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学习任务群

2022-03-17天津市宝坻区潮阳小学王宝明

天津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重音想象课文

■天津市宝坻区潮阳小学 王宝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于2022年4月由教育部颁发。其中,很多词汇映入眼帘: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育人导向、跨学科学习、学业质量评价、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在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要的是形成“任务群”理念,具备“任务”意识,并把原本教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指明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而“学习任务群”不仅从课程内容层面进行划分,而且明确了课程实践中教师要“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以单元为整体,凸显科学构建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前都设有导语,导语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都做了简单的概括。而在所有教师用书中,也都有单元说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其为载体,构建学习任务群。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散文和童话故事。课文表现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和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中,均对这一教学重点进行了落实。《古诗二首》“朗读课文”渗透了“注意语气和重音”的要求。《找春天》“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侧重“注意重音”训练。《开满鲜花的小路》“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角色,注意语气和重音。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引导学生根据交际需要,练习说话的语气。《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体会“重音”的作用。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不仅在本单元,而且学生在以后的朗读中仍要注意读好语气和重音。其中,“注意读好语气”,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有过多次训练。“注意重音”是本单元对学生的新要求。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有注意重音的意识,明显可以读重音的字词,学生能尝试读出来即可,要求不要过高。

本单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是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体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时机,把“找春天”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所以,在教授本单元时,设置了如下任务。

(一)读读写写,夯实基础

能认识52 个生字,读准1 个多音字,会写36 个字,会写34 个词语,这是小学生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学生读一读、评一评、写一写,分享记忆方法。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根据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二)做好阅读,突破难点

在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范读,把学生带入春天的世界,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学生也会模仿教师发音、速度、语调等;也可以采用个别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去感受、去理解。还可以配上音乐,帮助学生进入画面,想象画面,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意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结合起来,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好,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做,教师能够教会学生朗读方法与技巧,学生在读和听中感悟,在朗读和交流中想象,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外拓展,实践提升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读春天:朗读、积累有关春天的诗文。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画春天:把看到、想到的春天画出来。演春天:唱一唱春天的歌曲,演一演发生在春天的故事。开展此类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实现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与整合,较好地完成了发展型和拓展型任务群的学习。

二、注重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推动整体构建

在教材中,不同单元有不同的内容,但是不同单元内容之间同样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不同的单元之中,而且体现在上下两册课本和其他年级的课本之中。所以,小学语文课本其实是从开始到最后都有着一定的关联。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本册书的第二单元主题为“关爱”,编排了三篇课文,内涵十分丰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读句子、想象画面”,就是要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这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均对本重点提出训练要求。从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句,想象画面”,到本单元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再到中高年级的“读文章,想画面”,教材都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在教学中,要承接二年级上册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在脑海里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本册书的第四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等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体裁多样,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想象的角度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此之前,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已经出现;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再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的编排思路,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

因为各单元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围绕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展开教学,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任务。通过不同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安排合理的课程任务,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在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教师同样也要对讲解的内容进行研究,不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三、注重课文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实现全面构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建立好教材文章与单元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以完善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多样的方式来充实课堂,使教学能够更加吸引学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本册书的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等四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个维度的训练。通过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本单元的第三课讲述“贝”的故事。学习“贝”做偏旁的字往往和钱财有关系,要观察图文,猜猜金字旁和王字旁与什么事物有关,还要拓展其他金字旁和王字旁的汉字,深化学生对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联系,列举其他有趣的形声字,如“心”“火”“刀”等偏旁的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此外,还以“汉字故事”为主题开展活动,可以讲汉字故事,也可以收集汉字故事图片、文章,剪贴制作小报。

总之,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语文课都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是不变的根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把握住不变,在不变中求变。

猜你喜欢

重音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