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这么优秀 为何要自残

2022-03-18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二中学

成才 2022年2期
关键词:辅导危机班级

■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二中学 刘 欣

一、案例背景

初二年级的一位心理委员小M急匆匆地跑到我的办公室,确认没有其他人在场后,一边喘着粗气一边不解地说:“老师,我刚才在厕所看到我们班的小L用小刀划自己的手,手上已经有好多道伤痕了!老师,她这么优秀,为什么会自残呢?”紧接着,她告诉我一些关于小L的情况:成绩优秀,稳居班级前5名;人际关系尚可,有几个总在一块玩的朋友;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唱歌非常好听……

我建议小M密切观察小L自残时的表现,除划手外,有没有捏、掐、撞击等其它伤害自己的行为、自残的频率、伤口严重程度等,并伺机与她聊一聊,询问近况,若其反馈情绪或生活遇到困扰,则提议她到心理辅导室与心理老师谈一谈;若发现情况严重,则立刻上报给我或者班主任老师,以防发生重大危机事件。

在小M的劝说下,小L很快预约了心理辅导。初进辅导室,小L动作缓慢,眼神躲闪,声音微弱,表达不连贯,刚开始说几句话后示意想喝水,一口气喝了两杯水后,情绪稍缓和,但有明显的吞咽口水的声音。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小L的具体情况:2岁开始,父母外出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过年才能见面,弟弟(小其5岁)出生后一直随父母生活。初一时,父母将她接到身边,从县城老家转学到现在的学校。在学习上,母亲对她抱有极高期待,希望其能稳上区内最好的高中。小学时,小L一直成绩优异,是很多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刚转入校时成绩位于班级30多名,年级300多名,后通过努力有了现在的学业状态。小L看重友情,但总觉得身边没有真心的朋友,平日喜欢在网上与朋友们聊天,不太爱参与学校活动。疫情之后,她感觉和朋友们的关系疏远了。她的自残行为始发于一周前,无意中有过一次体验,觉得非常舒服,便喜欢上这一举动,但害怕别人看到,所以一般在独处时实施,且总把衣袖拉得很低。她的伤口比较浅,有过自杀意念,但未真的实施,也无具体计划。

二、案例分析

1.客观因素

(1)家庭教养环境。小L渴望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但从2岁开始被迫与父母分开,父爱母爱的缺失使其缺乏安全感,无法形成安全型依恋,以致她与人交往时,无法轻易打开心扉,建立稳定满意的人际关系。弟弟的出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尤其是父母一直将弟弟带在身边照顾,却将其安置在爷爷奶奶身边,这一举动更加深了其对父母、弟弟,甚至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认知。

(2)社会支持系统。在老家时,有爷爷奶奶和朋友能够理解、关心小L;到新的环境里,她谁都不认识,甚至与父母和弟弟之间都有一种说不清的陌生感。初一时,她努力缩短这种距离感,然而母亲高压式的教育,让她感到越来越压抑;与朋友的相处,也不尽如人意——每次有困扰都找人倾诉,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大家也疲了,没那么有耐心像之前一样安慰她。

2.主观因素

(1)过往经历。曾经的小L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受人仰视和夸赞。现在,她的学习名次一落千丈,这使她备受打击。她想过放弃,但成绩又有了起色,订了目标,却又离目标无比遥远。这种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现在的我与曾经的我的强烈对比,让其焦灼不已。

(2)个性特征。小L是一个自尊心强,追求完美的个体,且具有低效能的归因模式。当遭遇逆境时,她的内心冲突表现得异常强烈。她无法接受自己不是环境中最好的那一个,并习惯将失败原因归结为能力低、智力不如别人等内部、稳定因素,将成功原因归结为运气、难度等外部、不可控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让其产生低自我价值感,丧失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危机评估

1.评估工具和方法

(1)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

(2)中小学生心理评估访谈提纲。

2.评估结果

PH-9量表得分为9分,轻微抑郁症可能(5-9分);结合访谈内容:时而感到情绪低落,入睡困难、半夜易惊醒,学业压力大,有自伤行为、自杀意念,求助意愿强烈,但觉察到的支持力量较为薄弱。经综合判断,将其评估为二类,即严重危机的学生。此类学生学校须予以重点关注,启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跟踪关注并提供心理支持,以防危机程度恶化升级。

四、辅导目标

1.短期目标:保证安全,缓解消极情绪状态,减少自残行为,直至行为消失。

2.长期目标:调整小L的认知模式和事件应对方式,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完善其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辅导过程

1.危机评估,建立关系,商定辅导目标

第一次辅导中,我首先对小L进行了危机评估,在确定其属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范畴后,我与她签订了“不自我伤害契约书”,并重申了保密例外原则。同时,我以倾听、积极关注、共情等基本的心理辅导技术与其建立良好关系,为后续辅导奠定基础。确认其求助意愿后,我们共同商定了辅导目标。

2.及时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启动多方会谈

第一次辅导结束后,我立刻联系班主任进行面谈,同时请班主任联系家长尽快到校沟通,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备到年级组和政教处。与班主任面谈过程中,着重告知其来访者现状,引起班主任重视,并建议她从三方面入手应对困境:一是保证安全,防止小L在校内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二是创设温暖包容、互助友爱的班级氛围;三是为来访者创造锻炼展示的舞台,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家长到校后,我们围绕“家长观察到的孩子、老师了解到的孩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着重引导家长意识到孩子目前的艰难处境和倘若不作为可能出现的恶性结果,以激发父母双方调整和改变的意愿。期间,母亲多次落泪,父母均表示不希望孩子被逼到绝境,一定会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3.运用焦点解决技术寻找积极资源,防止危机事件升级

第二次辅导中,我运用焦点解决相关技术协助来访者寻找积极资源,为心理赋能。主要运用了以下四个技术:

(1)正常化让她认识到自己的各种表现是遇到类似情境常见的反应,以缓解其焦虑情绪。

(2)预设性询问让她意识到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以激发她应对困难的能量感和自主性。小L表示想做些事情,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并能够把成绩提高一些。

(3)辅导前改变询问和赞许引导她认识自己做了很多尝试,并且其中存在效果明显、能量充盈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找朋友倾诉、画画、听音乐等。她还特地带来了画册与我分享,从画作中,我们通过细节的描述和故事的分享,找到了非常多积极能量,而这些都是她在绘画过程中不经意流露、自己都未觉察的部分。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充满了欣喜,同时她提到,画画能够抑制自伤的冲动,也能让心烦意乱的自己平静下来。

(4)关系询问让她意识到自己很在乎父母,而父母其实也非常关心和爱自己,但自己的伪装让他们无法走近,以致最近自己糟糕的状态,爸妈也并不知情。同时,朋友们也非常关心自己,做了很多努力想让自己快乐,如课间过来找自己聊天,刻意制造一些搞笑的桥段让自己开心。这些探索让小L觉察到,是自己忽视了身边的支持力量,他们实质上给予了自己很大的心理能量和支持。

4.运用认知训练展开辩论,调整其不合理信念,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通过前几次辅导,我认识到,小L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很糟糕:智商不行、能力不行,每次考试都考不过别人,每次都考不到第一名。

(2)我是一个性格差劲的人,我总是习惯性地想很多,这样很讨厌,可是我克制不了。

(3)爸爸妈妈对我那么好,如果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就对不起他们。

(4)我的人际关系不好,朋友们都不是真心对我。

其中,前两条是关于消极自我认知,后两条涉及人际关系,即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经过前期的辅导和会谈,父母的行为模式有了明显的转变,并与小L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加上小L的观念有所调整,人际困扰明显改善,因此本次工作重点在于调整她的消极自我认知,主要围绕以下5方面展开:青春期的变化、学业成绩的纵向比较、积极的自我认识、肯定性语言和他人的评价,从而引导小L合理、客观、正向地评价自己。

六、辅导效果

原计划继续进行1-2次心理辅导,但小L反映其状态已经好转,不需要继续进行面谈辅导;考虑到预约辅导学生人数较多,辅导教师数量有限,因此,双方协商后同意终止辅导,小L不时会在QQ上与我聊一聊。

小L反映,她没有再出现自杀想法和自残行为,虽偶尔仍会感到情绪低落或者想很多,但很快能够缓解。同时,她说在家里和学校都能体验到真实的快乐的感觉,终于不用戴着面具生活了。

家长反映,小L现在更加愿意和他们交流了,每天回去后会主动和他们聊聊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他们周末有空的时候,也会经常带着姐弟两一块出去玩。

老师反映,小L最近课上课下都非常积极,还主动报名参加学校的活动。课间又和从前一样,与同学们疯疯闹闹,充满活力。

心理委员反映,自从到心理辅导室聊过之后,没有发现小L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近一段时间,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七、经验与反思

(1)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效用。由于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人数有限,无法及时有效关注到所有学生,而班级心理委员作为班级中的一员,具有年龄相仿、共同性大、朝夕相处、互动性高等特点,这些便利性使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做好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预防危机个案的发生。

(2)及时启动多方会谈,调动家校合力为学生成长助力。当出现可能的危机情况时,需要尽快协调多方力量,了解情况,共同商讨对策:需要转介的,学校应协同班主任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直至顺利转介;不需要转介的,学校应制定班主任、学科教师(包括心理教师)、心理委员、家长等多方联动的干预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3)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提高辅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处理此案例时使用的相关技术均来源于阅读专业书籍,自学后实践,同时,整个辅导进程中缺乏专业督导,因此,辅导的科学性、适应性等均没有专业评价,这对于来访者和辅导者的发展都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加强专业学习,参加督导团体,对于专业辅导人员非常必要。

专家点评:武汉市第49中学 曹非(心理健康教育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高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

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惊慌失措,最需要的就是条理分明、冷静应对。本文是武汉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有效预防案例评比活动一等奖作品,在记录整个危机干预的全过程时,行文显得严谨而有条理,思路清晰,处置得当,是结构化处置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良好范例。

首先是案例分析的结构化,从对客观方面的家庭因素和人际支持因素的分析,到对主观方面的成长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考量,考虑得十分细致周详。其次是评估过程的结构化,从工具到方法,再到根据量表得分和访谈信息最后得出评估结果的全过程,交代得严谨专业。辅导过程的结构化特征更为突出。首先是从危机评估到建立目标,目的是缓解眼前的危机,并引发后续的辅导;紧接着启动多方晤谈,目的是调动多方力量,消除家庭危机和人际危机,扫清环境中可能的消极影响因素,其中对于家长和班主任的指导非常具体,各分为三点,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最后交代如何应用焦点解决、认知调节等多种心理辅导技术对学生进行干预,先后的顺序,各自的内容,实施的目的,达到的效果,一切皆娓娓道来。甚至是对于辅导效果的表述,也是分为了“自我反馈、家长反馈、老师反馈和心理委员反馈”四个环节,详细论证了接受辅导的学生的干预状况。

通过这些结构化的描述,一幅心理教师自信而冷静、有条不紊地进行危机干预的“名场面”扑面而来。文中的表述完全可以抽象成为一幅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图,供更多的心理教师从事相关工作时进行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辅导危机班级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停电“危机”
不称心的新班级
“危机”中的自信
班级被扣分后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