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究
2022-03-18欧美燕
欧美燕
(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广东江门529080)
一、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设计、组织和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倾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儿童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类课程建设,提高培养专业化水平。”在此形势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学科教学要求
“岗课赛证”融合是指在教学中,应根据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能力要求,结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核的要点,以参加技能比赛检验教学效果为标准,优化课程实施,实现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资格证考试和技能大赛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1]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明确规定“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2021年4月教育部新颁布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职业能力标准》)进一步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是保育与教育实践能力,其中实施教育活动能力是五大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明确要求:“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模块主要考察两点:一是合理选择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的能力;二是有效组织和指导教育活动的能力。在国家、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中,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考察主要是在给定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前提下,要求学生设计主题网络图,撰写活动方案并进行说课。
基于《专业标准》《职业能力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要求,“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应以科学课程知识学习为基础,落脚点于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能够设计、组织和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三、以“岗课赛证”融合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对接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参照《专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具体包括三种能力,即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组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和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根据课程目标定位分析,教学内容编排上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章节体系,解构并重构为三个教学模块。模块一:幼儿园科学活动理论概述;模块二: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模块三: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训与优化。
模块一主要解决学科基础理论学习,包含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方法与途径。模块二主要落实实践训练,根据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幼儿园科学活动划分为科学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活动与科技制作活动。因此,模块二“活动设计与组织”具体设计为三个岗位任务,即任务一:幼儿园科学观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任务二: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任务三:幼儿园科技制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根据“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发展顺序,每个任务再设两个子任务,即子任务一:活动设计;子任务二:模拟试教。模块三“活动实训与优化”顺延模块二的能力发展路径,设计两个递进的具体任务,任务一:岗位实战与评价;任务二:活动优化与提升。
至此,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了“理论学习-实操训练-优化提升”的逻辑关系,包含“知识铺垫-教案设计-模拟试教-岗位实战-活动优化与提升”五大步骤,遵循了“知道-会做-演练-实战-优化”的能力发展顺序,从“学做”到“会做”,从“做到”到“做好”和“做精”,逐层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岗位实践能力。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策略
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学理念上打破单一依托多媒体课件“讲-写-练”教学模式,调整为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信息手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教-学-研”成果为导向,以幼儿园实训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构建新型课堂。
其次,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与实践基地园校合作,协同育人,双导师根据实践园的教育主题,共同布置课程实训周的实训任务,围绕实训主题,比如“水”“光”等,以设计和组织本主题的科学活动为典型工作任务,分组布置课前任务和设计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资料搜集、小组讨论来完成任务,使学习更有针对性。(2)范例教学法:师生共建包含幼儿园优质课教案、视频、学生撰写的教案、模拟试教视频、幼儿园实训视频等在内的课程资源库。学生通过分析和模仿幼儿园优质课例,学习设计和创作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提高活动设计能力。通过观摩评价学生自己的试教课例开展反思复盘,改善优化。(3)情景模拟法:依托模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课堂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幼儿教师、幼儿、观察员,开展模拟试教活动和评课评学活动,提升试讲技能,提高实践能力。(4)现场教学法:利用课程实训周,直接在实训园现场进行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在实训班级开展真实岗位的实战实训,在做中学,边学边练,提高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再次,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资源上,借助职教云、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线上自主完成慕课学习,实施翻转课堂,教师通过分析课前测试精准分析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和重难点;课中结合信息化平台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课后上传学习资源包,学生借助资源包开展拓学拓训活动。
另外,教学技术上,可灵活采用WPS软件制作主题网络图、设计教案,利用腾讯会议连线幼儿园实践导师,实行双导师指导,利用钉钉软件的录播功能记录试教过程和评课活动,便于观摩评价和复盘反思,利用“剪映”软件等制作和编辑课程资源包等等。
(三)融合多媒体技术,建设课程配套资源
为适应任务导向的模块化教学需求,应以“集成化”为思路,以活页式或工作手册为主要形式,融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新形态课程配套资源。[2]需要注意的是,新形态课程资源不同于以往以“纸质教材+光盘”的资源。新形态课程资源是立体化、多样化的。它是通过纸质媒介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全融合,并借助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强调课程资源师生共建、提前预设和即时生成相结合,以及师生空间的智能互动。
首先,课程资源应强调与岗位任务的衔接,以适应项目化教学为参照。比如在科学观察活动项目中,应尝试构建与幼儿园科学观察活动相关的微课视频、优质示范课教案和视频、学生实训教案和视频,以及观察活动科学素养包,体现“突出实用,加强实践”的教学特色。
其次,需集成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在教学改革中,要高度重视教学课件、慕课资源、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开发。就慕课资源而言,目前各大学习平台推出了诸多的开放课程,但课程内容良莠不齐,虽有一定的借鉴性,但必要的时候仍需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和制作微课短视频,满足模块化教学需要。
就教学案例而言,则需要精挑细选优质课案例,为学生模仿学习提供良好示范。对于部分师生共建的生成性课例,则需要师生共同研讨,逐步修改和完善,在反复“磨课”中,既锻炼了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的实践能力,又能让教学案例精益求精。
(四)实行理论实践双导师制,组建教学团队
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基本理论、活动设计和组织、实训与优化。这就使得教学实施过程由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最后上升到优化提升,共三个环节。教学过程糅合了“做中学、学中训”教学设计,需要理论和实践双导师进行共同指导,尤其是教学中的实践训练环节需要实践导师开展专业的实践指导。故此,“双导师制”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学校理论知识与幼儿园教育脱节的矛盾,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完美结合起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