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六个维度
2022-03-17王铁柱
王铁柱
(1.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2.天津音乐学院 思政教学中心,天津 300171)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事业,提出了如全民健康、全方位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大健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康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健康中国建设事业非常重视,发表了诸多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概括而言,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概念、称谓的界定研究。概念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逻辑支撑。目前学界关于习近平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概念和称谓的研究,主要包括习近平健康治理观、习近平健康治理理念、习近平健康治理理论[1-3]。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特征研究。有学者分别从本质特征、突出特征、战略思维特征、实践逻辑特征等方面做了系统总结[1]。三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研究。有学者从历史观、价值观、系统观、生态观、动力观、全球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1]。有学者从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观、公共卫生体系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观、公共卫生执法监管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观、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观、重大疾病医疗保险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观、医德医风行业自律观、共同体观、社会管理观、应急事件观等多角度进行了全面研读[2]。有学者分别从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为根本、以共享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3]。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意义研究。目前学界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主要从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来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实践意义的研究,有学者分别从健康强国、“新矛盾”解决、国家治理等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1]。有学者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2]。有学者还从民生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3]。有学者从乡村振兴视角,对包括健康事业治理在内的乡村公共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4]。有学者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和西方政党对待疫情的不同举措,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理论意义的研究。有学者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从人的现代化与国家管理职能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健康治理的理论[2]。五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研究。有学者主要从公共卫生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分别从客观基础、现实需求、目标选择等角度进行了系统阐释[2]。有学者主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对习近平总书记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分别从人民健康的时代内涵、价值意蕴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6]。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实现路径研究。有学者分别从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外交建设、科技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在实践领域的实现提供了路径参考[6]。本文在学界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为指导,分别从人民维度、民生维度、小康维度、战略维度、安全维度、全球维度进行系统研读。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基本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健康治理事业,发表了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概括而言,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以下基本观点。
(一)健康治理以党的领导为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构建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领导是全面的领导,党的领导要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人民健康事业治理是国家治理事业的重要领域,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领导为推进人民健康事业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总指挥”,在人民健康事业治理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领导者、规划者的角色。一方面规划设计了健康治理的顶层设计框架,为人民健康治理事业提供了基本制度遵循;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健康治理实践中,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效能,最大化提升健康治理现代化的质量。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党的领导在人民健康治理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健康治理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逻辑主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价值遵循。人民健康治理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治理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健康治理为人民这一基本前提,才能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健康治理事业的积极性,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成为健康事业创造者的功能。
(三)健康治理以制度为保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勾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康治理是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治理事业的现代化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体系的建设。制度是一定条件下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范,制度的设置为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规制,是事物发展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高度系统论述了人民健康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为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新时代健康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四)健康治理以全球为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事业,并召开过两次政治局集体专题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国际问题,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如何实现全球人类健康的有效治理已成为国际共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和贡献,将健康中国置于全球高度予以论述,中国最大医疗保障网的建设、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公共卫生防护网的构建等,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健康治理以系统为理念
注重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健康治理事业是一项系统战略工程,需要加强其全局性谋划、宏观性设计。事物是联系的,要求我们用系统的方法论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系统理念指导人民健康事业建设与发展。“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15]27等概念都是习近平系统思维的重要体现。只有以系统工作理念推进人民健康治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才能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从而更好地推进健康治理的现代化。
(六)健康治理以科学为准则
注重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表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代表人类对事物规律的把握。健康治理事业面临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引。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成为健康治理的重大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科学防治”“加强中西医结合”“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加快科技研发攻关”“科学精准防疫”等[7],这些都体现了健康治理过程中的科学精神。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等[8]371-372,只有充分发挥科学精神,健康治理事业才会实现最大效能。
(七)健康治理以现代化为目标
实现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治理事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目标,为新时代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在“全面”,健康治理事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这一事业的现代化,才能为全面现代化奠定基础。以现代化为目标推进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才会使人民健康事业沿着科学方向推进,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健康治理的相关重要论述,可以从人民维度、民生维度、小康维度、战略维度、安全维度、全球维度阐述其历史性贡献。
(一)健康治理的人民维度: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人民维度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主体力量上要依靠人民,价值导向是为了人民。这两个方面鲜明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绝大多数”[9]的人民学说,这说明人民健康事业既是依靠人民的,又是为人民的。
1.主体力量: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以“共建”人民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针对人民健康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共建共享”[8]371,党的根基在人民,国家建设的力量源泉出自人民。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建设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0]21。新时代,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功能,促进人民健康事业建设与发展。
2.价值导向:为了人民
为谁服务是一个学理上的价值哲学问题,也是一个政党的价值诉求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0]44-45。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在不同历史阶段自觉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治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表了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8]370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是党始终秉持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一以贯之的根本价值遵循。健康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享有健康。人民健康事业最终是为人民所“享”所“有”的,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诉求和初心使命。
(二)健康治理的民生维度:“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8]372
唯物史观基于“现实的个人”[11]146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健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民生福祉行动。将人民健康置于首位的思想正是以“现实的个人”[11]146为逻辑基础的。“现实的个人”[11]146健康领域表现为衣、食、药、用等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12]人民健康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衣、食、药、用等是人生活的基础。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13]。衣、食、药、用等的安全也直接关乎人的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食品安全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上的保障,指出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8]372。人民利益无小事,“舌尖上的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人民提供坚实的食品安全保障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药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影响,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健康治理工作中,强调要“杜绝假冒伪劣,切实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权益”[14]。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矛盾”的民生需求,将人民健康事业纳入新时代美好生活领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包括健康在内的民生福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从“求生存”向“要生态”转向。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等出发,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了健康治理的民生关怀。
(三)健康治理的小康维度: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成健康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审视人民健康事业,发表了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不断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内蕴。
1.以“全民健康”为基础,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全民健康”[8]370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尺度,“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这就决定了“全民健康”涵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地域要全面。
(1)“全民健康”涵盖的人口要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8]371“全民”包括不同类型的人口群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针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8]371习近平总书记也专门提及妇幼群体的健康问题,强调要“保障妇幼健康”[8]37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卫生科技水平的提升、人口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年人群体的健康事业,强调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8]372。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人群,对这一群体的保护体现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残疾人群体的健康,强调“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8]37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部分群体的健康问题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针对流动人口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8]85。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关注不同类型人口群体的健康问题,鲜明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人民情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少部分、一部分人的小康,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小康,实现“全民健康”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而且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
(2)“全民健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全民健康”不仅是“人口”的全面,而且是“区域”的全面。贫困地区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推进贫困地区人口健康事业发展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根本要求。贫困地区本身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因病致贫、因病返困现象相对较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贫困地区人民的卫生和健康问题,强调:“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8]85在导致贫困的诸因素中,与健康、医疗相关的问题比较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健康扶贫战略,强调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扶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更好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2.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为理念,推动人民健康事业全面发展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16]34是习近平总书记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8]37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0]4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生命全周期”[15]27的概念,并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6]34。“生命”是人生存的基本前提,生命是一个长周期,“全周期”是指覆盖了每个人从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全周期健康”[16]34是对人的全生命周期都予以保障。“生命”是人的基本权利,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对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视,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事业高度负责的担当使命,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知识、健康生活、健康环境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论述。
(1)健康身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健身在健康身体中的辅助作用,提出:“人生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17]健康身体是健康生命的基础保障,体育健身有助于健康身体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健身对人民健康身体的促进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体育健身等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身是人民增强体魄、维护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积极倡导“体育健身”,而且自己还是一名体育健身的积极行动者,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健身运动心得,强调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8]372。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积极推动全民体育和健身事业,把全民体育健身作为增强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发挥全民健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健康心理
“全方位健康”不仅包括健康的身体,而且包括健康的心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身体和心理是辩证统一的,健康的身体有助于养成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也有利于塑造健康的身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健康心理的培育,多次发表相关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8]372心理健康基础性研究是心理健康事业的重要工程,有助于公民健康心理的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心理疾病的治疗和咨询,呵护心理健康,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8]377。学生的健康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体,学生只有获得身心全方位的健康,才会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公民健康社会心态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0]4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10]49的建设助推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这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健康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关注健康知识在人民健康治理事业中的促进作用,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8]371的学习和掌握,强调要“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8]371。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的健康知识有利于人民健康生活的养成。人民群众拥有了健康知识,才会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从而发挥知识的能动作用。
(4)健康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健康生活方式对人民健康的积极作用,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8]372。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生活方式的健康有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而且还常以生活化、“接地气”的方式予以关怀,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时就劝“年轻人不要总熬夜”,还谈及自己年轻熬夜时的经历,勉励青年人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18]。
(5)健康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分别从生态环境问题、爱国卫生运动等方面发表过相关重要论述。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态质量高低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从人民健康事业高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基础”[8]372。为了给人民创造健康自然环境,必须花大力气“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8]372。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的优劣是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只有解决好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人民创设优美健康的自然环境,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才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健康环境需要人民共同营造与呵护,卫生运动是实现健康环境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0]48。爱国卫生运动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与人民健康紧密相连的社会公益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爱国卫生运动”[10]48的重要性,认为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健康环境的营造,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新时代,以“爱国卫生运动”[10]48构筑人民健康防护线,推进人民健康事业新发展,这成为习近平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四)健康治理的战略维度: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首要标志
“健康中国”[10]48战略是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的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口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社会存在的基本状况,进而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人口是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国家的强弱,而其中人口健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基础。健康的人口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建设人才,进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财富创造提供了人才基础。健康的人口为国家安全的巩固、国家力量的增强提供了人民安全保障。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类,他把软实力概括为政治导向力、价值吸引力等。从国家构成要素上看,健康的人口是国家“硬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软实力”角度审视,人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生活质量、社会制度价值性的重要体现,健康的人口素质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隐性元素。推进“健康中国”[10]48建设,是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富足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素质是人民素质的基础,人民健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将健康作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立足点,而且将人民健康融入党的初心和使命,融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将“健康中国”[10]48作为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动力,丰富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首要标志”[8]375健康治理战略观的内容。
(五)健康治理的安全维度:“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8]37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树立“以人民安全为宗旨”[15]30,坚持把人民健康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从总体国家安全高度审视人民健康治理事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5]30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安全观要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15]30,这就告诉我们,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部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15]30一方面是一个特殊概念,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如人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普遍概念,它与国家安全体系的其他方面紧密相连,如生态安全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保障作用。重大传染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本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15]30,密切关注疫情蔓延形势和防控工作,亲自指挥和部署,团结带领党、军队和人民努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积极构筑科学有力的公共卫生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进而为国家总体安全提供保障。生物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命和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各种隐性或显性威胁风险。由病毒等引发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就是生物安全范畴的一种类型。一方面重大传染性疾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另一方面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界的传播速度快。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分别从研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人群防护、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发表了关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系列重要论述[ 7 ]。
(六)健康治理的全球维度:“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9]
健康,是人类共同之渴求。习近平总书记将健康事业置于国际视角下予以审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基于全球视野审视健康治理,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9]理念,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就告诉我们要以联系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思考和解决问题。由病毒等造成的全球重大传染性疾病对全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易、速度快、影响大,给世界各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都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甚至带来一定的社会恐慌。面对重大疫情,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居于世外桃源,只有每个国家的疫情得到控制,全球才有公共卫生安全可言。事实说明,在卫生和健康领域,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的全球暴发和蔓延,更显示出了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类在卫生和健康领域是息息相关的,世界各国人民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上,是一个休戚相关、祸福相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9]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如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1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健康事业治理的方法论原则,“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8]449。全球存在着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8]449,才会持续不断地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蔓延,更加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各国之间只有共同团结、携手应对,才能营造维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全球防线。中国积极支持全球抗疫,用最务实的态度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8]449理念,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将健康提升到“人类”高度,展现出其健康治理观的全球视野。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向他国及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治疗经验,加强国际科研攻关,积极向他国援助医疗物资。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健康治理的国际视野。中国用最大的努力,最大程度保障了中国人民和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还将各国之间的卫生健康作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20],提升了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的全球高度。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对于系统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的最新理论成果、探索健康中国的建设规律都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一)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健康治理观的新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所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健康治理观。
1.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化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5]25健康是维持人生存的首要因素,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充分保障人的健康,才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基础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治理事业,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领域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领域实现这一社会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要实现人民的身心健康、全周期健康。为实现人民健康,就要创设健康的自然生存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实践层面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拓宽了马克思、恩格斯“现实的个人”理论
人民是健康治理事业的主体,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现实的个人”[11]146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正是基于“现实的个人”[11]146这一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自然环境治理、科学的医疗卫生制度设计、疫情防控要降低病亡率等重要论述都体现了对“现实的个人”[11]146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和保障“现实的个人”[11]146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系统论述了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的制度保障、物资供应、医护人员配备等现实问题,从而在实践中落实“现实的个人”[11]146的健康问题。健康是“现实的个人”[11]146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是理论的生成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现实的个人”[11]146这一逻辑起点推进中国健康治理事业,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个人”[11]146的理论。
3.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民生思想
健康是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论基础上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民生思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内含了作为健康个体的意蕴,生命健康是健康个体存在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基本理论,从工人阶级的生命健康角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机器化大生产、资本家阶级的监督管理等,都使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耗损了身体健康。人的生命健康是社会民生问题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虽未在现实层面构建系统的社会民生理论,却从生命健康维度对社会民生问题进行了论析,这些论述为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提供了理论参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相关论述,立足新时代,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论述了中国健康治理事业的建设,尤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论述了构建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为中国健康治理提供了制度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民生思想。
(二)拓展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新内涵
理论根源于实践,实践的变化发展必然要求理论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理论必将不断深化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治理事业的理论总结和思想概括,不断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对美好健康的需求。随着国家物质生产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的需求成为新时代社会民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中可以发现,其论述的领域涵盖了食品药品监管、生态环境治理、人民健康制度保障等方面,这些都为人民群众美好健康需求提供了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这些论述在民生领域拓展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思想内涵。
(三)推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度审视中国健康治理事业,发表了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将人民健康治理事业提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高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人民健康治理事业也是面向全体人民的,两者在对象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的健康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实现全面小康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殷实、精神文化的丰富,而且包括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健康的获得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将健康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中,从而将小康的视野由物质、文化扩充到健康领域,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了切实的战略保障。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硬骨头”,为了彻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健康扶贫”[21]战略的提出,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提供了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论述了贫困地区医疗保障与防止返贫的问题,这些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群众实现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殷切希望,在理论上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四)扩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内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后,继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现代化是一个随着时代跃迁而不断创新发展的问题论域,从不同视角可以不断拓新现代化的思想内涵,人民健康事业“拓展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境界和新要求”[22]。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扩大,实践的变化必然要求理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赋予健康治理的现代意蕴,提升了健康治理的新高度,进而为现代化实践之路提供理论参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系统勾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全面现代化重在“全面”,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战略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从“健康中国”[10]48战略全局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高度,系统论述了中国健康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包括公共卫生制度机制体系、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健康服务质量、健康产业、公共健康服务等[16]。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健康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社会现代化质量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将人民健康纳入现代化社会建设领域,将人民健康置于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人的“生命全周期”[15]27健康适应了现代化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国家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健康治理的现代化是健康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治理现代化包括健康监管制度的建立、现代治理能力的提升、健康法治、中西医药统筹发展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制度机制在现代健康治理中的规范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将“健康中国”[10]48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高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人民健康治理事业不断赋予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视野里,健康治理不只是事务层面的治理概念,更重要的是将其提升为国家现代化战略层面,积极推进健康治理事业的现代化,使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健康治理事业中获益,实现健康治理现代化和国家全面现代化的“互动”,在理论上扩展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空间。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意义重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国情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审视健康治理工作,从人民维度、民生维度、小康维度、战略维度、安全维度、全球维度等发表了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之路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从而为推进人民群众健康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民生保障。理论根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随着中国和全球健康治理事业的现实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也将会不断丰富,在横向宽度上将不断拓展,在纵向深度上会愈加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