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促“学”以“辩”研“学”
——探究思辨活动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融合与实验

2022-03-17戴亮亮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中学

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辩题辩论赛思维

戴亮亮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中学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活动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即通过辩论赛的活动形式,以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为主,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赛,立足于学科知识,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信力、思考力、观察力、分析力、逻辑力,不仅符合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要求,又能够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思考、探究、质疑、批判精神,从而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一、理论依据

当前的思辨活动主要集中在日常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之中,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应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辩论赛的活动形式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态和边界,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在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认为学生应具备科学精神,主要是在学习、理解、运用及适当技能方面形成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在辩论赛活动中,学生能够自发地培养这些品质,从实践中提升思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可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见解,让学生成为“思想者”,是学校教育应当完成的责任与义务。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教育即“语言——思维型教育”这种观点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界的共识。“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思辨性问题、创设情境、补充资料、挖掘文本情感冲突、抓关键句、对比发现阅读等方式来引导、激发、促进和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标。

思辨活动不只存在于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之中,更能引导学生参与辩论赛等语文实践活动,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贴近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辩论、锻炼、积累、分析、整合、交流,提升思辨能力。

二、以辩论赛为活动形式的教学实践

(一)以趣引学,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倾听为辅的教学课堂,学生处于被动的机械式学习中,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未得到真正的激发和调动,导致大多数学生虽然学完了文本,但仍然懵懵懂懂,无法真正地与所处时代的作者产生内心情感的共鸣,也无法进一步产生自我的体悟与反思,获得有益的启示。且由于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似乎扮演着“容器”的角色,等待着教师将文本分成几个部分,进而完成“填充”的任务。渐渐地,学生将会产生学习的惰性思维,即“只听不思考”或“只背不动脑”的情况,缺失了互相交流、质疑论辩、书写心得的过程,思维的外显就得不到有效展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此时的语文学科就失去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即发展思维的意义和情感教育的价值。而以辩论赛为代表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它不同于较为单一的师“授”生“听”的日常教学过程,是以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话题调动学生参与活动之中,形式上充满趣味和活力,能够将学生的“思、辩、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使学生完成从“思维—文字表达”的转化,实现深度学习。如在教授七年级的《论语》时,孔子曾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有的学生提出质疑:“颜回的状态好像是破罐破摔,看上去十分消极。”但有的同学却认为:“这是每个人的追求和生活状态的不同,这也是他积极面对生活的一种方式。”于是,一场“临时辩论赛”在下午的晚间延时应运而生——“年轻人是否应该追求安贫乐道的生活”。班级同学分为正反两组,各抒己见,引经据典,连班级平日里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够尝试说出自己的看法:“安贫乐道是指即使身处逆境,内心也会因为坚守志向而不感到害怕,并且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一种道德准则,是一种在逆境中暂时无法改变环境但始终坚守内心底线的无声的抵抗,好比孟晚舟,在异国他乡被拘押的一千多个日夜里,她始终否认控罪,相信中国,这也是新时代的一种‘安贫乐道’!”话语掷地有声,在辩论赛中,学生真正领悟到了颜回之所以被孔子称赞的原因,也逐渐领略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虽然未能全面领悟,但这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个种子,相信在后续的语文教学中会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以“思”促“学”,创造平等对话的空间

以辩论赛为例的思辨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和试验,能够为正处于身心发展节点、思辨能力正萌芽的初中学生创造平等的对话空间,即生生互辩、师生论辩,从而实现思维的深度交流,避免学生因惰性懒于思考或过度依赖教师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选择论辩话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辨析、比较、研究等,从而推进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教授七年级课文《骆驼祥子》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祥子的悲剧到底是个人原因还是社会原因”的辩论赛。对比起呼吁学生阅读名著的口号,辩论赛的活动形式充满新鲜感、挑战感、对抗感,能够激起学生的胜负欲,使学生自觉走入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进而探讨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学生们畅所欲言,剖析了祥子这一主要人物的性格——既充满质朴,但又保有农民式个人主义的经济观念,对城市生活充满隔膜,对商品经济充满无知。笔者在总结辩论赛的同时,自然而然引入了对于小说主旨的探究,引导学生明白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若是仅仅管好自己,不顾社会变迁,早晚会沦为时代车轮下的泥泞,唯有终生学习,坚守梦想,才能改变命运。

(三)以“辩”研“学”,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框架,更要将德育渗透进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其进一步体悟作家情感或者时代风貌,从而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但单一文本当中蕴含的情感价值是“静止”的,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真实的体悟,不能细心观察实际生活,因此,很难将文本情感与自己的实际情感体验相勾连,进而产生共鸣。如在教授八年级《背影》一课时,朱自清先生以双重视角出发,刻画了月台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这一细节,体现了父子关系由不理解、怨憎走向理解、思念的转变,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正视亲情、理解父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完成授课后,笔者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了以“代沟的主要责任是在父母还是子女?”“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亲?”为辩题的两个小辩论赛。在辩论中,学生既能够引用《背影》原文中父亲顶着肥胖的身子攀爬月台的细节,又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事,旁征博引,甚至谈到了考试给不同地区、不同性格的人带来的不同压力……在沟通与交流中,学生们逐渐理解了父母日常唠叨当中的良苦用心,这即是辩论赛所呈现出的情感魅力。采用辩论情境前,教师需要充分钻研教材;而辩题的设置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中已有的知识展开思考,收集并整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家庭中遇见的矛盾放到辩论赛的论辩中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身心得到成长。

(四)以“赛”助“学”,构建运用语文的平台

辩论赛的活动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环境,还给予了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语文、用语文的平台。这类活动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冲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限制,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学生之中,贴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迎合学生兴趣,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它不但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目标,而且能将其与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之中逐渐懂得超越自我,感悟知识,感受智慧。

例如,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即为“辩论”,本单元活动教学中详细介绍了基础辩论的准备、实施、原则和技巧,还提供了一些可供操作、模拟辩论的话题,如“顺境与逆境,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现代社会需要专才还是通才?”“自媒体时代是否更容易接近真相”等具有时代特色的辩题,能使学生将已有的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思考、辩论、质疑、交流。在辩论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将对该辩题的思考整理成完整的一篇辩稿,如“逆境利于人的成长”中,学生提出了“逆境可以激发身体潜能、逆境可以促进心理成熟、逆境可以培养的刚强性格,从而助力于中华民族之崛起”的分论点,并补充了诸如史铁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等的举例论证,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议论文写作。除此之外,在名著的学习中,也可利用辩论赛的形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如“西天取经让齐天大圣找回自我还是失去自我?”“如果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让唐僧吃肉,唐僧该不该吃?”等趣味与哲理并存的辩题,既考查了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熟悉掌握度,又能够锻炼学生拆解辩题、理解辩题的思维能力。而利用辅导课或者课后延时的时间开展辩论赛,这样以小组合作与个人发言相结合的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更自由、开放、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认真倾听、整理思路、再次反驳,原本内向、腼腆的学生也乐于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尝试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说与听的交互,即是辩论的最大魅力与特色。

三、结语

诸如此类辩论赛为例的思辨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以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为本,不断拓宽知识,使他们在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同时,又在具体的语言动态实践中体验语言的规范和魅力,在生成、丰富语言表达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思维空间。辩论赛的活动不单单是针对某一个任务或话题进行思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表达、彼此交流的能力,更是在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在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锻炼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也日益凸显,各种教学理念和模式不断涌现。从新教材的改编可以看出,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以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认知规律。纵观教材中的文本选择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可以看出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学也逐渐形成一个系统。语文课堂之上,除了通过文本教学之外,思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似乎遭遇了“瓶颈”,这是为什么呢?仔细研究会发现,从教师角度看,思辨能力的培养仍然以传统的单一的文本分析课堂教学为主,过于注重讲授,但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锻炼与运用,忽视了听与说是需要在实际的活动情境之中培养提升的。从学生角度看,没有意识到思辨能力对未来生活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初中生在被动地学习“哑巴语文”,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分析与灵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所以,在笔者看来,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初中语文关于思辨能力的提升教学更应当鼓足勇气、冲破阻碍,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真正倡导并践行语文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语文思辨能力培养的新突破。而辩论赛这一活动实践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讨论,促进学生思考能力与辨析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种辩论活动,不仅是思辨活动在语文学科的融合与实验,也是对当前传统课堂思辨能力教学的补充和实际运用,更是构建了新型的活动教学的方式,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和空间。思辨能力培养之路仍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辩题辩论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关于举办省内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辩论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