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

2022-03-18曾程游绍伟王文素何典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方剂白术黄连

曾程 游绍伟 王文素 何典城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阳 550025;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阳 550003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在世界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CD是一种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病变,一般伴有肉芽肿的生成[1-2],归属于炎症性肠病的范畴。该病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直肠出血、体质量减轻等症,局部病变以肛周脓肿或瘘管形成为主,并且部分患者不能避免手术[3],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CD的病因可能是遗传、环境、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失调复杂的相互作用所致,但确切的病因仍是未知的[1]。现代医学主要以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调节剂、微生物制剂等缓解症状,但该病易复发、难以痊愈,所以中医参与治疗CD必不可少。中医从很久以前就有关于CD的研究。CD的中医病名可诊断为“泄泻”“痢疾”等,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则。近年来中医参与治疗CD的文献增多,研究表明中药的加入能加快急性期转为缓解期的进程,延长了缓解期的维持时间,减轻了西药的不良反应[4]。为进一步了解中药治疗CD的用药规律和用药特点,笔者采取数据挖掘的方式分析中药治疗CD,为临床中药治疗CD和实验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及收集

利用计算机检索2009—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数据库中有关口服中药治疗CD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处方,共收集处方126首,将所有收集的处方建立数据库。检索词:“CD”并含“中医”或者“中医药”或者“中药”。统一中药名:“延胡索、元胡”统一为“延胡索”;“川椒、椒目、花椒”统一为“花椒”;“山萸肉、山茱萸”统一为“山茱萸”。

2、纳入标准

⑴中药方剂治疗CD的临床研究文献;⑵中药经典方治疗CD;⑶中药口服占主导地位;⑷只收集主方用药,随症加减用药忽略不计。

3、排除标准

⑴重复出现或类似的方剂文献;⑵单味药机制研究的文献;⑶无具体中药组成的文献;⑷体会类文献。

4、数据分析

将方剂数据库导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0中的方剂管理系统中进行频次、频率、关联规则分析。

结 果

1、频次统计分析

⑴单味中药选取频次≥16的中药有18味中药,其中以甘草、白术、茯苓、白芍使用频次最高,且高频次中药以补气补血、清热祛湿、理气活血为主(表1)。⑵四气中以温、平、寒占优势(图1),五味中以甘、苦、辛占优势(图2)。⑶归经中脾胃经占最大优势,而肺、心、肝、肾、大肠经占的优势也较大(图3)。

图3 纳入的中药治疗克罗恩病的文献中的中药归经频率分析

表1 纳入的中药治疗克罗恩病的文献中使用频次≥11的中药分析

图1 纳入的中药治疗克罗恩病的文献中的中药四气分析

图2 纳入的中药治疗克罗恩病的文献中的中药五味分析

2、关联规则分析

选取频次≥16的中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0分析软件中组方规律分析,筛选出置信度≥90%、支持度个数≥15的药对,按支持度个数排序,去除与甘草有关的药对。从表2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高频药对都为补虚药+理气药/祛湿药,最常用的药对为白术、茯苓、陈皮、白芍进行组合。

表2 纳入的中药治疗克罗恩病的文献中的中药药对之间的规则分析

讨 论

CD属于中医的“泄泻”“肠风”“肛痈”等范畴,此病多与素体虚弱、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洁,情志不舒有关。不同的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CD,他们得出的病因病机也有所区别。方国栋和朱君华[5]从《黄帝内经》中“泄泻”的角度分析,认为CD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栗梦晓和赵文霞[6]认为该病以脾肾亏虚为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湿、热、痰、瘀密切相关。孔鹏飞等[7]认为该病病位主要在脾、胃、大肠、小肠。

利用软件分析126首方剂得出的高频中药以补虚药占多数,以白术、茯苓、白芍、当归、黄芪使用的次数多,这些药物都具有健运脾胃、益气补血的功效。同时该病的病程一般较长,脾阳虚日久,累及肾阳,所以温里药的应用不容忽视,主要以干姜、附子为主。其余高频中药功效为理气化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从药物的四气五味分析得出治疗CD的药物以温、寒、平、甘、苦、辛为主,说明治疗CD主要以补为主,其次为清热燥湿,行气行血。通过分析药物的归经可以得出CD的病位主要在脾、胃、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能通过宣降肺气、下病上取的方式调节肠道。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藏血,收摄血液。加入疏肝理气、镇心安神的药物可以增强治疗CD的疗效。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湿、热、瘀、滞。高频中药中的木香、黄连组成治疗痢疾的名方——香连丸,白术、茯苓、甘草、人参组成补气的基础方,方中还包含治疗脾虚湿滞的经典方——茯苓白术汤。刘河间曾提出治疗痢疾需“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芍药与当归养血活血,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木香行气导滞,体现“调气则厚重自除”。黄连清热燥湿,能“坚阴厚肠”[8]。黄芪有“补气之长”的美称,善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疾病,故又有“疮家圣药”之称。现代研究表明:茯苓[9]、芍药[10]、白术[11]、当归[12]、陈皮[13]、黄芪[14-15]、木香[16]、黄连[17-18]能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力。同时茯苓有抗焦虑的作用[15],白术、黄连调节肠道微生态[18-19]。黄芪通过促进细胞增殖,降低溃疡中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加快溃疡的愈合[14];黄连中的黄连碱能抑制p38MAPK和激活Nrf2信号通路促进溃疡愈合[17]。

本次通过分析126首治疗CD的方剂得出中医治疗CD以健脾利湿,理气活血为主,适当加入镇心安神、疏肝理气的药物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若病程长,可以加入温里药。

猜你喜欢

方剂白术黄连
大剂量生白术合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不一样的“双黄连”
何谓中医“七方”
中医有“七方”
探讨疣体注射法联合中药马齿苋方剂治疗跖疣
中医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综述
白术治小儿磨牙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