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文献中典故的英译策略研究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

2022-03-17张翅鹏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典故英译

张翅鹏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政治文献是宣传国家政治立场、方针政策的媒介,其外宣翻译旨在让世界了解我国的国情、治国方略、内政和外交政策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影响力不断扩大,政治文献的翻译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习政》)观点鲜明、逻辑缜密、语言精炼、说理性强,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智慧。围绕治国理政,书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论断、观点和思想,是新时期党中央执政方略集中汇总。《习政》多种语言海内外同时发行,引发了专家、学者和大众的极大关注,成为研究和学术的热点。其中典故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尤为重要,是实现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之“多彩”的重要渠道。目前,对《习政》中典故的翻译研究较少,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习近平治国理政典故翻译”为主题对近四年的文献进行检索,仅搜索到9篇文献。其中硕士论文三篇,马晨晨从功能对等视角研究了《习政》第二卷中典故的英汉对等翻译[1];王语音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对《习政》一二卷中典故英译的语境、结构、和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进行了探究[2];田青炜主要对《习政》中典故在谷歌翻译、搜狗翻译和DeepL三种机译下的译文质量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3]。其余为期刊文献,均以《习政》一二卷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典故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4](齐珂悦,2021)、诗词典故及注释的蒙译研究[5](哈森,2019)、典故的英译方法和外宣翻译启示[6](祝朝伟,2020)、诗词典故的引用及英译技巧[7](董贺,2018)、文化负载词英译[8](韩雪,2020)、和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构建[9](黄友义,2018)进行了研究和深入探讨。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性强,但以《习政》(第三卷)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典故的英译策略和技巧的文献甚少。本文拟以《习政》(第三卷)中英译本中的典故的英译为实例,从句法策略、语义策略和语用策略上研究分析其英译时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探究在翻译政治文献时如何准确、全面把握典故内涵,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让外国读者体会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魅力,在体验和品味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浓厚文化的同时,更加全面、客观和理性地看待中国。

1 政治文献的外译原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共收录典故110余处,从上古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语录,再到近现代的成语典故都有涉及。典故内容从经史子集经典典籍到现代诗歌、小说、楹联等文学著作,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都广泛涉及,无不体现习近平深厚的文化情怀和语文底蕴。书中还涉及不少知名度较低的一些典故,如西汉的桓宽、韩婴,唐代的吴兢、陆贽、权德舆,魏晋南北朝的沈约、傅玄、陈寿,北宋的宋祁、南宋的吕中、张栻、吕祖谦等人的作品。丰富的典故运用符合习近平殷殷嘱托“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10]”。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许多经典名言、格言警句,习近平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将先哲圣贤的智慧运用于治国理政实践,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凸显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对这些负载文化沉淀典故的翻译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经典文化,也是文化外宣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中国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11]。其中许多经典的典故、成语、习语等的使用成为翻译研究热点之一,不仅关系到该书的译文质量,也关系到外国读者的理解。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政治文献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研究。唐义均指出,政治文献的翻译不能照搬汉语的句型搭配,要在目标语中寻求可接受的搭配[12]。许多和许钧强调中国典籍对外传播要加强“译出”探索与构建,以传递动态的文化史观,正确认识其承载的国家意志[13]。罗选民指出翻译研究是跨学科研究,学者需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14]。蒋骁华指出政治文献翻译策略已经从源语取向变成了忠实原文精神的译语取向[15]。张颖认为在对重要政治文献进行翻译时要重视译者主观能动性,在翻译中的意识担当和角色效果[16]。司显柱和曾剑平认为采纳释疑解惑的语言融通策略对文献将进行翻译,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结构和审美取向[17]。

2 政治文献中的典籍典故及翻译策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于2020年6月由外文出版社同时发行,虽然其中的110多条典故引文所占篇幅很少,但对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英译尤为重要。英译时译者首先需准确把握原文要旨,不遗漏、不增添附加信息,忠诚地进行语内翻译,转成白话文,再按照现代文语境解释其在目标语中的新内涵并作翻译,以便对语篇蕴含的政治信息进行忠诚地传递,“译者常面临既要译诗又要体现相关政策内涵的困境”[18]。汉英语言在词汇结构、文化内涵、语义蕴含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巨大差异,所以典故在英译时需要引入必要的句法策略、语义策略和语用策略,在目标语中再现源语的意义、特征和魅力,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2.1 句法策略

政治文献主要是指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和言论、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和文件等,内容涉及国家政治方针和对外政策,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民族特色。政治文献的翻译在语言策略上主要指如何使用句法策略,灵活运用句内衔接和结构,力求在文化意境、语言风格、表达形式等方面与源文一致,实现与源文完全对等或大致对等[19]。

2.1.1 直译

例1: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未,百世不改也[20]92。

译 文 :If the root cause of a problem is addressed,there will be immediate change for the better;if only trivial matters are addressed,the problem will stay forever.[21]115

例1中典故出自苏轼的《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在19届中央政治局第6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政治建设对从严治党的重要性时引用此典。原文把“治本”和“救未”两种问题解决方式的迥异结果进行对比,句子对仗工整,文字简练。译文以直译的方式,把“address the root cause”(治本)和“address the trivial matters”(救未)作为两种解决问题的条件假设,并就结果进行对比,保留了原文的对仗工整的语序和组句形式,达到与原文近似的语言效果,译文在前后句上巧妙地使用相同的韵脚/ə/,增强了译语的韵律和节奏感,更好地传达原作的“异域风味”。

例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250。

译文:Limits lead to changes;changes lead to solutions;solutions lead to development.[21]292

例2典故出自《周易·系辞下》,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引用。例2原文使用前面结尾的词作下一句的起头,是顶真修辞,句内逻辑谨严,环环相扣。译文保留了原文的句型特点和修辞手法,行文工整、字句对仗,在形式上也完美保留原文格式。总书记引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激励科技工作者去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寻求变通,取得新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解放和激发科技潜能,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译文完美地再现了原文意旨。

2.1.2 意译

例3: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20]415。

译文:Those with a sound grasp of governance will leave no problems unresolved and no defects unrepaired.[21]483

例3出自西汉桓宽的政论性散文集《盐铁论·申韩》,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澳门回归20周年大会上引用。例3原文隐含着两个条件句,如果社会出现弊害(弊),就需要去补救(补);如果出现漏洞(决),则需要去堵塞(塞)。译文没有按照原文对仗结构进行直译,而是改成“主谓宾+宾补”的形式,突出了“善为政者”的主体作用,典故的使用突显了习近平对以贺一诚为特首的新一届澳门政府的希冀,希望新一届政府与祖国内地一起共发展、齐繁荣。

例4:内无妄思,外无妄动》[20]507。

译 文 :We will not act recklessly if we think right.[21]587

例4典故出自南宋朱熹的《朱子语类·学六·持守》,“内”指“内心”,“妄思”意为“错误的思想”,“妄动”指“错误的行动”。典故意指内心没有胡思乱想,形体就不会轻举妄动。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2次全会上引用。原文前后句结构相同、对比鲜明、内容互补,是典型的对偶句,但两句都是无主语短语,直接英译会导致语义不全。译文巧妙地对原文进行了意译,变后句为首句的条件,突出“思”的重要性。意译符合习近平会议讲话精神,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错误行为有其思想根源,党员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觉悟。

2.1.3 调整句子结构

例5: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20]336。

译文:If you idle away your youth and achieve nothing,it’s no good lamenting in old age.[21]389

例5典故出自唐代政治家和文学家权德舆的《放歌行》,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

原文源自律诗,注重韵律、形式和意境,是典型的意合型语言。句内关联是通过语言本身的逻辑和蕴含来实现,而英语的句内关联需要借助词汇搭配和词语形态来完成。因此,英译时,变原文的并列句为主从复合句,补全了主语,变首句为条件状语从句。这样译文主干明确,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句内关联也更为紧密,符合目的语的使用和表达习惯的需要。译文很好地诠释了习近平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例6: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20]127。

译文:Only by solving the hardest problems can one achieve the loftiest goals.[21]153

例6典故出自苏轼的《思治论》,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2019年10月,习近平在19届4中全会第2次全体会议上引用,表明我党为实现远大目标,敢于攻坚克难,打“硬仗”啃“硬骨”的决心和毅力。原文为“犯其至难”和“图其至远”构成的句内并列,译文把句子调整为“only”引导的倒装句,突出强调要实现“远大目标”就必须“攻坚克难”。句子结构的改变不仅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使用习惯,也使得语意更清晰,理解更容易。

2.2 语义策略

语义翻译是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1918年,他在《翻译问题探索》指出“语义翻译是在目的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尽可能容许的情况下,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义”[22]。语义翻译力求最大程度再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将原文内涵呈现给译语读者。

例7:飞入寻常百姓家[20]313。

译文:To promote our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among the people.[21]365

例7典故出中唐三杰之一刘禹锡的《乌衣巷》,此句和诗文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一起喻为今昔沧桑的巨变,对兴衰的感叹。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指出“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文引用显然不是表示对沧海桑田巨变的无限感慨,如若按照典故的原意直译为“fly into homes of ordinary people”,译文和前面语句的衔接就显得有点突兀。因此,译者基于对习近平原话的理解,明确解释了这句诗文的内涵“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大众间的传播”。这样语义就更为清晰,表达更为精确。

例8: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20]540。

译文:We cannot blind ourselves to what is really happening out there like the people in the legendary Peach Blossom Spring who cut all ties with the outside world.[21]626

例8典故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意为长期与外界隔绝,对世事变迁一无所知,桃花源中人已经不知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引用。原文中“魏、晋和桃花源人”对外国人来说未必知晓其具体含义,译文难免晦涩,并造成语义障碍,影响翻译效果。译文省略了“魏晋”,补充了“桃花源人”的寓意“who cut out all ties with the outside world”,使 得 由“like”引导的明喻的喻体更形象、具体,并紧扣原文上下文,表明共产党人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和社会发展。

例9:良好职业道德…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独上高楼”的寂寞,“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20]326。

译文:Writers,artists,and scholars … should demonstrate dedication and perseverance in the pursuit of their professional aspirations, and achieve their goals through assiduous and painstaking efforts.[21]380

例9的引用出自北宋晏殊和辛弃疾的词。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12届2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引用。典故的使人容易想到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读书三境界:厚积薄发、持之以恒和返璞归真。[23]译文没有直接对原词句进行翻译,从而避免了译文过于冗长繁杂,而是对要表述的语义进行转译:如想成就大业,需确定目标,执着追求(第一境);经历挫折和磨练(第二境),豁然开朗,寻得真谛(第三境)。译文准确地传递了习近平要求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工作者“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功夫、多练真功,做到勤业敬业”[10]。译文既准确表述了原文语义,也更容易让目标语读者接受。

2.3 语用策略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能够实现预期的翻译效果会选择必要的方式,这些语言方式就是语用策略。也就是说“语用策略的选择是语言使用者选择语言形式的基础”[24]。如果说语义策略操纵意义,那么语用策略就是操纵信息本身[23]。译者对翻译活动的整体把握,常采用简化或增加信息、改变语义清晰度、文化过滤、改变译者可见度等策略对原文进行理解和翻译,使译文符合规范。

2.3.1 简化或增加信息

例1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20]507。

译文:Only the gentle breeze caressing the river and the bright moonlight pouring down on the mountains are a bounty and ceaseless feast for the eye and the ear that nature offers.[21]587

例10原文出自苏轼的《赤壁赋》,2018年1月11日,在中纪委19届2次全会上习近平引用。译文简化为“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藏和盛宴”,省略了“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强调了苏轼情怀和清廉浩然之气。习近平借用典故,喻指党员干部也需要像苏轼一样心境旷达,淡泊名利,常怀感恩和敬畏之心。译文虽然简化了原文信息,但没有改变原文核心内涵,目标语读者理解起来也更容易,更准确。

2.3.2 改变语义清晰度

例11:我们在古丝绸之路上“舟舶继路,商使交属”[20]480。

译文:Our ancestors,merchants and diplomatic envoys alike,traveled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 over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21]556

例11典故出自《南·夷蛮传论》,意为大小船只交汇,商贾、使者云集的繁荣景象。2018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8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引用。译文中增加了“ancestors”和“overland and marine”,对信息进行了显化,翻译时,对“舟舶”进行了隐化处理。在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往来穿行的不仅有商人和使臣,更有普通百姓;商品货物的运输不仅有壮观的船舶,也有绵延的驼马商队。通过对清晰度的调整,优化了译文传意效果,表达更为准确。

2.3.3 文化过滤

例1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0]544。

译文:The rulers’virtue is like wind,and commoners’virtue like grass,which always bend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21]630

例12典故出自《论语·颜渊》,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引用此典。翻译家切斯特曼的模因论认为,译文要严格遵守目标语的文化习惯,源文里的文化负载词文本的翻译要尽量使用目标语中相对应的词汇去转述[24]。由于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社会差异,翻译时需要对源语的文化和源文进行过滤和筛选,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例12原文的“君子”和“小人”在《论语》里分别意为“贵族”和“平民”,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词汇。译文用“ruler”(领导干部)和“commoner”(群众)对中国特色文化进行了过滤,避免了交际障碍,译文也简洁易懂,符合目标读者的“可接受性”期待。

2.3.4 改变译者可见度

例13:从当前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20]359。

译文:From the Two Progresses(in the 1980s),to the Three-sphere Plan(in the 1990s),to the Foursphere Plan(in 2007), and to 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today.[21]417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讲话引用。“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是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是80年代初提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体化建设;“四位一体”是胡锦涛在2005年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一体化建设规划;“五位一体”是2012年习近平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战略目标。

改变译者可见度指的是作者存在状态的变化,或者翻译存在明显侵入或者前景化[25]。改变译者可见度通常是采用加注、补充说明或添加注释等形式实现,以引起读者注意或对译者存在的关注。这种必要的解释说明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译文。例13原文中的这些引述都是典型的政治术语,翻译时译者本着对作者、读者和译文负责任的态度,添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战略布局的具体年代(in the 1980s,in the 1990s,in 2007,today)。这样即可通过注明的具体时间让英语读者知道我国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从而完整传达了原文作者的意图,实现交际效果最大化。改变译者可见度的策略使得译文更符合期待规范、责任规范和交际规范的要求[26]。

3 结语

毋庸置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诸多典故的使用不仅是在自觉传承中国悠久的语言文化,也是在突显中国文化之美,彰显了总书记的用语魅力和人格魅力,突显了总书记的用语灵活和精妙,既富有亲和力,又寓意深邃,体现了执政为民、勇于担当执政理念。英译本的发行不仅向世界宣讲了中国的政治声音,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强音。在英译时,译者基于对中文的理解和中国文化深度解读,运用句法、语义和语用策略,遵循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语言使用特点,以确保译文读者顺畅、准确理解源文,从而实现政治等效,再现源文审美,拨动最大多数人的心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对促进文化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典故英译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闻鸡起舞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亮相法兰克福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