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探讨

2022-03-18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成才 2022年2期
关键词:队长蚂蚁教学模式

■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陈 红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师生的主体地位划分不明晰,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偏重于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对内容的理解,却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模式虚化。这种现象现在仍然存在,尤其是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来,由于老师们对统编教科书使用时间不长,对编者的意图领会不准,对教学要求也不是十分明确。于是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是想着要落实语文要素,却忽略了对语文教育规律的遵循,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者愈来愈意识到,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有意义的交往,通过交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师生生命的价值得到提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对话的质量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质量。经过研究,我校语文学科提出了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着重从这一点出发,研究解决目前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该模式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形式,并将对话理念贯穿其中的教学模式。即:

(一)对话导入,使学生产生新奇之感受

教师通过一段开课导语,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对话题、对课堂的新奇感受,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对问题进行初步断言和设想。

(二)对话文本,使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个人学习,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作者、作品、编者进行对话,学生在充分的对话过程中,不断验证或者重构自己的初步断言,不断质疑、思考和修订断言。

(三)对话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之愉悦

学生在充分地个人学习后,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学生在小组合作对话交流中、在全班对话交流中,在与教师的对话中,体验自我理解和表达的快乐、同伴认可的成就以及主动学习的愉悦。

(四)对话练评,使学生体验运用之乐趣

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努力达成“教、学、练、评”的一致性,组织学生进行学练评结合,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语言实践,完成形成性练习。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逐步提升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发掘自我生长内在机制,享受学习的收获感。

该模式是一个弹性框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微调和改造。

二、实施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策略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对话教学倡导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感交流与思维对话。小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会质疑、进行反思(肯定或者否定)、发表不同的意见、注重内在逻辑等。在对话中,思维品质得以提高,师生生命价值得以提升,核心素养也在课堂中得到落实。如何实施这一对话教学模式呢?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思维自由性策略

好的对话课堂,一定是让学生感到安全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的课堂。这需要做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这是对话的核心,要给学生充分、大量的时间。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坦诚的对话氛围。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也更能触发学生心底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和声音。内心安全也才能更好唤醒学生探索的欲望,对交流表现的迫切。我校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落实思维的自由性有两种办法。

一是教师在提供某个定向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对于教材由个性化解读转变为基本解读。如教学《刷子李》,“同学们,这个单元主题是有关人物的描写,你认为文中的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到黑板上写下你的关键词。”一个问题抛下,学生默读之后,没有任何束缚,勇敢到黑板写上自己的想法,学生写下了“技艺高超、充满自信、心思细腻、教学奇特”等各种充满个性解读的词语,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初步断言。教师始终面对微笑,对学生写的词语不立即做正确与否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刷子李的形象在同学们笔下丰富多彩,哪个词语最能反映他的特点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学生对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个性化解读,但并不影响基本解读,教师始终相信学生在后文的学习中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果不其然,学生在后文的学习中,经过合作探究、审慎思考,联系《俗世奇人》整本书的特点,对刷子李的形象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指向——他是个技艺高超的奇人。

二是教师在提供某个定向目标的前提下,学生由基本解读转变为个性化解读。如教学《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学生结合注释读懂三首古诗大意的情况下,学生得出一致结论:这三首诗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接着拿出自己的依据,比如读到了“寒山、橙黄橘绿、挑促织”等词句。“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那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语出,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点评、发言、提问、自由朗读……教师任何时刻,都以欣赏的眼光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引导。学生继续品读古诗,几分钟后,学生从词句中发现三首诗各有侧重,有喜爱秋天景色的,有劝勉朋友乐观的,也有触景生情追忆童年生活的。“老师,我还知道一些描写秋天景物的诗歌!”精彩的发现和拓展,这样个性化的解读恰恰是课堂的亮点。安全的、民主的氛围为平等对话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思维碰撞性策略

好的对话课堂,一定是每名学生充分地自我学习、大胆交流、发表不同意见的课堂。传统的课堂忽视了全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重要因素,教师往往成了教学的“主角”,学优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成为“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课堂没有精彩观点诞生,没有思维的碰撞,学生思维发展往往停留在低水平重复认知状态,学生交往也经常浅尝辄止。而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主角、配角、群众演员”之间可以轮换。我校开展的有秩序、有策略的合作学习,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课堂上不断呈现思维的碰撞。

合作学习首先保证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保障学生独立的个人学习。教师毫不吝惜给予充足时间,倡导慢下来,不干扰学生,不赶进度,保证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作者、编者对话,充分读书,产生自己独特的文本体验。

小组汇报也不是传统意义的派遣学优生作答或者老师直接总结,而是实行合作学习策略——坐庄法。以课文《狐假虎威》为例,“我们学完了这个成语故事,你对狐狸有什么说的吗?”小组长作为庄主邀请小组成员发言。坐庄法主张小组长首先邀请表达能力弱的同学发言,此规则让“听众”变成了“主角”,接着轮番邀请同学发言,而学习能力最强的同学不能重复别人的发言,这一规则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课堂记录如下,A同学:“狐狸呀,你借着老虎的威风骗人,这不好。”B同学:“小狐狸,你太狡猾了!”C同学:“小狐狸,虽然你是为了保命,但骗人也是不好的。”D同学:“紧急时刻,你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保全了自己,真机智!”教师充分肯定和表扬这一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言:“同样是小狐狸,同学们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对他说不同的话,思考很有深度!”有思维碰撞的课堂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思维融合性策略

传统语文课堂,标准答案仍占主流。对话没有关注到多面的互动状态,没有智慧的交锋和价值的提升,更不用说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进入生命层次的发展。我校开展思维融合性策略研究,注重相同意见的融合。针对学生不同的意见,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组际间的交流,让思维不断融合:如你赞同哪个意见或同意哪一个观点?理由是什么?不同学生阐述的不同理由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达到共情和共识,学生受到了新的启发,对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持有相反的看法,阐述理由后又丰富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这里的“深刻”和“丰富”是实施思维融合性策略的结果。

例如,学习《一块奶酪》这篇课文结束后,教师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喜欢蚂蚁队长,他们找到自己的理由。有学生抓住了蚂蚁队长在搬运粮食过程中的语言描写,体会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同样喜欢蚂蚁队长的其他同学也找到依据,比如揣测了蚂蚁队长一路上的心理活动,体会到蚂蚁队长内心交战的过程,对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同学抓住了蚂蚁队长在突发状况出现后的处理方式上,感受到蚂蚁队长严守纪律时,又爱护弱小这一举动又是多么具有生命温度。持喜欢蚂蚁队长这一观点的同学,相互之间受到各种启发。少部分学生不喜欢蚂蚁队长,认为蚂蚁队长太过于威严,不够亲切,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这样不同的见解也丰富了学生评价人物的方式和角度。

学生经过“内互动”的过程,对外来信息进行内化建构,将同伴的论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内化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赋予它新的含义。思维的融合让师生和课堂同样精彩不断。

三、实施语文对话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凸显鼓励性原则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交流,产生发表意见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交流、敢于发表见解。当某位学生对于某个词句、问题提出了质疑,这往往是开启对话课堂的钥匙,此时教师应及时捕捉到学生这一表现,极力放大学生的优点,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例如学生学习《山行》和《夜书所见》,有位学生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寒山”和“寒声”呢?一个“寒”字牵出了学生对秋天这一季节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还推动着学生继续探究秋天“寒”字的运用。

(二)要有价值观的引领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要有是非判断,尤其是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的见解,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例如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很棒的问题:编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所古老的小学让我们来学习呢?经过思考,有的学生提出了作者是为了让我们去了解下同在祖国不同地区小孩子上学的特点,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各民族特别团结,将边疆这所小学写进课文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关心少数民族。笔者为这些孩子点赞。然而,也有一位小朋友说:“这是因为边疆的这所小学太贫穷了,写进课文是为了让我们同情他们的。”显然,这名学生的想法有些偏颇了。于是教师实施引导:古老不代表贫穷,相反很有特色。这所小学的小朋友们自由、快乐、团结、幸福,这是我们羡慕的呢,怎么要我们去同情呢!

(三)要有正确的知识引导

在对话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判断学生知识理解的对错,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某个地方寻找答案,去大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的词句,准确理解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赠刘景文》时,学生无法理解诗人说荷叶都枯萎了的秋季是一年中的好季节,教师引领学生抓住“犹有”“橙黄橘绿”等词语进行画面想象,学生仿佛看到了傲霜斗雪的菊枝在风中斗争,仿佛看见了秋天满眼的蔬菜瓜果和丰收。这就明白了一年好景的意思,再结合古诗背景,便能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劝勉之意了。

(四)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语文对话教学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要遵循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习的深浅度,确定恰当的对话教学目标。教师不着急给出答案,不抢进度。以孩子的学习节奏为参照,调整教学的节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充分思考。

猜你喜欢

队长蚂蚁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Captain Marvel 惊奇队长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这样的队长大家很服气
中国式好队长
克里斯·埃文斯 论队长的独一无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