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2022-03-18张紫玲

生产力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旅游

张紫玲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引言

旅游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旅游业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完成价值的创造。与其他经济业态相比,旅游经济的优势集中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无疑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而言,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充分表明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如何在维系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也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此情况下,时代赋予了发展旅游经济更为凸显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国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的不断增长则充分显示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广阔发展前景。然而,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威胁与挑战。对此,本文拟基于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就如何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出优化策略。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拟基于旅游收入、旅游对GDP 综合贡献额、旅游业从业人数、餐饮法人及旅行社数量、旅游产品供给、旅游投资规模、旅游人数、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及其构成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六个维度就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其中,对于旅游收入与旅游对GDP 综合贡献额的分析旨在反映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成果;对于旅游业从业人数、餐饮法人及旅行社数量、旅游产品供给以及旅游投资规模的分析旨在从供给端反映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对于旅游人数、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分析则旨在从需求反映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而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分析则旨在从地域分布的角度评价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

(一)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成果分析

1.我国旅游收入分析。如表1 所示,2014—2018年我国旅游收入呈现出显著的逐年递增趋势,由2014 年的3.73 万亿元增至2018 年的5.99 万亿元。与此同时,其增速则由2014 年的26.4%降至2018年的10.9%,由此可以看出,2014—2018 年我国旅游收入在保持不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增速放缓的现实问题。

表1 2014—2018 年我国旅游收入

此外,从结构的角度而言,如表2 所示,2014 年至2018 年我国旅游收入主要由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国内旅游收入的占比由81.2%增至85.6%,而国际旅游收入则由18.8%降至14.4%。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境内旅游活动的开展。

表2 2014—2018 年我国旅游收入构成

2.我国旅游业对GDP 的贡献额分析。如表3所示,2014—2018 年我国旅游业对GDP 的综合贡献额呈现出显著的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并由2014年的6.61 万亿元增至2018 年的9.94 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末,旅游业对我国GDP 的贡献率占比达到11.04%,表明近年来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依托于旅游业的旅游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3 2014—2018 年我国旅游业对GDP 的综合贡献额

(二)我国旅游经济供给端分析

1.我国旅游业从业人数分析。如表4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由2012 年的495.88 万人降至2018 年的375.07 万人。与此同时,从占比的角度来看,2014—2018年旅游业从业人数占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同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并由2014 年的1.6%降至2018 年的1.0%。由此可以看出,2014—2018年我国旅游业的从业人数总体趋于减少。

表4 2014—2018 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数及其占比

2.我国餐饮法人与旅行社数量分析。如表5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无论是餐饮业法人、住宿业法人还是旅行社的数量均有所增长,分别由2014 年的2.66 万、1.89 万与2.67 万增至2018 年的2.63 万、2.06 万与3.89 万,由此可以看出,2014—2018 年我国旅游业的从业机构数量总体有所增长。

表5 2014—2018 年我国餐饮法人与旅行社数量

3.我国旅游投资分析。如表6 所示,2014—2018年我国的旅游投资规模呈现出显著的逐年递增趋势,并由2014 年的0.6 万亿元增至2018 年的1.7万亿元,与此同时,其增速则由2014 年的37%降至2018 年的26%。由此可看出,2014—2018 年我国的旅游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此外,根据《中国民营旅游经济分析报告》的相关数据可知,自2017 年以来,民营资本在我国的旅游投资占比超过了60%,表明当前我国的旅游投资以民营资本为主。

表6 2014—2018 年我国旅游投资规模及增速

4.我国旅游产品分析。如表7 所示,当前我国的旅游产品主要分为四类,即观光休闲类产品、会议商务类产品、探亲访友类产品与其他,其中,无论是对于国内旅客还是入境旅客而言,观光休闲类旅游产品的比重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旅游产品以观光休闲类旅游产品为主。

表7 我国旅游产品构成

(三)我国旅游经济需求端分析

1.我国旅游人数分析。如表8 所示,2014—2018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境内旅游人数以及出境旅游人数分别由1.28 亿、36.11 亿与1.47 亿增至1.41亿、55.39 亿与1.62 亿。与此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境内旅游的人数显著高于入境与出境旅游的人数。由此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我国的旅游人数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并以境内旅游为主。

表8 2014—2018 年我国旅游人数

2.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分析。如表9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呈现出显著的逐年递增趋势,并由2014 年的839.7 元增至2018 年的925.8 元,与此同时,其增速则由2014 年的4.2%降至2018 年的1.4%。由此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在总体有所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增长乏力的现实问题。

表9 2014—2018 年我国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支出

3.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分析。如表10 所示,2014—2018 年旅游消费支出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总体呈现出波动式上升的趋势,并由2014年的18.6%增至2018 年的21.2%,由此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我国的居民旅游需求总体有所提升。

表10 2014—2018 年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比

4.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构成分析。如表11 所示,2018 年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主要由包括交通费、住宿费等在内的六个部分组成,其中,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交通费以及餐饮费占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旅游消费支出占比。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集中在交通与餐饮两个环节。

表11 2018 年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构成

(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一方面,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根据《2018 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国民休闲与区域旅游发展》的数据可知,2018 年,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比例约为6.2:2.4:1.4,表明东部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从发展速度的角度来看,2018 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旅游收入以及旅游人数的增速分别为9.63%、25.79%、27.69%、3.55%、18.62%、22.65%,表明中部、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旅游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五)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总体评价

第一,从发展成果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无论是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对GDP 的综合贡献额的稳步提升都表明当前我国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与此同时,旅游对GDP 的综合贡献额的不断增长也在客观上表明发展旅游经济将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助力。

第二,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旅游投资与从业法人数量的逐年提升表明近年来旅游经济的供给端总体有所改善。与此同时,旅游业从业人数的趋于减少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有所降低,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或可归咎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以酒店为代表的旅游企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第三,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及其占比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表明当前我国旅游的市场需求有所提升,而这无疑将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从消费的内容上来看,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集中在交通与餐饮两个方面,从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提供更好的餐饮服务无疑是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必要举措;另一方面,从旅游消费者的构成来看,国内居民占比的相对较高充分表明当前我国的旅游需求更多地呈现出内需的特征,也正是因为如此,进一步提振国内消费需求也是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四,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旅游经济在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区域中的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失衡特征,与此同时,中部与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速度的相对较快则表明我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正在缩小。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区域发展的失衡以及从业人数的下降则表明我国在发展旅游经济上依旧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与必要性。与此同时,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十分显著的改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维持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我国旅游经济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本文拟基于PEST 分析法即分别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科技环境四个方面就当前我国旅游经济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展开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第一,从国际形势的角度来看,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使得美国将我国视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并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遏制我国的发展,而无论是贸易战的爆发还是对华为的制裁都表明中美两国关系的恶化。与此同时,包括加拿大引渡孟晚舟、中印边境增军、制裁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事件的相继发生也在客观上表明我国与部分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在转冷。对此,需要指出的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美国对华的敌视态度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出于维系自身的霸主地位,美国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作为其追随者的部分国家也将对我国采取相对敌对的态度,而这无疑意味我国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此情况下,考虑到跨境旅游是国家间来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关系的紧张无疑将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第二,从国内形势来看,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尽管香港与台湾地区存在着一些妨害稳定的负面因素,但我国的政治局势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稳定特征,而政局的稳定无疑将为旅游经济尤其是境内旅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从政府对于发展旅游经济的态度来看,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的提出都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了国家战略角度,与此同时,与其他类型的经济业态相比,旅游经济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环保性,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十分支持旅游经济的发展。此外,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中不难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与西部地区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工业基础的相对薄弱则决定了其往往难以通过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实现经济的加速发展。在此情况下,旅游资源的相对充裕则使得旅游经济成为了其自身的发展方向。考虑到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发展旅游经济也必然会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旅游经济的态度十分友好,并将其视为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以及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第四,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看,“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与“十三五”规划中均明确提出了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发展要求,而旅游业支柱产业的政策定位无疑将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营造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是典型的一党制国家,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地位的确立也在客观上为我国针对发展旅游经济的相关扶持政策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二)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表12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稳步提升的变化趋势,并由2014 年的64.21 万亿元增至2018 年的89.69 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并为经济的稳步增长则为包括生产、消费与投资在内的经济活动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2 2014——201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从居民收入的角度来看,如表13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出显著的逐年递增趋势,并由2014 年的2.02 万元增至2018 年的2.82 万元。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居民消费决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收入水平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不仅有助于通过推动消费升级增加其自身的旅游需求,也在客观上为其旅游消费支出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表13 2014—2018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三,从汇率的角度来看,如表14 所示,2014—2018 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6.14 升至6.61,表明这五年来人民币总体处于对外贬值状态。对于境内居民而言,人民币的贬值将间接导致其在境外消费过程中购买力的下降,与之相反,对于境外居民而言,人民币的贬值则将推动其入境消费购买力的提升。在此情况下,无疑将通过影响境内与境外居民自身的购买力分别对我国入境与出境旅游产生正向与负向的影响。

表14 2014—2018 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第四,从要素供给的角度来看,如表15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以2016 年为节点呈现出明显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并由2016 年的8.01 亿人降至2018 年的8.06 亿人。对此,需要指出的是,自2016 年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在客观上表明我国长期存在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退,并将直接推动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开率到旅游业具有较为显著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通过推动劳动力成本上行对我国旅游经济的供给端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

表15 2014—2018 年我国劳动力供给

第五,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如表16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出显著的逐年递增趋势,并由2014 年的48.0%增至2018 年的52.2%,表明当前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主导产业。与此同时,考虑到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服务业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将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表16 2014—2018 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

第六,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将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视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在此情况下,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力度或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保持流动性稳定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目标的设定将为民间投资的进一步扩大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考虑到投资是社会总产出水平提升的必要手段,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无疑将在客观上通过推动旅游业投资的壮大助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第一,根据《2019 中国储蓄率变化分析报告》可知,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储蓄率持续下滑,却依旧显著高于其他国家,而储蓄率的居高不下除了归因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也在客观上折射出我国居民相对谨慎的消费观念。在此情况下,居民相对谨慎的消费观念无疑会不利于其自身旅游需求的充分发掘。

第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个人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同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与此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居民对于自身需求的满足已经逐步由生存需求延伸至发展需求与享受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居民对于旅游的偏好日益提升,并将其视为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而这无疑将在客观上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居民对于房地产具有更为显著的购买偏好,并将其视为实现个人财富保值与增值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居民的杠杆率不断提升,并在2018 年末上升至53.2%①数据来源:Wind 数据库。。不可否认的是,负债水平的不断上行将直接制约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从而我国居民较强的购房偏好无疑通过抑制旅游消费的增长对旅游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科技环境分析

第一,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高铁时速不断提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新修建的高铁时速有望达到350KM/h~400KM/h,而高铁时速的提升无疑将通过增加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

第二,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相对于传统的线下消费而言,线上消费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也通过对产品的影像化呈现提升了消费者的产品认知,并最终带动了用户体验的显著改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旅游经济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尤其精准营销的运用为深度发掘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政府部门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综合分析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动态,最终为其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更为翔实的依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就目前而言,我国旅游经济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其中,从政治环境的角度来看,国际形势趋于恶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而政府对于发展旅游业的大力支持则将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从经济环境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还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宽松都将从消费端与投资端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则将从成本端对旅游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从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国居民对精神享受的不断追求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其自身所具备的较强的储蓄以及购房偏好则在客观上抑制了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长;从科技环境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高铁运输时速的再创新高、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还是大数据技术的深入运用都为我国旅游经济更好地进行价值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旅游经济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总体利大于弊。

四、我国旅游经济内部环境分析

本文拟基于SWOT 分析法即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与不利因素四个方面就我国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环境展开分析,旨在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优势分析

就我国而言,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储备无疑将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存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使得我国旅游资源的质量同样相对较高,而旅游资源种类的丰富多样则可以有效地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第二,市场优势。如前文所述,一方面,近年来旅游支出在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有所提升,表明我国居民自身的旅游需求有所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则为其旅游消费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此外,如表17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的旅游人数呈现出显著的稳定增长势头,并由2014 年的37.39 亿人次增至2018 年的56.80 亿人次,表明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表17 2014—2018 年我国国内及入境旅游人数

第三,政府扶持优势。就我国而言,发展旅游经济的政府扶持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财政支持。如表18 所示,2014—2018 年我国文化和旅游事业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总体呈现出提升的趋势,并由2014 年的0.39%增至2018 年的0.42%,表明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发展旅游经济的财政投入力度有所增强。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我国作为一个政策导向型国家的现实国情,政府投入力度的提升不仅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资金支持,也在客观上有助于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旅游经济领域。其二是政策支持。就目前而言,出于更好地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于如何引导民间投资、为旅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扩大旅游消费以及改善基础设施均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而上述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

表18 2014—2018 年我国文化旅游事业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二)劣势分析

就我国而言,发展旅游经济的劣势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实践中不难发现,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交通设施具有较高的依赖度,良好的交通条件将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便利,而交通条件的相对落后则会通过抑制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如表19 所示,与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四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评价指标中除交通道路万车死亡率外均与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表明当前我国在交通设施建设上依旧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与必要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交通条件的相对落后将在客观上制约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表19 2019 年5 国交通评价指标对比

第二,旅游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旅游业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同样具有较高的依赖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能够通过增进用户体验提升居民的旅游消费偏好,并最终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就我国目前而言,一方面,通过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可以发现,尽管当前我国的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服务业的客户满意度却依旧与之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另一方面,学者孙小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不平衡特征,即东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1]。在此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将不可避免地通过制约自身旅游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旅游经济整体发展的失衡。

第三,考虑到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基础,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无疑将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存在着两大显著问题:其一是过多地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其保护,从而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二则是不少地区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从而无法构建强劲的竞争优势。

第四,基于前文分析可知,当前我国的旅游产品以观光休闲为主。与此同时,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观光休闲类旅游产品不仅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其产品设计更因为创意的缺乏而只能满足游客的浅层次精神需求。在此情况下,考虑到观光休闲在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主导地位,观光休闲类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的相对较高以及产品设计创意的缺乏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旅游消费的稳步提升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

(三)机遇分析

就我国而言,发展旅游经济的机遇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绿色经济被赋予了更为显著的现实必要性,而作为绿色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旅游经济无疑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向。数据显示,自2015 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投资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并由2015 年的1 万亿元增至2018 年的1.37 万亿元。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投资是产出的先决条件,而旅游业投资的不断增长不仅将为旅游经济的价值创造提供助力,也将通过市场预期的形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入其中,并最终推动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旅游经济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均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作为供给端的旅游企业纷纷陷入了经营停滞甚至面临破产的困境。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出于助力旅游业复工复产的目的进一步出台了包括暂退旅行社保证金、减税、融资纾困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不仅将有助于在短期内增进自身经营的稳定性,更将在长期内为其发展规模的壮大提供支持。从程度上来说,我国政府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针对旅游业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我国旅游经济供给侧的进一步改善创造了有利契机。

第三,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于通过线上消费满足自身的购物需求,而新冠疫情的爆发则进一步加强了居民自身的线上消费偏好。在此情况下,基于电子商务与旅游消费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线上旅游的快速发展无疑将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如表20 所示,2015—2019年我国线上旅游用户规模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2019 年在线旅游用户规模达4.13 亿人,同比2018 年3.92 亿人增长5.36%。而2015—2017 年的用户规模分别为2.75 亿人、3.26 亿人、3.76 亿人。表明当前我国线上旅游的发展十分迅速,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的线下发展模式而言,线上旅游的快速发展无疑能够通过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速旅游产出与消费,并最终促进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线上旅游的发展也在客观上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表20 2015—2019 年我国在线旅游用户规模

(四)不利因素分析

就我国而言,发展旅游经济的不利因素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来自新冠疫情的影响。新冠疫情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需求端的角度来说,新冠疫情的暴发直接导致了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居民收入水平的下降,从而抑制了其自身旅游消费需求的提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实际下降1.3%,而其他国家的居民收入水平则出现了更为显著的下滑[2]。在此情况下,考虑到旅游消费属于非必须消费的范畴,居民收入水平的下滑无疑将通过抑制国内以及入境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对我国旅游经济产生负面冲击。二是从供给端的角度来说,新冠疫情的爆发由于限制了人员集聚直接导致了我国众多从事餐饮、住宿等旅游行业的企业纷纷停业,从而旅游产品的供给也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的投资以民营资本为主,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新冠疫情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为显著的负面冲击,而民营经济的不景气将不可避免地抑制民营资本的产业投资。综上所述,供给端与需求端的萎靡不振决定了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

第二,来自国际与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如前文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的高度重视,并将我国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出于维系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目的,美国对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压制手段,并凭借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迫使部分国家与我国的关系同样趋冷。在此情况下,必然将通过抑制我国入境旅游的增长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构成威胁。与此同时,考虑到入境旅游在我国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国际形势变化对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相对有限。

第三,来自居民消费习惯转变的影响。相对于其他病毒而言,新冠病毒的突出特征在于高传染性,也正是因为如此,新冠疫情的暴发逐渐降低了居民对于集聚性消费行为的偏好,尤其是在新冠疫苗以及特效药研发迟迟无法得到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居民将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去看待集聚性消费,而旅游消费鲜明的集聚特征无疑决定了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将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3]。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第一,当前我国在发展旅游经济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并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充裕、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以及政策扶持三个方面;第二,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样存在短板,并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第三,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机遇与不利影响并存,其中,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为环保重要性的日益提升以及近年来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而面临的不利影响则主要来自新冠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国际与国内形势的变化。在此情况下,进一步发挥优势、有效弥补自身存在的短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以及妥善应对各项挑战无疑是实现我国旅游经济平稳发展的应有之义。

五、推动我国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结合前文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本文就如何推动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基于前文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集中在交通与餐饮领域,与此同时,相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交通条件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与必要性。在此情况下,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并最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必要性。一方面,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力度。对此,我国政府应当切实发挥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导作用,除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我国政府更加需要通过包括税收与融资在内的配套激励政策的出台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而为交通条件的改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我国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有益经验,通过开展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从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有效服务于我国交通便捷性与安全性的双向提升。此外,考虑到交通费用是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出于进一步发掘居民旅游消费潜力的目的,我国政府可以适当考虑通过对运输企业进行财政补贴的形式降低居民的旅游出行费用,并以此进一步刺激居民自身的旅游需求,最终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提升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实践充分表明,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于消费、投资与出口,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投资导向型特征决定了加大旅游投资将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与此同时,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对于旅游领域的投资以民营资本为主,而新冠疫情的爆发则使得民营经济受到了重创。在此情况下,加大对旅游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无疑是确保我国旅游经济平稳运行的客观要求。对此,我国政府应当切实根据旅游经济的发展实际与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旅游财政支持力度,着力弥补民营经济遭受重创造成的资本缺口,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在为旅游经济提供财政支持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投资项目评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投资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考虑到民营资本往往具备更高的投资效率,我国政府同样应当通过包括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与降低民营经济的融资成本在内的双管齐下为民营资本旅游投资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最终通过稳定投资助力旅游经济的发展[4]。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从实践中不难发现,消费能够通过引导投资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而提振居民自身的旅游消费无疑也将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相对较高,并直接抑制了居民自身消费能力的提升,而居民杠杆率的相对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尤其是房价的不断上涨使得居住性购房对于居民自身而言同样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继而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当切实着眼于房地产行业对居民居住需求的有效满足以及房地产自身金融属性的剥离。对此,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当严厉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并尽快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将“房住不炒”落到实处[5];另一方面,我国应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壮大以科技与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的发展规模从而逐步摆脱经济增长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与此同时,考虑到国内居民较高的购房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国内可配置优质资产的相对匮乏,我国同样应当致力于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尤其是将股市的功能由为企业提供融资向融资与注重投资者回报并重转变,并最终带动居民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减弱。

(四)提高旅游资源开发水平

作为依托于旅游业的经济业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无疑将直接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竞争力,而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相对较低则决定了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我国应当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切实遵循创新型开发的原则,并通过创意的融入增进旅游资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以及实现不同地区差异化的观感体验;另一方面,我国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当更加重视对旅游资源本身的保护。对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之前应当对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而当前重开发、轻保护的现状则决定了我国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以增强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自律。与此同时,开发者在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并将其打造成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载体。此外,鉴于国外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可以考虑通过组织人员到国外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国际合作或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的形式对其进行充分的借鉴,并最终促使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有效服务于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五)推进旅游业智能化运营

相对于传统运营模式而言,智能化运营强调的是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在确保各项业务有序运转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自身对于人力的依赖,因此,在旅游行业内部推行智能化运营无疑将旅游企业更好地应对我国人口红利消退带来的影响,并最终助力旅游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作为旅游经济供给主体的旅游企业可以考虑在内部建立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共事的工作体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共事能够使前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业务运营与客户需求,并最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对业务发展的有效服务。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旅游企业普遍缺乏智能化运营所需的技术支撑,旅游企业可以考虑通过与具备相关技术的科技企业展开合作的形式实现技术的外部引进与应用。此外,从整体的角度而言,出于更好地推进智能化运营在旅游行业中应用的目的,旅游企业应当切实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与此同时,考虑到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的客观存在,旅游行业内部可以考虑开展并购与重组,从而通过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实现长期平均成本的降低。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旅游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旅游
新消费ABC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高台居民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