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竞赛背景下“影视短片创作”的实践教学研究

2022-09-28刘贵梅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影视竞赛教学内容

刘贵梅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影视短片创作”是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课程讲授影视短片的选题策划、实地拍摄、后期编排等知识与技能。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学科竞赛与课程内容相融合,以项目驱动学生实践创作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能力。基于学科竞赛背景下探讨影视短片创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双线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延展教学时空,组建学科教学团队,改革课程考评机制,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此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 影视短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

1.1 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影视短片创作教学,依旧是以教师教学为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为主,将课程知识内容单向传输,不注重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存在偏重理论轻实践的实际情况,欠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仅围绕章节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练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实践练习,实践效果不理想。

1.2 实践教学内容欠缺创新性

在影视短片创作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仅仅是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练习创作,实践内容多以验证性和实验性为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学生在实践创作中仅仅完成课程作业练习,不能在实践能力上得到提升。

2 影视短片创作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

2.1 学科竞赛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李明秋在曾提出以学科竞赛为导向,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在影视短片创作过程中,因此,强调引导部分的教学,以帮助学生较早、较好地建立起对影视短片创作的研究与思考,为增进他们对影视创作实践能力研究兴趣打下坚实基础。将学科竞赛融入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和课程特点对竞赛资源加以利用,锻炼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竞赛内容,参加其中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单元,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如主题内容为针对1911年以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微电影、纪录片、数字短片、动画短片等形式进行自主创作。学生确定拍摄选题后,一方面,在选题调研阶段进行搜集资料,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再进行专业练习实践,将影像画面通过所学知识呈现视听语言的再现;另一方面,在实践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可以提升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拍摄的机位架构、画面的构图、镜头的运动、后期画面色彩的调整、叙事节奏的编排,包装的设计等等实际问题都会在竞赛作品创作中得到练习,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创作能力。

2.2 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

学者吕航认为指出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汲取到较为实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2]。以项目为导向,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教学任务,阶段性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设计出合适的实践项目。在影视短片创作课程中结合学科竞赛进行项目教学设置,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如将实践教学内容与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媒动漫短片创作相结合。将影视短片创作实践内容分割为翻拍短片、纪录短片制作、微电影短片创意训练等项目,逐步深入。借助翻拍短片的项目,一方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影视短片的视觉表现特点,了解影视短片制作的基本流程;另一方面让教师通过实践可以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选择一则优秀影视短片,制作完整的分镜头脚本和机位图后再进行拍摄制作,布景、演员、灯光、镜头、色彩、字幕、节奏、音乐等方面要尽量还原出影视短片原有的味道。借助纪录短片制作的项目,让学生理解镜头语言、音乐、音效在短片中的表现特点、相互关系与作用,为影视短片的配音和音乐奠定基础。借助微电影短片创意训练的项目,让学生学习根据故事主题创作拍摄剧本,掌握剧本写作以及运用视听语言叙事,将视听语言转化为文字阐述的分镜头脚本,微电影实际拍摄过程中镜头与演员的调度问题,画面构图与运动镜头的运用等多种训练,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见图1)。

图1 项目教学法

2.3 线上+线下双驱动模式教学

有研究提出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授课的优势和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中的在线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线下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启发使学生获得新思路,小组交流学习模式辅助学生高效率的思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升协作实践能力的培养[3]。线上+线下双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延展课程教学内容的时空,主要依托线上平台解决知识点教学任务,以翻转课堂提升能力训练。线上+线下的双驱动教学模式,有效延展了教学内容的学习时空,将影视短片创作的实践内容知识点集中讲解,学生同步在实践锻炼中在选题策划、拍摄内容、画面构图、剪辑组接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反馈,与老师沟通解决方案。线上+线下双驱动模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增强专业素养,也可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图2 线上+线下双驱动模式教学

2.4 创建多学科、跨专业教学团队

在实践创作中,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具体案例真题真做,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的配合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已成为课程实践的有效载体。在实践过程中,打破专业壁垒,应实现多学科、跨专业的团队进行实践创作。在学生团队中,影视短片创作可以结合多专业的团队设置。例如在计算机设计大赛赛事创作中,可以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专业、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同学进行组队创作影视短片,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不同专业的特长,融合解说词文案创作、专业的旁白配音、影视短片的拍摄与编辑等多种类别,发挥各自专业的特长优势,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多学科多专业配合下,可以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力。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在实践教学中也创建了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知识保障。

2.5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围绕影视短片创作课程实践内容,通过学科竞赛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以竞赛为平台,建立学科竞赛考评方法,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围绕学科竞赛创作的课程实践中,以锻炼学生实践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考核内容,增加影视短片创作课程考核的灵活性。同时,细化评分标准,在影视短片创作过程中针对学生拍摄画面能否进行基本的信息传达,是否具有构图精美的体现,画面的光线色彩是否具有表现力,镜头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针对这些内容细化评分标准,对每一个实践环节都进行细化评分细则,面对实践问题的不同方面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也会在实践中注意这些实践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优化实践课程的考试改革,不但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了细分,也促进课程考核评级机制的多元化发展。

3 影视短片创作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3.1 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影视短片创作实践教学中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学生为本,综合创作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实践创作中,结合学科竞赛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创作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肯定的同时,增强学习自信,从而对实践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首先,学生根据感兴趣的选题进行小组团队创作,由于每年的命题内容各有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也会保持新鲜感。其次,是兴趣的培养。在实践创作中,采用团队合作,采用老带新的合作模式,大三学生结合大一学生共同创造,大三同学在创作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带动大一新生在学习中树立学习目标,不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大二、大三同学在实践中不断攀升融合新的创意想法。大一同学从中获得学习兴趣,总结实践经验。最后,能力得到印证,增强学习自信。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内容让自我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以综合提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就业核心竞争力。

3.2 学科竞赛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学科竞赛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主要体现在教学体系或方法的改变上,王蕾、张巧英提出,将教学计划与学科竞赛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由此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训练的“全程参与”的学科竞赛体系[4]。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与影视短片创作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性地提升实践能力。首先,学科竞赛丰富教学内容。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多为验证型实验内容,内容设置围绕章节内容进行实践,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融合学科竞赛与实践内容结合,在创作形式上更加多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多样化,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其次,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手法上不仅限于单一的讲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实验能力的锻炼,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实践方式和创作能力,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在实践指导中融合讲授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影视短片创作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学生实践创作全程参与,各方面学生实践创作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3.3 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学科竞赛融入课程实践,不仅可丰富实践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影视短片创作实践课程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纪录片、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短片的创作流程,掌握不同类型短片创作技能。以池州学院课程教学为例,“影视短片创作”课程在教学内容丰富的背景下,学生创作产出了优秀的课程实践作品,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同时以课程为依托,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国际奖项3项,国家等级奖项100余项,省部等级奖项在1000余项。在获奖学生的调研中,学科竞赛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就业方面也体现了一定作用。

4 结语

“影视短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过程,须要学科竞赛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项目训练,以项目驱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可以运用实际案例让学生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双线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教学的开展,延展课程教学内容的时空,主要依托线上平台解决知识点教学任务,以翻转课堂提升能力训练;课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的解决实践创作问题,提升实践创作能力。改进教学评价机制,改革课程考试方案,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影视短片创作”课程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通过课程实践改革创新,在丰富的实践案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优化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培养更加适用于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影视竞赛教学内容
影视展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影视风起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影视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