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中寻找前进的力量
2022-03-18武汉市建港中学
■ 武汉市建港中学 刘 亮
《咬文嚼字》曾在2017年底评出了当年的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位列其中。追溯“不忘初心”一词,已知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画弥勒上生帧记》中:“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刻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郑重宣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首次全面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深刻内涵。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有幸品读了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编著的《初心——三十五位在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奋斗故事》。读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总结提炼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汉奋斗的具有时代性、代表性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他们中——有的缔造“大国重器”,用核心科技代言中国名片;有的为国谋策,用思想火花照亮改革发展前进道路;有的用毕生心血润物无声,开启无数学子心智……
初心是以身许国,惊天动地,“赫赫而无名”的不悔。1924年出生的黄旭华院士几乎与中国共产党同龄,已是鲐背之年的黄院士每天都会准时走进他在武汉市中山路450号,中船重工719所行政楼的办公室。20纪50年代后期,中国启动了核潜艇自主研制工程,黄旭华成为团队成员之一。作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院士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大海中三十年。30年间,他几乎与家人失联,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1986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见到93岁的老母亲。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黄院士以身许国的初心,他干着最惊天动地的事,却做着不计功名的人,在他“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背后,是中国研制核潜艇那些隐秘、艰辛又无比壮丽的往事。
初心是扎根田间,薪火相传,以知识助力科技扶贫的坚守。
痴心国本,筑梦小康。在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时刻,华中农业大学“五老”团队的教授专家们却走进了湖北贫困县村的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场40年风雨无阻的科技扶贫。江夏、随州、秭归、远安……他们的足迹遍及全省30多个县市区。他们救活了成片死亡的猕猴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他们点对点技术指导,为村民打通生态经济致富路;他们为香菇种植推广奔走忙碌,让村民们体会到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福音……
初心是立德树人,“慧”爱学生,以毕生心血润物无声的守护。《初心》的“润物无声”篇第一讲便是我身边的全国劳动模范——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慧”爱学生》的作者,电影《班主任》的原型。
很多人会诧异,桂老师为何能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呢?《初心》会告诉你答案:桂老师的成长源于对儿童的理解,对立德树人伟大理想的坚守。她从不掩饰自己对当老师的幸福:“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是幸福的”。所以,她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一线,婉拒提拔,保持着一颗“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初心。
早年有幸拜读过桂贤娣老师的《“慧”爱学生》,深深地被桂老师记录的一个个教育“趣”事打动。家访是切实有效却费时费力的一种教育手段,桂老师却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持30年;班级里的体弱生、学困生、好动生……桂老师一直坚持“因生给爱”法,尊重每一颗幼小心灵。桂老师的著作没有华丽辞藻,更不需高端理论,她就是用朴实无华的教育随笔叙述了她与孩子们的点点滴滴,每每读起,总能引人深思。
如今,《初心——三十五位在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奋斗故事》一书从“初心”的角度让我重新认识了我所敬佩的桂老师,内心的触动无语言表。用钟家村小学朱永军校长的话说,“桂老师的初心,是放飞梦想,锐意进取的决心;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恒心;是满怀期待,充满希望的信心;是献身教育无怨无悔,真诚而滚烫的赤子之心。”回眸师爱的原点,探寻师爱的本质,我们需要践行的教育初心不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倾情守护吗?
从教多年,我时常回想起在新人入职培训上的宣誓,那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便是我们应当坚守的教育初心。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有幸在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大好环境下教书育人、师生共成长,这本就是一件足够幸福的事,不管身居什么岗位,唯有奋斗才能不辜负家长的期许、学生的期盼。当下最需要做的便是当一名充满正能量的教师,像桂老师那样,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心怀感恩、传播幸福。
誓言无声,初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