劳动教育阶段,要求学生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整理内务和打扫寝室卫生,将被子按军训要求叠成豆腐块,室内一尘不染,学校不定期检查寝室内务卫生,每学期进行评比,对获奖寝室进行表彰奖励,获奖寝室学生在评定奖助学金时可以获得相应加分。将老生的劳动教育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充分整合顶岗实习企业和行业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要做到全方面全过程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能力,锤炼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其养成专注、敬业、追求卓越的劳动品质。

猜你喜欢

产教工匠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工匠神形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