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落实语文要素的小说教学探究

2022-03-17严达群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小说文本

文∣严达群

小说具有故事情节构思精巧、人物形象丰富饱满、语言表达生动等特点,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呈现的价值取向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小说文本教学就是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对语文要素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这一主线,谈一谈笔者的实践体会与研究心得。

一、了解编者意图,增强文体意识

小说中集聚着丰富的语文要素,因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前者是阅读训练要素,后者是写作训练要素。但是,无论是阅读训练还是写作训练,都必须以“感受人物形象”为主线。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感受,就无法学习人物品质,更谈不上创编故事展现人物形象。

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桥》《穷人》《在柏林》三篇小说。这三篇小说篇幅较短,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为此,教师应将“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贯穿本单元教学的始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至关重要,在小说中环境描写和情节推进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以“读”为基础,“关注”为路径,“感受”为目的,带领学生赏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情节描写,让学生在这过程中用心去关注、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精准地感悟人物形象及人物的品格。

二、彰显主体意识,落实教学目标

与以前其他版本教材不同,部编版教材蕴含着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并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则在其中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例如,《桥》篇幅虽短,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音乐、图片、视频,用富有感染力、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的内在关联,深入领会故事情节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重大意义,深刻感悟在特定环境下主人公表现出来的伟大形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悲痛中领悟课文中的“桥”是一座跨越死亡、融党性与人性的光辉于一体的生命之桥。最后,教师可播放官兵在抗洪救灾中用肩膀筑起一座人桥的新闻视频,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方式,既达到了对语文课堂的节奏把控,又实现了语文要素的“软着陆”。

三、聚集关键词句,领悟言语精妙

好的小说,其语言文字一般都十分精妙。教师在小说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关注故事情节的设置,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又要回归语言本身,带领学生探究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深层意义,品味抽象描写,领悟作者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之处。在此基础上,还要着重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记录所见、所闻、所想。

(一)关注情节设置的节奏

《桥》这篇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单刀直入、刀刀入骨,此外,作者对情节的刻画与塑造也十分到位。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不断地制造冲突与悬念,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例如,“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老汉吼道……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老汉的“揪”“推”这一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感悟这两个动作描写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揪”写出村干部老汉的铁面无私;“推”写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了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五天以后……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这一结局的呈现,让读者潸然泪下。作者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去渲染情感,而是秉持着客观冷静的立场去叙述事实,展现故事的起承转合。

(二)品味细节描写的绝妙

在教学《在柏林》这一课时,为让小说人物形象“立”起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然后,以感受人物形象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关注情节,引导学生从老妇人、老兵、两个小姑娘身上挖掘出暗含的关键信息,体会作者为下文写老兵夫妇的遭遇埋下伏笔。最后,聚焦小说结尾,带领学生感受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比如,让学生将车厢中老兵、老妇人、两个小姑娘的想法写出来,加强语用能力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三)品味语言表达的内涵

还是以《桥》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课文中简短的话和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小说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教师可让学生体会“他像一座山”这句话,并让学生根据理解进行仿写。比如,可仿写成:他是一座人民群众的靠山,他更是一座伟岸的父爱之山。通过原句与改写句子的对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领悟文中独特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发现语言背后蕴含的深意。

四、选准练笔训练点,在写中领悟运用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为此,在开展小说教学时,要加强习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其语言表达、布局谋篇、写作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文范例,寻找合适的训练点,促进学生既得“意”又得“言”,最终达到“以读带写”的目的。

(一)让想象在文章留白处起飞

文章的留白处是指作者隐藏一些想法和意图,不写出来,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在教学时,教师应先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留白处,然后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题,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想象力。比如,《穷人》记述了渔夫、桑娜这对善良夫妻对邻居西蒙一家一直心怀同情、倍加照顾,在西蒙去世之后,又主动承担了他的两个孩子的抚养责任。这使夫妻俩本来就穷困的生活再添重担。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此时此刻,你是否为渔夫、桑娜一家往后的日子将怎么过感到无比的忧虑?请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的情节。这一抓住文本留白处拓展练笔的做法,既给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又可以通过随文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二)让个性在文章矛盾处释放出来

在品读、精读、细读课文过程中,读者往往会发现有些文章的句子前后表述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看似相互矛盾,其实大有深意与寓意的语句,使之成为小练笔的“一道风景”。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本思想,领悟文本意境中的情感世界,理解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再让学生进行练笔。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又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在练笔表达过程中充分释放。例如,教师讲到《穷人》一课“……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时,可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想、怎么做?为什么?然后要求学生将答案写出来。随文练笔最大的特点是要立足文本、吃透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巧妙地找准练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有效地开拓出一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之路。

(三)让语言在文章精彩处鲜活起来

文章精彩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创作,是作者写作技巧运用到极致的体现。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章作者对词语的锤炼,对句子的匠心选用和对写作技巧的绝妙运用,并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结合文本写一些句子和小段落,让作文语言鲜活起来、富有文采。例如,《桥》这篇课文为增强老支书光辉形象的表现力,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让学生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理等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后,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学会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为提高学生练笔实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情景、搭建支架,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进行写作,使语言表达鲜活、灵动起来。

五、结语

小说是最接地气、最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之一。教师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两个维度,立足“语文要素”的引领作用,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小说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教学过程既展现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特魅力和教学价值,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小说文本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