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路径
2022-03-17周旭
周 旭
纵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相继出现在三四五年级,从三年级上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到四年级上册“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到五年级上册“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完整覆盖各个学段。从学生“学得”的角度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就是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然而,学生不会概括、概括不全、概括不清等问题屡见不鲜,特别是对长文的概括,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组合事件要素、关注主要人物、罗列串联标题等基本策略入手,加以突破。
一、组合事件要素,夯实课文概括的基石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明确要求:“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事件的三要素,存在于故事类型的课文中。在学习这类文本的概括时,需要教师首先对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分解,再整合,最后组织好全文的主要内容。
以四年级课文《普罗米修斯》为例,课文主要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因盗取火种被宙斯惩罚,后又获得自由的故事。但在实际教学时,因故事内容离现实生活很远,导致学生的概括要么不全面,要么遗漏要点,学生学而不得,课堂效益低下。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突破?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读好文中的几个人名字,宙斯、普罗米修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他们的情况。接着,借助示意图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补充出示词语——惩罚、劝说、押送、解救,同时点明刚才说的内容就是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但少了起因。结合前文,引导学生发现事情的起因就是普罗米修斯盗火。最后把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学生就能自然说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为: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过得很悲惨,决定冒着生命危险盗取火种。宙斯知道后,决定惩罚普罗米修斯。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劝说他归还火种,但普罗米修斯宁愿忍受痛苦也不归还,而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押送他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承受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最后,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理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做法,推进了课堂教学,也借助事件三要素,把握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二、关注主要事件,提升概括课文的能力
涉及多个事件的文章又该如何概括呢?首先,教师应明确以下要求:第一,理清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概括各个事件的主要内容。第二,区分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辨别主要事件。第三,要指导学生,用流畅的语言来回答。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课后练习第一题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由多个事件组成,学习的第一步是解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借助三个表示时间的短语——“新学年开始了”“十二岁那年”“一个星期天”知道课文写了三件事情。
其次,紧承第四单元学过的方法,概括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第一件事情主要写了在新学年的修身课上,当魏校长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时,周恩来说他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件事情主要写了12岁那年,周恩来初到奉天,伯父告诫他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但他对“中华不振”四个字疑惑不解。第三件事情是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领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被外国人欺负,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之后,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和第三件事情是第一件事情的起因,与第一件事情是因果关系,确定这篇课文的主要事件是第二、第三件事情。主要事件要写清楚,而次要事件需要简写。
最后,用“因为……所以”理清三件事情之间的关系,增删后,用流畅的语言回答,最终呈现出这样的内容:因为12岁那年,周恩来初到奉天,伯父告诫他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但他对“中华不振”四个字疑惑不解。之后的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领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被外国人欺负,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所以,在新学年的修身课上,周恩来说他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罗列串联标题,降低长文概括的难度
四年级上册提出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之前所学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升。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是前面方法的迁移和运用的综合体现。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用不同的方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则用空行的方式,以示区分。三篇课文的课后题和学习提示中,都提出了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紧扣语文要素,以学生相互交流的形式,梳理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纵观整个单元,我们发现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用好小标题,对于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帮助。因此,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小标题,结合课后习题,观察范例中小标题的特点——概括了这部分的内容,而且语言简洁。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拟小标题,并提醒学生:小标题既要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又要尽量简短。为了让学生打开思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三个字和两个字的小标题,比如擅游泳、上夜校、斗鬼子,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容,最后让他们把小标题连起来,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比直接让学生说主要内容难度降低了,而且有了小标题的提示,学生不易漏掉。
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内容每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第三、四部分写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鬼子作斗争,最能表现出雨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不屈,是全文最紧张激烈的部分。而第一部分写雨来擅长游泳,为后文雨来跳河逃生埋下伏笔。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交代了雨来爱学习爱祖国,为后文做铺垫。第五、六部分是故事的后续和结局,升华主题,进一步表现雨来的机智勇敢。这样的设计既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学习,还理清了各部分的逻辑思路,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学生明确提出的目标要求。通过组合事件要素、关注主要事件、罗列串联标题等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课文概括的基石、提升概括课文的能力、降低长文概括的难度,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不断迁移和实践中,习得方法,掌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