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线教学”模式探析
2022-03-17董英英
董英英
(山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慕课浪潮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索
2012 年是世界慕课元年,2013 年中国进入慕课元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摆在高校及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有专家认为,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青年的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鉴于此,我国应当主动占据慕课及相关网络课程平台,在相关平台上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给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领和理想信念培育。在此基础上,我国部分高校探索了诸多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SP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等。但也有专家认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慕课等教学模式将老师和学生在空间上明确分离,大大减少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频次。思政课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有课程,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功能,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是思政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和价值引领,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掌握水平,无法真正把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因此,很多专家认为,慕课比较适用于不涉及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类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适合采用慕课形式。[1]
目前,部分高校主要是国内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慕课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成效,但更多的高校和教师则持观望态度,慕课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并不明朗。
二、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教学及反思
尽管我国部分高校及教师从未停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的探索,然而部分老师思想观念落后,对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偏见和恐慌,近年来依然迟迟不肯尝试开展线上教学。2020 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形势倒逼之下,线上教学已经不再是要不要进行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如何提升线上教学实效的现实诉求。
疫情防控下,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教学加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育部、各高校党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思政课线上教学方面探索了以下几种形式:(1)慕课+线上互动教学。网上优质课程资源选取中国慕课等教学平台上的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生通过自学完成预习以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和认知,教师在相应上课时段利用微信、QQ 交流工具或学习通、雨课堂等互动平台给学生答疑解惑,并在线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引导和价值引领。(2)慕课+教师直播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依然选取线上精品课程,与第一种教学方式不同,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是通过线上纯文字交流,部分教师认为通过直播形式可以最大程度还原课堂教学,以更生动直观的形式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老师在这里不是线上另一端毫无情感和态度的纯文字,教师在直播互动中可以给学生制造身临其境的课堂感,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3)录播(SPOC)+线上互动。更多学校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线上教学。在疫情最肆虐时很多高校及教师通过线上培训、线上会议确定线上教学方案,合理安排线上教学内容,分任务到个人,用教研室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分批次完成一门课程的完整录制,线上教学展开后,各教研室以教学日历为标准依据教学进度和安排发布录播视频,教师在相应上课时段在相关教学平台发起讨论考察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程度和水平,并在微信群、QQ 群等平台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难问题。
线上教学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因此短时间内通过线上教学完成一门课程的完整授课必然存在诸多问题。(1)教学过程混乱。无论采取哪种线上教学形式,一般而言,教师默认学生在上课时段前完成相关章节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在线上互动环节中主要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拓展,通过解释或回应时事热点问题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引导学生马克思主义分析与解释问题。然而,现实操作中,可能到了上课时段,有些学生还没有观看相应的线上资源,有些学生只是草草应付了事,根本在线上学习中无所收获,这就导致教师在宝贵的线上互动中无法真正进行情感引导和价值引领,整体教学过程无法有效衔接,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2)教学管理错位。线上教学中,为了方便管理,教师一般都会通过发布签到保证上课率和教学效果,然而,虚拟的网络空间让签到成了毫无实质意义的行为,因为教师看不到学生的状态,对学生在上课时间段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从学生在网上吐槽情况来看,学生甚至在床上、卫生间完成相关学习。还有些老师为了保证让学生在上课时间段全程在线学习,在两三个小时的上课时间段内发起多次签到,很多学生因为参与相关教学活动错过签到,在课后甚至课堂上联系老师修改签到状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实效,签到甚至由此变成令老师和学生苦不堪言的负担,严重违背了线上教学的初衷。(3)教学工具混杂。截止2020 年前,各大高校基本都有固定合作的教学平台,然而为了避免教学平台出现故障影响正常教学进程,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会依据个人的线上行为与习惯,一般都会备用另外一个教学平台,比如微信、QQ、腾讯会议等。各大线上交流平台在教学运用中有利有弊,当教师在遇到学校的线上教学平台不能正常使用时,最极端的情况甚至会以微信语音留言的方式在微信群里给学生们一句一句(每句语音留言不能超过60 秒)地讲授理论知识,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教师选用腾讯会议来授课,但腾讯会议的手机终端界面每页只能显示四个头像,需上下翻动才能看到全部学生的在线状态,因而教师不可能像在传统课堂一样同时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由于学生们也是第一次使用腾讯会议平台,经常有学生忘记关闭麦克风功能,导致课堂上会出现各种声音,有些甚至到了啼笑皆非的状态,极大地干扰了教学正常秩序的运行。因此,选取恰当的线上教学工具是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平稳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许多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下如何提升线上教学的教学实效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策略和建议,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课堂教学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单纯的线上教学或许可以成为特殊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宜之计,但不应也绝不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唯一或主要的教学方式。
三、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线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2020 年6 月,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高校正常教学秩序恢复常态,如何认识和处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高校和思政课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终端的普及,脱离了互联网平台就意味着脱离了时代和现实,因此线上教学绝不是特殊时期疫情防控下的权宜之计,线上教学已不容许高校及思政课教师继续持观望态度,相反,新冠肺炎疫情给线上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同样强调,“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3]因此,线上教学是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传统的线下教学形式依然有很多优势,尤其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无疑是不可替代的,思政课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同时还有情感的传递和价值的引领。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课堂教学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依然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灵魂人物,对改善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线下教学于思政课而言,绝不是过时的、落后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必须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中打造高效的、科学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思政课课堂教学。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探索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双线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另一方面继续发挥课堂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铸魂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当前,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线教学”的教学模式,需做到:(1)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遵循“线上知识传授、线下知识内化”的设计理念,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具体而言,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征和互联网学习的有限性,线上教学应当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知识传授,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囊括其中,着重介绍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重点难点等。而线下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同样是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新媒体的运用具有契合时代发展的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缺乏教师的深度引导,教育效果显然是无法达到最佳状态的。”[4]线下教学绝不是对线上教学理论内容的再次重复,线下教学不能完全脱离线上教学,不能和线上教学进行简单粗暴的分割。具体而言,“互联网+”时代的线下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直面时事热点问题,直面学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及价值疑问,着力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内化,达成高校思政课情感引领和价值认同的最高目标。(2)教学过程无缝衔接。依据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不同功能定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相应有所不同。具体而言,以每周3 学时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教学过程和流程可分为:0.5 学时用于学生在教师面授前自主学习线上教学内容,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等,了解课程的基本框架等;2 学时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重点难点部分理论讲解、学生上台讲课、组织小组讨论、发起线上主题讨论、开拓多种线上互动方式等多种形式分析、解释、回应现实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做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真正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改革中的优势,让思政课课堂焕发时代活力,真正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学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明辨是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和水平,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入脑入心;最后0.5学时用于学生在教师面授后完成教师线上发布的延展阅读、课后作业等,教师也可在线上交流专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3)整体教学设计科学合理。一般而言,教研室全体教师应在短时间内集体合力协作完成思政课的线上资源制作,如视频录制、案例编选、讨论主题、延展阅读等,但切忌在课程开始之前将线上资源全部开放,应当依据线下课程进度选择性地、对应式地开放线上资源,严格依据“0.5+2+0.5”的教学过程运用好线上资源与线上互动平台,增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针对性,避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重复性或完全脱节。此外,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线上互动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潜力和优势,思政课教学和学习应当绝不止步于每周的三学时,教师在线下教学中没有完全说透或没有及时回应的问题,应在线上互动平台给与充分阐释和说明。教师还应在工作之余关注线上互动平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和价值疑惑,让学生时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和思想伟力。
“互联网+”时代,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线上教学不会因为疫情好转或消散而消失,线下教学也不会因为其形式传统而被遗弃在历史长河中,打造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双线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在高校思政课“双线教学”的理想状态中,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既不是相互重叠的关系,也不是完全脱节的关系,二者并非简单的物理相加,“双线教学”应达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深度融合,思政课教师应当切实遵循“线上知识传授、线下知识内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无缝衔接,打好“双线教学”组合拳,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