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阳明心学重要论述探析

2022-03-17雷泳仁

关键词:阳明心政德王阳明

雷泳仁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 绍兴 312000)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阳明心学,早在主政浙江时,他就有两篇文章论及阳明心学。到中央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总书记以来,他在不少讲话、著述中论及阳明心学。习近平关于阳明心学的重要论述为加强阳明心学的普及和研究,对推动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并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提供了重要指针。

一、习近平关于王阳明和阳明心学的总体评价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在2006年发表于《哲学研究》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文中,把王阳明列为浙江17位杰出历史人物之一[1]。2011 年5 月9 日,习近平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与师生座谈时,充分肯定王阳明是一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不仅在中国受到敬仰,而且影响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能一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就是在世界史上也不多见。

阳明心学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文中,把王阳明与东汉伟大的哲学家王充并列,概括性地指出了阳明心学“批判和自觉”的思想品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与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中,习近平作出了“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的论断。在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毛泽东同志认为“王阳明也有一些真理”[2],但像习近平这样高度评价王阳明和阳明心学,还是第一次。习近平对王阳明、阳明心学的高度评价为新时代阳明心学的普及与研究扫清了思想障碍,增强了动力,提供了遵循。

1949年以后,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思想上的左倾和阶级分析的思维方式占支配地位,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人物,许多历史上素被尊崇的政治家、思想家遭遇到现实中被错误打成“反革命”的政治家、学术权威一样的对待,纷纷被判为反面人物,王阳明也不例外。王阳明曾长期被认为不仅政治上反动,而且思想上也反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上、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人们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人物,一个个历史人物纷纷得到平反,关于王阳明的评价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习近平关于王阳明既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论断,关于王阳明受到中国人敬仰的论断,关于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论断等,不是一般的平反,不是一般的正面肯定,而是高度评价。这些论断不仅消除了普及和研究阳明心学的思想障碍,而且增添了普及和研究阳明心学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之所以一再论述阳明心学,是出于治国理政、内政外交的需要。正如2011年5月习近平考察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时所说:“我们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学以致用,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五千年文化,是我们的自豪所在,一定要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学习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它当古董摆设,也不是食古不化、作茧自缚,而是要变成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3]加强阳明心学的普及和研究,要坚持古为今用方针,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阳明心学在文化自信、政德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有益于增强人们“内心的源泉动力”。

二、习近平关于阳明心学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阳明心学的论述不只限于对阳明心学的总体评价,还涉及阳明心学的主要内涵和重要理念。

(一)关于阳明心学主要内涵的论述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涵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等几个方面, 习近平论阳明心学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体现, 重点是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

1.心之本体论

心即理的观点是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心即理的观点又以明确心的本体地位为前提。王阳明明确这一点是在龙场悟道时。当时,王阳明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4]王阳明正是以龙场悟道为起点,在明确心的本体地位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心即理的论述,夯实了其心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应积极引导人向善向上,特别引用了王阳明“身之主宰便是心”的论点,并进一步强调“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5]。2019年3月18日,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谈到思政课教师素养问题时说,要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6]。

2.知行合一论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先后多次论及知行合一。2011年5月考察贵州大学时,习近平强调学习国学要增强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知行合一。2014年5月、2018年5月,习近平两次考察北京大学,两次勉励学生要知行合一。2014年6月,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2019年1月,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2021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又从忠诚——这一共产党人首要政治品质的角度,强调知行合一。

习近平对知行合一思想还进行了展开性论述。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7]。2014年1月20日,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谈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时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地稳、扎根深,落实到每个党员的行动上,贯彻到治国理政实践中[8]。2014年10 月18 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集中教育活动需要提高认识,更需要付诸行动,以新的思想认识推动实践,又以新的实践深化思想认识……实践证明,集中教育活动只有坚持知行合一,不断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才能抓得实,做得深,走得远”[9]。

在一再强调知行合一的基础上,习近平对知行合一的思想转化成了知信行合一的论断。2019年3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在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做到知、信、行统一[10]。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知信行合一的论断,凸显了知行合一过程中“信”的重要地位。

3.良知论

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阳明心学以心立言,以良知释心。致良知的提出,标志着阳明心学的成熟。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深入分析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强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许多案件,不需要多少法律专业知识,凭良知就能明断是非,但一些案件的处理就偏偏弄得是非界限很不清楚”[11]。他指出,政法机关的职业良知,最重要的就是执法为民。在这个基础上,他进而提出:“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职业良知,心中一点职业良知都没有,甚至连做人的良知都没有,那怎么可能做好工作呢?”[11]在这里,他把阳明心学良知思想转化为指导政法工作的理念,转化为职业道德建设的理念。

(二)关于王阳明有关重要理念的借鉴运用

习近平论阳明心学除了涉及阳明心学的主要内涵外,还涉及阳明心学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理念,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破心中贼”“无我”等。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重视“立志”问题,他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12]王阳明在这里强调了立志的定向作用,有了确定的志向,才有确定的行为目标;反之,如果没有确定的志向,就会茫无所从,一事无成。

习近平高度重视王阳明关于立志的思想,多次引及这段论述。2011年5月9日,他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与师生座谈时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鼓励学生要成才,必先立志。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借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话,强调全党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每一个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的重要性。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而且强调了“立大志”的重要性。要树立远大志向,要为国家民族、为天下苍生的利益而立志。

2.“破心中贼”

王阳明曾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思想。他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中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13]所谓“心中贼”,是指做“贼”的思想。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借用王阳明“破心中贼”的思想,告诫要注意去“心中贼”: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强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14]。202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他又强调要“常破‘心中贼’”[15]。

3.“无我”

王阳明主张“无我”之说,认为“圣人之学,以无我为本”[16],“君子之学,为己之学也。为己故必克己,克己则无己。无己者,无我也”[17]。在王阳明看来,君子之学是“无我”之学,也是圣人之学。圣人之学和君子之学的本质特征是“无我”。“无我”之说凸显个体的社会责任,主张个体利益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18]。习近平将“无我”理念转化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和崇高情怀。2019年3月22日,他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19]2021年3月1日,他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20]。同年6月29日,他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赞扬勋章获得者们:“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21]

三、习近平论述阳明心学的“立言宗旨”

对王阳明及阳明心学的评价和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阳明心学的高度重视。他之所以高度重视阳明心学,是因为在新时代国情、党情、世情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阳明心学有助于我们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文化自信和政德建设,对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从国情看,着眼于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复兴的源泉动力

新时代国情持续发生深刻变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以夯实民族精神独立的基础,激发民族自强的内生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古代中国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但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起初认为是船坚炮利不如人家,所以兴起洋务自强运动;后来认为政治制度不如人家,所以有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来进一步找原因,认为最根本的是文化不如人家,所以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大量学习西方文化,求知识于世界,这当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但与此同时,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却持续流失。现在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接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优越性日益呈现,但还是面临一个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问题。

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他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2]正是在这种意义上,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阳明心学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的论断[23]。

阳明心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王阳明所生活的十五、十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人类开始走出中世纪;世界主要大陆因地理大发现建立了初步联系,人类历史开始真正具有世界史的性质。王阳明在这样一个时代登上历史舞台,但与哥伦布、麦哲伦们向外部世界远航不同,他是走向人的内心精神世界。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王阳明向更广阔的人的内心精神世界远航,建立以心即理为逻辑前提、以致良知为核心学说的心学思想体系,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对这些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而生发民族复兴的源泉动力。

(二)从党情看,着眼于政德建设,培养信念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新时代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政德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政德建设。早在主政浙江时,他就一再要求“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24]。他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25]习近平论述阳明心学的一个主要着眼点就是为了加强政德建设。阳明心学是一种人文道德哲学,是针对明代中叶社会道德滑坡、围绕道德重建而形成的。王阳明久历官场,对明代官场政德败坏痛心疾首,阳明心学一定程度上就是旨在改变这种政德败坏的思想理论建设。阳明心学对今天的政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习近平论述阳明心学时,所面对的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而且主要是从政德建设的角度来进行论述的。

理想信念是政德建设之魂。阳明心学充溢着道德理想主义,主张人人都可以通过致良知成为圣贤,通过人人成为圣贤建立圣贤社会,圣贤社会即大同社会。王阳明认为:“我说个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功夫。”[26]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在心上做功夫。习近平在阐明理想信念时论及阳明心学,就借用了阳明心学“心即理”的思想进路。2016年1月1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谈到全面从严治党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时,习近平借用阳明心学“身之主宰便是心”的观点,强调“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论及阳明心学关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观点以强调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以人民为中心是政德建设之本。阳明心学有着丰富的亲民思想。阳明心学又被称为良知心学,良知之用在于亲民,亲民即是致良知。阳明心学的亲民思想对加强执政为民的理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深入剖析政法机关存在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政德缺失问题,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习近平借用阳明心学中的良知观和亲民思想,突出强调了政法机关要有应有的职业良知,做到执法为民、执政为民。

加强政德建设,要警惕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的两面人,倡导实干,狠抓落实。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观充溢着忠诚的实践精神。王阳明认为:“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27]习近平特别重视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思想,在论述阳明心学中讲的最多的是“知行合一”。2013年7月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2014年1月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以及2014年10 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三次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做到知行合一。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他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2019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2019年3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他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三)从世情看,着眼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新时代世情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与全球乱象并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全球治理呼唤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2011 年5月,习近平在与贵州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不仅中国人敬仰、学习王阳明,而且他的心学思想传播到东北亚地区,影响了日韩。阳明心学是东亚国家之间的共同话语,对阳明心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东亚区域范围内架起一座心灵之桥,有助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实际上,阳明心学内含有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意蕴。阳明心学关于追求“万物一体之仁”境界的观点,以及关于通过致良知建设世界大同的观点,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有相通之处。基于万物一体的思想,王阳明认为“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28],丰富了儒学“天下一家”的理念。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世界走出疫情的唯一方式,就是一同战胜疫情”[29]。面对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习近平一再引用“天下一家”这一理念来倡导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9月8日,他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上强调:“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30]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他又强调:“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领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31]

习近平着眼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国务活动中多次引用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观点。2014年3月25日,习近平发表在《费加罗报》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人讲“知行合一”,与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证明,‘上海精神’催生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积极的合作意愿,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32]2016年9月4日,在G20杭州峰会开幕辞中,习近平指出,二十国集团应“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今年,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能效、反腐败等诸多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要把每一项行动落到实处”[33],知行合一成为指导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理念。

猜你喜欢

阳明心政德王阳明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大数据视域下阳明心学主题挖掘及作者发现研究
阳明心学的现代性意蕴
“阳明心学”是宁波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源泉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