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重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肥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

2022-03-17贾安东李小宇庞润弘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民农村

贾安东,贾 恒,李小宇,庞润弘

(1.中共肥城市委地方党史研究中心,山东 泰安 271600;2.浦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 济南 250000;3.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4.青岛理工大学,青岛 费县 2734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建设目标任务,是加强“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和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按照新农村建设决议所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面貌·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3-17(2).。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上看,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不仅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一个关键措施,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就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②彭京宜,傅治平,刘剑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在农村较大规模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增加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的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农村的贫富差距,更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上下功夫。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政府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造成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方面差距较大。近年来,为了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重点着眼于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新公路(或拓宽公路)、地铁、大广场等等。但是,在农村,由于资金和建设水平有限等原因,致使县乡公路和道路建设质量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近几年,农村的运输业发展迅速,基本上已经机械化,繁忙且过多的施压,使县乡公路和道路不堪重负,日趋残坏。同时,农村的垃圾、污水处理问题也不尽如人意。在全国来说,现在农村还有6000 多万人饮用水不达标。

我们的国家一方面存在着可耕地日趋减少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农民住宅用地规划不尽合理的现象。据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统计,1993~2002 年,村镇人均建设用地从147.8 平方米增加到167.7 平方米,增长13.5%。2002 年全国村镇建设用地16.71 万平方公里,是城市建设用地的4.6 倍。据国土资源部核算,对宅基地进行规划整理可以增加耕地50%。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农村宅基地、村镇建设统一规划,逐步对农村宅基地进行“腾、挪、搬、建”整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还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欠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二是国家调整行业结构,扩大内需的需要。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水泥生产能力很大,水泥的总产量已占世界的50%,但生产能力还有30%至40%没有发挥出来。同时,电力、钢铁生产能力也存有较大的余量。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密集,基本劳动力资源过剩。若不调整产能过剩行业结构,会造成国民经济动荡,并影响社会的安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投资方向和结构的调整,关系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开拓农资市场;关系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关系到拓宽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三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据统计,现在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已近3∶ 1,存在着较大的社会安全风险。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发展,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减小社会安全风险。如韩国从20 世纪70 年代推行新农村建设后,城乡经济同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同步增长,2004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4000 美元,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达到1∶ 0.94。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遂民心趋民愿工作

工作的好坏都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同样应交予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来决定。据调查,我国8 亿多农民向往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应该是:上得起学(孩子有书读)、治得起病(医保制度健全)、养得起老(老人有人管)、走得好路(村村通油路)、吃得上水(饮用自来水)、挣得着钱(就业路子广)、睡得好觉(社会治安好)、观得好景(环境优美)、做得到主(农民说了算)、学着到艺(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上得到“网”(信息通畅快捷);看得到戏(有丰富的文娱生活)。从以上顺口溜“十二个得”的解读,就不难发现,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大农民的一大愿景。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新农村”应该包括5 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而这正好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

综上所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是符合广大农民迫切愿望的工作,是适应国民经济迫切要求的工作。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城市。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扭转,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加快经济发展,国家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加强建设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 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国家的经济条件到了可以支持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政府不仅可以不从农民那里收取税费,而且可以拿出钱来支持农村的发展了。因此,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大力气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城乡经济社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主动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加强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和对农民群众的服务,使城乡发展进入一个和谐状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个重要论断,为我们制定“三农”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振兴计划,就是对新农村建设再建设的理论。

事实上,纵览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村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工业反哺农业的结果。例如韩国,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工农业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失衡,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业后继无人,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为此,韩国政府自1970 年开始发起“新村运动”。从“新村运动”开始到1980 年的10 年间,政府投资总额达到了27571 亿韩元。韩国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涉及农村各个领域,包括农村住房、公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韩国政府大量投资扶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城乡差距缩小到最低程度。

借鉴发达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及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也能够探索出一条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按照我国目前的工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讲,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难。有专家指出,把农村基础设施搞好,即全国农村用上自来水,推广沼气,道路硬化,大概需要4 万亿元。如果我们每年拿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10%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连续投入几年就能投入过万亿元,这期间,地方上的投入,农民自己的投劳、投资,到2025 年,就很有希望完成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愿景。

全国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已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已取得重要进展。随着乡村振兴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到2050 年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也一定会实现。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途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通信、电力、计划、财政、扶贫开发、教育、文化、卫生等众多部门,涉及规划编制,可行性研究与论证、项目安排与衔接、项目资金争取、配套筹措、项目实施及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准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保障建设资金投入,用好用活机制。

(一)找准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着重解决水、电、路、排污等问题。首先,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状况,把农村道路硬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已进行了乡村公路建设的地方,可进一步提高农村道路建筑水平。如山东省肥城市从1994 年就实施了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的“四通”工程,近几年,市政府又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了乡镇、村级公路建设。现在,全市公路已向自然村延伸,真正实现了“村村通”。为了提高道路建筑水平,肥城市还进一步完善了乡村分级养护管理体制,确保农村公路“畅、洁、美”。结合“新农村”建设,肥城市又统筹规划,加快村镇道路改造建设。2008 年肥城市所有行政村主干道全部硬化;2010 年50%以上的村内巷道实现硬化。2020 年实行提高通车线路和站点密度等措施,大力改善了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其次,加快实现安全用水工程。坚持因村制宜,多种形式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社会化饮水、村村联网供水等方法解决农民的安全用水问题。第三,加强环境整治。农村卫生方面要实行人畜分离,解决垃圾、污水处理问题。在适合搞沼气或使用“秸秆气化”的地方,尽量普及沼气。肥城市的做法是,重点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现象,积极开展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活动,进行改水、改厕、改灶。乡镇专门成立了卫生管理组织、清洁队伍,配套了垃圾清运车,各乡镇分别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垃圾池,路路(村内)有垃圾箱,达到了“户装、村清、集中处理、日产日清”的要求。第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管好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网络的基础上,实施农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第五,根据各地实际,进行村镇建设“改造”,积极加快小城镇建设,稳妥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使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向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发展好的中心村或新型社区聚集①中共肥城市委、肥城市人民政府.肥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材料[Z].2006.。如肥城市新城办事处巧山村,通过旧村改造拆迁和新村建设,先后硬化路面共计12000 多米,铺设自来水管3000 多米,栽植多种花草绿化带6000 多平方米,架设高、低压电线路3 公里,建起了6 幢小康楼、16 幢公寓,村民分别住上了楼房和公寓房,全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36 平方米,村容村貌大变,人们的道德建设也日新月异。该村先后被上级单位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②张 民.桃乡明珠[J].泰安日报·泰山画刊,2006-3-15.。

(二)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各地各部门要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调整工作思路,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肥城市的做法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逐步建立市乡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市财政确保“三个持续增加”,其中之一是,持续增加在农村水利、乡村道路、生态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按照“资金使用方向不变、渠道不变、管理形式不变”的原则,对支农资金统一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向、集约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市乡财政对农民改厕、改灶等方面进行资金补贴,并直补到户。同时,积极运用贴息、补贴等方法作为经济杠杆,撬动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投向农民,集聚多方力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建设进程。此外,也可以招商引资的方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三)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积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同时,切实加强与本系统上下部门之间、同级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市县乡村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整体联动、互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强化管理措施,特别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管理责任要明确到单位,落实到人。建立健全各项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解决好“重建轻管”的问题。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在政府投入的带动下,主要依靠农民自己投工、投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机制。20 世纪70 年代韩国新村建设中有一个机制——奖勤罚懒,通过政府投入带动农民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政府确立了20 类项目,包括屋顶改造、水井加盖、道路硬化、建自来水、建会所等等,村民讨论选择最急需的项目,并选举一个新村建设指导者,项目由村里报到镇里,镇里报到县里,县里同意了,政府发水泥、钢筋支持,由政府给农民配套实施。项目做完以后,请中介机构、研修所评估,干得好的加倍给予钢筋、水泥奖励,干得不好的,第2 年就取消基建资格。在这一点上,韩国的做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

四、结语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有利于农副特色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国际市场,是扩大乡村特色产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大循环,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凝聚乡村党组织号召力,实现乡村经济振兴与政治振兴的关键举措;是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扩大城乡交流,活跃乡村文化氛围,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关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办法,是实现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