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2-03-17王荣荣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繁体字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王荣荣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书法作为中华民族光辉文化的见证,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必须对其加以全面的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在发展历程之中,有着较为独特的发展特点,有着强大的艺术吸引力,其发展超脱了汉字使用的范畴,获取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关注。而在核心素养理念不断落实的今天,书法具备的独特魅力和育人功能也逐渐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促进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

一、书法艺术传承的价值和作用

书法是指以毛笔为工具,对语言、图画、符号进行创作的过程。书法除了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彰显作者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思维。随着用来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越来越多,导致书法艺术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很多年轻人认为书法艺术传递信息时效性较差,表达方式较为复杂,这也让很多人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误解。信息化工具可能比人书写的更加标准和规范,但其本身不能作为书法艺术对待,无法彰显出创作者的思维模式、情绪变化、个性特点和创作理念,因此信息化技术无法取代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以及不同心境之下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书法艺术的发展、延续和传承对于艺术领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滋品导德,倡学兴问

书法学习能够对人的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古以来有很多优秀杰出的书法家,他们学富五车、品格高尚,在书法作品中体现出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傲然风骨。学生对各种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能从古人高风亮节中得到熏陶,养成谦逊有礼、豁达大度、处事悠然的高尚品德。学好书法要以丰富的学识做基础,要以由学书法而悟到读书的重要,养成善学爱问的良好习惯,久之则得到自信,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二)追求审美、陶冶情操

中国文字通过“点、线、画、条”不同的排列与组合,加之粗细、强弱的变化形成了形态不一、各具特色的书法文化和艺术特色。其艺术特色往往通过内容及情感的起伏,字与行间距的变化,构造出独特的章法布局。在形态表现上,有些气势恢宏、磅礴大气,有些温文尔雅、俊秀俏丽,由于作者将个人思想和情感表现在作品之中,这些千人千面的效果也展现了多种艺术特色。吴善茂先生曾就一语道破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区别,强调“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1]。书法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学识个性、思想情操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勤奋不息、拓宽视野、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鉴往创新,才能笔下生花。

(三)展现风华、弘扬文化

在我国不同时代书法往往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貌,纵观各个历史时期,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2]。历经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书法发展进程与中国社会文明演变进程高度契合,全面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书法己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3]。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和历代以来群众对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最以为傲的艺术财富。

二、核心素养对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要求

最近几年,书法教育受到了较为广泛的重视,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已经将书法列为了小学必修课程,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青少年应该掌握的必要书法素养。从本质上来看,书法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加强书写能力

在核心素养观念之下,只有较强的书写能力,才能创作出符合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要求的书法作品。在书法艺术创作之中,创作者不仅要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执笔方式和运笔技巧,同时也要不断注重书写的结构,对于笔画之间的相互照应加以分析,才能确保书法作品达到艺术品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不断的书法作品练习、名家作品的观摩让创作者受到书法魅力的感染,从而使书法创作者能够更加积极的开展书写能力的练习活动。

(二)加强审美能力

审美感知是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核心素养强调的主要内容。书法艺术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审美体验,通过对这种审美体验的感知又能产生怎样的作品,如何达到审美能力、书法创作能力以及书法创新能力的高度统一是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时需要着重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多角度的训练,形成较为强大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逐渐形成有明确个人风格的审美趋势,能够从书法作品的笔锋、线条、气韵和结构上判断书法作品的美,并将这种形成的审美观点应用到日常书法的练习与创作之中,追求高雅的书法生活,才能确保书法艺术的内涵得到全面的传承。

(三)强化德育观念

书法的核心素养包含育人的要素。书法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价值,在塑造人的精神和品格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书法艺术传承和创新中,核心素养理念更要求能够将书法艺术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为教育范本之下,深入挖掘优秀书法作家的品格和人格,将其视为做人的楷模,同时也要了解我国悠久的书法发展历史,明确优秀书法作家的生平经历,对其进行全面的欣赏。从书法作品看人品,从人品看泱泱中华绵延至今的高尚品格,在书法艺术的影响之下,提升书法学习的深入性,达成养心树德的传承目的。

三、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原则

(一)彰显时代特色

古今中外一切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书画艺术的时代性从社会文化价值的本质意义上说应具有反映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的现实主义精神,以真善美来完成中国书画艺术的当代文化创造。“书中日月长,字里有乾坤”[4],在传统性与时代性的传承与开启上,既要浸润于经典的古诗文中,还书法灵魂神韵风采和人文气象的本体面貌,同时也要感染时代的气息、探究时代的特质、抒写时代的情怀,弘扬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根”和“魂”,体现一个书家知理、明道、善行的风采,坚守高洁向上文明的精神家园。在最近几年,很多书画展和书法艺术展览活动的出现,也让书法艺术创作这一领域焕发了全新的生机,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创作与交流,带动了整个社会参与书法创作的热潮,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这背后,我们也要看到书法艺术创作当前存在的功利性,很多人是希望通过书法创作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争名逐利,与传统书法艺术创作之中的望峰息心的要求严重不符,甚至导致书法艺术创作出现了功利化和平庸化的特点,背离了当前时代的艺术创作发展要求。书法之所以是艺术,正是因为它见证过朝代的更迭,社会发展的兴衰,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的转变,并将其逐渐内化成为一个个简单的文字或符号,最终呈现出来,体现的是悠久的历史和当时时代的特点与发展规律,这也是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依然焕发活力的主要原因。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当作书法艺术创作的核心,从而打造出满足社会发展的书法艺术作品,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全面的保障。

(二)以书法本体的艺术精髓为宗旨

书法艺术创作本身不仅仅要求创作者有着扎实的艺术功底,也要求创作者有着足够的艺术素养,能够将书法本身蕴含的艺术精髓作为宗旨,不断创新,以更加平和率真的笔触开展作品创作,淋漓尽致地体现自己的心境,抒发自身对自然、社会和周边人或者事物的感想,从而达到万法由心的创作境地。

古人在创作书法艺术作品时,强调的是创作者气韵和笔韵的全面融合。南朝书法创作艺术家谢赫就认为,书法创作的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气韵指的是创作者的精神内核,是贯通万物之间的灵气与生气,是万物繁衍生息必不可少的精神,也就是当前提出的遵循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生命的内容。有人会通过书法艺术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反思和对自然的热爱,也有人会通过书法艺术表达自身的境遇飘零,壮志难酬,更有人会借助书法来记录时代的发展变革,体现出自身对时代的思考和咏叹,这些融入到书法艺术作品之中的精神内涵才是书法本体艺术的精髓所在。因此更需要书法艺术创作者能够秉承书法创作的宗旨,明确书法艺术创作的内涵,才能不断创新书法艺术创作内容,产生更加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作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创作者,也应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牢牢抓住书写、德育以及审美三个书法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将书法本身的魅力融入到自身创作之中,切不可投机取巧,才能开创出更加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书法创作方式,从而更好地达到书法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预期目的。

(三)对历史和未来负责

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要求人们能够在创新发展中认识到书法作品本身具备的历史属性和发展目标。当前人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参与到书法艺术创作之中,这也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书法艺术作品功能的转变,也让书法艺术朝着更高层次的角度发展。书法艺术需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进行创新和优化,书法艺术从厅堂走入到了高楼大厦,从名山大川走入到了市井广场,书法艺术的装饰属性也改变了周边的环境格局,提升了周边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人们关注书法艺术的主要原因。书法艺术在创作之中,也应该秉承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要求,明确自身的历史价值和开拓未来的责任,认识到书法作品本身承载的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的历程和不断传承的历史使命。每一个书法家、鉴赏家、创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应该通过书法作品为后代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如何通过书法作品让后世明确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品格。习总书记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之中也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理念,这也就要求了当代的书法研究者、评论者和创作者能够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历史属性、后世的传承属性加以重视。

四、基于核心素养下书法艺术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笔法创新、结构重组

优秀的书法作品用笔精炼,用墨纯熟,创作者的思想及精髓通过字体结构和笔墨线条集中呈现出来。书法创新的关键,在于对笔法的创新,包含执笔和运笔手法。在传统笔法的基础上,使用新的方式和方法,突破传统技巧的限制,对文字结构进行合理的重组创新。但是创新不能完全脱离文字构成的基本要素,也不能为了创新而进行创新,应当符合时代价值观。同时,书法创新应该严格遵守相关字体结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应充分掌握熟悉相关的字体结构,才能熟而生巧、巧而生辉,做到结构与运笔相得益彰,线条与浓淡交相辉映,收放自如之间彰显书法创造的魅力和境界,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造诣。

例如我国启功、舒同两位书法家在书法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绩,分别受瘦金体和颜体的启发,充分融合自身的审美与价值追求,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创造,对运笔方式以及字行表达都进行了充分研究,历经时间的沉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二)用墨灵活、谋篇布局

文字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在于对“墨”的使用,“墨”的使用充分表达在书写者执笔的轻重和线条的粗细等细微之处,这些受其运笔速度和对字体结构掌握情况的影响。“浓淡存乎其人,浓欲其活,淡欲其华”[5]全面的表达了“墨”在书法使用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行书和草书之中,更加注重墨与运笔强弱和字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力争实现重以取稳、轻以取巧、快以取峻、慢以取妍的要求,让笔墨的韵味尽情的体现在浓淡变化、燥润变化之间。

写好汉字,就是对“字”整体结构的掌握;写好一幅字,就是对汉字整体进行合理的布局。谋篇布局不仅仅体现在正文方面,作品的上款、下款以及钤印的布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讲究和独特的方式。正文内容整行字要按照一条线的原则,使整幅字从视觉上看起来错落有序,而上款和下款则要实现“留白”,不能与正文争长短、争地盘。钤印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着压轴的效果。

(三)繁简应用、综合创新

许多书法家认为当代的简体字并不适用于书法的创作,只有将繁体字和简体字进行充分的融合,才能够体现书法艺术的高深之处,彰显书法的独特魅力。就当前,我国书法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繁体字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使用频率相当高,而且范围也较为广泛,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临摹字贴都是古代繁体字作品。在书法作品中,繁体字具有视觉上的丰满优势,通过繁体字与简体字的有效融合,能够充分掩饰简体字创作下作品整体布局字体清瘦、平淡无奇等各种问题,促使整体布局看起来更加丰满、更具韵味。但是,在草书的创作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过多地使用繁体字,由于繁体字字形结构较为复杂,在使用过程中难以达到通顺流畅的目的,极大地降低了草书的书写乐趣。同时,基于繁体字会给人呈现一种隐忍的视觉感受,在行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适当的使用繁体字,能够有效增加作品的视觉魅力和人的感官体验。

五、结论

入古出新,许多笔法、结字的技巧只有从古人那里学来才会真正感悟到经典作品在笔法、结字、章法方面的精妙所在,才会领悟到它的美妙神韵。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不是要求后人对艺术形式进行照搬和照抄,而是要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前人优秀的传统成为创作成长的全部基础,取法古人,达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书法创新。对于书法艺术而言,想要实现传承与创新,就应该对前人书法艺术之中的优秀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书法艺术的基本特性和规律进行宏观分析,明确书法艺术的核心规律和特点,在明确书法艺术的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书法创新工作,确保自身的书法作品有着一定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通过多种鉴赏家、艺术创作者、书法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让现代社会人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入的理解,提升当前社会对书法艺术的认可。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必须结合相应的创作规则,明确传承与创新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并不断融入艺术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做到“神韵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达”[6],确保书法艺术得到全面的传承,提升书法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和多元化,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起到更加有力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繁体字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哈哈镜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作品选登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所谓书法艺术
汉字繁简再引热议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