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思维研究

2022-03-17陈仕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者整体样本

郭 霞,陈仕伟

(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要求我们在把握全体数据的基础上树立整体思维。毕竟大数据技术能够将一切数据化。因此,大数据技术同样能够将学生的一切行为转化为动态的数据。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树立整体思维,增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数据时代实现了从样本思维到整体思维的根本性变革

思维变革是大数据时代的最深刻变革。海量数据的爆发促使人们运用整体思维来认知这个数据化的世界。大数据时代的整体思维凸显了样本思维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数据时代的样本思维中走出来,树立大数据时代的整体思维,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数据化世界。

(一)小数据时代的样本思维及其局限性

由于科技水平的制约,在小数据时代,人们无法获得认识对象的所有数据,只能采用样本思维,即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获取认知。因此,人们普遍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以便用最少的数据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不可否认,样本思维在小数据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但是,为了能够关注更多的细节而准确地掌握客体,样本思维要求所获取的数据必须具有代表性。正因为如此,样本思维并不完美,因为“抽样的固有缺陷是细节考察,以偏概全的方法难免忽视细节上的差别”[1]。概括起来,样本思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样本选取的规模具有片面性。随机样本的研究方式容易忽略少数的特殊情况,并不能代表全体。二是样本数据的选取标准具有主观性。在样本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受到研究者固有理论和经验的影响,获取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能全面客观地代表客体。三是样本思维的方式具有滞后性。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我们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并不是动态的,导致难以预测其发展动向,认知停滞于当下。

(二)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们必须要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即要超越样本思维而树立起整体思维。因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2]1。大数据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新的思维方式就是: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2]27;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2]45;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2]67。在一切皆可数据化的大数据时代,如果不充分运用整体思维来获取全体数据,我们就只能局限于有限数据、样本思维、部分认识,难以整体地、综合地、多角度地认知研究对象。特别是大数据所带来的思维变革是科学范式由简单性科学走向复杂的反映,其本质上就是复杂性思维[3]。因此,大数据促使人们更加注重事物的整体面貌,进而形成整体思维。

(三)大数据时代整体思维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整体思维就是要求人们在把握对象整体数据的基础上来获得研究对象的完整知识图景。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整体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认识主体必须从整体出发来把握物质世界的现状与趋势。相比于小数据时代的样本思维,大数据时代的整体思维突破了样本思维以偏概全的局限性,强调在获取客体整体数据的基础上获取它的知识图景。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充分运用好大数据技术。一方面,认识主体必须充分运用好大数据技术以实现数据的整体性,进而获得真理性认识。整体思维强调搜集整体数据,从整体数据中认知数据化世界。另一方面,认识主体必须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实现分析结果的客观性。由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获取完整的数据,因此整体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整体数据来研究对象,进而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数据化世界。

二、大数据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整体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整体思维取代样本思维。

(一)树立整体思维是充分运用大数据实施精准思政的必然要求

大数据所提供的整体数据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促进精准思政的实现。毕竟大数据给予精准思政的不只是技术手段上的支撑,更是研究方法与工作思维方面的保障[4]。因此,要实现精准思政就必须接受大数据的整体思维,以促进精准思政的实现。一是整体思维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整体数据,提高精准思政的准确性。二是大数据为精准思政提供了技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掌握学生的整体数据基础上准确地发现问题尤其是细节问题,进而及时对症下药。三是整体思维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把握学生的动态数据,提高精准思政的实时性。四是整体思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前瞻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用数据记录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其工作具有了前瞻性。

(二)树立整体思维是充分贯彻“大思政课”要求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于用之。”[5]从根本上说,“大思政课”要回答的就是如何更加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好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网络等各类教育阵地,以及历史场馆与现实场景、人财物等教学资源,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相互协同的育人格局[6]。可见,“大思政课”的要求与大数据时代的整体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整体数据,就无法真正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相互协同的 “三全育人”格局,即无法真正贯彻“大思政课”要求。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贯彻“大思政课”要求就必须树立整体思维,在全面把握学生整体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三)树立整体思维是充分实现课程思政和进行协同创新的必然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树立整体思维以实现课程思政,进而达到协同创新的效果。“大思政课”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政课教师及其所属机构,而是要求学校各部门协同起来,共同实现立德树人;同时,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这就要求我们将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结合起来,要求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合作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显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树立整体思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

(四)树立整体思维是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必然要求

在小数据时代,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侧重考虑大多数学生而相对地忽视了少数学生,特别是忽视了个别学生。这主要是因为样本思维的落脚点是“大”,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希望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采用“大水漫灌”的教育教学方式,关注的是绝大多数学生。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显然,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要求。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根本性转变。但是,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就必须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整体数据。整体思维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实现这一要求,使其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从而实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三、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整体思维的优势

相比于样本思维,整体思维具有显著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充分意识到整体思维的优越性,将其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能够全面动态地记录学生的思想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大数据能够全面地记录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整体数据信息,进而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有了大数据的帮助,我们不会再将世界看作是一连串我们认为或是自然或是社会现象的事件,我们会意识到世界本质上是由信息构成的[2]125。大数据的量化特征将学生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转化为数据,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全面动态地掌握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能够发挥出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树立起整体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掌握学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前瞻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能够消除样本的被代表性和数据偏差

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注重学生数据的完整性,通过获取的整体数据来全面掌握学生的现状。如此,就能够消除样本的被代表性,避免因片面的数据分析而出现的结果偏差。 大数据分析方法体现的是在学生不完全知情下的真实记录,并将之进行整理和分析,所以这有助于准确了解学生的全部思想动态,推断学生的行为走向,从而确保样本分析的客观性[8]。这就意味着,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的整体数据信息,由于不会受到大数据技术使用者的主观判断影响,从而增强了数据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就此实现对学生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分析。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起整体思维就能够消除样本思维的局限性。

(三)能够更好地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工作

树立整体思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工作。毕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原则构成的丰富而完整的体系,具有整体性特征[9]20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开展工作就必须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整体思维。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利用大数据把握学生的整体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前,我们一直强调:“辩证法和系统科学的‘整体’仍然是抽象的整体,我们很难用数据来表述,更没法进行数学化。”[10]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量化功能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和数据化。

(四)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性

建立在整体数据基础上的整体思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性把握,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性。由于现在“各类课程同思政课程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11]。这就要求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避免“孤岛”和“两张皮”,更不能出现“拆台”,即有些人认为思政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讲政治,非思政课程则是讲知识;思政课教师负责育人,非思政课教师则负责教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果注重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并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演进轨迹,便能实现整体性思维变革[9]203。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协同其他育人主体打好组合拳,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切实树立整体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树立整体思维,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以创造性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促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树立整体思维以促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由于大数据的整体思维强调要用整体数据取代样本数据,利用完整的、精确的数据对学生开展研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体思维视野下分析学生,通过掌握学生的整体数据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尤其是利用可视化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可视化,从而更加直观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学生。

(二)实现工作方法的根本性变革

大数据的整体思维要求在获取学生整体数据基础上揭示样本思维所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大数据将学生复杂的思想转化成了数据,这些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展现了学生完整的思想动态过程,有助于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完整状况,并且从数据的变化中发现异常。因此,这种量化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当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实现工作方法的根本变革,充分运用大数据以树立整体思维。

(三)贯彻好“大思政课”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整体思维有助于结合大数据落实“大思政课”要求。“大思政课”要求强调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各方力量运用好各方资源以实现“三全育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就需要借助大数据充分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精准地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个性发展,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大思政课”的“大”要求坚持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形成一个循序渐进、顺向积累的过程;家庭社会学校网络教育一体化, 形成一个多元协调的育人环境;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效应[12]。可见,大数据的开放性有助于大中小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学校内外的联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真正构建起“大思政课”格局,实现“三全育人”。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共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就需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在掌握学生整体数据的情况下,才能汇聚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的集体力量,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上,高校应重视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增强各部门的整体意识。面对部门分立、功能分割、责任推诿、协作不力等碎片化弊端,整体性主张公私合作的整合,通过纵向层级的整合与横向层级的联合,建构“内网”与“外网”叠加的“整体性网络”[1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整体思维有助于整合各部门力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

猜你喜欢

教育者整体样本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村企共赢的样本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