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
2022-03-17胡新峰
田 伟 胡新峰
(1.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诚”“信”二字均有“真实、真诚、诚实”之意,《说文解字》中提及“诚,信也”“信,诚也”,即“诚”“信”二字意义相同,可单独使用也可连用。自古以来,我国提倡“谨而信、敬事而信”这一基本准则,将诚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即为“诚”,立身处世需以诚信为本。因而,在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中,需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构建全面、系统化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及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重视与有力部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1]。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提炼成24字,分别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同爱国、敬业、友善共同组成了我国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行为层面基本理念的凝缩,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需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美德,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崇高品质。自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了“诚实”这一概念,其意义是人们心中所想和实际所做一致,即“诚于中、形于外”“毋自欺、毋欺人”。《春秋谷梁传》中明确提及“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即人是因为能说话才称之为人,人需言而有信,若所述之事没有基本的信誉保障,不可称之为言,而不能言者亦不能称为人。从古至今,我国对诚信二字尤为重视,无论是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还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诚信均是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诚信还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遵循,即诚信除了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外,还是政府、企业、社会、司法、国家需恪守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中提及“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即言而有信是维持国家国际形象,维持良好国际关系与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基础。随后,2014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财金〔2016〕2794号《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颁布,进一步强调了政府、企业保持诚信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对信誉体系建设的重视。通过促进信誉体系的建设与落实,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我国良好风气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
大学是为国家、社会各个行业培养、储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因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等人才需求的提升,教育部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也愈发重视。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热议话题。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言传身教、提升家庭诚信氛围
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生活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同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内容更为广泛,家长可对子女进行做人处事全方位的教育,对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品行有重要意义。同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家庭教育的核心为品德教育。诚信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行为,对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有直接影响。在家庭教育中,首先,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严以律己,一旦做出规划需严格执行。如家长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经常会制定一些计划,制定计划后,家长需完成对应任务,为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意识到所言、所承之事,需付出相应行动、需言行一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能自觉形成诚信意识与行为[3]。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为孩子讲解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适当联系“公正”“法治”“民主”等其他价值观内容,告知孩子保持诚信、言而有信是维持社会关系、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家庭教育中,家长可将诚信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联系,有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讲述传承、发展诚信这一中华美德的重要性[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家庭诚信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诚实守信。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高校诚信教育体系、营造诚信校园氛围
高校是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与行为,培育学生优良道德素质的重要平台。首先,在高校的诚信教育中,需建立健全高校诚信制度。在校园内宣传栏张贴同诚信相关的制度标语或漫画故事,加强诚信宣教,使学生将诚信内化于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并完善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严格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行为,如考试作弊、在比赛中存在抄袭行为等,此类诚信问题均可记录至诚信档案内[5]。将大学生诚信档案同学分、综合素质评分、奖学金等相关联,形成一套特定的奖惩机制。如在某一学期的大学生活中,无不良诚信行为,可将这一学期的良好诚信行为转换成3个学分,同时可规定无不良诚信行为的学生,才可申请奖学金或相关荣誉称号,将诚信教育体系建设进行一定物化,使学生能更直观明了地知晓诚信的重要性,懂得如何诚信。建立健全校园诚信制度体系,便于学生间、师生间及教师间的相互监督,使大学生诚信教育更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行为。其次,高校需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氛围,做好诚信教育及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重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做好诚信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学校组织新生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第一课”,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诚信观念与意识。组织学生进行诚信宣誓,培养学生诚信的基本责任意识。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入诚信教育,适当采用情景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诚信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念[6]。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诚信活动,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知识问答活动,设立奖品,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组建诚信主题社团,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方面的调研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日常生活中同诚信相关的事件,不良诚信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加强学生对诚信行为的认知;健全以诚信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定期关注、学习公众号推送的同诚信相关的知识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诚信方面的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知到自己是否存在不良诚信行为,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及时纠正不良诚信行为,引导学生学会严以律己,切实树立诚信价值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也需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良好诚信行为的表率,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诚信方面的德育教育。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地把诚信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将专业课程同诚信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诚信教育教学效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禁止教师出现学术不端、抄袭论文等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学校需给予严厉处罚,以维持校园内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德育教育。最后,在高校诚信教育中,当代大学生是受新时代、新思想影响的新青年,其思想多元且处于发展变化中,因而学校需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态及对“诚信”的认知,及时优化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减少说教、加强引导工作,使学生能自觉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夯实学生的诚信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高校是衔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桥梁,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学习阶段,因而改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对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首先需加强公民诚信档案的建设,有效记录公民的诚信行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统一性、终身性,加大“失信”行为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维护诚信。如公民被纳入“失信”名单后,会被禁止银行借贷,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及失信代价,有效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7]。加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诚信观,也给在校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引领,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其次,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政府需加强各新媒体平台方面的诚信教育建设。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控力度,从源头上把控好网络媒体质量,为大学生输送正确的诚信观念,避免大学生价值观受到不良言论的影响,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政府需加强诚信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名人效应,聘请具有良好诚信品行的知名人士到校内进行自身经验、经历的宣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诚信这一美好品德的认知[8]。积极配合高校做好诚信方面的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行组织、举办同诚信相关的社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必要性,促进学生学会自省并及时改正自身不良诚信行为。最后,政府部门需加强行为规范,相关部门公职人员的行为作风,反映了当代社会风气,若公职人员存在诸多不诚信行为,会对社会风气、诚信氛围造成直接影响。因而,政府需加强行为规范,发挥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严惩存在失信行为的公职人员,充分发挥政府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示范作用,让大学生认识到做诚实守信之人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行为,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结论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是我国公民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基本的道德规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阶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言传身教、提升家庭诚信氛围;构建高校诚信教育体系、营造诚信校园氛围;改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与观念,对改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