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3-17文耀荣赖庆奎许忠俊
文耀荣,赖庆奎,许忠俊
(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科学论断,表明中国经济将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1]。换言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鲜明特征。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学界已从其基本特征、理论内涵、判断标准、支撑要素、发展问题、评价体系、实现路径等层面逐一剖析[2-8]。随后,任保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的总量与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8]。
通过构建测度体系综合评价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张跃胜等认为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客观、可行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实现引导和促进城市长效高质量建设发展的目的[9]。那么高质量发展应从哪些维度进行评价?众多学者为此展开深入研究,如涂建军等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0],万广华等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1],魏敏等从经济结构优化、人民生活幸福、动力机制转变、开放稳定共享、生态环境和谐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12],李金昌等从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6],王鹏等从经济效益、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环境、绿色生态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3],黄敏等从收入、健康、教育、民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六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14],徐银良等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保障六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5]。由此可知,大多数学者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兼备包容多元特征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学界研究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长江经济带、京津冀、成渝等区域。如卢丽文等和谢尚等运用动态因子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未取得实质进展,同时城市群间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城市空间集聚效应无本质提升[16-17]。郑瑞坤等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高质量发展差异显著,呈现“中上游弱、下游强”特征[18]。白柠瑞等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陷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困境[19]。黄庆华等指出可通过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竞争激励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解决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性问题[20]。李磊等和许永兵等运用指标指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研究表明城市群的网络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间经济发展质量差距呈缩小态势,相关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特征[21-22]。涂建军等运用分形计量模型、修正引力模型、熵值法对成渝城市群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尚未形成大—中—小城市梯度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10]。与此同时,毛艳和侯祥鹏通过熵权TOPSIS 法实证研究国内众多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具体表现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珠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川渝城市群[23-24]。在此基础上,吴志军等研究表明国内高质量发展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25]。刘修岩等研究表明国内城市群综合一体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中部地区的城市群综合一体化水平最高[26]。
综上所述,学界就如何评价国内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却鲜有研究通过构建测度体系的方式对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进行量化表征研究。对此,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同时,在借鉴涂建军等[10]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之处:(1)考虑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教育服务质量、工业产销衔接夯实因素;(2)识别影响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概述各城市受何种因素影响较大。相较于前人研究而言,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在于:(1)探讨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教育服务质量、工业产销衔接夯实三个因素对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通过GeoDa 软件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方法从空间技术层面剖析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3)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识别影响各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期在日后相关研究中实现类似问题研究方法简单化。
1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高的三大区域之一,其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 个城市共同构成。截至2019 年底,珠三角城市群年末常住总人口6 446.89 万人,占全省55.96%;GDP 总量达86 899.05 亿元,占全省80.71%[27]。珠三角城市群不仅是国内强劲的经济活跃增长极,还是广东省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与主引擎。
1.2 研究方法
1)TOPSIS 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简称TOPSIS 法)是一种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的评价方法,其本质是通过计算每个方案到理想方案的相对贴近程度来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并选择最优方案[28]。该研究方法不仅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还能客观反映各个方案间的差距,且对样本数据无特殊要求。
2)空间自相关方法。
空间自相关方法是一种比较观测值的相似性和它们空间位置间的相似性方法[29]。该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探测一些变量的空间关联性与集聚现象,有全域测度和局域测度两种方法。
3)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行为因子序列的微观或宏观几何接近,以分析和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测度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30]。该研究方法本质是通过判断比较数据到曲线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若曲线接近代表相应序列间的关联度大,反之小。
1.3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2016-2020)[31]、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众网][32]。囿于统计年鉴并未公布2019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数据,故以该部分指标2016—2018 年统计数据的均值代替。其中指标数据“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是向广东省民政厅相关部门申请数据公开所获得。需注意的是,文中实证分析之所以起于2016 而终于2019 年,是因为广东省自2016 年起已调整指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统计口径,各市指标测算会因口径变更产生偏差。为保持数据客观一致性,则选用2016-201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后续分析。
2 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33]。那城市该当如何展现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概而论之,一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经济产出效率优、产业结构布局稳、人民生活富裕、教育服务质量佳、工业产销衔接稳、社会保障充分、科技创新能力强、对外开放效益高、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优、生活污水及垃圾治理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好等基本特征,也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相互交融且持续发展的最优状态。本文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维度构建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珠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值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质,也是实现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必要空间。其涵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依次代表某一地区的经济产出效率、第三产业结构效益、人民生活富裕。
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存在基础。其涵盖教育教育经费、工业产品销售率、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等指标,依次代表某一地区的教育服务质量、工业产销衔接夯实、社会保障充分、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效益、高技术产业发展、老有所养。
生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供应,也是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厚度。其涵盖某一地区的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依次代表某一地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生态绿化建设成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2.2 基于TOPSIS 法的评价方法[28]
1)运用向量规划化方法求得规范决策矩阵。
设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决策矩阵A=(aij)m×n,规范化决策矩阵为B=(bij)m×n。
2)构成加权规范矩阵。
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3)确定正理想解C*和负理想解C0。
设正理想解C*的第j个属性值为c*j,负理想解C0的第j个属性值为c0j,则
正理想解:
负理想解:
4)计算各方案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
与正理想解的距离:
与负理想解的距离:
对比单独模型设计值:剪力:4242kN弯矩为796879.34kNm,弯矩数值的结果要比最大的设计值偏大,剪力会偏大。
5)计算各方案的排序指标值(综合评价指数),并由大及小依次排序。
2.3 基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的评价方法
2.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方法
1)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参考数列:
比较数列:
2)求两级最大差和两级最小差。
两级最大差:
两级最小差:
3)求关联系数ξi(k)。
4)求关联度γi。
3 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结果分析
经式(1~7)测算出2016—2019 年珠三角9 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见表2),并以此为基础借助ArcGIS10.6 运用Jenks 分类将珠三角城市群统一归类成低、较低、中等、较高、高等5 个不同等级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如表3 所示。
表3 2016—2019 年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等级的取值范围
1)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一超两强三心”发展格局。
由表2 得知,深圳、广州、东莞三市的高发展质量指数一直占据前三,故将深圳市视为“超级城市”,广州市和东莞市视为“发展强市”。同理,佛山、珠海、惠州等市均属于中等质量发展区域,它们是推动粤东、粤北、粤西等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点,遂将它们三者定位成副核心城市。简而言之,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一超两强三心”发展格局。
表2 2016—2019 年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及等级排序
2)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处于波动变化态势。
由表2 得知,在2016—2019 四年间,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7 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面临下行风险,即广州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421 7 下降至0.390 9;珠海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134 6 下降至0.122 7;佛山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207 3 下降至0.141 5;惠州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143 3 下降至0.110 6;中山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085 0 下降至0.083 7;江门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065 5 下降至0.048 2;肇庆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037 5 下降至0.010 0。反之,深圳市和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却呈现上升趋势,即深圳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838 5 上涨至0.880 9,东莞市高发展质量指数由原先0.242 0 上涨至0.268 5。总体而言,各市的高质量发展系数彼此间显露较大差值,如深圳市高质量发展指数0.880 9,肇庆市高质量发展指数0.010 0,两者相差88.09 倍。综上,珠三角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处于波动变化态势,其中以深圳和东莞二市的发展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些数据一方面间接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已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初步实现既重“量”又重“质”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城市群内部高质量发展质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一定扩大趋势。
3)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质量明显且地域差异显著。
结合表2 和表3 得知,深圳市属于高质量发展区域,广州市和东莞市属于较高质量发展区域,珠海、佛山、惠州等市属于中等质量发展区域,中山市和江门市属于较低质量发展区域,肇庆市属于低质量发展区域。形成这一典型差异性局面,大致可归类为以下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人才区域聚集。一方面由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围绕就业前景、薪资待遇、创业环境等现实问题优先定居在区域人才聚集效应明显的深圳市或广州市;另一方面因为广州市和深圳市现阶段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打造数字领域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其他城市的高新技术人才受此因素影响前往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谋求职业发展。第二,环境区位约束。肇庆市地处珠三角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既不靠海,又不靠穗(广州市)或深(深圳市),无法承接广州和深圳二市经济中心城市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整体而言,各市高质量发展均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合城市无限制规模扩大等因素掣肘。
4)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自相关特征。
为进一步了解各市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质量空间分异状况,借助GeoDa 软件对各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展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见图1),探究其空间特征与变化规律。
图1 2019 年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Moran's I 散点图
如图1 所示,分布在第一、三象限的点为正相关的点数据,自相关系数Moran’sI=0.017 为空间正相关,表明这些区域具有微弱的正相关性,珠三角各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并非完全随机性,而是呈现空间相似值间的空间聚集。经蒙特卡洛模拟999 次检验后,P值(0.1920 >0.0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城市群内高质量空间集聚作用不显著,高质量发展区域对低质量发展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弱化。总的来说,尽管珠三角城市群现已形成“一超两强三心”发展格局,但各市仍处于分散并独立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研究结果不但与上文内容陈述相契合,而且与李松霞等研究观点[34]颇有相似之处。因此,珠三角城市群若想率先成为省内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与示范者,未来务必重视并增强区域间的发展协调性,发挥“一超两强三心”发展格局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通勤有效、一体发展的珠三角都市圈。
上述分析从宏观角度和时空布局两个维度对各市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质量进行论述,下文立足微观视角进一步探究各指标对各市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遂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2016—2019 年数据对各市展开实证研究。通过MATLAB 软件经式(9~14)运算后得知9 个城市各指标对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同时根据影响程度的高低按照相应次序逐一排序,最终汇总数据如表4 所示。
如表4 所示,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标(X12)对广州市和深圳市实现城市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表明生态绿化建设成效是阻碍广州市和深圳市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因素;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X13)对珠海市实现城市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表明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能力是珠海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教育经费指标(X4)对佛山市实现城市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表明教育服务质量是佛山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指标(X8)对惠州市、中山市、江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表明对外开放效益是惠州、中山、江门等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指标(X10)对东莞市实现城市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表明老有所养问题是东莞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弱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指标(X9)对江门市实现城市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表明科技创新能力是江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关。从重点关注指标层面看,教育经费指标(X4)对佛山市产生较大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指标(X9)对肇庆市和惠州市产生较大影响,工业产品销售率指标(X5)对东莞、广州、肇庆、深圳、江门、珠海等城市均产生一定影响。
表4 各指标对各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排序
4 结论与建议
城市群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活跃增长极,其不仅是承载各种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还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35]。基于此,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珠三角城市群9 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整体高质量发展质量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趋势,现已形成“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珠海市>惠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局面。其中,深圳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对其产生的主导影响,肇庆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程度最低的城市则说明肇庆市政府亟需准确研判城市发展新形势。总而言之,珠三角各城市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教育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佛山和江门二市的影响尤为明显,工业产销对接对东莞、广州、肇庆、深圳、江门、珠海等城市的影响较为薄弱。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推进珠三角城市群整体高质量发展,遂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市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轨迹等因素影响,必然暴露各自发展短板。各市要因城施策将提高城市发展平衡性作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逐步延伸,建成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社会高质量发展。各市应通过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强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促进对外开放转型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优化调整能源及产业结构、支持高新技术型产业发展等举措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第三,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高质量发展。各城市仍需协同共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期间完善公众参与环境评估机制,发挥集公众参与+行业自律+社会舆论+政府管控于一体的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