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石山人顾元庆述略
2022-03-17张家维
张家维
(玉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顾元庆生活于明代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年间的苏州一带,意不在功名,亦不往商途,以其秉性承家族累世文人文化的素养,特意于日常中所遇之师友、文物、胜景,借由交流、典藏、查踏,展现其高度的关怀。由于顾氏特擅编刊,遂使其文人生活的实践,留下足迹。透过他人视角,对其人其事的描述、史传递相转承,亦可由其自著、编作之中,得到印证。近年,程国赋、朱银萍撰文,介绍两部顾氏宗谱: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八年刊《武陵(顾氏)宗谱汇编》七卷八册,以及苏州图书馆藏清嘉庆间钞《武陵埭川支(顾氏)宗谱》不分卷五册,加之既有的相关史料,可稽索其世系书香传家的梗概,并彰显其人立体丰富的形象身影。以下从顾元庆史传形象、家族世系与性格为人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史传形象
顾元庆,字大有。其元字辈兄弟之名末字为泰、复、孚、贞、利、德。故知其字①程国赋、朱银萍:《顾元庆新考》,《文史》2012年第1辑,第10页。,典出《周易》大有卦,云:“大有,元亨。”②王弼、韩伯康同注,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名、字同训,“有”字,寓其丰收之义,故名为庆。家阳山大石下,因号大石山人,学者称之大石先生。明清之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为乡贤留下卓荦的身影:
元庆,字大有,长洲人。家近许市,兄弟多纤啬治产,山人独以图书自娱,自经史以至丛说,多所纂述。所居曰顾家青山,在大石左麓,山中有胜迹八,自为之记。名其堂曰夷白,藏书万卷,择其善本刻之,署曰阳山顾氏文房。王伯縠往访之,年七十五,犹吟对不倦。③按,“许”当作“浒”字。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78页。
传略大抵参考瞿景淳(1507—1569)为元庆生时预作之《大石山人寿藏铭》④铭曰:“山人兄弟多纤啬殖产,山人独以图书自娱,意有所适,虽丛说不弃索纂述,自养生家以及诸史,灿然杂陈,以故奇伟。”据瞿景淳《瞿文懿公集》卷一二,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109集,台湾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618页。、王穉登(1535—1613)《雨航纪》。⑤王穉登:《王百谷集·雨航纪·纪人第四》,见《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75集,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其描述元庆住所更为精确的坐落地区;其次,道出其与精明干练、积极营生的兄弟性格迥别,独钟经史,嗜读丛说,斗室神驰,自有乐也!再者,指出其“大石山人”名号的来历;具备本土意识,关怀生活所在的名胜古迹,并作采风、题诗并编刊出版。并又简介其富储万卷之藏书名所——“夷白斋”,及其“阳山顾氏文房”严选善本刊梓的出版声名。最后,述其忘年交谊,与毕生从事的文友雅事。寥寥数语,淡笔轻扫,却已相当精确勾勒出元庆的人格形象。其后出传略,例如:《明史》卷三九六《隐逸传》附“彭年”后①万斯同:《明史》,史部别史类,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 据《武陵宗谱汇编》卷二《列传》,转引自程国赋、朱银萍《顾元庆新考》,第253页。、《乾隆长洲县志》卷二四《人物三》②李光祚修,顾诒禄等纂:《乾隆长洲县志》卷二四,见《中国地方志集成》,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282页。、《浒墅关志》卷十四《人物‧乡村》③凌寿祺纂:《浒墅关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09页。、《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六《人物十三》④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芳纂:《(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六,见《中国地方志集成》,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280页。、《黄埭志》卷四《人物》⑤朱福熙等修,程锦熙纂:《黄埭志》卷四《艺文》,见《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7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07页。,大抵间接袭承此篇,而有更订。
二、家族世系
元庆之祖系,按《武陵(顾氏)宗谱汇编》所载,以周末东瓯王安朱为初祖,迨至顾野王(?—587)以下子辈,分为五支裔:盛南(安远侯)、鸿南(宁远侯)、周南(靖远侯)、夏南(平西侯)、允南(征西侯)。允南(征西侯)一系为元庆先祖,世居聚坞,光福诸山一带,《吴门表隐》云:“光福名龟山,汉顾融隐此,名顾氏家山。”⑥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卷二,见《江苏地方文献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洎德瑺公,始迁埭川下堡里,是为埭川支始祖。⑦转引自程国赋、朱银萍《顾元庆新考》,第251页。瞿景淳所撰《大石山人寿藏铭》,则略述近谱世系,概可知入明之后,自仲贤祖以下的承衍脉络。其文云:
大石山人者,姓顾氏,讳元庆。苏之长洲人也。顾在吴为著姓。入国初,有讳仲贤者,任淮阳倅。三传至山人曾祖以礼,生琼,琼生岩,岩娶吴氏,继刘氏生七子,山人其中也。⑧瞿景淳:《瞿文懿公集》卷十二,第618页。
并核以《大石山人寿藏铭》《武陵(顾氏)宗谱汇编》《书〈埭川近谱〉后》等文献所载,董理其历代先祖次序及相关叙述如下。仲贤祖曾历淮阳副使;彦威公为德瑺父⑨“《近谱履历》一卷”条下所录《书〈埭川近谱〉后》云:“又《小史》载伯仁公父彦威葬黄公坞,大石山人为有明间人,于先世遗迹广为搜罗,以成《近谱》,安有彦威为五世祖,世次未远,坟墓可稽,无故祧之,而以伯仁公为始者?其妄盖不辨自明矣。”据朱福熙等修、程锦熙纂《黄埭志》卷四,见《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7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19页。;德瑺公,“弱冠后,卜居埭川。埭故僻壤,公至始知读书,人比之陈太丘,因以儒教名其乡。”⑩据《武陵宗谱汇编》卷二《列传》,转引自程国赋、朱银萍《顾元庆新考》,第252页。曾祖约(按:即“以礼”),“以孙嵣贵,封朝议大夫。配吴氏,封恭人”;祖琼,“字克利,例授七品散官”⑪万斯同:《明史》,史部别史类,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 据《武陵宗谱汇编》卷二《列传》,转引自程国赋、朱银萍《顾元庆新考》,第253页。,“始山人祖父性孝友,称为长者,有丈夫子八人,多以高赀雄里中”⑫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父岩,琼嗣子,字明瞻,徙居阳山,为人倜傥,与通政张寰、亚卿陆鳌讲论古今以终”⑬据《武陵宗谱汇编》卷二《列传》,转引自程国赋、朱银萍《顾元庆新考》,第253页。,“山人父倜傥,颇踈于治生,然好宾客,集方技,有侠士风”⑭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以上或仕宦,或耕读,大抵五、六代间,已奠定崇文尚礼的家学底蕴,非与市井贩商类。
较为特殊的是,综参《武陵(顾氏)宗谱汇编》《顾大有先生墓表》,显示元庆一系,自埭川支祖德瑺以降五世,至少有三代出赘。包括:德瑺赘无锡司马氏①《武陵宗谱汇编》卷二《列传》:“顾德瑺,字伯仁,迁埭川之下堡里,世称埭川,顾氏自公始。公坦夷谅直,言笑不苟。幼赘无锡司马氏,为妇翁所重。……时年四十,奉衣冠与司马氏合葬长州县十一都九图师字叶公浜新茔。”转引自程国赋、朱银萍《顾元庆新考》,第252页。;曾祖约赘埭川吴氏②《武陵宗谱汇编》卷二《列传》:“顾约,字以礼,清俭寡欲,弱冠赘埭川吴氏。积善树德,为治身之切务,寿五十九。……葬儒教乡叶公浜父茔。”转引自程国赋、朱银萍《顾元庆新考》,第252页。;父岩赘阳山李氏。③《顾大有先生墓表》:“至先生父某,出赘阳山李氏。”据王穉登《青雀集》卷之下,见《王百谷集》,《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75集,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186页。因此,其里籍的迁移,与地域劳动生产条件等生存因素无涉,而主要与父祖辈赘婚有关。
李业故饶,无他丈夫子,悉举家财归其婿。逮先生时,犹藉外家赀,得以无匮,数从诸先生游,肆力学问。④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5—186页。
元庆其父以赘,故其一系又自埭川而迁阳山,其继承来自妻族李氏家业,间接为继室嗣子元庆,不事生产,“以图书自娱”隐逸山居的生活,提供了经济条件。⑤经与王氏墓表对照,瞿景淳所撰铭文:“岩娶吴氏,继刘氏生七子,山人其中也。”其所谓“吴氏”或为“李氏”之误。据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另,元庆妻王氏,一说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王朝用之女⑥“山人配王氏 诰封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公朝用之女。”据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一说为朝用之妹。
少傅王公,时为史官,载酒游大石。先生暎竹间窥之,少傅公见先生濯濯姣也,召使前试,其所为文甚美,遂以女弟妻焉。是时,王公方通显,吴中富人儿,无不愿委禽其妹焉者,乃遽归一经生。先生亦善自晦,若未为王家女婿时,于是人并高之。比壮,好学不怠,“三坟”之篇、“九丘”之策,无不览观,属文缀辞,言必弘雅。⑦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5—186页。
明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同榜有同名者二:一为四川省顺庆府南充县人,一为陕西省巩昌府陇西县人。南充王朝用汝行(1487—1546),与元庆同年;陇西王朝用行甫(1491—1550),则稍晚于元庆。二者皆同辈人,故当以妹许亲,年龄上较为合理,瞿文叙述,或缺“弟”字以致误而小疵。又据王穉登所述,朝用尝居要津,吴中不乏欲借姻亲攀附者。元庆以相貌白净,谦恭好学,召试以对,文采犹艳,颇得少傅王公青睐,遂得以妹妻之。
三、性格为人
后世对于顾元庆的了解,瞿景淳、王穉登等人所撰寿铭、墓表、序跋、诗文与游记,以直接的交谊认识,特写其人其事。其中,王穉登自言先读其文,后乃见其面,又以居处邻近,过从频繁。⑧《大石八纪序》云:“余童弁时好读稗、虞氏书,见顾先生所撰著书数十种,盖慨然即知,慕顾先生云。然疑顾先生为古贤人,不可见。比长,来金昌,则知顾先生今世士,其居阳山大石,去余家又甚近。”据王穉登《金昌集》卷四,《王百谷集》,见《四库禁毁书丛刊》第175集,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元庆年时殆近八十,而为忘年之交。⑨《大石八纪序》云:“辛酉(嘉靖四十年,1561)十月,始入阳山访先生,先生年殆八十”;又“余太原王穉登,少先生五十年。先生交余忘其年,若汉孔北海、祢衡焉”云云。据王穉登《大石八纪序》,《金昌集》卷四,第44—45页。因此,所述以其晚年形象、心境,兼有忆往年少之语。以下概分七点说明。
(一)好学不倦,转益多师
前文述及,元庆父赘李氏,并承家业,遂使其生活无虞,专心致学,“数从诸先生游,肆力学问”⑩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5—186页。;其为文广识博引,言必有征,“好学不怠,‘三坟’之篇、‘九丘’之策,无不览观,属文缀辞,言必弘雅。”①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5页。 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穉登称其“风流文采,籍籍有壮夫气”。②王穉登:《大石八纪序》,《金昌集》,第44页。亦不排斥丛说,“山人独以图书自娱,意有所适,虽丛说不弃。所纂述,自养生家以及诸史,灿然杂陈,以故奇伟。”③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养生家言,从《顾氏文房小说》所录子目南宋林洪《山家清事》,论有关种梅养鹤、植竹贮泉、调息食戒等山居要领;或如:《(顾氏)小说类编》子目铁脚道人《霞外杂俎》中有《快活无忧散》《和气汤》《九字经》《警身纂要十五条》《摄身纂要二十八条》等以言为药的养生之道。其次,诸史方面,《顾氏文房小说》收有多种传奇小说等稗传,例如:《南岳魏夫人传》《杨太真外传》《梅妃传》《虬髯客传》《赵飞燕传》《高力士外传》与《白猿传》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则多录明际人物轶事、小传之作。例如:《翦胜野闻》《病逸漫记》《皇明天全先生遗事》《清夜录》《新倩籍》《今雨瑶华》《国宝新编》《县笥琐探》《吴郡二科志》《青溪暇笔》《彭文宪公笔记》《苏谈》《吴中往哲记》等。自其编纂丛书子目,概可反映出其广览之际,特别关注的主题。
(二)生性好客,乐与人游
瞿氏撰铭有云:“山人父倜傥,颇踈于治生,然好宾客,集方技,有侠士风。”④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元庆生性开朗好客,大概传自父亲,而其与人为善,乐与人游。“山人称说,古今亹亹不穷,间游戏翰墨,潇洒夷旷,得作者遗意”⑤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可见其腹笥五车,能论经史、拟诗文,且往来文士缙绅者众,“凡有大人长者,或诸侯游士,楼船铙歌,怒马屏泥,麻沸填咽,里中皆惊。及走视之,无不造顾先生家”⑥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其对青年后学,多予称许,亦愿与亲近,“所以慰藉之良厚,又善延誉后进,借其羽毛,以故人人自喜,皆以为得顾先生心”⑦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故凡识者乐于造访,主人辄慎重其事,“而性尤好客,客至亲为汛扫堂舍,时时击鲜治具,毋敢溷”⑧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主人亦时常邀约,“今年夏中,童子鸣以书来云:‘杨柳熟,先生日俟君,君访先生,幸偕朱子常入。’”⑨王穉登:《雨航纪·纪事第一》,《王百谷集》,第100页。共聚文友,同享文艺雅宴。
(三)耕读垄亩,黄发乐道
“晴耕雨读”,不止于遁世山人的象征语汇,元庆身居阳山,时与庄稼人家,多有往来、商讨、请教农作实务。“阳山在坞壁中,傍舍多田家子,代习为农人事。见先生占□状,初怪且笑。先生乃辄与谈稼穑,沾沾不休。其孏废业者,劳苦之。阳山人,后更爱近先生。”⑩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墓表》称其“孝弟力田,黄发乐道,朴茂明信,清亮自然”,可知其性格直往,不分鸿儒白丁,真诚交流,颇得乡里人望。
(四)穷居隐遁,雅集山林
其父岩因赘李氏,顾氏此系,迁至阳山。元庆所筑山房,遂坐落于此。时与文友聚会,日游夜歌,“山人故居埭川,后徙通安里,有山岿然,光照庭户,山人玩而乐之,时与同志啸咏其间”⑪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5页。 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王穉登述尝偕外舅陆承宪,造访并夜宿此地。“先生灯下出示所撰《家山八记》,留宿太石山房,命作《大石山房诗》。且曰:‘必以是夕成。’乃入余及陆丈对床卧。夜半,开山牕,寒星光白如月,谓明日必天晴,即游大石。各起坐床上,作《大石山房诗》。诗成,不复卧,起视天宇,阴云复滓空。”⑫王穉登:《雨航纪·纪事第一》,《王百谷集》,第101页。元庆以踏查本地胜景所撰文稿,要求来访文友为此赋诗,限时交卷。主客仨同室坐卧,文友于星夜下,剪烛酬对,夜尽破晓,共看天光。此段记事,一来显示文友雅集的具体片段,再来亦透露主人对朋友纵性任意的一面,可与前文对其人“朴茂明信,清亮自然”的形容,相与呼应。
(五)乡里敬重,德风草偃
阳山一带,山人元庆耕读于此,其精进自身学养,重视本乡文教事业,将文人文化实践于生活,身教所及,感染乡里学子,“山人□慕,艳以为荣,始有好学者,书声殷殷,起陇间矣。先生由此名益重,四方之人,无不想望风采,往往从吴人客游者问起居”①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名声崇隆,为乡里缙绅、士大夫所敬重,“前太守温公,雅闻先生贤,下记属县曰:‘夫乡饮酒礼,所以老老贵德,表示维风也,而间者黑白混淆,淑慝不分,比之匪人,太守是愧。’”②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官方为表示尊贤敬老,聘以《乡饮酒礼》。“君子乡评月旦,允称耆旧,记到其辟至,宾位以称,陛下尚齿尊贤至意,先生不拂其情,为一大冠,危裾襞,积缓带,驾下泽,乘欵叚,前入学宫,与校官、祭酒、弟子、诸生,凡杖、酳、爵,备三老之典。肃肃如也,雍雍如也。一时观听者称为得人”③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可知晚年之际,元庆被尊为乡里耆老,德行兼备,颇得人望,备受礼遇。另外,元庆故后,尝配祀于大石书院内。据《吴门表隐》记载:“明乡贤太仆顾存仁宅在东汇,祠在阳山大石坞,名大石书院,督学耿定向建,薛应旅记。并祀周言子,宋王苹,元顾愚,明顾元庆、顾启明,后移北寺东,巡按钟继英建,巡抚周充记,文待诏征明书。”④文末小字注语云:“今祠中并无言子、王苹、顾元庆三位,俟补。”据顾震涛、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卷五,第65页。可与王穉登文,互为佐证。
(六)死生两忘,看淡放达
元庆对于自身,表现出看淡生死的态度,或指其放达,可比阮籍,即如《大人先生传》所云:“至人无宅,天地为客。”于生前即嘱人撰寿藏铭,“因规大石坞为寿藏,表以贞松曰:‘人生行乐耳,即有不讳,吾将葬焉。’因自号大石山人,且以生志属余云。余少习山人,文雅甚都,□怪其与众异趋,疑其有阮嗣宗之放达也。”⑤瞿景淳:《大石山人寿藏铭》,《瞿文懿公集》,第618页。又预选墓址,交代子孙,丧葬之事宜从简,不择时日。“先生预卜墓于大石之麓,茂松清泉,包带荒野,日与客琴酒游其中,风流旷达,无减于种白杨制挽歌者。又每戒子孙,毋厚葬,棺仅庇骸,椁可容棺。盖棺掩土,不择时日,朱画玉匣、黄肠秘器,身之赘疣也。杨王孙祼葬,庶几速朽哉。”⑥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墓表特别记录其薄葬省用的态度,概可显示其观念于当时,犹与众不同。
(七)擅绘嗜搜,富藏善本
元庆擅长绘画。其所撰《大石山房十友谱》书前自序,尝谓:“余山房十友,皆江湖名流道者所赠,……游于十者之间,皆以友呼之……乃缮图为《山房十友谱》,非知我者不敢示也。”谱内所绘者,例如:石屏、古陶器、玉麈、湘竹榻、鹭瓢、铁如意、紫箫、方竹杖、玉磬、银潢砚等物。岳岱《阳山志》卷中《堂墅第八》,记曰:“顾君工诗兼善绘事。”⑦岳岱:《阳山志》,见《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59页。其次,《雨航纪》:“顾谡,字从振,顾先生第四子,能丹青。”⑧王穉登:《雨航纪·纪人第四》,《王百谷集》,第103页。《墓表》云:“谡,传其丹青。”⑨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称其子承其绘事。故可与序言,相互印证。
《墓表》指其“韫椟多藏博物”⑩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表》,《青雀集》,第186页。各类书画、善本、器物搜藏颇丰。《雨航纪·纪物第五》记其藏品,“顾先生藏宋马远《钟馗移家图》”①王穉登:《雨航纪·纪事第一》,《王百谷集》,第103页。;又如藏有江贯道《百牛图》一卷,都穆《寓意编》载:“江贯道《百牛图》一卷。上有虞伯生、邓文原、仇远诸公题跋。昔曾见于邓尉山中寺。今为阳山顾大有家藏。”②另,汪砢玉撰《珊瑚网》卷四七《名画题跋》二三、卞永誉撰《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二画二,皆记有“阳山顾大有藏江贯道《百牛图》卷上,有虞伯生、邓文原、仇远诸公跋。昔曾见邓尉山寺中”一则。其对于自己所收藏的书画、器物,不吝与朋友们分享、鉴赏,惟执着于要求共赏者,留下诗文,以为本事,“顾丈出携古图画、器物示客,求余作研铭,命书《大石山房诗》于子鸣诗后”。③据王穉登:《雨航纪·纪事第一》,《王百谷集》,第101页。
所藏图书的部分亦然,从《顾氏文房小说》子目牌记云:“长洲顾氏家藏宋本校行”“夷白斋宋版重雕”“阳山顾氏十友斋宋本重刻”“长洲顾氏宋本校行”“正德庚辰(1520)阳山顾氏宋本翻刻”与“夷白斋宋本重雕”等,显示其藏品之中,应有不少宋刊珍本,印证藏书名家钱谦益称其“藏书万卷,择其善本刻之”之言,并以一化十的方式,翻刻珍本,以飨其“知我者”。器物则如上述《大石山房十友谱》所录诸物,或《茶谱》所录竹炉、建城、云屯、乌府、水曹、器局、品司等茶具图赞,反映文人生活的品位与乐趣。
四、结 语
顾元庆(1487—1565),字大有,号大石山人,学者称之大石先生。长洲人。先祖自无锡迁埭川下堡里,而后世代活动范围,大抵在苏州西北近郊一带。因其父岩赘婚李氏,后承家业,遂为顾元庆以图书自娱的生活方式,奠下经济基础。其妻为王朝用的妹妹。元庆的性格开朗放达,擅丹青绘事,好学不倦,稼翁、学士,皆乐于与之交游,为乡里敬重。常设雅集,邀朋友来访,并展示所藏书画、善本、器物,留下诗文酬作。透过瞿景淳、王穉登分别以平辈与后生不同的过从视角侧写其人身影,以及宗谱文献揭示其世系迁徙的足迹,为我们展现了顾元庆阅读、收藏、绘画、雅集,闲隐山人生活实践的范式,同时也为其小说丛书的编刊选汰的品位,留下了可资稽考、互映互证的策略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