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历史主动精神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2-03-17叶潇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叶潇阳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一、深刻领悟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

历史主动精神曾多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与著作中,其作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成功道路的宝贵精神品格,囊括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其在内涵上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使命。只有深刻领悟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才能掌握其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成功道路上的取胜之匙。

(一)历史主动精神是唯物史观基本要求的深刻体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的本质做过这样的阐述:“……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历史的进程并不像范畴那样死板绝对”[3]。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本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历史发展具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其动力是人的不断变革和革命的实践活动。在党的百年奋斗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扛起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旗,以主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觉性和能动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推动了历史发展动力的革命性实践,最终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才创造了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4]。实现了百年奋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

(二)历史主动精神是无产阶级先进性和革命性的深刻体现

马克思在1871年4月12日称赞巴黎工人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5]这是马克思对于在法兰西内战中勇敢发动革命的无产阶级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主动精神的高度赞扬,并肯定了其革命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一经成立就投身于中国的革命浪潮中,并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此后更是在历史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和革命性,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深刻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同时,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同样体现在他们对历史的创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6]

因此,要深刻领会历史主动精神所蕴含的无产阶级革命性和先进性,不断推进新的历史变革。

二、全面汲取历史主动精神的宝贵精华

历史并不仅仅继承和延续以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赓续和发展此前涵养的精神财富[7]。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8]。我们要从历史中去探索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并从中汲取历史主动精神的宝贵精华,将其深深融入血脉之中,真正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

(一)尊重历史规律

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在尊重历史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对社会进行改造,才能赢得历史发展的主动权。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尊重历史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史中,始终把握历史演变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实践活动,才得以赢得了历史主动,取得了巨大发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对国内外新形势的认识,立足“两个大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战略、新思想和新理念,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其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充分尊重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赢得了新时代的历史发展主动权。

(二)尊重人民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主要核心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做过这样的阐释:“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9]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主体决定性作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10]。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成为参与发展全过程的主体和根本受益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的就是让全党始终牢牢铭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扎根在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将尊重人民主体作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才能建立起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在时代的变革中始终掌握发展方向的主动。

(三)保持清醒和自觉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区别就是勇于自我革命以保持清醒自觉。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在预见到全党即将面临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攻击的危险后对全党发出警示,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以及“赶考”之说,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的深厚忧患意识以及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向中国人民交出来一份优异的答卷,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赶考之路”上始终保持着清醒自觉,始终坚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毅力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发现和承认错误,并敢于纠正错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仍将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保持着清醒和自觉,始终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主动。

(四)保持未雨绸缪

“我们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政党都比不上的,它最有觉悟,最有预见,能够看清前途”[11]397。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善于预见未来和未雨绸缪的本领。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开始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任务的思考,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论》的写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毛泽东同志在写作《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革命阶段的预想和思考,才有了后来新中国的诞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判断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重大论断,并且为了应对可能发生了新变化,提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新的战略理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未雨绸缪的预见能力[11]397。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秉持了这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精神,才能始终保持着对一切工作的主动。

三、在迎接党的二十大中掌握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顺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所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因此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主动,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掌握政治主动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做了全面的总结与概括,其中位于十条历史经验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对百年奋斗史回顾、思考和分析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历史规律,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就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不惧牺牲,敢于斗争,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换句话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更没有现在所取得的百年伟大成就。因此,党的领导是国家的命脉和根本所在,要全面加强党在各个领域工作的领导,确保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掌握政治上的主动。

一方面,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所蕴含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符合马克思“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的基本观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思想具有决定性意义,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领袖,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历史承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不仅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新时代的民心所向。

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本领。一是要时刻站稳人民立场,稳固党的执政根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4]人民的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也是党执政的根本,全面从严治党要时刻记住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二是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将党内监督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工作,保证一切工作的纯洁性和有效性。

(二)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掌握思想主动性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走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12]这表明科学的理论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前提,也是一切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础。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国改革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特点,迫切需要一个创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新时代党的各项事业发展,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取得怎样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指导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开展,帮助党在各个工作领域找到了理论遵循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是经过新时代伟大革命实践检验过的科学正确的理论。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时,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到思想上的主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相结合,用不断创新的理论去指导不断更新的实践。

(三)坚持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掌握行动主动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不管是掌握政治上主动还是掌握思想上的主动,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付诸实际行动,把各个领域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掌握行动上的主动。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一是要胸怀“两个大局”观,深刻意识到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项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要在工作中坚定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工作中做到对大局把握和对细节把握的辩证统一,以“钉钉子精神”做到行动主动。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让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在各地落到实处。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党中央经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而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具有宏观普适性的“顶层设计”,但由于各项工作的性质、内容和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工作的具体实际,有差异化和针对性地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三是要把工作的评判标准放到群众的满意度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3]因此,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评判还是要回到“人民满不满意”这个落脚点上面来。

只有稳扎稳打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奠定良好的工作基调,才能保证一切安排的顺利进行,才能做到行动上的主动,做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