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逻辑指向与实践路径
——以成都市金牛区的改革为例

2022-03-18马云飞

上海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金牛区思政区域

阳 红 马云飞

(1.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36;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8;3.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225)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因此,建设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一体化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我们应正确把握党和国家关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要求,明确思政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和现实困境,提高站位,转变认识,重构理念与思路,秉持改革创新精神,以系统论和整合观大力促进区域大中小全学段教育资源整合,构筑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育互补、“六全”育人的良好环境,高质量推进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成都市金牛区(以下简称“金牛区”)为此积极探寻区域学生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格局,全力打造区域“行走思政教育”品牌。

一、价值旨归: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意蕴

(一) 解读: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需要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以及通过何种路径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其中,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可以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系统工程。关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李明等人综合学界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就是要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整体性、一贯性,凸显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实践性,塑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递进性与学校教育阶段性互相映射的双螺旋教育结构,有意识地系统化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的。思政教育一体化有四个特征,分别体现在同一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一体化需求、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意识的一体化呈现、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校内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体化结构性集成。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应构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保障体系等子系统。[2]也有学者认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在加强统筹协调的前提下对大学、中学和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层设计,使其有机衔接、层层递进,形成横向贯通、纵向连接的育人共同体。[3]

思政教育一直以来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也可以借鉴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理解与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同时,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关键课程,目前,学界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我们也可以借鉴思政课一体化的界定进行阐释。但无论借鉴何种界定或阐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应具有针对性,要明确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体系的构成;应具有立体性,特别是在内容体系的建设上要一以贯之,覆盖全学段,又要兼顾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特点,避免内容重复无效;还应具有时代性,要着眼思政教育的时代教育目标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突破创新,实时适时地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更应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要系统构建,更要支持保障,保证一体化建设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二) 困境: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的系统工程,是持续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丰富德育一体化的关键内容,是强化思政课一体化的必要手段,更是加强思政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4]

但当前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李明等人认为各阶段思政教材内容不系统、不连续、不协同及出现结构性重复;各阶段思政教育教学各自为战,教学成效不显著;教育评价体系形式化严重,效果甚微;实践育人体系脱节现象严重;队伍配比不达标,专业素质不过硬;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5]总的来说,主要问题是一体化建设内容上没有区分度和层次性,有简单和重复表征,推进过程中协同性和衔接性不强,力度稍显不足,推进后浮于表面,效果甚微。

因此,科学建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其中,以区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在当下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成都市金牛区近年来以行政手段协调各要素和各种资源努力探索,凝练了区域性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格局。

二、工作指向:构建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格局的三重逻辑

(一) 理念逻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育的相关要求为指导思想

党和国家关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认识由浅至深,逐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工作,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区域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金牛区坚持做到理念贯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9 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间的思政工作桥梁,注重整体推进,认识到统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保障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服务省市教育发展大局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 发展逻辑:遵循四大发展原则,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金牛区在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一是坚持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讲政治立场,讲价值导向,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二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要求,完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统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6]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深度调研分析区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建强思政教育队伍,探索前沿热点,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是树立起整体性系统化的思维,遵循学生各阶段成长发展规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分层设计,接力培养、上下贯通、有机衔接、层层递进,整合教育资源,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形成横向贯通、纵向连接的立体化网络化的育人共同体,发挥1+1+1>3的作用。

(三) 目标逻辑:确立四大建设目标,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金牛区在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的过程中,预计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贯通金牛区大中小学的思政教育管理共融平台,基本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资源融通、协作畅通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7]目前区域大中小学开放共融“大思政”格局初步显现,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充分释放,“成都金牛·全国一流教育强区”品牌打造充分彰显,可为四川省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加快构筑四川教育“鼎兴之路”贡献金牛力量。

具体来说,金牛区思政教育一体化包括四个建设目标:一是建立区域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管理共融平台,建立思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多方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二是形成区域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师资建设长效机制,严把思政教师的准入退出,完善思政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解决思政教师职业发展瓶颈问题,组建专门的讲师团;三是构建区域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衔接链接机制,打通区域、学段、校际界限,推动师资队伍联建、课程资源共享、实践活动互办,强化方向上同向同行、目标上衔接链接、学段上互联互通;[8]四是推出区域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学科科研成果,形成一批思政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打造金牛“行走思政教育”品牌,提升区域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系统突破:建设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格局的改革向度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建设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格局,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打破桎梏,从三个向度出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一) 创设改革的新模式,教研为主系统构筑

1.构建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管理体系

金牛区教育党工委牵头,构建区域大中小思政教育发展联盟,组建思政教育联盟领导小组,建立思政教育中心,从各学段不同领域挑选高水平人才,组建指导委员会,成立党工委主导的“行政沟通、联动协调、工作运转、评价反馈”机制,做好顶层设计、服务支持、制度保障。其中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制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协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蓝图,建立联席会议等相关规章制度,出台、优化并落实相关政策等,在行政管理、教育规划、政策支撑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整合区域教育资源的管理体制及机制,提高效能,保障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

2.建设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金牛区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立足四川本土资源与国内外重大时政,打破大中小学原有的思政教育资源“孤岛现象”,探索编制区域“思政教育资源地图”,联合推进大中小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编写地方教材时做好学段内和学段间教材内容体系的有效衔接和循序渐进,基于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注意各学段教材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其中鼓励思政校本课程研发,形成思政教育特色教材。此外,守好责任田,注重思政教育学科渗透,小学、初中与高中分别上好现有的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高校则上好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拓展社区思政实践课程,使现有课程与开发课程内外相生,相辅相成。另外,在具体实施中合理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管理与教材管理。金牛区在一体化课程上努力做好课程目标、内容、建设和评价的一体化,以及教材设计的一体化,同时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的关系。

3.创新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金牛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从时代、社会、国家对学生思政核心素养的要求,从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式的新颖、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创新、组织方式的灵活、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着手,统筹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在教学中探索虚拟实践教学、分层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和差异教学等方式。在全面保证思政必需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思政选修课程,将思政课显性课程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大中小携手推进以“课程思政”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习各类课程以及教育管理活动都应贯彻课程思政的原则,深挖课程思政要素,强健思政教育主阵地,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广泛开展“全德育·思政大课堂”活动,通过校际“行走课堂”、区域“巡回讲堂”、全域“云端课堂”、名师“示范课堂”等方式,汇聚办好思政课的合力,每学年举办1场“大中小思政大课堂”课堂教学大比武,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4.加强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研究

富有教研精神的思政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金牛区建立联盟教研制度,按照“大学牵头、片区单元、联合教研、学段统筹”的原则,建立一所大学+N所中小学的“1+N”片区联合教研网格单元。加强区域全学段思政教学研究,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有效把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衔接链接。形成一体化教研共识,优化常态教研机制,完善教研管理,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加强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与学方式、教学评价、学段衔接、主题活动、社会实践、资源开发利用、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有效把握教育目的的衔接链接,处理好“培养目标一致性与内容梯度衔接性、教育整体性与学段特殊性、统一标准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把握好“小学启蒙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提升政治素养、大学增强使命担当”的阶段目标[9],凸显大中小学段思政教育的递进性、层次性、差异性,强化思政教育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注重大中小思政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整体效益,促进教研和教学评价一体化。

5.开展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课题研究

金牛区构建专业协会引导的学术研究及沟通机制,建立区域性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纵向统一的研究协会,如金牛区大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纵跨小学、中学、大学,定期组织相关理论研讨和实践活动。按照统分结合、规范有序的原则,研究会内部以问题为导向,既按学段分为大学组、中学组、小学组,又按研究方向分组,也按教授学科分组。借助研究会,组建了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融合的研究团队,共同研究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无缝对接的内容和方法。此外,各主体也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关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现实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树立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意识,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解决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在发展状况、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师资培训、教育教学、品牌建设、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形成区域经验,原则上每年完成2至3个思政教育“微课题”,3年内完成1个省市级以上课题。

6.开发区域内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育基地

金牛区以本地重点博物馆为依托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重点事件为依托作为重大主题教育基地,以属地大学为依托作为中小学师生的高校教育基地,以区域特色学校为依托作为大学生的中小学见习基地,以阶段社区与重大场馆为依托作为自愿服务基地,以实践研学为依托作为行走思政教育基地等。金牛区通过教育基地系列性、主题性活动,使学生的思政教育从认知到理解,从抽象到具体,从内化到外化。

(二) 搭建改革的大平台,建设“六全”育人体系

金牛区以思政联盟为依托,通过“走课送教”、中小学教师到高校研修培训、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学生艺术展演、中小学生游学实践及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推动师资队伍联建,推动全员育人、全面发展人;通过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思政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构建“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体系、“校际行走课堂”、“区域巡回讲堂”、大中小学“同上一节思政课”等活动,实现课程资源联享,推动全程育人、全学段育人;通过社会实践、高校研学旅行、重要节庆日、“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产业功能区”等,整合区域资源,实践活动联办,推动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具体措施如下。

1.促进区域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链接

金牛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辐射作用,与中小学形成紧密的结对关系,让大学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下沉,帮助不同学段的思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容高度聚焦、力量一体推进,学段相互衔接,教学优势互补,教师交流沟通,促进相互提高。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在各个学段方向上同向同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品德与行为规范教育等贯穿大中小各学段。金牛区思政联盟学校在目标上衔接链接,形成“小学启蒙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提升政治素养、大学增强使命担当”的阶段目标。思政联盟学校在学段上互联互通,“瞻前”链接低学段,“顾后”衔接高学段。

2.建立区域思政教育的管理共融平台

金牛区建立思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组织 1 次联席会议,严格落实党委政府、地方高校、教育行政、街道社区、行业企业的职能职责,形成多方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组建思政专门讲师团。发挥学校党政机构、职能部门、年级班级、学科融合的作用,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拓展思政教育实施路径,健全学校、家庭、个人、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共同体,发挥合力育人作用。

3.打通区域思政教师的职业发展瓶颈

金牛区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中小学专职思政教师配备,培养思政教师后备人才,为民办学校指派思政教师。改革思政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思政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提高思政教师知识水平、思想意识、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增强思政教师队伍一体化认知水平,实行不合格思政教师退出机制。加大思政教师激励力度,设立思政教师岗位津贴,提高思政教师职称比例,做好思政教师继续教育,搭建思政教师交流平台,增大思政教育成果评选力度。优化思政教师成长机制,把思政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将思政教师纳入名优教师培养计划,晋级评优适当倾斜,增强思政教师的学科归属感和成就感。

(三) 打造改革的强品牌,建设“校地协同”发展共同体

金牛区积极构建“校地协同”发展共同体:一是构建多主体参与治理共同体,党委、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五力合一;二是构建全方位共建的资源共同体,整合高校“人才库”“思想库”“资源库”,实现基础教育实践资源与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有机整合;三是构建多渠道对接的发展共同体,推进高校智力优势与地方产学的精准对接,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提供支持,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建设“校地协同”发展共同体,全力打造金牛“行走思政教育”品牌,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行走思政教育”机制推进器

金牛区健全党建引领的组织体系,将思政教育列入工委会重要议题,定期研究思政教育。健全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依托教育系统党校,加强教育系统思政教育工作。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少代会、家委会等群团组织优势,形成教育部门主体、相关部门协同、学校全面实施的思政教育部门联动机制。组建校社联动工作联盟,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联盟助推作用,积极与高校、社区、两新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依托政府和社会资源搭建育人平台,建立思政教育校社共同体。

2.构建“行走思政教育”资源整合体

金牛区建立“思政教育资源超市”,扩大思政教育的时空场域,把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等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与道德践行能力。打造20个“思政教育资源基地”,推动金牛区思政教育联盟学校共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实践基地,鼓励高校大学生到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同时组织中小学生到属地高校开展访学研学和学科体验活动。加强学校与社区思政教育的协同,促进资源共享、环境共建、教育互补,开展志愿服务、实践体验、实践育人。

3.培育“行走思政教育”品牌核心力

金牛区培育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品牌,创建“行走思政教育”示范校5所,逐步形成一批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品牌。同时,金牛区充分发挥重大历史纪念日、传统文化节日、仪式礼仪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依托“绿道+”中小学综合实践、“锦城卫”系列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品牌,打造区级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品牌。此外,金牛区打造思政教育特色团建品牌,持续推进“青聚金牛行动计划”“青年人才行动计划”“青春志愿行动计划”三大行动计划,实施团干部成长计划,组织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及“青年大学习”,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建设。

四、实现机制:推进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格局的三维策略

(一) 形成资源整合机制,构建金牛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联盟

金牛区开门办思政课,构建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联盟,结合区内外思政课的资源,用好用活各类实践场馆,推进思政课育人环境建设,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联盟成员单位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医学院、成都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和金牛区教育局所属中小学。以思政教育联盟为中心,组建金牛区思政中心,集中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力量,开发围绕市区重点场馆资源的100节四川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思政课教师参与设计编写课程;创设多种思政课教研学习模式,如沉浸式教研学习、互动式教研学习、专题式教研学习等,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思政课课程研发的有效性;通过思政教育联盟,举办金牛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论坛,并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融一体化备课、研讨、交流、展示、研究、创新、辐射为一体的体制和机制,推出金牛区思政课品牌,打造名师研究课;开展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研修活动;积极与街道社区联动,以各个社区资源为依托,研发各个学校的思政课特色精品课程,并借助高校、研究所研发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形成联盟校互动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共享课程。

(二) 建立管理评价机制,提升一体化工作的科学效能

金牛区构建“一中心三制度”组织管理架构及制度体系。“一中心”是建立学校思政中心,即“金牛区学校思政中心”。“三制度”分别是建立金牛区思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即区委教育工委牵头8所联盟高校,定期互访、常态互动、分析研判;建立金牛区思政教育联盟教研制度,即1所高校+N所中小学组成教研联盟;建立金牛区思政教育信息共享制度,即联盟成员均设置1名信息联络员。

金牛区还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思政教育联盟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建立思政教育联盟工作评估细则,对联盟成员单位参加活动、定期互访、常态互动、协同研判等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形成反馈机制。对区域内思政课教师课程研发及参研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对思政课实践活动有效性进行及时反馈,对思政课教师培养积极关注,对思政课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社区联动定期维护。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暑期寒假托管问题的社区资源开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德育活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协调、大中小学师资协同常态化管理机制完善等的进一步探索与评价。

(三) 完善实施保障机制,促进一体化工作的专业落地

为促进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的专业落地,金牛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支持保障,成立了金牛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定期分析、研究和上报工作开展情况,成立了金牛区学校思政工作中心,牵头推进思政联盟工作,联盟成员单位党组织加强对本单位联盟工作的领导,确保联盟工作的开展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强经费保障,金牛区教育局设立金牛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专项资金,为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研发、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提供保障,严格资金使用程序、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进行强有力的总结宣传,提供推广和辐射保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电视、刊物等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营造开展思政联盟活动的良好氛围。通过思政联盟各类活动展示、成果展示等释放引领示范效应,及时发现和总结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新时代成都市金牛区牢牢坚持党和国家关于思政教育一体化等相关工作的最新和具体政策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努力探索区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格局、理念与践行路径,通过统筹协调与多维整合,不断追求推进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质量和实效,但仍需要兼顾其他要素,循序渐进地持续构建完整科学的体系。

猜你喜欢

金牛区思政区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成都市金牛区:聚焦公众多元就业需求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
成都市金牛区:试看“金牛”育“金花” 且将“新火”试新茶
成都市金牛区:高质量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金牛区:多措并举 开展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工作
分割区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