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银屑病患者正确使用外用药物的护理效果评价
2022-03-18王艳芳窦菲钟洁敏陈晓吟张锡宝
王艳芳 窦菲 钟洁敏 陈晓吟 张锡宝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州 510095
通信作者:张锡宝,Email:zxibao@126.com
银屑病是一种以遗传为基础的多因素诱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皮肤病,仅靠药物很难根治,但可通过各种各样的联合治疗控制病情[1]。外用药物适用于绝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并且是首选治疗方法,具有直接作用皮损、减轻炎症和减少细胞过度增生的优势。虽然外用药物局部使用吸收少,不良反应少,对全身影响小,但由于使用周期长,有的患者急于治疗,频繁多涂抹,长期大量使用,也可引起肝肾及神经系统中毒,不但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引起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外用药物治疗,在银屑病的护理中极为重要。笔者就指导银屑病患者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在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26例银屑病患者,以用药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35.31±5.42)岁]和研究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39.26±4.8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银屑病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2、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常规用药护理,告知患者药物用量和用药范围,告知患者过量过度使用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及不按时用药造成病情加重与反复的不良后果。告诫患者不宜饮酒、喝咖啡及浓茶。禁食易引起皮肤过敏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并需注意并发症的处理。
2.2、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认知干预。采用调查、倾听、交谈及康复案例展示等心理技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使其更加积极地面对治疗。在使用外用药物方面,对患者进行专业的上药指导,并告知患者使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年龄和病史、银屑病的类型和病程、皮损的严重度和部位,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可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护理指导针对患者的皮肤损伤面积制定专业的一指尖单位用药量(即一指尖单位药膏可以涂抹2个手掌大小的面积),若皮肤损伤面积较大,外用药物较多易导致蓄积中毒,因此可将皮肤损伤范围分区,分别涂抹不同类型药物,联合用药,交替使用进行治疗。药膏涂到皮肤上一定要轻轻地以打圈的方式按摩,把药膏揉到皮肤里,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对维甲酸类药物用药后要避光,对急性期的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避免刺激造成皮肤损伤扩大,诱发红皮病或脓疱型银屑病[2]。对静止期的患者可使用渗透性较好的外用药物,首次使用应少量使用,后酌情增加,待皮肤损伤稍减后改用浓度较低的药物巩固治疗,重视预防,外用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银屑病的再次发作,尽可能延长缓解期。为了减少复发,在皮肤损伤症状消退、临床症状痊愈时告知患者切勿停止用药,应继续用药巩固治疗1~2个月,同时使用润肤保湿剂。
3、观察指标
⑴统计所有患者10周后最终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用药8周后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用药8周后所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用药8周后所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有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所有患者×100%。⑵观察统计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肝脏损伤、脱发、肾病变等)发生情况。⑶最后对所有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护理满意度:满意≥90分;较好≥80分;一般≥70分;较差≥60分;总满意度=(满意+较好+一般)/所有例数×100%。
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0%(47/6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65%(5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银屑病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4%(28/63),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35%(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局部不良反应,未观察到全身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两组银屑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63/63),高于对照组的88.89%(5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银屑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讨 论
银屑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皮肤病,主要由遗传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引起,疾病复杂,无法根治。因此,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正确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是抑制病情发展的主要措施。作为常见的慢性皮肤病,银屑病多高发于青壮年人群;由于病症特殊,多位于头部和四肢躯干,表现为红色斑块附着白色鳞屑,由于患病部位明显,对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易生出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外用药物治疗时,应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压力,积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其亲属一起对患者进行关怀,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0%(47/6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65%(59/63)(P<0.05);这说明使用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并对患者进行专业的药物使用指导,对银屑病治疗的疗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治疗有效率。
由于银屑病的特殊病理性,大部分外用药物都会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伤,有时还会造成患者脱发。银屑病的常用外用药物如下。⑴角质促成剂和角质松解剂:促进表皮角化,使角质层恢复正常,这类药物适用于鳞屑较厚的斑块性银屑病。⑵糖皮质激素类:外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血管收缩等作用,可将药物分为超强、较强、中效、低效4个阶段的抗炎药物。依据患皮损伤类型、发病部位和患者年龄选择相应抗炎药物,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如面部和腋下、会阴等间擦部位应涂抹弱效激素,躯干、四肢等选择中、强效激素,手掌和足部选择超强激素进行治疗,若药物涂抹面积较大,应在大面积使用弱小激素,且不适宜长期使用,避免损伤肝脏[4]。此类抗炎症激素药物起效快,症状改善明显,但突然停药会出现复发,因此应采用阶梯式或间歇性疗法,逐渐减少激素强度,直至可联合使用不含激素的药物。⑶维甲酸类可调节角质形成的异常增殖和分化,调节皮肤免疫功能异常、抑制真皮炎症,此类药物使用不可超过体表面积的20%,禁用与腋窝和腹股沟等间擦部位,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近期备孕女性禁用。⑷维生素D3衍生物: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使细胞分化正常,平衡皮肤免疫,控制局部炎症,大多用于四肢、头皮和面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用量上限,如超量使用将影响血钙;还有部分中药药膏可止痒和缓解银屑病皮炎,中药口服和药浴均有助于改善银屑病的脱落和止痒[5]。
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4%(28/63),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35%(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使用外用药物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使用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并对患者进行专业的药物使用指导,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银屑病的外用药物种类繁多,且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若使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药物中毒,给患者的治疗带来障碍[6]。因此,患者应在病症初期及时就医,及时控制病情,谨遵医嘱,严谨用药,传统的外用药物护理方式极有可能忽视患者心理压力,一旦患者情绪激进自行用药,用药剂量或手法不对造成创口,一旦感染就会加重患处炎症,药物渗入,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及对其会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前做健康教育,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外,能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用药,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63/63),高于对照组的88.89%(5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及用药指导的过程中,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日,银屑病这类易复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多且不可根治的病种,极易产生医患纠纷。通过更好的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在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同时使患者感觉被尊重,有助于构建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专业的指导用药可有效提高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外用药物护理时,采用专业的指导用药护理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可得到保障,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