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伟大斗争精神: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时代意蕴*

2022-03-18

关键词:斗争革命中国共产党

万 菊

(福建江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长期执政党的理论指南。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敢于斗争”无疑是百年大党的兴党强党密钥之一。《决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1]69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斗争中攻坚克难、在斗争中夺取胜利,最终形成了敢于批判、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建设中形成并不断创新发展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史,从理论、历史、现实、未来四个维度,探析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时代意蕴,既可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依托,也能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先发优势。

一、梳理路:百年党史是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矛盾具有客观普遍性。”[2]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矛盾始终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并贯穿在每一过程的始终,有矛盾存在的地方就存在斗争,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构成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奠定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根本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特征赋予了伟大斗争精神最鲜亮的理论品质。这一革命性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和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三个部分。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哲学斗争,揭穿这种投合耽于幻想、精神萎靡的德国民众口味的哲学斗争,使之名誉扫地。”[3]510两位革命导师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等旧哲学进行批判,积极同一切错误思潮展开斗争,提出了自己对于世界新的看法,打破了唯心主义外壳对辩证法的束缚,使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历史的重构。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充分体现了其革命性和斗争精神。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第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两位革命导师在革命理论的探索中,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为无产阶级开展阶级斗争、实现自身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共产党宣言》这篇充满斗争精神的纲领性文献中,有30多处出现了“斗争”一词。文中开篇部分,马克思就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4]他们所讲的“斗争”,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的一生充满着艰辛的斗争,他们为创建马克思主义、推翻旧世界和全人类解放而坚韧不拔、不懈斗争。在革命实践中,他们义无反顾地参加到各种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中,凭借其顽强生命和坚强意志阐释了“斗争即是他们生命的要素”。两位革命导师强化斗争主体,创新斗争方式,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二)列宁将革命理论变为现实,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提供了鲜活范本

列宁作为与马克思、恩格斯有着同样人生追求的革命家,他的一生也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不断进行斗争。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变为实践,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树立了鲜明的旗帜。

第一,列宁创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如何认识这个时代”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组织和策略,奠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础。他在《怎么办?》一文中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5]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发展,它不仅仅是等待西欧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且使人们对革命的关注点集中到俄国现实的具体的革命形势当中。第二,列宁积极探索革命道路,创建了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同第二国际各政党划清了界限,使无产阶级政党彻底摆脱了充当资产阶级政党附庸的地位,从而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革命政党。这种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俄国无产阶级最忠诚最有觉悟的部分,是无产阶级的核心和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战斗指挥部。第三,列宁通过组织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赢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发挥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强大力量,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了英勇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推翻了沙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开展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条件。

总之,列宁坚持在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将斗争的目标直指苏维埃俄国和苏联人民的幸福,并将其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在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下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捍卫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世界上其他无产阶级国家的革命和斗争提供了鲜活范本。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厚植文化基因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蕴藏着深厚的斗争文化基因,为中国人民发扬斗争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第一,伟大斗争精神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生动实践中得以充分展现。斗争精神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阶段,既是毛泽东思想斗争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明确强调:“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经典著作都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在革命实践中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第二,伟大斗争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以创新发展。邓小平同志从一开始就揭示了改革开放的革命性本质,反复强调要以斗争精神进行到底。他强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7]。改革开放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探索出的“关键的一招”,在斗争精神的引领之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思想领域的斗争,提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命题,同党内的错误思想、不良作风作斗争。胡锦涛同志指出“斗争既要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又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有理有利有节”[8]。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伟大斗争精神在新的历史方位加以升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及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采取了果断和有效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救灾和抗疫斗争,不仅让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守护,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9]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格,把“斗争的烙印”深深刻在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上。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斗争精神一以贯之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著作中奠定了革命的理论,铺垫了伟大斗争精神的基调;列宁将革命理论变为现实,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提供了科学指南;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斗争理论和斗争策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践并创新发展了伟大斗争精神。这些珍贵的经验和成果必然成为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重要法宝,也成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的行动纲领。

二、知来路:百年党史是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底蕴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经历的风雨,取得的成就,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筚路蓝缕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披荆斩棘的斗争史。伟大斗争精神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党引领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的法宝。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伟大斗争精神改变了“蒙辱蒙难”的现实

腥风血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身就是一段充满斗争洗礼和生死考验的奋斗史。一批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矢志不渝地奔走努力、不畏牺牲、顽强斗争,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第一,以伟大斗争精神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党人陈独秀与李大钊在各种救国方案中苦苦探索,与封建旧思想、旧体制英勇抗争,掀起新文化运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新思想启蒙青年人的思想;先进知识分子蔡和森等远走异国他乡,学习先进思想,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毛泽东放弃出国的机会,积极探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实践。在新思想的感召下,爱国青年在五四运动中,坚持与丧权辱国的北洋政府和窃取中国利益的西方列强进行抗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正是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虽死犹存的信念、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定斗争信念,永葆斗争精神,用热血和生命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寻找到了革命的主心骨。第二,以伟大斗争精神赢得了民族独立。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山河破碎的命运,开始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地探索和斗争。为推翻“三座大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斗争策略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宣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中国共产党联合社会各阶层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浴血奋战中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保住了中华民族的血脉。第三,以伟大斗争精神换来了国家的新生。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紧密团结广大军民,在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断斗争、反复较量中,克服重重困难,应对层层考验,终于夺取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在这一系列的斗争过程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武装的革命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得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伟大斗争精神在此得以鲜明体现。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伟大斗争精神争取了“站稳脚跟”的地位

步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发扬伟大的斗争精神。

第一,以伟大斗争精神保障政治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党面临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必须应对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和土匪的威胁,维护新生的政权;另一方面,朝鲜战争爆发,面对西方列强的围堵,我们党坚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决心,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奔赴前线抗美援朝,凭借顽强斗争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勇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第二,以伟大斗争精神探索经济的发展。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内经济状况,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实行“一化三改”,与旧有的剥削制度相斗争,开展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迈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这一时期,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路上以伟大斗争精神不懈探索、坚持变革,最终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以伟大斗争精神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出现的贪污、浪费、行贿和官僚主义等问题,党中央严惩了刘青山、张子善等重大贪污腐败分子,塑造了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同时,通过开展整风整党运动,与贪污腐败等现象积极斗争,不仅加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积累了初步经验。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斗争精神,“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1]10。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伟大斗争精神解决了“贫困落后”的问题

迈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是这一时期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任务和重要目标。

第一,以伟大斗争精神与贫困落后作斗争。1978年12月,面对“文化大革命”遗留的各种艰难局面,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果断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在国内贫穷落后、国际反共势力强大的艰难环境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凸显了百年党史一次“伟大的觉醒”,党带领人民群众与贫穷落后积极抗争,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第二,以伟大斗争精神与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作斗争。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等经济风险,应对长江、松花江流域严重洪涝、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战胜2003年“非典”疫情,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积极面对各类风险挑战,彰显了党抵御各种风险和应对复杂局面的斗争精神。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以伟大斗争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第一,以伟大斗争精神与党自身的顽瘴痼疾做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主张,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通过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第二,以伟大斗争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攻克各种艰难险阻。我们不仅赢得了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而且完成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壮举,步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一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世界之乱”中彰显“中国之治”,在“世界低迷”中创造“中国样板”。

回望来时的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挫折磨难中诞生、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也必将在持续斗争中创造新的辉煌。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革命史”,也是在具体实践中不懈斗争、开辟未来、创造辉煌的“奋斗史”。

三、明去路:百年党史是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现实要求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立足当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依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内环境、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亟需继续发扬伟大的斗争精神。

(一)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立足中华民族复兴全局的基本国情

当前,国内国际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必然伴随着新斗争的产生,我们要继续发扬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伟大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第一,以伟大斗争精神应对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不仅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更会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亟需以伟大斗争精神应对。第二,以伟大斗争精神应对深化改革的新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伟大斗争精神是解决深化改革路上一系列难题的重要法宝。第三,以伟大斗争精神应对文化竞争力相对落后的形势。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在凝聚力量、满足人民需求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文化竞争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对外话语体系还不强。立足当下“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展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唯有继续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应对挑战,趋利避害,不断增强斗争能力才是核心要义。

(二)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国际环境的真实写照。第一,以伟大斗争精神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趋于复杂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加速了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甚嚣尘上,越是湍流险滩,越考验逆水行舟的功力,越需要发扬伟大斗争的精神,坚定斗争的毅力。第二,以伟大斗争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当前国际格局动荡不安,美国不顾国际秩序悍然侵犯中国权益,对华制裁、无端指责、干涉中国内政。新时代新形势,我们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可以从容应对各种“‘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能够使中华民族在国际上拥有独立自主的话语权。第三,以伟大斗争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正处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风险挑战无处不在的时代,世界经济运行遭遇挑战,经济领域风险增大,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期,文明隔阂和文化歧视等现象仍持续存在。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增强机遇意识,也要增强斗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在危机中找寻生机,化危为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三)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的现实需要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64,新时代新形势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要一如既往地推进自我革命。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充分体现出自我革命的精神。立足当前,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等新的执政环境,与腐败作斗争任重而道远。坚持推进自我革命,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性课题,又是现实性任务。第二,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要继续把好经济发展的方向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取得突破性成就,塑造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新优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引发的一些负面问题也不容忽视,利己主义、享乐之风、浮躁之气腐蚀共产党员的思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道德滑坡、急功近利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亟需建立。第三,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要继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终奋斗目标。当前,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社会矛盾仍有层出不穷的现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更为强烈,“理想信念”“敢于牺牲”“艰苦奋斗”等优良革命品质如今却被某些共产党员边缘化、冷漠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种现状向我们昭示: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时代之需、党和人民之需。胸怀“两个大局”,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继续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的重要保证。

四、踏新程:新时代继续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未来向度

面向未来,脚踏新程。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守住政治底线,锤炼斗争品格,养成坚持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自觉。

(一)审视历史方位,筑牢斗争思想

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斗争能力的“发动机”。百年党史已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熟练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筑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一是要坚定“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自信。从长远来看,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一系列风险和考验,未来我们可能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考验,且愈加复杂。我们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斗争,推动实践,努力在困难、风险与挑战面前找寻出路,化解矛盾,孕育新机。二是要常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斗争视野。困难是成功的催化剂,风险是斗争的金钥匙。新时代要葆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勇气,做与困难斗争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奋力在危机面前赢得生机,在变局之中谋得发展。面对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前进道路,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复杂艰险的局面,思想上保持坚韧的斗争意志,将国家利益、人民安全放在首位,永葆斗争意识,弘扬伟大斗争精神。

(二)坚持人民至上,坚守斗争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是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斗争能力的起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9]一是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价值旨归。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将人民期不期待、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参照标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下,全党全国上下要致力于营造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斗争氛围,将人民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早就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287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风向标。衡量党领导的工作成效,就看能否向“阅卷人”——人民交付出满意的答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必须依靠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力量来实现。三是确保人民共享奋斗成果。我们党自成立之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党史映照这一初心使命。弘扬伟大斗争精神,我们必须把14亿中国人民的幸福作为发扬斗争精神的最高目标,确保人民共享斗争成果,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科学预判风险,丰富斗争实践

躬行实践是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斗争能力的“金钥匙”。《决议》指出:“教育引导青年党员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1]74一是科学预判风险。乘势而上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战略布局擘画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风险挑战期,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不安全性持续增大。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居安思危,提升见微知著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和对潜在风险的科学预判能力。二是讲究斗争韬略。新时代,我们必须永葆斗争心态,磨炼斗争意志,自觉从“两个大局”去谋划,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坚定不移、排除万难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在斗争韬略方面,要善于决策谋划、预判分析,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尽量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准备做得充分一些,确保不慌不乱、谨慎稳妥、沉着应对。三是锤炼斗争本领。立足现实与面向未来相结合,掌握斗争理论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汲取历史经验与开展斗争实践相结合,塑造鲜明政治品格,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同时夯实调查研究、应急处突等实际工作能力,不断锤炼斗争本领。

《决议》强调:“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1]69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英勇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这些经验进行详细地梳理和总结,能够起到知来路、明去路的作用。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新起点,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作风,不能忘记新中国白手起家时所走的每一步。唯有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走得更稳健、更踏实。

猜你喜欢

斗争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