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创新探讨①
——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
2022-03-17倪姗
倪 姗
(闽江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1021)
当前,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被视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第二课堂在构建实践育人的教学运行机制中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十分强调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如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作用,与高校教学实践和专业需求相结合是当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一、第二课堂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双创”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第二课堂是高校“双创”教育的实践载体
第二课堂是在高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的课外活动。它的主要形式是以实践与创新为中心的平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又提供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必要场所和外部环境,还能够展现和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课余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塑造一种积极向上、创新创业的合力,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事业观和创业观。因此,第二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也为双创教育提供了实践载体。
(二)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
第一课堂的主要作用是让大学生进行专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而第二课堂由于形式灵活多样,受时空限制较少,能够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其专业学习要求学生要在实践中将课堂讲授的理论与社会经济、生产管理等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具体的形式上,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假期实践、创新创业大赛、文艺活动、学科竞赛、创业基地项目、专业实习实训等。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将第一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从中获取了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实践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第二课堂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2010年5月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指出,“比广博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有能力去接受知识,运用知识重新评估已有的结论并得出新的结论。”工商管理类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重在从商业模式、财务供应链管理、区域经济特色、创业团队管理等角度进行创新思考和规划创业实践。”通过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检验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了学生创业动机,这在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创业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第二课堂建设在工商管理类大学生 “双创”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第一课堂内容衔接不够紧密
目前的第二课堂内容并没有纳入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二课堂与专业的融合度不高,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与“双创”类课程出现了分化。由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缺乏有效衔接,内容设置上没有与专业方向对接,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与工商管理类专业自身所学知识的结合程度不高,对于学生专业专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
(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限
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与评价方式比较滞后,没有专业的建设规划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虽然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基本以课堂讲授、参加“双创”比赛或者依托团委学生社团开展校内活动为主,组织形式上缺乏应有的多样性;其次,第二课堂的实施效果主要以主观评价作为成绩评定标准,注重结果导向,对学生在第二课堂参与的过程表现缺乏有效的衡量机制,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导向容易影响学生全过程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度不足
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中,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不高,专业教师担任第二课堂教师的比例较低,由于机构设置、课时安排和工作冲突等原因存在着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第二课堂学习信息,或者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定期指导交流等问题。
三、构建“四位一体”为主体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第二课堂教育模式,提升第二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双创”背景下第二课堂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和学生知识技能具体要求,急需建设有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构建专业第二课堂、教师科研项目驱动、校内外实践基地支撑、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四位一体”“双创”实践教育体系。
1.构建专业第二课堂模式。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融合,在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中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和课时,将实践教学场所拓展到专业相关企业、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各类产业园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设置应做到目标一致、内容交叉、形式互补、时间协调”,使之成为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第二课堂中,可以推行基于创新创业任务驱动、模拟情境之下的“EBL(Enterprise- Based learning)”课堂教学模式,将SYB、KAB 等创业培训课程带入课堂。还可以引入更多适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学科竞赛种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相融合,可以促使工商管理类专业整体实践教学体系向开放、灵活和柔性转变。
2.将学生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深入融合。通过项目融合,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空间,以项目驱动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融入专业实践,提前适应社会需求,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学生的参与可以提高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效率,也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而高效的教师辅导制度,更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及创新创业比赛。在项目驱动过程中,还可以推行专业老师与双创老师身份融合工作,为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的同学配备固定的专业老师,将专业教师指导双创实践作为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体系的考核指标。
3.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实践平台。在鼓励在校学生积极进行双创实践的同时,主动引进校外优质资源项目,吸纳社会有相关专业需求企业以项目方式入驻校园孵化园,聘请企业导师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操能力。实践平台、指导教师、社会资源都可以对学生持续提供专业知识和资金的帮助,使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得以持续发展,并在上学期间就有机会孵化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工商管理类专业现有的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外专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产业学院作用,积极开展产学合作、校企共建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产学合作育人平台及项目的建设。
4. 将多元评价体系引入第二课堂教学评价。改变传统以主观考评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建设一套涵盖课堂讨论、平时训练、阶段性成果呈现、参赛获奖情况等在内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根据高校学科专业特点设置与专业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过程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原则,打破以往唯奖项论、唯结果论的评价方式,力求通过系统指标全面评价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态度及素质能力提升的评估,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建立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的动态化机制,根据专业发展要求与课程评价结果的排名,适当增加适合工商管理类专业需求的课程,同时对于评价度持续较低的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建立课程退出机制。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四位一体”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当中的四个组成部分各具特色,互相支撑,形成了以专业第二课堂为抓手,以项目融合促进为载体,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平台,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支撑的教学系统,从而促进第二课堂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提升了学生与教师的参与效益。通过“四位一体”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第二课堂的活动在内容上形成了多样的溢出效应。多元教学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第二课堂的吸引力有效增强。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课堂活动带来的激励效用,进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延伸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更好地激发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的积极性。“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互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教育的真谛。
2. 有助于加强第二课堂与专业的深度融合。专业第二课堂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第二课堂与相关专业的联系。将专业化引入第二课堂,从课程模块设计、内容组合到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与教学手段设计,都与相关专业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紧密结合,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实践中。
3.可以提高高校专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参与校内外实践基地活动和企业优质项目等活动,学生在就学期间就可以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探索与实践,明确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每一次课堂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开展第二课堂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一直都在持续,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建设是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构建专业第二课堂、教师科研项目驱动、校内外实践基地支撑、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四位一体”“双创”实践教育体系可以使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