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17杨洪林张同胜
杨洪林 张同胜 宫 珂
(1.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2.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的要求,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推动红色文化在传承弘扬中创新发展,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党的不懈奋斗史,从伟大成就和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深刻理解“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独特文化观念和思想体系。红色文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标识。符合“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逻辑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思想路线的具体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闪耀真理光芒[3]。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红色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结合的过程中孕育、诞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带有鲜明中国标识和时代特征。“文化自觉彰显了文化的独立品性和文化主体精神”[4]。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5]。每一伟大成就的取得,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在每个阶段都有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先进文化的引领。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关键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体现了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二)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凝结、升华、创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发展。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多样态精彩呈现,具有迭代传承的关系。二者都是中国精神、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是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有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特有的软实力,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7]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意蕴和当代价值,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进行协同创新的适应性改革,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认同的引领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归根到底是价值观教育。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红色文化承载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凝聚全国人民精神追求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力量。踏上我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不畏浮云遮望眼”,我们更加需要让学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和价值引领,培育正确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在红色文化的学习和感悟中去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8]。帮助学生自觉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导向功能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崇高追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去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奋斗史。在新的时代征程中,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风险挑战,我们更加需要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9]。
(三)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教化功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鲁洁曾经说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道德,而是为了美好的生活”。蕴含着先辈们不屈不挠的先进事迹、崇高理想与人格魅力以及历久弥坚的“人民情怀”的红色文化,成为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的重要载体。“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条和无私奉献精神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沉淀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基本原则。新时代,我们踏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伟大征程。红色文化在引导学生“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10],传承革命道德传统,弘扬优良道德风尚,培养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方面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
(四)对学生文化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功能
以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内生动力。革命先辈尊重实践、“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勇于胜利的精神品质,磨炼百折不挠、坚强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和挑战的刚健勇毅意志品质,提升开拓创新、自我革命、勇于胜利的文化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职业素养以及迁移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红色文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在丰富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营造文化育人氛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现实挑战。主要包括:对理论发展的关注和研究的滞后,消解了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思想理论性;教学内容的碎片化、随意化和娱乐化,削减了红色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对时代意蕴和当代价值挖掘不足,弱化了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教学途径、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以及教学模式创新不足、制度尚不健全等,都影响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育人实效。
四、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路径与教学方法研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立足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教育载体,积极寻找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转化的规律和切入点,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理论课堂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好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要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与中国实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迭代传承关系的理解[12]。只有这样,才能既坚持思政课的学理化,又能够用贴近学生的理论话语和生动的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内涵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动红色文化更好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里,从而让文化育人接地气、聚人气,落到实处。
(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红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的宝贵资源。按照“一校一品”的建设思路,探索走红色文化特色发展之路,打造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品牌,是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利用校园建筑设计、道路景观命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卡活动、专题讲座、报告会以及学生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些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红歌传唱、话剧展演、经典阅读、观影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校园文化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全面掀起红色文化育人的热潮。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
结合红色资源分布状况和学校实际,开辟建设有地域、行业、职业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将红色文化的学习与城市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的学习有效结合。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红色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魅力,不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习参观、义务讲解、走访慰问、社会调查、支教扶贫、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当好红色文化的宣讲者和践行者。
(四)师生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调研及革命家风传承教学路径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活动。对家乡红色旅游景点、战争纪念馆、博物馆以及家乡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革命故事、红色资源分布情况以及保护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展示、录制思政微视频等形式,展现调研成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升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宣传意识,积极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红色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挖掘以及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等工作。
(五)网络教育教学路径
顺应多媒体和自媒体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拓展搭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漫画以及VR情景模拟等形式,展现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重要历史事件。充分发挥新媒体、自媒体的作用,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平台,将红色资源与思政课网络教学有机结合,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网上观影、网上答卷、网上展示以及网上英烈祭奠等活动,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和感染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
立足“三全育人”目标,建立完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制度。明确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内容、保障和考评措施,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规范化、制度化与常态化。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对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精心设计、组织实施、总结提炼以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专题式、调查研究式、案例式、竞赛式、情景式以及访谈式等多元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探索和混合运用,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