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03-17曹宾波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山西红色思政

曹宾波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会科学部,山西 长治046000)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遍布全国各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不仅应注重发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还应区分不同教育教学层次,有针对性地形成突显本地特色,又富教育实效的教育教学体系。本文以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本地高职高专思政教学体系为切入点,开展初步研究探索。

一、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山西是一片红色热土,从党的成立早期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涌现了刘胡兰、左权、刘志丹等无数革命先烈,开展了驰名中外的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孕育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催生了《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等一批经典的红色文艺文学作品,形成了“大寨文化”“右玉文化”“西沟文化”等精神文化,保存建设了3700 余处革命遗迹和纪念场馆。[1]这些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先进事迹、文艺作品、革命遗迹,是山西这片红色热土的宝贵财富,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夺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幸福中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利益一致性,展示了山西人民昂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时代风貌,是山西人民的骄傲,在党的光辉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讲好山西故事、传承光荣传统,是山西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下,山西思政教育教学必须要深入发掘山西红色文化,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在浸润教育中逐步将红色文化基因植根于学生的血脉之中,以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伟大革命精神,激励他们赓续奋斗,用老区人民甘于奉献、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他们铿锵前行。

二、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助于弘扬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红色文化是三晋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到本地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中,使青年学生能够在红色文化浸润中感受历史的厚重,理解精神内涵,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在蹚出山西转型发展新路的奋斗征程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教育功能,让每位青年学生都能成为红色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宣传者。通过对山西省8 所高职高专院校的81 名思政教师和186 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多数师生对山西红色文化比较感兴趣,其中思政教师对山西红色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占71.6%,很感兴趣的占22.22%,学生对山西红色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占67.2%,很感兴趣的占18.28%。从调查数据来看,山西红色文化对于本土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学体系,有助于继承弘扬山西本地的红色文化。

(二)有助于丰富思政教学资源

鉴于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并且在11 个地市都有广泛分布,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就编撰或参与编写了170 余部关于中共山西历史和当代山西历史的书籍和刊物,各刊物发表的关于山西红色文化的论文及文章更是数不胜数,这些都可以成为山西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丰富资源。

(三)有助于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

山西红色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学,可以利用其多样性,拓展思政课教学方式。如利用文学、文艺作品展开情境教学,利用红色遗迹场馆进行实践教学,利用学校展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翻转课堂,利用自媒体和网络开展课外教学引导等等。与单纯的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兴趣,增强思政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四)有助于改革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实现,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虽然过程性评价在近几年得到广泛的提倡,但大多只停留在考勤评价和作业评价上。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如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以角色融入的方式感受思政教学的价值理念,增强学生的切身感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情感认同;通过官方自媒体的价值引导,让学生们拍摄自己的相关视频作品,达到相互影响,锻造意志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内容外化于行。总之,红色文化的融入使教学方式丰富多彩,也给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模式提供了多种可能。

三、山西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特点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学生基础等方面有其突出特点。就山西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而言,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学情特点、和教育实效等方面。

(一)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按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是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开设的3 门必修课程,且需要在“新四史”与“宪法与法律”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模块中至少开设1 门选择性必修课程。通过不完全调查,山西部分高职院校目前尚未完全按照要求开设,有的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开设,有的院校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修养”代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的院校尚未开设选择性必修课,课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思政教材体系有待丰富

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的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基础。目前,山西高职高专院校大都采用教育部专家组编写的最新版统一指定教材。在调查中显示,70.72%的学生都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很好,可读性强,经常阅读。但是由于高校性质和地域性差异的存在,为了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补充具有本地特色的辅助教材也十分必要。在山西红色文化的融入方面,调查显示,虽然有60.49%的思政课教师非常注重在授课中融入本土红色文化的内容,但大多是零散的、碎片式的,没有形成辅助教材。只有22.22%的学校编写了相关教材。90.12%的思政课教师认为有必要编写关于本地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学辅助教材。

(三)学生学情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欠缺。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成绩一般不太理想,在中学期间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当前高职高专学制种类较多,如“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学制学生,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校后更加关注专业学习,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更为薄弱。二是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高职高专的学习教育不同于学生的中学阶段,在学习和生活上相对宽松,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甚至有的学生是初次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其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尚未形成,特别是“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学生,年龄尚小,更难以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科学的管理。三是价值观多样、不稳定。在网络文化盛行,移动网络更加便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00”后的高职高专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上更加多元、多样,由于其价值观正在形成,或初步形成尚未稳定的情况下,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也容易被引向积极的方向。四是欠缺职业规划能力。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入学时一般都选择了相关的专业,但是其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都没有清晰的思路,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获取一纸文凭,造成学习生活没有目标,出现挥霍青春的现象。

(四)思政教育实效提升不够显著

高职高专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标上基本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山西高职高专院校同样注重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在专业课程中提取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思政目标上,还没有形成其成熟的体系。虽然课程思政建设在山西高职高专院校中已经全面铺开,但由于课程思政建设没有成熟的范式,各高职高专院校在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的进程中,存在机械化要求、形式化推进的现象,在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相向同行,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上效果不明显。

四、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学体系现状

据2020 年山西省教育厅发布的教育统计年鉴中显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82 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49 所,占普通高校数量的59.7%,在校生28.6 万余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35.7%。从在校生来源上看,97%以上的为山西本地生源,因此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本地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对大多数本地学生来讲,更为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和认同,更容易触动学生提升思政教育教学实效。但就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挖掘不足、融入不够、形式不多、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一)山西高职高专院校对本土红色文化挖掘不足

山西红色文化既有物质形态又有精神形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可分为“人、物、事、魂”,[2]可挖掘的时代背景、典型事迹、精神内涵可谓数不胜数。但在调查中发现,8 所高职高专的81 名思政教师在“您学校或学校所在地是否有关于红色文化的内容?”这一问题上,只有37.04%的教师认为“有,非常丰富”;51.85%认为“有,非常少”;3.7%认为“有,没有注意”;还有7.41%表示“不知道”。这说明在教师层次,对山西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深入挖掘了。在“学校是否有关于本地红色文化的思政辅助教材”问题和“学校是否建有有关思政教学的相关实践场所(包括校史馆、相关展馆)”等问题的反馈上,只有少数学校编写相关教材,建设相关场所,表明在学校层次,对山西本土红色文化的挖掘上重视不够。

(二)山西高职高专院校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程度不深

由于对山西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不足,必然导致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深度不够。在调查中显示,只有3.7%的思政教师对山西红色文化非常了解,71.6%的思政教师对山西红色文化只是了解一些,这也使得融入工作难以深入。从融入内容上来看,思政教师的教学案例有40.74%来源于个人网络搜集,24.69%来源于教师辅导用书,还有20%来源于集体备课成果,这使得融入工作没有指导性,在自然融入和知识点结合及融入结合的严谨性上难以得到保证。

(三)山西高职高专院校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形式不多

在思政课的授课方式上,17.28%的教师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30.86%的教师采取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32.1%的教师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19.75%的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加上了情境教学方式。而在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参与思政教学实践的也大多表示只是偶尔参加。思政授课和教育方式的陈旧老套,覆盖面不广,难以激发学生了解山西红色文化的热情,也更难以形成学生的共鸣。在融入形式上创新不够,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参与感不强,很难让融入工作入脑入心,更难以外化于行。

(四)山西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教学融入本土红色文化的主动性不强

习近平同志近年来多次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党中央、国务院也对传承好红色文化、利用好红色资源做出了相关要求。一些重点院校已经着手落实,但山西高职高专院校似乎存在观望或等待现象。一方面可能是觉得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力量、师资队伍上与重点院校存在差距,缺少了“先行先试”的勇气;另一方面可能是在等待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和具体方案。尽管各个学校党委当前对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也将思政教育教学的责任抓在了手里,扛在了肩上,能够认识到山西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价值,但对如何开发利用其功能和价值,缺乏系统性规划,创新的主动性不强。

五、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路径探索

(一)及时更新观念,形成育人合力

就山西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来讲,应充分认识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推进“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进程中,要注意分类指导,增强政策指导的针对性;就山西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应充分认识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对推进学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组织专门力量,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发挥专业特长和师资优势,深入挖掘、整理本校及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学校成为挖掘、整理、研究、传播山西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就广大教师而言,特别是思政教师,应不断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中提取思政教育元素,努力做到自然融入,恰当输出,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二)完善课程体系,为融入山西红色文化畅通渠道

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是要按照要求设足开好三门思政必修课,抓住思政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深入挖掘和利用好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物、事、魂”,着力寻找在三门思政必修课程中结合融入的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思政必修课和本土红色文化的融合度。二是要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入挖掘山西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充分挖掘其背后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和思政教育实践研修基地。三是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党团课,主题党团日,及主题班团会和社团组织的作用,多种形式融入山西红色文化。四是利用好“课前十分钟”。例如,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有课程每节课前十分钟,都要给学生讲一段有关晋商文化的小故事,既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也凸显了学校特色。这种课程设置的模式完全可以用在传承山西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上,利用好课前准备时间,可以教师讲,也可以学生讲,这样课程思政就自然坚实落地了,也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五是增加思政实践课程的覆盖面。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内容主要依靠校园文化和“第二课堂”,即使安排相关实践课程,由于课时、场地、安全、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在学生中也难以实现全覆盖。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宿舍、食堂、板报、展板等,以山西红色文化为内容,做到统一设计,突出主题和主线,建设本校的“山西红色文化长廊”,使思政实践课程在校园就可以更加方便地展开。

(三)完善辅助教材体系,发掘山西红色文化优质内容

山西红色文化是鲜活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例,体现着伟大的精神。山西高职高专院校应注重发掘、整理发生在本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组织编写相关辅助教材,为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提供内容保障,为教师使用和融入提供准确的案例支撑。各校可以根据工作进度,以“活页册”、“口袋书”、“案例集”、“辅导书”为序,逐步推进,成熟一点,推进一步,最终形成富有本地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本思政教材体系。以长治地区为例,上党战役、神头岭战役、太行精神、纪兰精神等等都是可以充分发掘整理并充分利用的优质红色文化内容。通过对部分思政教师的调查显示,不仅大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编写关于山西红色文化的相关辅助教材,而且71.6%的教师非常愿意参与编写相关教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显示,编写相关辅助教材,68.41%的学生认为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66.96%认为可以帮助理解相关知识,44.93 的认为可以起到激励自身的作用,49.86 的认为可以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这表明在推进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材体系方面,有着较大的需求和坚实的基础。

(四)建强师资队伍,营造浓厚氛围

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关键在教师,不仅是思政教师,还包括所有学科的教师,以及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首先,要有效运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成果对全体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要让全体教师对弘扬山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逐步准确理解和掌握山西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其次,学校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用力推。学校领导要在思政教育中带头开展融入工作,用激励措施和考核指标,推动全体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融入工作之中。再次,全体教师要领着学,创新做。全体教师是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直接引领者,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在山西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真正做到“教者有心,学者有益”。最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关山西红色文化的相关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每时每刻在学校都能感受到山西红色文化的熏陶。只有上下一致,合力推进,才能让学生在山西红色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

(五)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思政教育教学方式

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才能真正提升教育实效。高职高专学生已为“00”后,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敏感的这一特点,学校和老师应充分把握,着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既然在上海受学生追捧的“大师剧”[4]如此成功,我们也可尝试打造山西的“英模剧”。各院校还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开展以山西红色文化为相关指定内容的抖音视频大赛,组织开展排演课堂剧的情境教学,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微博大讨论等。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到经常性、多种类、多形式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失为一种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尝试路径。

(六)以育人为目标,改革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能够增加思政教育教学的考核维度。在实践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中,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增加课堂管控系统和活动管控系统,以学生参与山西红色文化的相关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表现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如在关于山西红色文化的抖音视频中学生所展示的情感与态度,感染力与吸引力等都可量化为具体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在“山西红色文化长廊”中开展的“翻转课堂”上学生的讲解与表现也同样可以量化为评价依据等等。

六、结语

将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上级的政策支持与保障,需要山西高职高专院校结合学校实际主动作为,需要全体教师主动担当,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强化教师队伍,拓展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模式等手段逐步深入推进,才能广泛弘扬山西红色文化,真正发挥山西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和价值,提升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水平和实效,达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山西红色思政
我在山西等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