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

2022-03-17陈萃韧黄春帆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育人思政

陈萃韧 黄春帆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随着2019年高职扩招工作的开始,《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提到的“三个重大”说明了高职扩招工作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现代学徒制作为向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如何在扩招背景下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如何从传统的面向普通全日制的学生转向新型现代学徒制下学生(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改革,成为近年来重要研究问题。

一、面对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强化思政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文件精神的需要

强化扩招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新特点,对思政课进行教学改革,是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六部委《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更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需要,还是完成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任务》,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对标立德树人,是全面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政课同样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下,企业新型现代学徒制的思政课更要发挥好理论武装、价值引导、政治引领、三观塑造的作用。思政课程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应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知,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从而引领价值、传递真理、解决困惑、塑造品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

(三)聚焦课程改革,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紧跟新形势,聚焦思政课改革,使学生通过主渠道正确认识到提高道德素质是完善人格的第一步,从心理上、行动上都坚信立足企业、立足行业、立足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新型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授课对象从以往的无工作经验的学生转变成企业员工,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与之前大有不同。因而,思政课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然后针对学生的年龄、学历、岗位有针对性地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面向企业员工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思政力度,是服务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需要

纵观历史,每当全球危机过后,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格局、全新的时代便会开启,后疫情时代下的各行各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个人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员工需要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认识,需要准确判断当前的状况,只有判断好了自身所处的位置,才能助企业一臂之力,才能准确把握企业生存的大环境,推动自身及企业内部稳步发展。对来自企业的学生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了解当前形势,内外部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机会,从而把握国家发展的政策和方向,了解行业内外的动向,确保员工认识到公司文化的重要性,提升个人竞争力、个人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以此服务企业、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五)强化实践教学,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寓教于行、知行合一的重要形式,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在思政实践中可零距离接触职业情景和实践活动,实践内容更加丰富鲜活,更贴近企业与行业。此时,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创新的过程,使地方产业规划、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思政课全方位地融合,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不仅能为他们在开发专业、孵化成果、考察调研中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还能开启智力、能力输出系统的功能,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二、面对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教学现状

2019年10月开展的第二期高职扩招专项行动中,广东省首次面向合作企业的在职员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以往现代学徒制相比有所不同:一是生源多样化,二是学生(在职员工)全过程在职不离岗。陈万柏教授认为,构成思政课的过程因素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教育介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环体[1]。而当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这些因素也成了动态性变量,随时会因为其中的一些因素变化而呈现复杂多样的方式。从学者对现代学徒制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来看,显示在少数提及启动试点原因的企业中,希望“获得高质量的企业员工”是唯一或者主要原因。这些企业或是因为在市场中难以找到与需求契合的技术技能人才,或是因为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等产业转型升级后对能胜任转型的员工有迫切诉求[2]。可见,他们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学习能力、转型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在此背景下,关于“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的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仍处于空白,对于“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的研究尚无。因而,笔者认为,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应该以企业需求为本位,深入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特色,融合企业文化、行业精神,强化实践教学,以期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

(一)思政课程的重视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中,关于思政课的教学探索存在许多困境,未形成有针对性的思政课程,即便有了完备的课程体系,由于校企双方的重技能轻素养,也缺乏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难以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思政课教学任务。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主体双元化,是由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责,双方都具有落实引导学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现代学徒制更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三全育人”的育人环境。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不是把专业精神和道德素养、政治素养结合起来,更不用说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望。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的事情,与专业教师和企业都无关系,导致学生发展受限。

(二)思政课需进一步发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高职院校重实践、轻理论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主要方式,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的关键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关于思政课的研究内容多数包括工匠精神、行业精神、敬业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如何融入思政课程,但是仍缺乏对政治素养的培育,面对层次、学历、背景、工龄、岗位不同的学生,如何有效地把国家方针政策融入教学内容需要重视起来。在开展现代学徒制下的思政课中,还应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引导并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思政课教学目标需进一步契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

以往的思政课教学目标与普通生源的高职生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忽略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独特性。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职业素养、个人品德、自我分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来完成的。因此,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政课若跟往常一样,则教学目标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个人品格。

(四)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进一步满足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

以往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多数以统编教材为主,但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企业在职员工这部分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统编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因而需融入行业背景、企业文化,积极挖掘工作中的实践案例,真正针对他们的需求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以此贴近企业需求,服务行业企业。

三、面对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教学目标

(一)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为解决新型现代学徒制下思政课教学困境,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评价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重新定位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变化,对课程的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和优化,从而根据目标设计既对学生们具有吸引力,又具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采用可行性、实效性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适用于企业在职员工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平台,改变传统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切实增强实效性。

(二)促进个人更好地全面发展

通过调研,根据学生实际职业岗位的需要,设定学生应掌握的相关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道德品质和行业规范等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使其真正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职业人才。以思政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防范企业员工类学生出现道德危机、认同危机,对有偏差的价值取向进行校正,最终使得企业员工坚信科学的价值理念,坚守正确的道德理念,从而全面发展。

(三)助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在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为政治态度可靠、理想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有用人才。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才能成为企业需要的优质人才。此外,学校和企业要共同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更好地激发企业文化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迎接时代的挑战。

(四)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中,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教学目标如何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教学内容如何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实践教学模式如何与学生特点相适应?课程考核如何与“知行合一”相适应?教师素质如何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教学平台如何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相适应?如何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四、面对企业在职员工的思政课教学路径

针对以上七个问题,提出“七步融合”形式,即构建一个全方位育人体系,采用双导师制度,融合三份教材,探讨四个模块教学内容,采用五种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采用“双结合”和“四评”考核与评价方法,运用七种渠道搭建教学平台,推动课程改革。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育人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融合三全育人这一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育理念,面向企业在职员工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思政课更具有开放性,更需要构建一个大的思政育人体系,学校、企业双育人主体应共同将思政教育从课堂中延伸到课外和平时工作当中,从教学、管理、服务和环境等各个层面打造全方位育人模式。打造学校和企业的联动机制,遴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导师作为思政课老师,整合师傅和思政课教师的力量,构建三全育人的体系。思政课教师与院系、企业协同育人,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生成最大教育效益,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二)采用双导师制度,建设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主体应该为学校专职思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共同承担,采用“企业导师+学校教师”双导师制度,邀请党政干部、企业专家、行业师傅、劳动模范和优秀员工作为思政课教师,并将两类教师努力培育成思政课“双师型”教师。提升思政课教师三大技能:熟悉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掌握该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巧;能落实好企业员工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的培育;能结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

(三)融合三份教材

在了解企业特点和对岗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思政课教师与企业师傅的集体备课活动,整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编写活页式、小册子式的教材,融入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教材设置三种:活页式、手册式、课本。一是针对学生特点,以学生在职岗位的需求为核心,形成课程索引式活页、总结式活页、打卡活页、测评活页四种不同类型的活页式。二是深入挖掘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重要的是挖掘在企业、行业中具有普遍性、通识性的价值观,融入行业精神,如将企业优秀员工、行业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汇编成案例,形成手册。三是采用统编规划教材,采用专题式教学方式,全面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并重点讲解对学生有重要和实际意义的内容。

(四)探讨四个模块教学内容

课程本质要回归“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通过思政课的改革,从社会上被“异化”的价值观背后重新找到并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学生。因而,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设置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即提升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职业境界;培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树立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提升完善自我、终身学习的发展能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思政课教改关键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五)采用五种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

课程采用“教学做”的课程形式,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切实促进企业在职员工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思政课堂在实践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学徒的特点来拓展多样的形式,面向企业员工的思政教学,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在教学手段、方式等方面上的期待。课程使用五种教学方法:时政热点评论法、辩论法、情景化演练法、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多形式演讲法;不固定形式:如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挖掘身边的优秀案例,开展朋辈教育;开展“请进课堂”教学形式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所,必然要求教学形式具备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在实践性较强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政治素养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主要采用“时事评论法+项目化教学法”,在时效性较强的《形势与政策》课中,主要采用“专题实践式”教学法。在探索教学方法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理论与实际结合。比如,邀请企业或行业的劳模、道德模范进校园,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师也要根据学徒的工作岗位,灵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千篇一律的案例和内容则会大大削弱思政课的实效。课内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真实角色体验教学法、五环教学法(连接、体验、反思、应用、沉淀)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此适应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政教学的复杂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六)采用“双结合”和“四评”考核与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由单一变多元。将该类学生群体在学习期间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及在企业工作时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纳入思政课总成绩的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方式,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将奉献、诚信、协作和责任的精神内化及外化。考核评价以能力为标准,采用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双结合”和“四评”考核与评价方法,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多元角度评价。双结合即为校内考核与工作考核相结合,对思政课程采用3种过程考核(过程性评价60%),即个人自评、企业评价和学校思政课教师的过程性评价,1种结果考核(结果评价40%),以测试、小组合作任务完成度、实践成果进行结果考核,考查学生在工作中是否将职业精神外化于实际行动,是否有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对现实世界问题的初步分析,关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应关注现实社会。对于学徒参与思政课堂的实效性、满意度进行调研分析,对学生是否做到“知行合一”进行考察,邀请学校领导、企业党政干部对思政课所体现出来的成效进行评价和过程督导,切实保证课程质量。

(七)运用七种渠道搭建教学平台

面向企业员工的现代学徒制一大特点是在企业授课,且学生在岗不离职。面对有限的教学授课课时,要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单纯依靠思政课课堂教学无法实现,需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教育,再运用课外第二课堂进行校企文化熏陶、社会环境滋养。网络平台资源库等渠道整合各方资源,打破时空限制搭建多渠道平台,七种渠道包括:“线上+线下”“课堂内+课堂外”“学校+企业+社会”。如运用网络即时通信(如微信、QQ),搭建师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运用课堂派、超星、雨课堂等教学辅助工具,设计网络作业,建立题库,在线下和线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上有机地延伸到课外,建立在线教学平台,制作慕课和微课,开展师生在线对话,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另外,还需积极拓展企业教育的线下维度,以企业文化为媒介,带动优秀员工(学生),打造一个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外共生的平台。

总之,基于现代学徒制面向企业在职员工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思政课,应该以企业需求为本位,深入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特色,融合企业文化、行业精神,强化实践教学,以期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

猜你喜欢

思政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