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育评价现状及改革的行动路径

2022-03-17周新霞

江苏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摘 要】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基层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南,以区域教育评价现状为基础,以群众对教育评价的需求为参照,围绕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具体可从“关注差异、部门兼容”“师德为先、自主参与”“五育并举、差异发展”等路径入手,让教育评价为学校发展护航、为教师发展导航、为学生发展领航。

【关键词】区域教育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0-0030-04

【作者简介】周新霞,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江苏连云港,222042)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旨在全面落实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以评价促改革,进而实现教育改革与全面育人的深度融合。作为基层教育管理工作者,主要应围绕“改革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等三项任务践行《总体方案》,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工作。

为全面了解区域教育评价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科学、精准地推进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开展,笔者以《总体方案》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要素为依据,以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专题调研的通知》为指导,设计了《L区学校(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提纲》,从学校评价现状评估和建议对策、教师评价现状评估和建议对策、学生评价现状评估和建議对策等方面对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展开调研。在此基础上,笔者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社会人员发放了《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评价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 364份),访谈了区教育局部分科室负责人,研读了部分区教育局科室和学校、幼儿园制定并实施的评价标准,对区域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了解,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路径。

一、区域教育评价工作亮点

1.学校评价工作亮点。

笔者通过研读区域内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的文字说明材料,并结合与教育局部分科室负责人的访谈,发现L区学校评价工作亮点有:考核细则明确可测、操作流程清晰规范、考核结果量化客观。

以区教育局办公室牵头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为例,区教育局以目标管理为导向,每年年初和各中小学、幼儿园签订考核目标,考核目标从“办学目标”“人力目标”“教育目标”“教育事务目标”“安全稳定目标”“其他工作”等6个方面入手,详细制订了59条评估指标,旨在引导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自我定位,寻找发展坐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年底实施考核,具体步骤为:一是中小学、幼儿园根据考核细则准备档案资料和台账;二是区教育局办公室组织各科室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提供的档案资料,结合平时工作中对各家单位的了解情况,逐项打分;三是区教育局办公室对各科室的分项打分情况进行汇总;四是评估结果作为各单位年度评优等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评过程透明、结果客观,得到了大部分单位的认同,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

2.教师评价工作亮点。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区域内学校积极探索教师评价改革,努力打造具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团队,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评价工作亮点有:以评价量表为导向,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以增值评价为引领,突出教学实绩评价;以班主任管理为突破,提高育人实效。

以区域内墟沟小学教育集团为例,学校从“专业情怀”“专业成长”“管理工作”“教学发展”“科研工作”“特长发展”6个方面,引导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目标等级,自我对标、自主发展。采用增值的评价方式,从纵向(和自身比较)和横向(和同伴比较)评价教师的教学实绩,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制订《班主任评价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强调在评价过程中“重理轻管”,关注“安全教育”“常规管理”“任务完成”“班级活动”“专业发展”等方面,使班主任工作目标清晰、路径明确。

3.学生评价工作亮点。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工作的基础,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调研发现,区域内学生评价工作亮点有: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区域内学校都能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基础性课程评价与拓展性课程评价相结合、等第与评语相结合等评价方式,对学生实施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立体综合评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以区域内海州湾小学为例,学生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以习惯养成工程和素养提升工程为标准,关注学生的养成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立德明志,不断超越自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平时的作业、考试、学业竞赛、学科月主题活动等方面综合表现开展评价。

二、区域教育评价工作存在问题

1.学校评价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主管部门之间缺乏统整协调,对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的评价考核项目较多,使学校疲于应付,甚至有学校专门成立了创建办、考核办,这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对学校评价的信息取证主要依据档案资料的显性成果,忽视了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隐性付出;三是评价标准相对单一,不能兼顾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对区域教育发展的贡献度。

2.教师评价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一线教师参与教师评价的机会比较少,导致教师对评价结果认同度不高;二是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遇到专业发展困难的问题。有部分青年教师在个人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关系上产生认识偏差,个人发展并没有真正促进学生成长;三是教师队伍的“出口”问题(如解聘、下岗等)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只要不触犯法律,评价的结果再差对教师的处理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真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影响了评价结果使用的效度。

3.学生评价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学校层面树立了“德育”和“智育”并重的育人导向,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教师还不能够完全落实,仍有重智轻德的现象发生,对“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现也不够充分;二是过程性评价操作难度较大,预设中的评价主体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及时、常态化地参与进来,过程性评价难以量化,评价的信度不高;三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没有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分班的重要依据,影响了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三、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路径

(一)关注差异,部门兼容,让评价为学校发展护航

1.学校评价标准制定要尊重校际差异。

学校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总体方案》指出,要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调研发现,当前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实施的目标考核内容全面,管理有方向、有标准,努力通过评价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但是因为区域内学校评价标准相对统一,导致评价行为不能客观地体现学校在区域内的贡献度。如城乡一条线的考核与视导考核评价标准,忽视了校情、生情和地区家长的差异化,忽视了偏远地区薄弱学校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弘扬乡村文化的贡献度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校际差异,科学制定评价标准,才能通过评价引导学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2.学校评价实施过程要注重部门兼容。

当下的学校评价,大部分都是由省、市、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局各科室单独组织实施的,由于各科室的工作关注点不同,导致对学校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甚至出现评价相悖、让学校无所适从的现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实施评价时,应该首先做好评价实施部门的兼容、协调工作,各科室对学校的办学评价标准要有高度统一的认识,评价考核的时间最好也能够相对一致。

(二)师德为先,自主参与,让评价为教师发展导航

1.教师评价标准制定要凸显师德为先。

《总体方案》强调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树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良好教风,让教师评价切实引领教师教书育人。这就要求在教师评价工作中,要坚持把师德师风的考核放在首位,建立师德师风评价体制,制订具体评价细则,将教师职业道德纳入评价体系,丰富各项指标内容,重在过程落实,将家长、学生纳入评价主体,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拓宽评价信息渠道,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2.教师评价实施过程要鼓励自主参与。

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源自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这些评价都属于外部评价。从前期的调研结果来看,教师对于“教育科研能力考核”“荣誉称号评选”“职称评审”等评价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高,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等是外部评价手段无法精确衡量的,要想让教师评价结果令人信服,必须给教师提供自主参与评价的机会,让自我评价成为教师评价工作的必要补充。教师在自我评价中,除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与反思,还可以广泛听取領导、同事、学生、家长的意见,评估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自我评价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澄清和表达的机会。这样的自我评价比外部评价更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五育并举,差异发展,让评价为学生发展领航

1.制定学生评价标准要坚持“五育并举”。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其第一条就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贯彻执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路径。结合《总体方案》的要求,学生评价标准制定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五育并举”的方针,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顶层整体架构学生评价体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改进评价实施办法,加大对教师和家长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的评价观、人才观,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家长参与学生评价方案的制订、评价过程的管理,提高评价实效,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真正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

2.实施学生评价要兼顾差异发展。

“五育并举”是对所有学生提出的全面要求,但对每位学生的培养要求不能整齐划一,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其得到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在学生评价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大数据”支持下的成长档案袋评价,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探寻其发展规律;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着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可能;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策略,逐步建设学校少年宫、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平台,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社会实践的基地。

3626500589268

猜你喜欢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美国核心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评价的困惑及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一种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班级管理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