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技术高校“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探索

2022-03-18邹其彦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英语专业产教

邹其彦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重庆 40152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专业课程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如何落实课程思政才能真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外语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1-2]、教师队伍建设[3-4]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二是在学科专业层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谋划[5-6];三是落实到课程、教材等微观层面[7-8],探讨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作为应用型技术高校与其他类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在建构课程思政体系上也必然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关注“高级英语”[9-10]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探索。

1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技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1],提出行业、企业、政府、院校等主体共同参与,以多种形式对主体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共享共建、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改革人才供给侧,对接行业发展需要、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部于2015年颁布了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2],以解决高校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产教融合势必成为应用型技术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产教融合指的是将学业和产业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学生能第一时间接触到产业、行业、企业真正所需的技术,并促进学生对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第二,产教融合能高度凝练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经验,并形成现代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提升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产教融合要求学生在校的各种专业课程应当与行业需求紧密联系,专业知识与未来职业有机统一。

2 “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2.1 “高级英语”课程的现状特征与潜在风险

从教材内容看,“高级英语”主要采用张汉熙主编的第三版教材内容,语篇体现了原汁原味西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教学方式看,为了提高专业四、八级过级率,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更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注重语言能力培养,侧重讲授语言知识,介绍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等,鲜少与素质培养的目标紧密结合;从学习效果看,为了提升英语语言的竞争力,学生大多对英语语言、文学文化、西方价值观等有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鲜少将专业课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缺乏对二者关系的关注和思考[13]。

基于“高级英语”课程教与学现状,可以看到该课程思政建设的盲点与误区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输入、输出以及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有些英语专业教师因为专业学科特点,往往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很难胜任德育工作任务;英语专业学生大都崇尚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往往弱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他们更期盼认识和了解西方世界,追逐所谓的国际视野。

2.2 “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基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要求,针对“高级英语”课程的现状特征与潜在风险,可以认为“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就是以授课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为依托,教师反向设计“高级英语”课程培养方案,深入挖掘传统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通过该课程的一系列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使该课程形成从语言掌握,经由知识获得、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最终达到人格至善的整体教育逻辑发展过程。

3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技术高校“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思路

王卓[5]指出,外语“金课”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是“课程思政”,焦点是“课程思政”元素。因此,“课程思政”元素是“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核心,关乎课程思政践行的成败。“高级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以及教材丰富的内容决定了“高级英语”课程具有课程思政的先天资源优势;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技术高校特点决定了“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必须发掘与行业相联系的思政元素对接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技术、语言服务知识的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目标。“高级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统一发掘与梳理,不仅要关注“点”,更要由“点”及“面”,从局部关注思政元素到整体挖掘主题的思政元素,系统性地设计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应用型技术高校“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内容。

3.1 “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的原则

基于“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标准以及“高级英语”课程的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以文化对比和国情意识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将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智慧创造,全面系统融入各学科教材中去,为教材打上中国底色,让教学尽显中国底蕴,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基于国情对比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使“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拓展国际视野,认识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使命和担当。

以“高级英语”课程属性为引导的原则。外语类课程的一大特点在于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途径和目标,语言教学是一种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关联的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行为[7]。因此,“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应当结合语言教学设定德育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在语言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目标中增加素质目标,在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目标中凸显“高级英语”教学的特色,彰显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理念,形成独特的“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德育目标。

以行业为导向的原则。应用型技术高校开设“高级英语”的专业方向主要包括师范方向、翻译方向、非师范英语方向、日语方向等,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主要是语言服务,因此,师范方向可以与语言教学、培训、相关咨询业务结合,翻译方向与翻译技能、语言技术开发结合,日语方向与日本文化、中小国际媒体平台传播结合,非师范英语方向与餐饮、酒店、旅游服务、地区文化、本地化服务结合,从职业教育层面挖掘思政资源,培养职业素养。

3.2 “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的策略

3.2.1 基于“主题”,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系统提炼“思政元素”

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教材为例,教材覆盖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中心主题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态环境、校园生活、历史典故到民族文化、科技创新、战争与和平等,这些都能成为思政教学的切入点。但《高级英语》教材的编排体系分散,没有按照主题进行单元归类。为了使“高级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化,减少认知负担,可以依据语篇“主题”,即按照课文内容呈现的一致“思想内容”进行归类,如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个人信仰、人性、文化、世界伟人等六个部分,对教材单元重组,深挖语篇主题中的思政元素。

按照主题对教材单元内容重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念意识,这是“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主要来源。按照“主题”寻找思政元素,一方面,能够提升课堂的丰富性,增强对“主题”关联性的思考,有效培养对话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德,将语篇内容放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中去思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3.2.2 基于“细节”,局部把握教材内容,碎片化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除了从“主题”挖掘思政元素,还可以在语篇中的某些地方碎片化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对教材内容细读,找到语篇中某些地方可以和思政教育联系起来的材料,从而以巧妙的教学手段进行育人教育。如“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这个单元,在讲授13~14段时,结合英语的发展历史,讲明语言的国际地位与国力息息相关的道理。再结合汉语与中国历史,加深对这一道理的认识,呼吁每个人都应该为民族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努力成为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再如“Ships in the Desert”,前1~7段描述了世界各地环境遭致破坏的惨状,包括咸海的沙漠化、地球两级升温加速、巴西亚马逊热带森林被破坏及其严重、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夜光云频繁等,结合这些世界生态危机,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比如对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问题、对沙漠沙尘暴治理的问题等,让学生课后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4]359-379,使其认识到自然生态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升人类的生存环境,以此通过国情对比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效果。

3.2.3 基于“文化自信”,补充课程内容,挖掘中西文化对比“思政元素”

英语专业教学为确保地道的英语输入,只注重西方文化输入、轻视中国文化输入,致使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也缺乏通过教材学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无法用英语完美讲述中国故事,缺乏中国文化自信。“高级英语”课程就是典型,内容编排的着力点基本上是以英美文化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教材内容为“清一色”的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学生接触到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几乎为零,导致英语的“中国元素”缺失。在“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上,有意识地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增加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故事和新中国发展成就等有“中国元素”的英文知识,从很大程度上帮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了解和认同祖国文化,对他们做好民间大使、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中国文化自信、增强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中西方文化比较内容,在课下布置阅读具有中国元素的英文版读物。

3.2.4 基于“文化自信”,拓展语言知识,探索英汉语言对比“思政元素”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属性,独特的语音、文字、词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句子结构和形式、修辞的特点和方式等无不彰显着拥有这种语言的民族集体智慧。发掘语言中的民族智慧,不仅能促进“高级英语”课程中的语言知识目标达成度,更能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语言的尊重和包容意识,提升综合素养。“高级英语”课程涉及英汉对比的语言知识很多。从词的层面看,英汉构词的思维不同,汉语体现的是“属+种差”的构词思维方式,英语主要采用独立成词的思维方式,这就造成英语词汇量巨大,汉语的词汇相对较少。但英汉中的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式,都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域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为:人→物→事→空间→时间→性质,即由实变虚、由虚到更虚的过程。从句的层面看,英语句子更倾向于使用名词,汉语句子更倾向于使用动词,在进行英汉转换的时候就需要使用这个原则做指导,使译文清楚、地道。还可从英汉组篇方式上讨论,等等。通过拓展英汉语言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并树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培养其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对西方文化的尊重。

3.2.5 基于语言服务,挖掘行业相关知识,探索蕴涵职业素养的“思政元素”

应用型技术高校的学生往往思维能力较弱、动手能力较强,实践教学中往往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会更好,以项目式、任务式为主要驱动,将课堂教学场景化,增加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实践课特有的方法,训练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需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知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语言服务能力[15]。探索蕴涵职业素养的“思政元素”,一方面需要结合具体行业挖掘语言服务的特色,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具体行业挖掘行业的内在职业要求。

4 结语

“高级英语”具有英语专业普适性的特点,所有具有英语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应用型技术高校开设这门课程应该对接自己的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核心课程,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思想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探索,一方面丰富了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学科的应用与实践,另一方面也为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模式与设计思路。“高级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更决定着课程教学质量,在课程思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英语专业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