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教育“小问题,大志向”新理念研究

2022-03-17鞠红霞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志向解决问题创新能力

鞠红霞,黎 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积极响应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柳州的汽车、机械支柱产业和柳州螺蛳粉特色产业,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市螺蛳粉协会等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一线问题作为创新教育的载体,提出高职实践创新教育“小问题,大志向”理念。

一、高职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指出:“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并提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一)高职创新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在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中,还较为普遍存在着:重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和创新理论,轻创新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还停留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写报告和听讲座的阶段,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二)高职创新教育与产业融合不深

目前,高职创新教育大多是关起门来的“象牙塔”式的教育,缺乏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和企业一起开展创新实践。产教融合不深入,一方面,不能有效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另一方面,导致高职创新活动出现一些脱离实际的现象,例如缺乏成本意识、市场和质量观念等,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回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教育持续提升发展。

(三)高职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

目前,高职学生对于创新教育的认知仍普遍处于较浅层化,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其目标大多是开店“做老板”。创新实践内容普遍存在浅层化、同质化的现象,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度不高,创新实践的载体较空泛,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创新教育不能脱离专业实践而独立存在,专业教育应成为创新教育的支撑和基础,创新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四)高职创新教育对“立德树人”的价值重视不够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职创新教育的根本指导和基本遵循。缺乏创新目标引领,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学习的动力不足。只有重新确立目标定位,才能引导创新教育初心的回归。“德育性”“教育性”“创新性”应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德育性”强调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性”注重主体自主性生成,“创新性”着力能力培养,三者均衡发展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创新教育实践“小问题,大志向”理念的内涵

“小问题,大志向”教育理念的基本假设,即通过基于问题的解决,推动创新学习,进而掌握知识、获得经验、形成实践创新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个人志向,进而树立更大的志向。解决问题和确立志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小问题,大志向”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

“小问题,大志向”的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教育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其心理学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1]创新能力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在具体化的情境中学习,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种形式。该学习形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着眼现实问题的解决,重视合作学习,提倡教师角色由单向传授转为引导促进。

“小问题,大志向”的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教育是一种知识、能力和观念合一的学习。首先,这源自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道德教育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儒家的教育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思想,后世的教育思想一直沿着这个方向,重视人才的“德”的教育。其次,源自于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总之,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小问题,大志向”教育理念的观点

第一,主张创新要走出校门,和地方产业企业紧密结合,聚焦来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实际“小问题”,而不能关起门来培养创新能力;摒弃“大而空”的创新项目,不做“空中楼阁”的创新。

第二,主张高职的创新教育要结合专业技术来开展,侧重于实践性的创新,而不是理论性的创新。

第三,在“小有作为”的创新实践过程中,提高高职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主张在真实的创新项目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进行创造革新的意志、信心和勇气,掌握改进或创造新事物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大志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以问题为导向”对高职创新教育的价值和影响

(一)在教学实践上,“以问题为导向”契合创新教育的特性和本质需求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3]。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1.创新教育的“问题导向”与“方法导向”

在实际创新教育中,人们往往偏重于创新方法;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创新教育似乎就是学习创新方法和技巧。由于认识上的不同,创新教育产生了两条不同的实践路径,一种是“问题导向”,另一种是“方法导向”。“问题导向”的创新,以问题为创新的起点,没有方法、模式、体系的限制,根据问题来寻找方法和模式,如果已有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则用原有的旧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现成的方法,则创新出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思路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提出方法—解决问题,其宗旨是“方法为问题服务”,只要能解决问题,任何方法都可以采用,任何方法都值得肯定。“方法导向”的创新,则是先有创新的方法,然后考虑如何用这些方法去创新,考虑如何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其思路是:研究方法—简化问题—改进方法—解决问题,其宗旨是“问题要适应方法”,如果问题不能解决,则简化问题或修改方法,直至用既定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问题导向”的创新教育更符合创新教育的规律

笔者认为,“问题导向”更符合创新教育的规律和人类思维的规律,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创新。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分析和认识问题,然后才提出和应用方法来解决问题。“方法导向”的创新教育,很容易让学生以为创新很简单,无需面对问题,用方法去套内容即可,只要学习很多空泛的缺乏针对性的“创新方法”,就能以固有的方法解决一切问题,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方法导向”的创新教育,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学生,由于对创新了解不深,容易被貌似玄妙的方法、模式所迷惑,正如Abraham Kaplan 提出的锤子定律:“给小男孩一个锤子,他会发现他遇到的东西都需要敲打”,这会让学生过早陷入方法的条条框框中,遵循一种现成的方法去面对多变的问题,创新却成了“反创新”。

因此,创新教育的出发点不应是从书本中学习“方法”、用固有的方法去面对现实,而应该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寻找或创新“方法”,然后解决问题。

(二)在教育类型上,解决企业问题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决企业问题,是高职创新教育的应有之义,一方面,践行了“面向市场、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还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特点。作为创新教育的内容载体有多种选择,但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最符合职业教育办学宗旨、也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成效的,无疑是企业问题。

(三)在办学定位上,聚焦“小问题”吻合高职创新教育的层次

创新教育定位于解决企业的“小问题”,以“小而实”的问题作为创新教育的内容载体,不做创新的“标准件”和“仿制品”,则可避免创新教育落入“大而空”的泥潭,避免难度过大而超出缺乏创新实践经验、缺乏足够准备的高职学生的能力范围。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遇到了企业大项目,则可把大项目分解成适合高职学生的“小项目”,以保证学生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提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定位于“小问题”,会让一部分学生误认为是学习价值不高的问题,殊不知这些问题来源于企业一线,很多是经过长时间探索分析而没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难度上足够符合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在时间上也能保证高职学生在短期内完成。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小问题”的价值不可小觑。一方面,从“小问题”入手创新教育,可以让学生由小及大。《道德经》提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从容易处开解难题,从细小处来做大事。另一方面,从“小问题”入手创新教育,可以让学生经历创新全程、体验创新全貌。问题虽小,“五脏俱全”,从“小问题”做起,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方法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形成,其价值并不比“大问题”小。从小事做起,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做事。总之,定位“小问题”的创新教育,建立企业一线问题库,以地方企业的“小问题”作为载体开展创新教育,符合高职教育的层次,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大志向”引领对高职创新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在育人目标上,“大志向”引领的创新教育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志向,指人们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本文中的“志向”简要来说,即为产业做贡献、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需要播下更多大国工匠的种子,为民族复兴汇聚强大力量。“大志向”引领的创新教育,一方面,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回归,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育人与发展的统一。[4]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然而,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有些脱离的问题仍然存在,人才培养与实际使用相对脱节的情况没有根除。通过建立企业一线问题库,让学生参与其中,关注校外企业,接受校外新事物。从“小问题”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解决“小问题”,而是从企业“小问题”看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到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贡献,积极关注产业企业的广阔世界,由此立下“大志向”。

(二)在培养效果上,为高职学生筑梦赋能、成就自信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超过25%的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5],在经历了中学考试不理想后,加上受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偏见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自信心不足、成就感不强。通过举办创新竞赛、设立大学创新项目、开展创新活动等,为高职学生搭建发现、展示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让学生敢想、敢做、会做、成功,在成功中激发更多的成功。在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备赛过程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汽车集团、柳州市螺蛳粉协会联合举办校级赛,以“企业问题清单”为导向,设立汽车赛道和螺蛳粉赛道,累计参赛项目3800余项,累计参与学生1.5万余人次,60多个项目直接对接企业问题,2个项目进入五菱科技孵化器。

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须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方法,不但在书本中学习,也在实践中学习,这会极大改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向不明确、自信心不够的情况,使其变得更加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黄浩,在校时在博奥创新工作室接揽机械零件设计、出图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毕业后仅4年成功创办公司,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的创业故事。

(三)在内在关系上,创新能力与志向理想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戒子书》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成事者,大多是有大志向的人。立下“大志向”,就是确立报国为家的意愿、志向和目标。创新能力养成,就是努力提高为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等领域提供具有经济、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志向是目标,创新是手段,创新能力养成与志向理想树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只有立下“大志向”,创新才有方向和灯塔,创新能力学习才有动力。要实现“大志向”,必须努力提高各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否则再大的志向也是空中楼阁。

五、结语

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教育,要服务地方产业企业,定位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聚焦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强调在解决企业一线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收获自信。问题解决与否,是衡量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方法的标准,无论是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还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都是创新。反之,如果没有解决问题,哪怕办法再好、理念再先进,还是没有达到创新目标。

此外,把立德树人作为实践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要立大志向。创新教育要与学生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要与学生的职业自信结合起来,把“大志向”作为创新实践的航标,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在社会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志向解决问题创新能力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