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2016-11-11赖小燕
赖小燕
摘 要: 学生课堂思考的有效程度与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者结合教学实际及本教研组听评课经历,以实际课堂中学生课堂思考表现及过程为例,从课堂氛围、有效设问、学生思考时间、教师评价四方面,谈谈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做法。
关键词: 课堂氛围 有效设问 思考时间 教师评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有效思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及运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也是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融洽的课堂环境、有效的设问、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教师的恰当评价是学生有效课堂思考的主要保障。笔者以教研组听评课活动为例,谈谈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做法。
一、营造积极主动思考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课堂气氛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良好的课堂氛围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活动井然有序。
例如:在平时教研组听评课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当授课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主动回答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教师提问的也是同样的那么几个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自然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兴趣,不思考,课堂回答问题氛围显得呆板,教学没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针对这一问题,教研组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最后得出采取抽签提问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之后的上课过程中采取了这种方法,效果良好。其过程如下:课前,笔者用同样的纸张填写好每个学生的名字放进一个盒子里。上课前与学生讲明,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叫学生回答问题。在这节课中,笔者特意多设了几个问题,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绝大部分学生能针对问题主动思考,回答问题质量明显得到提高,课堂氛围显得更融洽。
二、有效设问,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1.明确设问范围
例如:一次关于细胞衰老这一知识的同题异构活动中,一位教师先提问学生人体衰老有什么特征(皱纹、老年斑、头发变白等),然后就提问:为什么人体衰老会有这些特征?此时,很多学生就简单地回答,因为人老了,学生一阵哄笑。这种回答在自然生活中是正确的,然而由于教师设问范围泛化,导致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预期的结果(细胞内水分减少,色素积累,酶活性降低等)。针对这种因设问范围太泛而造成学生的无效思考,在评课中其他教师指出设问要紧扣知识点,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第二节课另一位老师对同一问题如此处理:先呈现刘德华每个年龄阶段的照片,并提问:从这些照片中,大家发现,人体衰老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皱纹、老年斑、头发变白等),现在,大家结合教材第122页衰老的细胞的主要特征内容,从细胞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人体衰老会出现皱纹、老年斑、头发变白等现象?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然后提问个别学生。学生回答:人体衰老出现皱纹是细胞内自由水减少,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减小引起的。老年斑的出现是因为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该学生回答逻辑性强,思维清楚。可见这位教师在这个环节通过指定材料“衰老的细胞的主要特征内容”和设定问题范围“从细胞角度”指导学生开展有效思考的方法是很成功的。设题的范围决定了学生思考的维度,泛化的设问不利于引导学生按预期的教学目标思考,导致低效的学生课堂思考。
2.选取恰当的设问引入方式
设问引入方式恰当,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一次组里开展关于二次免疫知识点的同题异构的课堂中涉及两个设问,分别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是什么?”及“接种乙肝疫苗能起到预防乙肝疾病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甲的引入方式是先呈现相关二次免疫的知识点的文本,阅读后进行提问。而教师乙则是将自己孩子的接种证图片和疫苗的相关文字资料呈现给学生观察阅读,之后提出问题。课后组里组织评课时, 其他教师一致认为教师乙的设问引入方式贴切生活实际,更能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
3.把握好设问难度系数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旧知识)、“最近发展区”、“未知区”(新知识)。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的。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铺设好“认知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设问中要把握好难度系数,寻找学生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例如:笔者在“细胞分化”教学设计中设置了两个问题:多细胞生物大多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一个成年人大约有1014个细胞,一个受精卵怎样产生这么多的细胞呢?如果只通过细胞增殖,就会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吗?其中,细胞增殖、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已知区”,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是怎样形成的——“未知区”,也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两个问题将学生的已知区,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是怎样形成的——“未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结合,恰当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三、设置恰当的学生思考时间
学生对问题思考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问题本身的难易度及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程度。例如:组里一教师在《减数分裂》新授课中,在分步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之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通过比较得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2分钟后,教师就开始点名提问,结果学生回答效果不佳。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内容抽象,学生新课中要捋清过程本身就很困难,而在短短2分钟时间内还要学生完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异同的思考,显然这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学情的一次教学处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设置表格,然后结合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分步比较图,给出5分钟时间完成表格。
四、教师的恰当评价,有利于学生有效思考
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理解、应用等能力的发展[2],自然就有利于学生实现有效思考。对于教师的设问,学生的回答结果主要有四种情况:1.回答正确;2.回答不完整;3.回答错误;4.不回答。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学生回答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作积极鼓励性的评价:“你的回答是正确的,那么你能与其他同学分享你的思路和方法吗?”这种方法,教师不吝表扬,充分肯定学生努力思考的成果,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可以让该生与其他同学分享他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当当老师,用学习者的思维寻求的答案,其他学生更容易接受;当学生回答不够完整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思路基本正确,就是在……(知识点)部分,试想想,如果按你想的话,那么会有什么结果?”要侧重肯定学生回答出的那部分,同时通过继续设问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思路出现差错,再设问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分析和有效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咨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跟大家说说你的思路?”先了解学生发生错误思维的原因,再细化问题帮助学生找出思考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而不能简单地给出“你的回答不正确”的评价,教师应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侧重启发指导而不是注重答案本身;当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不敢回答或不会回答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继续设问鼓励他沿教师预期方向有效思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思考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也是衡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主要从学生思考的课堂环境、有效设问、学生思考时间和教师评价四方面讨论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参考文献:
[1]赵海芳.略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3期.
[2]李子君.有效的课堂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教导刊.2013年第二期(下).