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2022-03-18范宇隆

读写算(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生活化区域

范宇隆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

“生活即教育”是重要的教学理念,作为幼儿教师,要重视结合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地应用到区域活动之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有效地帮助幼儿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全面加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效率。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区域活动开展效率。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对区域内容的设置

幼儿园内的学习性区域不但可作为幼儿的活动场所,也是体现幼儿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幼儿可发挥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完成教师预设的活动任务,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巩固自身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可在组织开展区域活动时侧重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材料,并合理设置难度,这样便可促进幼儿实现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幼儿在区域内完成探索和学习活动后,教师便可组织幼儿结合活动的体验进行交流,以此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幼儿的经验储备,进一步为幼儿发展奠定基础。

(二)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教师正确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而不是置身事外,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指导幼儿。一般情况下,教师均采取共同参与的方式激发幼儿产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沿着教师的思路继续深化思考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在此期间讲解知识内容,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在设置区域活动时,教师需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需求,随时迎合幼儿的兴趣组织活动。如果活动设置的形式相对单一,则幼儿便无法产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难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实施区域活动时,教师便可引入生活化的元素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参与区域活动掌握更多的生活经验与技能。

(三)增强幼儿参与兴趣

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分析,与幼儿密切相关的即是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生活材料的进一步投放,能全面加强区域活动开展效率,也利于教师提高幼儿积极性,从而促使幼儿能够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实际分析,教师借助“生活即教育”理念开展区域活动能够促使幼儿迫不及待地与教师分享他们生活中所见所闻。例如在建构区,幼儿在搭建公路桥梁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增加活动难度,可以让幼儿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公路桥梁拓展周边环境,包括绿化、小区以及街道等等内容,提高幼儿思考能力,利于提高幼儿参与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区域活动课堂。

(四)增进教育合力

从幼儿教育过程分析,家园互动是必要的,家园互动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基于此,通过增加教育合力,促使家园合作全面开展,能有效地贯彻“生活即教育”理论,利于在家园互动过程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效率。在合作过程中,家长可以为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活动提供材料,在幼儿园生活化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要将幼儿的发展以及创作的作品及时与家长反馈,这样促使“生活即教育”理念有效地向家长进行传递,不仅提高了家长对于“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认识,也能够提高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效率。当发现幼儿参与区域活动过程存在的不足时,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生活化的内涵及特征

区域活动生活化更多的是培养幼儿实践能力。教师根据区域活动主题,科学地进行生活化元素应用,开发更加贴近幼儿生活的区域活动方案,将幼儿园日常生活、兴趣与区域活动紧密相连,从而更加有效地助力幼儿成长。区域活动生活化更是一种“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有效运用,能提高幼儿教师综合教育水平。

(一)生活性与真实性

幼儿园教育离不开生活,幼儿教育要根植于生活实际,因幼儿年龄特点,好奇心较强,通过开展具有生活性与真实性的区域活动,能促使幼儿积累经验。因此,在制定生活化的区域活动过程,教师要保证具备生活性,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对于“生活即教育”理念的理解,这样才能将生活与教学活动进行融合,提高幼儿实践水平。

(二)游戏性与象征性

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资源与材料,幼儿根据教师布置任务开展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更多是借助游戏化的方式,通过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材料”,充分地开展生活化区域活动教学。区域活动生活化具有游戏性,同时也具有象征性特征,例如,运用毛线球,可以象征为鸡蛋、糖果。这样保证了区域活动开展的效率,也提高了区域活动材料的运用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幼儿发自内心地表现情感,积累了更多生活经验,提高了区域活动生活化教学质量。

三、“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一)回归自然,创设生活化游戏环境

教师需重视环境资源的教育功能。客观环境可作为幼儿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便需侧重为幼儿创设生活化和自然化的环境,以此推动幼儿的全面成长。依据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生活可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核心,教师需侧重从生活中渗透教育活动,同时保证教育活动中具有生活化的元素。可见,幼儿的游戏环境设置也不应限于教室的固定区域,需尽量开拓视野,将教学环境拓展到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如树林、滑梯等,均可作为幼儿活动和接受教育的场所。此外,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教师也需侧重发挥幼儿的核心作用。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鼓励幼儿自主表达想法,如设置环境、开展游戏的方法等,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游戏活动。

如幼儿经过讨论总结出,可在园内的滑梯旁草地上搭建帐篷、在两棵树之间设置吊床等,或者幼儿可从家里带小鱼等放到水潭里,让幼儿自己组织捞鱼游戏。这样按照幼儿的规划和设计形成的游戏环境,更容易激发幼儿产生参与的兴趣,在互动和交流中实现探索,不断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变废为宝,挖掘生活中的游戏材料

提高游戏材料的丰富性也是有效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幼儿园自身具有一定的材料储备,但无法深度激发幼儿发挥思维能力。对此,教师需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尽量鼓励幼儿自行制作玩具,从而锻炼幼儿的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过于精致的玩具会对幼儿的思维广度形成一定的局限,也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相反,鼓励幼儿从生活中选择看似毫无价值的物品,如树枝、笔筒等重新制作游戏玩具,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控制玩具的成本,且获取简单、操作简便。在选择和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倾注自身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类型,从而体验到自主制作游戏材料的乐趣,并认识到生活中物品的不同价值。

如幼儿在构建高楼活动中,普遍发现垒高的材料较少。因此幼儿便自主从家里找到奶粉或薯片的罐子,并利用课余时间将上述生活废品清洗干净,放置在活动区内。此后便将上述游戏材料应用到活动中,完成搭建高楼的目标。但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发现选择的各类罐子颜色不一,影响高楼的美观度。此时教师便可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将不同类型的罐子放到美工区进行加工,这样便可形成统一色调的材料,提升高楼的美观性。幼儿通过从生活中搜集废弃物品作为游戏材料,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丰富性,并在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锻炼生活技能。教师和家长也需同步革新教育理念,为幼儿体验和储备生活经验提供足够的空间,不断丰富游戏材料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趣味性,增进对生活经验和技能的了解,从而实现素质的提升。

(三)因材施教,调动幼儿参与主动性

教师需侧重针对年龄段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规划,通过使用不同层次的材料为幼儿个体提供锻炼的机会,以幼儿为核心组织实施不同难度的活动内容,以此促进幼儿个体的能力提升。依据陶行知先生所说,实践活动可作为提升教学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基础。若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便需以实践作为前提。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需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类型,让幼儿自主选择使用的游戏材料,并形成参与活动的信心。这样幼儿便可形成自主意识,在游戏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升。教师只需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幼儿便可沿着教师预设的思路自主完成活动内容。

如教师通常会在益智区投入蘑菇钉等材料,教师在具体规划游戏活动时,还需依据幼儿的不同层次水平,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任务的难度和实施方式。任务一:自主拼出正方形等图形;任务二:依据图片的图案拼出图形;任务三:结合图片的图案拼出简单的环境,如小花园等情境;任务四:鼓励幼儿自主设置任务的难度。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可知,多数幼儿能够依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游戏难度,或者部分幼儿会依据自己的想法拼出不同的图案。上述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能够给幼儿预留出充分自主规划和实践的机会,迎合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全面提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四)结合幼儿实际生活,高效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会在幼儿园内完成游戏、饮食等多种活动内容,因此幼儿园可将上述活动区域进行整合,对幼儿进行长时间的行为意识引导,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落实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教师需从实践入手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也需通过反复实践对这种行为习惯进行完善和巩固。幼儿时期也是幼儿个性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对幼儿后续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便需依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的理解能力,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意识与习惯,从而为其后续的成长奠定基础。当前,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因此受到的溺爱也较多,尤其祖辈对幼儿的溺爱更严重。这便导致家长对幼儿不文明的用语和行为习惯视而不见,并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这更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对幼儿的教育需全面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幼儿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如幼儿教师可设计小组探究“植物成长变化”的活动内容,将每4 名幼儿分成一组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植物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变化情况。在此期间,幼儿之间会相互沟通,形成合作的关系,小组氛围也相对融洽。在实施问题的探究时,教师也要求幼儿在发言之前先举手,经过同意后才能发言;如果未得到允许,则不能随意讲话。从活动的实践效果可知,幼儿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表现良好,并未出现矛盾,且幼儿也会自觉遵守活动的秩序和规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教师和同伴保持尊重的态度。最后,实施探究活动还有利于调动幼儿发挥思维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探索生活中的乐趣和奥秘,这样便可在生活实践中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最终实现幼儿的全面素质培养。

(五)结合幼儿实际,活动内容紧扣生活

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紧贴幼儿生活实际,可以选取贴近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例如在小班中,幼儿好奇感强,他们更多是想了解生活以及自己,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阅读有关五官的书籍,这样幼儿对于自身有了明确的认识。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与生活有关的材料,如酒、醋等等,让幼儿通过闻一闻的方式提高对于生活中常见日常用品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棉花、石头等物品,让他们摸一摸。幼儿得到了很好的感官体验,不仅激发了幼儿兴趣,同时也为幼儿生活化经验的积累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时,更应该根据具体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充分融入幼儿园生活之中。例如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他们常常会哭闹,此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幼儿向教师介绍家庭成员,也可以让幼儿们相互介绍自己。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逐渐适应新环境,促使幼儿融入区域活动中,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幼儿更加热爱幼儿园生活,进一步为幼儿园开展生活化区域活动奠定基础。

(六)与家长合作,提高区域活动开展效率

首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内容。例如在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时,教师要让家长明确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给家长观看幼儿参与活动视频的方式,提高家校合作效率。教师可以让幼儿将参与的区域活动内容讲述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热爱。通过与家长进行紧密合作,帮助幼儿提高兴趣,通过发挥家长的教学优势能够丰富游戏资源,更加利于全面地开展幼儿区域活动。与家长紧密联系,能够加强对于“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运用效率。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幼儿的生活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提高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通过与家长合作,教师传授给家长更多育儿技巧,在幼儿遇到生活困难时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并与教师共同开展教育指导,提高幼儿信心,促使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克服困难,提高综合能力。

四、结语

总之,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园中的有效渗透,进一步提高了幼儿教师教学质量,加强了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水平。作为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全面地进行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从而创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渗透方式,科学地进行区域活动教学设计,进一步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幼儿加强实践水平。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生活化区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分割区域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区域发展篇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