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 证书和需求导向的专业建设研究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2022-03-17蔡泽凡王丽杨余志鹏李丽丽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证书毕业生

蔡泽凡,王丽杨,余志鹏,邓 霞,李丽丽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1 1+X 证书制度的背景、内涵

1.1 背景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 1+X 证书)的基础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简称双证)。1993 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在职业院校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双证制度在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作用[2-3]。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的进步以及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双证制度逐渐出现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出现了诸多弊端[4-5]。如职业资格证书的更新周期过长,覆盖面广度不够,其专业技能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求,即使通过了双证,但是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是不足,双证融通难度越来越大等等问题,双证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国家从2014年开始大幅度核减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截止至2019 年1 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只保留了139 项国家职业资格。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急需发展一种新的制度来支撑现代化的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应运而生[2-3]。

2019 年1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明确提出从当年开始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6]。同年4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紧锣密鼓地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简称《方案》),拉开了贯彻职教20 条的序幕[7]。为落实《方案》,教育部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自主申报、专家评选的方式筛选了一系列的X 证书。至今为止,共通过了4 批X 证书,第一批有6 个试点证书,第二批有10 个证书,第三批有76 个证书,第四批有379 个证书,呈逐批增加的态势,4 批共累计471 个证书,1+X 证书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未来将建设更多批次的证书。

1.2 内涵

在1+X 证书制度中,1 是指学历证书,它决定了某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了学校对毕业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X 则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涵盖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反映了一位合格职业人员的综合能力。1 是根基,X 是1 的补充、强化、拓展,X是动态变化的,它的具体内容可以随着经济、科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当X 证书和行业产业不相适应时,可以及时的补充并更新其内容。每个X 证书均包含初、中、高三个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某个等级进行考核。一般来说,中职学生比较适合选择初级、中级,而高职学生则三个等级均可选择。X 证书不是学生毕业的硬性条件,但是拥有X证书将使他们在职场中更受行业企业的青睐。学生也不需要逐级报考,只要能力足够好,他们可以直接报考高级。在X 证书方面,学生可以结合职业规划、专业水平、兴趣特长以及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等级的X 证书。

在出现1+X 证书制度之后,各个职业院校面临着是否继续实行双证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两者的异同。

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级别,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对应五级到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准入性质,即从业者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合法地进入某个行业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如从事教学工作必须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设置和颁证,而X 证书则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统筹指导和监督管理下,由公开招募的第三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证书标准开发、考核、颁证,由学校负责具体实施的,X 证书实现了教考分离,并且有行业企业的直接参与,体现了它的优越性。由此可见X 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性质不同、划分的等级不同、开发主体不同、发证部门也不同。但两者也不是截然不同,它们互相也是有联系的,它们都是提升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它们如同学历证书的两翼,共同构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新模式。职业资格证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X 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并存,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需求决定在推进1+X 证书制度时决定是否保留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一些新兴的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则建议直接推进X 证书的建设,并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2-3]。

2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策略

1)建立试点领导小组。

第三方评价组织是1+X 证书标准制定、考核、发证的主体,院校则是试点的实施主体。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设备设施、制度机制等方面都面临着变革,仅依靠专业无法改变现状,需要院校做好顶层设计,给试点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因此有些X 证书的评价组织明确要求试点院校的负责人必须是副校长以上,如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就有这种要求。随着X 证书的铺开,每个院校建设的X 证书逐步增加,为了顺利推进X证书的试点工作,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领导和协调小组,包括校级主管领导、教务处、财务处、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等相关人员,负责X 证书相关培训评价机构对接,制定学校1+X 证书整体实施方案(包括经费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师生培训等),负责指导二级学院X 证书试点申报、考核点的建设和运行等工作[3]。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好的制度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如果缺乏人才,制度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地,人才是关键的制约因素。1+X 证书制度作为崭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它的实现需要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技能、多元化的双师型队伍[9-10]。

首先,加强并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2]。一方面,把能胜任X 证书培训任务的老师直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鼓励老师参与X 证书的建设,丰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建设。另一方面,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作为X 证书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升X 证书的培养质量,提高通过率。

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X 证书培训师、考核师、考务员的培训。X 证书的实施主体是院校,按照X 证书的制度,院校想成为X 证书考核点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考核师和考务员,而要进行学生的培训则必须有相应数量的培训师。因此,院校应该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专业教师参与X 证书的师资培训,多方位提升教师X 证书实施的能力。

3)书证融通是证书制度实施的必经之路。

在1+X 证书制度中,1 是根本,具有普适性,X则具有职业性,可视为是1 的强化与检验的手段,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学校要从当地产业的需求出发,结合《职业大典》和《高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简称《教学标准》)[11],确定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进而选取合适的X 证书,确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领域,并分析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确立毕业生能力模型。根据毕业生能力模型,确定所需要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将技能点和知识点准确地解构到专业核心课程中,并确定各核心课程所需的最少课时,然后以模块化的方法,确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这样做的好处是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包括了1 和X 的内容,避免了1 的培养和X 的培养两张皮,真正做到书证融通[3,7]。

3 基于1+X 证书和需求导向的专业建设

需求导向的内涵是指学校或者企业根据经济社会、行业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培养方案,使学员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行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企业创造效益[12]。

X 证书是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市场需求的产物,它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目标具有很好的需求导向,学校基于1+X 证书和需求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将使毕业生适应行业产业的需求,提高专业对口率。

1)找准专业岗位群。

随着国家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越来越多,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大约有6 000 家企业使用了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换人时代,一线的装配工人在减少,但是制造、应用、运维机器人的人员在增加,目前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比较大,达5 000 人左右。欠缺的人才主要集中在运维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现场编程和机器人生产线开发人员,预计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未来3~5 年有望达到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要求的是综合型的人才,要求既懂得机械又懂得电气,既会编程又懂工艺。从企业招聘要求可见,操作机器人的技术人员,是目前企业中最缺的技术工人。

顺德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主要从事产业链中的三个环节:机器人本体生产、系统集成、应用行业的服务推广,后2 者的企业居多。针对顺德特有的制造业集群,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主迫切需要面向产线升级,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运维人员的需求最为迫切。

从当地产业的需求出发,结合《教学标准》中设定的职业确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为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

2)对标职业,选取X 证书。

至今为止,国家通过了4 批X 证书,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直接相关的X 证书共有5 个。对照本专业选定的职业和5 个X 证书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取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标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这2 个X 证书作为本专业拟建设的证书,并用于确定毕业生所需的主要工作任务,构建毕业生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主要工作任务

3)将技能点和知识点解构到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毕业生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技能点和知识点,将技能点和知识点准确地解构到专业核心课程中,从而确定各核心课程所需的最少课时。以工业机器人系统参数设定、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3 个工作任务为例,其能力培养矩阵分别如表2、3、4 所列。能力矩阵各要素的确定最好由专业老师和行企业资深工程师共同确定,以确保其准确性。

表2 工业机器人系统参数设定任务能力培养矩阵

表3 工业机器人操作任务能力培养矩阵

续表

表4 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任务能力培养矩阵

续表

4)确定核心课程及其学时。

通过构建各个主要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矩阵可以得到专业核心课,总学时一般为300~500 学时。由于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能会要求相同的技能和知识点,在确定学时时注意不要重复计算。专业核心课程如表5 所列,共有11 门核心课程,总学时为432。然后再根据能力培养矩阵以模块化的方法确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表5 专业核心课程

4 结论

现代化职业教育已经从供方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的模式,双证制度逐渐出现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1+X 证书制度应运而生,学校推进1+X 证书建设势在必行,双证制度与1+X 证书制度将在一段时期内并存。

职业教育的最终输出是学生,而学生培养的落脚点是专业建设。本文介绍的方法,为专业建设提供了一种范式和通用的途径。首先从当地产业的需求出发,结合《职业大典》和《教学标准》,确定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进而选取合适的X 证书,确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领域,然后再确定各个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矩阵,最后再根据矩阵,确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此途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包括了1 和X 的内容,避免了1 的培养和X 的培养两张皮,真正做到书证融通,提升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证书毕业生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收录证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