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03-17王春晓

当代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壁灌肠

王春晓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超声科,辽宁 抚顺 113000)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若肠套叠患儿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易出现肠坏死,需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将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以往临床常使用X 线透视下空气或钡剂灌肠进行诊断,有助于明确诊断结果,且可同时进行治疗,使部分肠套叠患儿免于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技巧及性能的不断增强,超声诊断仪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快速、准确等优点,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超声图像[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肠套叠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30 例,女 34 例;年龄 2 个月~6 岁,平均(2.75±0.96)岁。患儿均经X 线空气灌肠检查,多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哭闹等临床表现。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取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检查。采取GE-LOGIQ7 彩色超声低频诊断仪,探头频率为4~7 MHz;PHIHPS IU-22 彩色超声高频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2 MHz。患儿采取仰卧位,首先采用低频探头探查全腹,探查其腹腔是否有包块、游离液体或发生肠管扩张,重点探查可疑包块部位,仔细观察包块形态、体积、结构、周边淋巴结状况及肠管扩张状况;采用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观察肿块内及周围血流情况,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估肠套叠部位肠壁局部血流变化,判断套叠近端是否有腹腔积液、肠梗阻、异常回声、肠管扩张及其他异常症状。肠套叠典型声像图特征:①肠壁及横切面有“靶环征”及“同心圆征”,明暗相间;②纵切面内为“套筒征”,内管部分为套入部,外管部分是鞘部。反复套入,时间过长会使肠壁增厚水肿。③血流显像:在长轴切面,肠系膜可从套口部位进入肠内,形成条状血流,肠壁彩色血流显示正常。

1.3 观察指标 以X 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高频超声及低频超声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符合率,比较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 检验(Kappa>0.75 表明一致性极好,0.40~0.75 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0 表明一致性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 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 本研究64 例疑似肠套叠患儿中,单纯型肠套叠43 例,占比67.19%;混合型肠套叠12例,占比18.75%;缺血型肠套叠9例,占比14.06%。

2.2 高频超声诊断肠套叠与X 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比较 高频超声诊断单纯型肠套叠与X 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8.37%(38/43),诊断混合型肠套叠符合率为75.00%(9/12),诊断缺血型肠套叠符合率为66.67%(6/9),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 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82.81%(53/64),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663),见表1。

表1 高频超声诊断肠套叠与X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比较[n(%)]

2.3 低频超声诊断肠套叠与X 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比较 低频超声诊断单纯型肠套叠与X 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1.40%(35/43),诊断混合型肠套叠符合率为66.67%(8/12),诊断缺血型肠套叠符合率为55.56%(5/9),低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 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75.00%(48/64),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516),见表2。

表2 低频超声诊断肠套叠与X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比较[n(%)]

2.4 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联合诊断肠套叠与X 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比较 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联合诊断单纯型肠套叠与X 线空气灌肠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5.35%(41/43),诊断混合型肠套叠符合率为91.67%(11/12),诊断缺血型肠套叠符合率为88.89%(8/9),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 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3.75%(60/64),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75),见表3。

2.5 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指标评价 联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指标评价比较(%)

3 讨论

肠套叠是多发于婴幼儿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婴幼儿回盲肠系膜尚未固定完善,回盲部活动度较高、肠道炎症、病毒感染或饮食改变等因素有关[4]。临床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哭闹等,诊断时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导致误诊,耽误病情[5]。因此,给予及时有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6],超声能清晰显示小儿肠套叠的病理结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此外,在二维超声的诊断基础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快速评价肠套叠的血流状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频率的超声探头对其诊断结果存在显著差异[7]。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82.81%(53/64),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663);低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75.00%(48/64),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516);高频超声和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结果与空气灌肠X 线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6.88%(62/64),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38),联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单独检测,表明小儿肠套叠采取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王依宁等[8]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为,在超声诊断中,低频超声能全面、系统的扫描肠套叠患儿腹部,显示相邻器官的结构关系,且低频超声的深层扫描效果较好,可准确排除初诊患儿是否由肠道病变引起,但对肠壁及肠套叠内容物的精细结构的诊断疗效不佳[9]。高频超声能有效地弥补低频超声的不足之处,清晰地显示肿块的内在机制,为该病的定性诊断提供进一步的依据。高频超声能动态观察肠壁运动,清晰显示小肠套叠状况,判断其自行复位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防止过度治疗。高频超声还可诊断和评价肠套叠部位肠壁的结构和水平,是否有淋巴结、囊肿、阑尾、息肉等占位性病变。此外,高频超声能有效避免肠气的影响,更清楚地显示肠套叠的“套筒征”“靶环征”“同心圆征”等征象,在环形阴影、内部结构、层次显示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10]。故采取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诊断价值最佳。

综上所述,小儿肠套叠采取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壁灌肠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灌肠缓解便秘是否合适?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