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肠扭转1 800° 1例
2022-03-18宋晓雨陈炫龙张文君
宋晓雨,陈炫龙,贺 赟,张文君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太和医院超声医学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孕妇30岁,孕4产2;妊娠32周本院胎儿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8.1 cm,头围28.8 cm,腹围30.1 cm,股骨长6.2 cm,右下腹肠管明显扩张,最大内径约2.4 cm,呈折叠状平行排列(图1A),肠管无明显蠕动,内见细密点状回声,于肠间隙见深约0.5 cm的无回声区(图1B),胃泡未见明显扩张;羊水最大深度约4.8 cm,羊水指数12.6 cm,可见肛门“同心圆征”;提示:晚孕、单活胎、头位,胎儿肠管扩张伴肠间隙积液。10年前胚胎停育1次,15年前曾感染肺结核,经规范治疗后痊愈。无创DNA检测结果示低风险。予促胎肺成熟后,于孕33周行剖宫产术;新生女婴体质量1.88 kg,腹部膨隆,腹肌略紧张,右腹壁皮肤呈红色及青色,刺激肛门后排出少许胎便。转入小儿外科后,于复合吸入麻醉下行新生儿肠扭转松解术,术中见小肠肠壁及肠系膜大面积淤血,呈暗黑色,小肠广泛扩张,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距回盲部约15 cm处至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35 cm处,长约10 cm回肠及肠系膜逆时针扭转约1 800°(图1C);将缺血小肠及肠系膜提至腹壁外进行复位,以温盐水热敷后,血运无明显改善,乃切除坏死小肠肠管及肠系膜。术后诊断:小肠扭转1 800°伴部分肠管坏死。术后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并出院。
讨论胎儿小肠扭转指小肠肠襻沿肠系膜纵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超过180°,扭转肠襻两端及肠系膜血管受压,肠管完全或部分闭塞而造成血供障碍,从而形成闭襻性绞窄性小肠梗阻;肠旋转不良及闭锁为其常见原因。胎儿原发性小肠扭转较为罕见,可危及生命,故出生后需行急诊手术进行治疗。本病特征性超声表现包括“漩涡征”及“咖啡豆征”:前者指扩张的小肠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中心呈螺旋样扭转,且扩张肠管节段越多,则扭转位置越低,肠系膜及系膜血管更易形成漩涡状团块;后者指发生闭襻性不完全绞窄性梗阻时,吸入的羊水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肠管而无法排出,肠内容物往复运动,使肠管明显扩张、肠壁相互靠拢而形成类似咖啡豆样的致密高回声带。妊娠中晚期,胎儿小肠扭转持续加重时,超声可见绞窄性肠梗阻、肠穿孔及继发性胎粪性腹膜炎等典型表现。本例产前超声未见明显“漩涡征”及“咖啡豆征”,主要原因在于肠扭转1 800°伴坏死,累及范围较广,肠管近、远端互不相通,导致其进一步扩张、反折而难以呈漩涡状改变;肠间隙积液使扩张肠管管壁未能完全紧贴靠拢而形成“咖啡豆征”。本病应与十二指肠梗阻、肛门闭锁及小肠闭锁等相鉴别。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小肠扭转时,应多切面、连续扫查,仔细观察肠管扩张部位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