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改革探索
——以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2022-07-05梁玉涓
梁玉涓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新商务外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在互联网异常发达的今天,加强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判断和应对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仅仅通过思想政治公共课程的力量育人是单薄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依据。在2018年5月和2019年1月经过了两批高校的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后,于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教育部对“课程思政”推进进程看,该项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纲要》附件的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要求各省(区、市)“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普通高等学校院(系)课程育人的具体描述是“及时修订教案,把课程育人理念贯穿教案修订全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堂教学,作为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这些纲领性标准为课程思政在高等学校的全面铺开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也是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推行深化专业课程“1+2+N”改革的主要践行依据。其中“1”主要指的是提升课程的专业性,“2”指的是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N”指的是提升师生素质“N”个途径。本研究的主要聚焦点为商务英语专业“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也希望通过此课程教改的探索,一隅三反,启发和推动高职院校其他课程课程思政的改革和探索,进而逐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进程。
从教育的角度看,课程思政指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而“外贸英语函电”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师通过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同时又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以引导,意义非常重大。首先,该课程涉及专业的核心知识技能点。知识技能点本身中性,学生掌握好了,可大大促进社会发展,并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但倘若他们用错方向,则可能阻碍社会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在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层面对学生进行正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和输入,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正向使用,发挥两者对社会的推动和服务作用。其次,无论学生能否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思政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接受现实,激励他们刻苦钻研,鼓励他们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主动想办法克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他们今后的专业突破和职业建树奠定重要的思维基础和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终生教育的良性循环。此外,以专业核心课为改革实践起点,能更好地引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拓展课借鉴和践行课程思政在本专业的全方位改革,辐射作用更大,影响力更持久,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全面改革起决定性作用。
教育部吴岩司长[4]提出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的“三变、两新、两大”,探讨其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总体思路、总体措施、总体标准和总体目标,为高教外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清晰且明确的纲领性目标。夏文红[5]教授也指出高校英语课堂中的“课程思政”应作为“立德树人”的一个手段,需要投入很长时间、从多个角度不断探索和实践,揭示了这个改革和探索过程必定不会一帆风顺,但不断尝试是最后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在现有的课程思政结合专业的改革实践中,刘瑛[6]从商务英语专业宏观的角度对课程思政改革路径进行了探讨,其结论对本研究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该文从专业角度的剖析仍存在大而泛的问题,对于具体课程的特点和差异性来说从中难以有明确的体现,教学的落实仍需要挖掘更加具体细致的操作细则和实施方案。王建春[7]以开放大学为观察点,发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有许多共性问题阻碍课程思政的长期实施,包括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没有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督导机制不健全、教师缺乏主动性等。由此推断,对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是难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原因。此外,余江涛等[8]从理工课程角度、李猛等[9]从“国际经济学”课程、邱晓兰[10]从“管理学”课程分别论证了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基于现有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尚处于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希望本研究能填补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空白的状态。探索“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为:第一,结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特点寻找课程思政的具体切入点;第二,分析该课程的改革实践对教师及其他课程教学的辐射作用;第三,探索课程改革实践促进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长效机制建立的途径。
1 “外贸英语函电”的专业特点及课程思政切入点
“外贸英语函电”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专业课。课程思政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予以切入,展开教育。
1.1 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能较全面和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他们在外贸业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英语及外贸的实际工作能力。由于在工作中面对的客户多为外国客户,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内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训练学生成为专业过硬、思想端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型高素质人才是本课程最终的培养目标。与此同时,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学识、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思想与专业都过硬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结合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内容特点,本研究深挖课程模块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教育融合专业知识学习的完整闭环过程。总思路见图1。
图1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改革的闭环流程图
这是一个先由案例导入、再迁移到课程知识技能点解决问题、最后升华为外贸函电专业知识技能点与思政融合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思路,对每个项目中的重点知识技能点对接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课程思政与案例在促进专业核心技能形成的关键切入点,提炼出表1。
表1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及案例参考
从表1可见,针对课程不同的学习项目,课堂思政的切入点有所区别,分别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民族自信和公平公正意识、诚信意识和工匠精神、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守约精神等方面切入思政教育。各个项目的思政切入案例既贴近专业现实,又和思政元素无缝对接,让课程思政教育在课程实际知识技能点的实操实践中“自然”发生,无形中赋能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指导和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课程思政的切入对课程的专业运用在理论上得到提炼和升华,可以在帮助学生习得核心技能的同时得到深度和广度的延伸。
2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辐射作用
从“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思政改革的尝试可见,在课程改革的思路上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发挥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的主观敏感性。本学科课程思政的改革对其他专业学科纳入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也有借鉴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将根据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
2.1 提升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敏感度
从表1教师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可见,课程思政进入专业,不仅不会削减课程的专业性,反而对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有促进作用。在专业能力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展示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科研敏锐度和教学应急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正是教师自身职业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些综合职业能力能为教师的思政敏感度提升带来正面迁移。
教师的课程思政敏感度包括教师在专业教学内容中主动挖掘相关的课程思政案例和对学生进行正向思维的积极引导行为。为提升教师主动挖掘专业思政元素,在专业层面的“老带新”、学校层面的深化课程改革制度的推行方面,学院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课程思政结合专业改革的培训和宣传,提升其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从而促进教师主动把思政教育纳入日常的备课方案之中,推动课堂思政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在鼓励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大学专业课堂中,若教师不加以正向引导,学生可能会被非主流的舆论误导,由此而带来思政教育难以预测的反作用。
教师的课程思政敏感度的提高,要求专业教师对时政热点、国家主要政策和教育指导性文件有更加明了和通透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国家教育风向落实课堂思政融合专业的新政策。本课程自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以来,骨干年轻教师的思政敏感度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体现在他们在科研及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展示和运用上,也为其他院系专业的探索提供了实践参考。
2.2 完善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思政教育深入专业教学的需要
在专业课程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对接思政教育,落实学院专业结合课堂思政的新型课程“1+2+N”深化教学改革方案,教师须结合课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案例,挖掘案例和内容中的思政因素,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建立正面的认识和观念结构。
随着不断完善和更新的专业内容及案例的积累,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须对新加入内容进行思政话题的切入和引导,让思政更好地为专业内容领航服务,提升专业知识的政治温度,最后专业案例得到剖析、问题得到解决之际也回归到思想总结阶段,让学生从基本的三观形成过程中得到自发的领悟和思想境界的提高。
其他课程也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色,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其他思政元素,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主导,以提升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和公民意识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和科学职业素养为目标,渗透到学生课前看、听、读,课中仿、练、做,课后思、写、行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中知、知后做、做中思、思后行的“知做思行合一”精神符合国家对当代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学术精神,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计划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国家的全面发展计划承担教育应有的责任义务。
3 建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长效机制的反思
通过实践发现,学校层面的推动和制度保障是课程思政融入教学长效机制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
3.1 掌好思政之舵,引领正确方向
基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以及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落实思政融入专业要求实施课程教学的教师对相关的文件及背景应有正确的解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多读原著、悟原理,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科学信仰,做到虔诚而执着,至诚而深厚。以立德树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专业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接受西方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追求工匠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3.2 把握思政融入专业的度,不喧宾夺主
吃透理论,把握好思政融入专业合理的度,做到既能通俗化又要避免庸俗化,既要吃透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和思政的结合,又要防止为了思政而思政,过度开发。可以尝试把政治话语与专业术语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和转换。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面对年轻的“00后”学生,专业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要求,改变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找到适合自己的既遵循教学规律、又具有个性的教学方式,多维度切入各项符合专业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纳和认可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探索专业知识和技能。
3.3 选好思政切入角度,与实际需求高度融合
思政教育在高校各个学科的开展并非象牙之塔,各科教师应脚踏实地寻找恰当的切入点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施教。各个学科教学都可以从共性思政、专业特点、地方校情等方面出发,去挖掘适合当下国内外热点和具有中国特色、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的、结合本校特色打造目标的思政教育落脚点,让思政教育满足实际需求,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辐射力。
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研究深入的方向
本研究以小见大,是一次示范性的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最大的不足在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搜集数据充分论证、检测本研究改革的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参与本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的学生尚未毕业走向社会,尚无法收集改革效果方面的任何论据。这也将成为本研究今后继续追踪和深入探讨的方向,也希望本研究能给同行教学研究者们带来一点启发,让本研究的不足能激发其他研究者积极探索,创造出更有说服力的教学科研成果。
课堂思政的全面铺开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中,而应该结合国家发展的政策、纲领、意见和要求在不同院校各学科各课程中予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积极尝试改革并融入课堂思政,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让专业在遵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服务于社会需求,一切专业教学行为的发生才变得有目标且具有可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