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2022-03-18宋梅兰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成功密码 2022年2期
关键词:偏远地区咨询室心理健康

◎宋梅兰(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双萍(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近几年,我国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体系更为完善,中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教育不仅体现在技术与理论,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偏远地区的中职院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是特别关注,再加上偏远地区普遍经济水平偏低,教育资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还需采取有效策办法加以应对。因此,联系实际分析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偏远地区经济、教育资源落后,教学手段有效性不高,大多学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如下:

(1)厌学情绪明显。受到经济、文化、教育资源、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他们通常是无法顺利升入高中的落榜群体,对学习本身存在抵触心理,加之中职院校教学方法老旧,教学管理相对严格刻板,忽视学生主体性,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归属感,易产生厌学情绪。

(2)难以适应学习、生活环境。中职院校学生需要在校园留宿,部分学校还会采取封闭式管理,这对以往居住在家里,或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会产生不适感;再加上突然和其他同学共同居住,过集体生活,中职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同时,学习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长时间未得到疏导,就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3)存在抑郁、自卑心理。中职学生恰好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心理普遍较为敏感,而进入中职院校可能并非学生本意,大部分是中考失利,或家庭条件不允许等因素导致的,再加上环境的不适应,常诱发学生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

(4)沉溺网络。目前一些偏远地区的中职学生在进入校园后,会出现沉溺网络、痴迷游戏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5~19岁,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学生很有可能出现交友不畅的情况,从而寄情于网络。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既可以回避生活中紧张、敏感的人际关系,又能够满足个人交往需要。这种现象,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学生本身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与发育,必须寻求有效办法加以解决。

(5)人际关系紧张。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有助于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在刚刚步入校园的第一天,学生就必须面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况,这是由于中职院校多为寄宿学校,需要进行统一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共同居住与生活的经验,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想要修复关系,却又不知道如何着手,长期下去学生关系就会变得较为紧张,并产生孤僻、失落等心理情绪,为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较多不利影响。

二、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偏远地区具有一定特殊性,经济条件、地理条件较差,中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很难为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生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当前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情况来看,其成因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概括:

其一,学生自身因素。中职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是从孩童过渡到成人的关键阶段,这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矛盾性,在人格上较为独立,但由于缺乏足够知识、经验,在行为、思想上可能较为幼稚,情绪处理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忧郁、偏执、焦虑等问题。

其二,学校因素。多数偏远地区的中职院校,教学重点倾向于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教授,关注学生分数。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布置较多的作业或学习任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关注不够。另外,大多数中职院校,仍然会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成绩为首要任务,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很有可能出现言语不当的情况,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

其三,家庭因素。多数偏远地区中职学生的家长,学历普遍不高,不具备较强的教育观念,再加上常年外出打工,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即使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也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在长期无法得到疏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堆积,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其四,社会因素。随着当前社会开放、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学生会接触到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而封建迷信、消极思想、享乐主义等不良信息,均会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造成错误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以上,均是目前影响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偏远地区中职院校必须从自身出发,对教学方向、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切实提高教育有效性。尤其是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科学地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三、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由于偏远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若教师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偏远地区的中职学生,本身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问题缺少足够了解,即使存在心理问题,自身也很难发现,再加上学生很难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较好地避免学生在中职院校上学期间产生心理问题,学校必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并学会调整,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由心理健康教师负责,筛选知识、下载教学资源视频,并在固定的时间内,分批次开展讲座,保证所有学生能通过知识讲座学习到较多的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当学生知道自己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后,也能进行自我疏导,必要时寻求教师帮助,以此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其次,邀请校外专家,进入学校讲解真实案例。通过案例,让中职学生切身了解到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以及如何分辨,如何判断。在讲座期间,中职学生可向专家提问,专家进行解答,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深入理解。

最后,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知识教育,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在此期间,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偏远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释放自己,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普查

偏远地区的中职院校,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干预,防止学生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渠道切实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展开心理健康普查。

(1)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发放心理健康自测表,教师可利用一些心理测试的方式,旁敲侧击,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

(2)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教管人员也应认真观察学生,掌握学生心理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应及时询问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3)学校可开通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定期发布一些知识性文章,也可以是自测表,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填自测表,这也便于学校收集学生资料。资料收集完成后,中职院校应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其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然后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但不能直接干预,防止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影响后续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工作。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每个学期的表现情况与心理健康状态,形成长期跟踪调查与系统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记录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方便学校从整体观察,当发现学生档案中出现一段特别明显的变化时,则应予以较多关注,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健康,便于制订预防方案。

(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心理健康咨询室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寻求帮助,因性格内向、怕丢人等,不敢与教师沟通。学生也有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情况,但由于不是心理专业的教师,很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心理健康咨询室的设立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安排心理专业毕业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心理健康咨询室的管理工作,保证心理健康咨询室的日常工作秩序,同时积极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第二,对于进入心理健康咨询室寻求帮助的中职学生,应以引导为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进行调整。为此,教师必须具备善于倾听的能力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给予中职学生有效的帮助,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在职教师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造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很有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当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秘密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境、心理变化加以引导。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期,当向教师寻求帮助后,若自己的心事、秘密被泄露出去,不仅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还有可能加重,致使学生走向极端。

(四)与心理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虽然偏远地区中职院校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很难与社会上的心理健康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但为了较好干预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防止进一步恶化,学校就必须寻求社会层面的帮助。一方面,应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寻求帮助,由政府牵头搭线,促使中职院校与专业的心理健康诊疗机构进行合作,便于更专业地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外聘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只需要在学生心理问题明显,或主动寻求帮助时,进行干预、引导治疗即可。

然而,心理健康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若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仅靠学校干预很难取得较好效果,且治疗周期较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院校就必须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提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诊断结果,使家长能够了解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学生日后健康成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而后学校应与专业机构取得联系与其沟通,适当减免治疗费用,以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多数偏远地区的中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是由青春期与陌生生活环境因素引起的。这也就要求中职院校在今后的教育中必须积极做出调整,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普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与心理机构建立合作等方式,预防并干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其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偏远地区咨询室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偏远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有效性研究
“考虑偏远地区211大学比较好”
偏远地区配电网容载比的算法改进模型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偏远地区使用太阳能驱动的平交道口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