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利文本数据挖掘慢性胃炎的中药用药规律

2022-03-18潘广涛陈爱莹杨静一张臻邓宇刘雪峰张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胃炎脾胃数据挖掘

潘广涛 陈爱莹 杨静一 张臻 邓宇 刘雪峰 张平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盐城 224000;2高邮市中医医院,高邮 225600;3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22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持续性炎症,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中国是慢性胃炎和胃癌患病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慢性胃炎在中国成年人中发病率高达70%[1]。专利文本内容详实,是相关技术运用和发布的有效载体,相较于其他文献资料,专利的优势在于囊括了全国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3]。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方法对慢性胃炎治疗用药相关专利进行研究,探索和挖掘其中医药治疗药物频次、常用药物功效分类、归经、药性、常用药对及组方规律等,为临床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资料与方法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网和万方3大中文专利数据库中,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在结果中检索“中医药/中药/中成药/方剂/配方”。

1、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属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以内服中医药为治疗方法的专利。排除标准:口服药以外的其他用药途径;与慢性胃炎无关的专利;中西药联合用药;专利中未提及具体中药的专利。

2、统计学方法

利用R语言分别提取专利申请省份及专利摘要中提及的全部中药名称,并进行规范化和统一化处理;利用Excel和Python对中药种类进行词频统计和药物组合情况分析,总结常用药物的归经、功效、药性分布等;利用Vosviewer进行中药的聚类分析。

结 果

1、专利结果

搜索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胃炎相关专利,检索时间为2021年1月12日,共检索出4 595条数据。剔除重复专利和其他不相关专利2 956条,剩余符合纳入标准的有1 639条。

2、专利省份分布情况

对主申请人的所在省份进行统计,发布数量排名前8的省份见表1。从表1可以看到发布专利数量大于50件的省份有山东省(534件)、安徽省(139件)、江苏省(106件)、河南省(96件)、四川省(93件)、广西省(90件)、广东省(79件)和陕西省(59件),数据表明山东在中医药防治慢性胃炎的专利势头明显强于其他省份。除此之外,上述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大致与黑河-腾冲线人口地理分界线一致,该线以东,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该线以西,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同时提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强。

表1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专利发布数量排名前8位的省份

3、专利中慢性胃炎中药用药规律

3.1、药物频次规律 对专利文本中的中药进行词频统计,生成词频表和词云图,并对其最常用的中药的功效、归经、药性进行分析,了解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有效专利中共涉及421味中药,按照每一味中药出现的频次排序,所有中药使用情况按频次(字体大小)排列,见图1。提取出现频次最多的前40位的中药见表2,前10味中药分别是甘草、白术、白芍、木香、陈皮、延胡索、茯苓、党参、黄连、砂仁,比例超过1%的中药共涉及22味。

表2 慢性胃炎相关专利文本数据中中药出现频次

图1 慢性胃炎专利相关数据中中药频次词云图

3.2、慢性胃炎专利中涉及中药的功效归类分析 对出现频次最多的40味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处理(图2),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中药中以补虚类药和行气类药为主,分别占25%和20%,其次为活血化瘀类药、消食类药、祛湿类药和清热类药。

图2 慢性胃炎专利中涉及中药的功效归类图

3.3、慢性胃炎专利中涉及中药的归经分析 将出现频次最多的40味中药进行归经数据分析,见图3,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中药中主要聚集在脾胃经,兼顾肝经、肺经。

图3 慢性胃炎专利中涉及药物归经分布图

4、慢性胃炎专利中涉及的组方分析

将数据导入Vosviewer中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每一类典型中药及其效用,见图4。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大致可分为4类,分别为黄色补中益气类、蓝色疏肝理气类、绿色健脾消食类、红色化痰行气类。黄色类中的代表药物有:甘草、白术、党参、半夏、黄芪、当归、干姜、黄芩、大枣、桂枝、肉桂、人参、生姜、五味子,配伍原则以补中益气为主,兼温阳。蓝色类的代表药物有:白芍、蒲公英、柴胡、枳壳、丹参、郁金、石斛、麦冬、川楝子、乌梅、太子参、高良姜、百合、竹茹、五灵脂、沙参,配伍原则以疏肝理气为主,兼益气养阴。绿色类的代表药物有:陈皮、茯苓、香附、鸡内金、厚朴、山楂、枳实、麦芽、山药、神曲、莱菔子、薏仁、苍术、川芎、藿香、连翘、栀子,配伍原则以健脾消食为主,兼燥湿化痰。红色类中的代表药物有:延胡索、木香、黄连、砂仁、三七、海螵蛸、吴茱萸、佛手、乌药、莪术、白及、大黄、瓦楞子、乌贼骨、青皮、甘松、沉香、乳香,配伍原则以化痰行气为主,兼制酸开胃。

图4 慢性胃炎专利中涉及中药聚类图

讨 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痛”“痞满”等疾病范畴,主要由饮食不节、外邪入侵、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因缠绵难愈,可引起变证,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优势明显[3-7]。通过专利文本中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数据,采用现代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脾胃病的发病之本主要是脾胃虚弱,包括脾气虚或胃阴虚,致病因素主要是有以脾气虚为主,因此治疗脾胃病时强调以补益脾胃为本。对专利文本进行挖掘中使用频次最多的40味中药多以补虚类药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等常见分型均可选用脾胃经的中药[8-10]。脾胃病多与情绪相关,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现代人多见心浮气躁、精神紧张,所欲而不达则常有诸多消化系统疾病,肝经火旺,郁而犯胃,轻者导致肝胃不和,重者导致肝胃郁热[9-10]。故慢性胃炎需从肝经论治,调和肝脾,疏肝行气类药也多见。数据挖掘中,常用中药归经主要聚集在脾、胃经,兼顾肝经、肺经。慢性胃炎的病机以脾胃虚弱和气机阻滞为主,也兼有气滞血瘀、饮食积滞、痰湿和热邪等,多兼用活血化瘀类药、消食类药、祛湿类药和清热类药。这与文献[11-13]中对慢性胃炎的分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等分型大致吻合。

治中焦如衡,“和法”“衡法”是辨治脾胃病的重要治则,纠正脾胃阴阳、寒热、湿燥等失衡状态,中药治疗慢性胃炎以温性药物为主,药味主要以苦、甘、辛为主,充分体现了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辛开苦降,甘温并用。甘温可缓急止痛,可补虚、散寒;辛可行气亦可散瘀,苦可降气兼清热。在对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专利文本数据挖掘中,治疗慢性胃炎需要补中益气兼温阳,疏肝理气兼益气养阴,健脾消食兼燥湿化痰,化痰行气兼制酸开胃等常用的配伍组方原则值得指导临床。通过中国专利数据中关于慢性胃炎的中药数据挖掘,可视化呈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情况,发现相关中药配伍的内在关系,对慢性胃炎的预防和治疗的中医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可以为慢性胃炎的临床用药选择及配伍提供更好的指导。

猜你喜欢

胃炎脾胃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和海流要素的船舶导航改进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四问”慢性胃炎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异常数据挖掘算法
基于R的医学大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黄精治乏力
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