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构建及其优化路径

2022-03-17张继兰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县域机制监测

张继兰

(乐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乐山 614004)

中国作为世界古老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的东方大国,无论是在古代、近现代还是当代,也无论是在何种政治制度下,追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直都是中国人民亘古不变的政治理想。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备受重视。“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1]5是新时代执政党对政治生态建设的最新表述和目标定位。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有关政治生态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高潮,其突出特征是政界的实践探索与学界的理论研究呈现出齐头并进与相互交融的共生态势。在政治生态建设的政治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建立的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成为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在实践运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本文以十八大以来我国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实践探索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呈现的主要特征,同时指出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还存在着主体单一、内容不够全面以及过度依赖大数据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在参与主体、评价方式和监测手段等方面完善县域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生态建设。

一、新时代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构建及其主要特征

我国政治生态的建设经历了率先在县一级政府试点,再逐步向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和各事业单位逐层推开的过程;而从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来看,聚焦于建立政治生态动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是当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一般路径。

(一)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评价标准。他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2]。在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部分地方纪委监委开始了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实践探索,而率先作出实践探索的是在县一级构建起政治生态的动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江苏省淮安市探索建立的政治生态评价体系、苏州市探索开发的“衡镜”系统、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的政治生态监测预警平台以及江西省新余市的“天工”监护系统等都是县域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机制的重要实践成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1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探索建立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评价体系,为此政治生态的动态监测与评价机制也进入了普遍化与常态化的建设与运行阶段。

把建立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作为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其思维逻辑在于把抽象的政治生态建设工程转化为具体可测量、可监督和可操作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政治生态建设就会得以有效推进,最终实现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由于政治生态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诊断和研判政治生态优劣的依据,因此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制定一套有效的指标体系。纵观已有的实践经验,设置正向指标与反向指标是两种主要形式,而设置正向指标监测政治生态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态评价机制的主要做法。正向指标是指通过正面评价指标来引领和规范政治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政治生态质量、建立良好政治生态的目的。比如苏州市的“衡镜”系统就是通过构建一系列正向指标来起到政治生态的监测预警作用。具体而言,苏州市纪委监委依据“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要求,把“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作为3个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强化政治意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范选人用人、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1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又生成了39 个三级指标和108 个四级指标。这些指标信息主要以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信访局、工商联等部门录入的工作数据为依据,再根据比重大小对这些指标设置一定的目标生态分值。区县的政治生态实际得分与目标参考分经计算机计算对比后,以绿色、蓝色、黄色和红色4种颜色呈现,最终生成各个区县的政治生态热力地图[3]。

与苏州“衡镜”政治生态监测系统设置正向指标不同,四川省乐山市纪委监委建立的县域政治生态动态监测预警和年度综合评价体系则采取了设置反向指标的做法。该体系从全面从严治党、以人民为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三个维度设计了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又进一步分解为理想信念、选人用人、组织生活、正风肃纪反腐、贯彻落实上级重要决策部署、请示报告、巡视巡察、安全生产、社会平安、社会评价等21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它的反向指标主要体现在三级指标的测算采用的是违反规定就扣分的办法,如在“意识形态”二级指标下设计了“党员干部信仰宗教的,组织参加会道门、邪教或组织,参与封建迷信的”扣分;在“贯彻落实上级重要决策部署”的二级指标下设计了被中央、省、市、县负面通报分别扣分的指标。数据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是对市纪检监察委、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信访局、审计局、环保局等16个市级相关部门日常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归类,对各监测点每季度上传的数据自动换算打分,以绿、蓝、黄、红四色热力地图形式展现全市区县的政治生态变化,按季度为各区县开具政治生态“诊断书”,督促问题的整改与处置,从而达到净化政治生态的目的[4]。

综合已有的实践探索可以发现,建立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是当前加强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其具体做法通常是:首先由纪检监察部门设置监测评价指标和目标分值,再确定数据收集点,然后比对各项指标实际得分与目标分值的差距,最后根据规则实行监测预警与评价考核。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俨然构建起了一台政治生态的“扫描仪”和“检测仪”。正是这一具有标准化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最终实现了政治生态由抽象向具象、定性向定量的转换。

(二)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主要特征

建立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是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实现路径,因此通过对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就能窥见当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态势。由于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指标是诊断和评判政治生态优劣的手段和依据,也是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各地都把建立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突破口、着力点和关键环节。综合已有的指标体系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指标体系基本都是围绕着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忠诚度、管党治党情况、政策执行力度、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因而指标体系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贯彻性和回应性特征。

一是突出政治性。政治性是指党中央强调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即“讲政治”,这是我们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的刚性约束。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突出优势。毫不夸张地说,“讲政治”是我们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就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意识到政治生态存在的严峻问题,指出“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存在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严重问题”[1]5。因此,新一届党中央秉承党的优良传统,再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了把“讲政治”转化为全党的一项基本遵循,县域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机制的指标体系在设计上都突出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内容,在政治生态指标体系的一级、二级指标上都把“政治意识坚定、管党治党严明、意识形态坚定、执行政策决策有力、主体责任落实”等内容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目的是把讲政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考评中,通过监督考核达到讲政治、守纪律、重执行的目的。

二是突出贯彻性。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是通过指标设计、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与提醒预警四个环节完成的,很显然,指标设计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引导和规范党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意志和各项决策部署,进而有效根治集权型体制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不出中南海”“下面的和尚念歪了经”等政策执行的“科层耗损”弊病。当前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基本都把政治建设、干部的廉洁与担当、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脱贫攻坚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等纳入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去收集数据,预警平台根据得分情况自动生成政治生态热力图,县纪委监委视情况向被预警单位下发“提醒单”或者“问责书”。这种政治生态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纠偏,从而把考评要求转化成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最终督促他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因此,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看上去只是一个过程的监督与事后的评价机制,但实际上它可以通过指标的设计与执行把上级的意志和工作部署贯彻其中,监测评价实际上就成了工作的指挥棒。

三是突出回应性。回应性是政治的内在属性,也是政治过程的运行机理。西方政府的回应性动力源自普选式的民主,中国政府的回应性动力源自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政府的回应性动力更强,回应机制也更健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而如何把“民之所盼”转化为“政之所向”,就需要党和政府及时感知民意,顺应民心,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净化与重构政治生态不仅是对新时代政情民意的回应,也是对各种现实问题与要求的监督性回应。党的政治建设、经济的转型升级、精准脱贫、全面奔小康的奋斗目标、权力的规范运用、党员干部的廉洁与担当、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等都需要督促落实。考察县域政治生态的指标体系可以发现,当前这些急迫的现实期盼都被纳入了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中,系统的指标体系就是党和政府对政治现实问题和民众期盼的反馈与回应。可以说,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实际上就是回应性监管模式的实践创新。正是通过这种对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很多需要政府及时回应的事项得到了落实。

二、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主要是通过建立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来实现的,即政治生态的监测评价主体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对政治生态的状况进行监测评价,从而达到改善政治生态的目的。政治生态的监测评价主体、指标体系、运行规则是这套工作机制的基本要件,这些基本要件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就形成了一套良性运转的工作机制。检视当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监测与评价机制,主要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主体有待拓宽

我国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对象集中于身处其中的党员干部与国家公职人员,监测与考评的内容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政治意识松懈、政治腐败、宗派主义与形式主义等政治积弊,但是从现有政治生态建设实践的经验来看,负责监测与考评的实施主体主要还是县级专门的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监委的双重领导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指标,并确定信息采集点,如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府办公室、信访局、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再根据数据收集情况作出适时监测与评价,整个过程的运行都是由纪委监察部门负责落实的。尽管这种运行机制突出了部门的专业性,但监督对象和监督事项众多,单独的纪检监察机构未免力量薄弱。而缺乏其他政治主体参与的监测与评价,也很容易出现评价失真甚至陷入同体监督的窠臼而最终演化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事实上,党和政府一直都在努力治理腐败和整顿官场作风,但党和政府很清楚地意识到了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成正比,反腐败斗争遇到了治理瓶颈,没有足够的政治斗志和非常的治理手段是不足以突破瓶颈的,因此才把整顿作风和治理腐败提到政治生态建设的高度,试图通过政治生态建设来革除积弊并实现风清气正的政治风尚。但政治生态建设如果仍然只是政治系统内部的事情,监督主体局限于专门的监督机构内部而缺乏外在政治主体的参与,则会导致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信息来源可能不全面、监督的动力可能不足以及监督环节闭环运行等问题。

(二)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有待拓展

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机制的构建和有效运转都是以对政治生态内涵理解为前提的,因此正确理解政治生态的内涵是建立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目前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更多是集中在意识形态、政治忠诚度、官场作风和行政执行力等方面,这就造成了在理解上把政治生态直接等同于官场生态与从政环境的事实。从政环境主要是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从政的整体环境,是党风、政风的综合体现,相当于官场生态。官场生态只能是政治生态的微观构成,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这算是政治系统的内在环境,它和政治生态的内涵所指还并不完全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讲到“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5],“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6]。政治生态与从政环境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两者还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把政治生态简单地等同于从政环境或者官场生态,把政治生态建设等同于整顿吏治或者整肃党风政风,那么在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上就会注重公职人员的政治态度与行为是否符合要求、决策部署落实得到不到位、政治忠诚度高不高、为政清廉不清廉等这些外在的政治表象上,却很容易忽视政治主体、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政治生态的其他重要内容,进而在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很容易挂一漏万。事实上,目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停留在根治官场病灶上,以至于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的现代化与文明化以及政治的价值追求等更深层次的政治生态内涵触及还不够,停留在对政治表象的整顿上,很容易落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无限循环之中。

(三)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方式有待完善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政治生活也正经历着信息技术的变革,逐渐改变人们的政治行为和国家的治理方式。当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级机制中最具创新性的地方就在于各地借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一套监测预警系统,比如江苏省苏州市纪委监委研发的“衡镜”系统、江西省新余市的“天工”监护系统、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的政治生态监测预警平台等。大数据的采集与比对能实现对党员干部的精准画像和政治生态进行适时研判。由于大数据技术与政治生态监测之间具有一定耦合性,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交流介质为我国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插上现代科技翅膀的政治生态监督突破了传统人对人的监督的局限性,但对大数据技术过度的依赖也很容易导致极端技术主义。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其本身并不具有准确全面的生态监测能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从海量的、不相关的信息数据中寻找相关性,进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技术强大的分析能力来源于全面、准确、真实的信息数据,这是实现数据发掘真相的基础。但是如果数据质量本身不高,不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政治生态监测预警的目标就很难达成。当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还存在着简单、粗糙和零散的问题,数据在覆盖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还有待完善。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政治生态监测预警就会出现监测不准或方向偏离的问题。另一个关键性问题还在于政治人的行为并不总是可以通过数据展示并被跟踪的,很显然,现金行贿或者相互的利益输送就无法通过大数据监测到。另外,过多的数据录入也会增加基层人员的负担,形成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建设实践侧重于建立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通过有针对性的指标设计和运行来打造一支政治忠诚度高、组织纪律性严、行政执行力强、廉洁担当的干部队伍,这对解决党员干部的政治腐败和从政人员的庸、懒、散、浮、拖等政治积弊既必要又有针对性。事实上,我国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我国政治意识松懈、行政执行的科层损耗、责任担当精神弱化、工作作风不严不实、贪污腐化等突出的政治病症,对净化和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起到了提振作用,官场从政之风也为之一变。然而不得不承认,这种集中于当前政治积弊而建立的政治生态建设监测与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三、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优化路径

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县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制的基本行政单元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由于县一级政府的工作具有承接性、基层性、民生性等特征,中国历来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经典总结。在中国现行党政层级架构中,中央机构着力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省级、地(市)级机构主要解决较大区域内的共同事务,县级机构在承接并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直接指挥基层治理以及直接反映执政绩效和影响公众的信任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可以说,县一级政府的工作对整个国家治理具有固本强基的作用。但是由于县级与中央之间隔着市级和省级,处于政治地理的末梢位置,这种客观现实也容易导致县域政治成为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据统计,2019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有136 307件,其中省部级5件,地厅级761件,县处级9 976件,乡科级及以下125 565件;2019年以来处理了194 124 人,其中省部级5 人,地厅级929 人,县处级12 564 人,乡科级及以下180 626人[8]。查案数据显示县域政治生态恶化程度与县域政治地理末梢化具有正向相关性。另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省级行政区划单位3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33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 851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39 945个[9]。如此众多的县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和众多的基层从政人员直接影响着14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政府公信力和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因此加强县域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我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探索率先在县一级推开的原因。从当前我国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实践来看,尤其需要扩大政治参与主体,拓宽政治生态的监测内容以及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技术和手段来进一步优化完善。

(一)拓宽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参与主体

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县域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是政治合法性的逻辑使然。现代政治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全体公民,而绝不仅仅局限于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同样的道理,政治生态建设也应该回归政治的本来属性,其参与主体应该是全体合法公民,因为只有“在政治生活被统治者高度垄断的专制社会中,政治生态主要表现为统治者的官场生态。这种社会的政治系统具有封闭性,其他阶级或阶层的人进入政治体系的渠道非常狭窄,有资格进入政治体系的人的范围也非常狭窄”[10]。事实上,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状况也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缺乏社会公众参与的政治生态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生态不健康的表现,这样的政治生态建设不仅不具有合法性,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试想,如果“遇事找关系、办事就行贿”是社会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又能走多远?如果政治生态建设缺乏外部监督,政治生态建设又如何克服自我净化和同体监督的弊端?

把广大人民群众纳为县域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和走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县域政治生态好不好?政治生态建设有没有成效?理想的政治生态应该是哪样的?县域范围内各单位、各乡镇、各社区、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民最有感知度,最有发言权。因此在县域政治生态建设中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要做到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指标就要指向什么?人民群众不仅是良好政治生态最好的评判者,更是建设者。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应发扬县域人民的首创精神,真诚地让人民群众参与评判工作,以人民参与评价的方式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为此,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需要化整为零,在县域范围内各单位、各乡镇、各村社、各行业、各领域都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监测与评价机制,从而让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民主性来提升政治生态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自我监督的内在动力不足和“灯下黑”现象。

(二)拓宽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学界把政治价值、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要素视为政治生态的基本构成,它们“各自的状况与品质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共同形成或优或劣的总体性状态”[10]。之所以会把政治生态的内容界定为这些,是由政治是一项公共管理活动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政治是政治主体在一定政治价值指引下运用公共权力按照一定制度与规则做出的一系列政治行为,进而会形成某种特定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内容应该遵从这种学理性认知和经过论证的知识,按照政治生态的构成要素和内涵所指去设计和建设。

建立县域范围内各单位、各乡镇、各社区、各行业和各领域的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机制,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既不能回避政治价值的正确性、政治主体的公众性、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不能回避制度机制的科学性以及政治文化的现代性和政治心理的健康性。政治价值不等于政治意识和政治忠诚,不着眼于政治制度的完善却强调行政执行力的建设,不强调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却从形式上追求权力运用的程序性规范,不力求塑造现代政治文化而一味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些做法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只有县域范围内各单位、各乡镇、各社区、各行业和各领域的政治价值正确、政治主体广泛、制度机制科学、政治文化健康,县域政治生态才可能呈现出向善向好的健康局面,因此,县域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机制在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作出学理性拓宽。

(三)综合运用各种监测与评价的手段

政治生活是无数理性人参与的公共生活,在这种公共生活中既有个体理性也有公共理性,实现个体理性和公共理性的均衡共生,遏制极端个体理性的滋长和促进公共理性的生长是政治生态优化的目标。然而,极端个体理性的显现具有不确定性,何人因何事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表现,是难以把握和察觉的。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县域政治生态的治理工程中就是试图凭借数据的痕迹性、冷峻性、共享性、高效性特征,通过痕迹追踪、过程追溯来杜绝个体理性的隐蔽性发展。各地探索建立的县域政治生态监测预警平台为纠正官场作风、反腐倡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县域政治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但是在开发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数据技术本身的缺陷,力争在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机制上做到人、机并用。除了新开发大数据调查方式,更要创新基层民主方式,以人民为中心,多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依靠人民,通过社区坝坝会、民主生活会、个别谈心谈话、利益相关人谈话、特别领域的专项调查以及意见建议专项征集等方式发现真相和贴近真相,只有通过多种手段让更多人参与政治生态的监测与评价、维护和净化的工作,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才能更加客观、真实、准确;只有个体理性在公共理性的监测与制约下合理存在,政治生态优化才能具有可持续性。

四、结语

中国人对良好政治生态的向往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人为追求良好政治生态也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但政治生态实践却总是难以令人满意,这的确值得反思。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在世界发挥足够大的影响力和具有足够强的吸引力,政治生态必然是考察的选项之一。当前,无论是满足本国人对美好政治生活的向往,还是在增强世界吸引力上,党和政府都应该解决好政治生态的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把政治生态建设提升到了重要的地位既及时又必要,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鉴于县域政治固本强基的重要地位与政治地理位置末梢化的特点,各地在县一级建立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实践探索可谓有的放矢,且成效显著。然而,欲从根本上改善县域政治生态,仅仅在强化党政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忠诚度、改善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行政执行力上发力,满足于用大数据技术担负起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的全部任务,这样的县域政治生态建设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建设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广大县域各层次的人民纳入监测评价主体,同时化整为零,在县域各个构成单位的监测机制中把政治价值、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政治生态的构成要素考虑进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监测与评价的评判者和建设者。更为重要的是,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民主、科学、文明、公平、正义、廉洁、严谨、担当、服务人民等更高层次的政治价值作指引,塑造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唯有如此,县域政治生态监测与评价机制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用,县域政治生态才能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县域机制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